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袭大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圣灵之地
当年萨摩藩出兵吞并琉球王国岛屿之事,事后便是得到了幕府的默认, 甚至幕府还把萨摩藩所吞并琉球的岛屿划分归了萨摩藩的领地。
正因如此,燚朝出兵支援琉球王国来攻打萨摩藩, 从一定的层面上说是跟日本开战也说得过去。
但燚朝的实力究竟如何,幕府的官员们都没有真正去接触过,所以他们也没有真实的数据可以参考。
日本跟中国最近交战还是在百年前丰城秀吉派出军队入侵朝鲜的时候,后来日本死伤惨重,大败而逃回来后这才有如今江户幕府的诞生。
这一役后,整个日本都是元气大伤。
直到明朝灭亡,满清建立,日本也没生过一丝入侵中国的想法。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们感到有心无力,哪怕是他们看不起的满清入关了,他們也不敢再去想,毕竟他们是真的输不起。
目前幕府官员们对燚朝的局限的认知还是在满清和萨摩藩的给的信息中获取。从这些方面来看,燚朝的实力真的是很强,而这强还不是一般的强,至少在日本人眼里实力已经是很强的满清似乎在燚朝面前还不够看。
这么推算,日本的确需要如临大敌。
但,日本能怂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哪怕是面对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面对收复整个中原王朝的大明时日本都没有在明面上怂过,更何况燚朝也只不过是刚刚收复中原半壁江山的新兴势力?
那么日本的底气何在?
这就是从整个日本的人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日本神风开始说起。当年强盛一时的蒙古人想东渡入侵日本,日本靠的就这日本海那股神风的庇佑才躲过了被蒙古人入侵的命运。
到明朝时,哪怕是面对强势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海洋阻隔的日本人依旧是硬气十足。
哪怕是后来日本在朝鲜大败而归,逃军在逃过日本海后便也都是安心了起来,就是因为日本人骨子里对着一直“保佑”着日本的神风是信心十足。
也正是因为这个,日本人“仗着”有“日本神风”保护机制,使得让他们对外界无所畏惧,就觉得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打入他们的本土,无论在外边干了多少坏事,躲在家里就安全了。





逆袭大清 第四百七十六章 德川家重
“诸位大人们,关于燚朝想要入侵我日本这事,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议会上,侧用人大岗忠光正转述着座上德川家重的话。
德川家重在日本出了名的口齿不清将军,他说话时发音让身边的很难听得清楚他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这就让幕府的官员甚至于普通的平民都视为笑料。
本来以德川家重这样的缺憾是不可能坐得上幕府将军之位的, 若非他父亲执意着“嫡长传承”制度强行把将军之位传给他,他也坐不上这幕府将军之职。
在其位就得谋其事,虽说德川家重口齿不清可以通过书写文书来让人了解他的意思。但作为幕府将军,一直不说话也不是办法。
这时,他继续父亲德川吉宗启用的侧用人制度中出现了一个人:大岗忠光。
大岗忠光是德川家重侧用人之中,唯一一个能在他口齿不清的语言中快速听懂他想要表达意思的人。
所以大岗忠光的出现就好像一道神奇的光束,照耀着德川家重缺憾的人生,弥补他口齿不清的缺点。而大岗忠光很受德川家重看重,几乎达到神影不离的样子。
当然, 大岗忠光这么受到德川家重的器重的也就会掌握了不少的实权,于是他个人也会胡作非为的下达了许多错误的乱政,致使在德川家重掌权时期的日本发生不少“一揆”动乱之事,这些骂名德川家重也得担待不少。
不过,对于一直苦于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的德川家重来说,只要不是非常严重之事,他也不愿意责罚大岗忠光。以至于后来是没有大岗忠光在身边做转述翻译,德川家重基本上都不会召开什么商讨会议,哪怕这会议也就是跟两三个当值的老中进行商议论事。
“将军殿下,臣下认为这事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我们还需要早做打算为好。”新任不久的年轻老中松平武元起身回话道。
“不知道松平大人有什么应对办法没有?”这时,一旁的大岗忠光再次转述了德川家重的话。
“臣下以为,既然如今日本的民众都知道了这事,我们也不妨碍把它传开。当前我们正处于被动时期,所以当务之急先是要以天皇的名义派出使者前去质问燚朝的君主张瑞贸然对我日本萨摩藩发起进攻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要与我们大日本帝国为敌。
同时还得进行加收战争所需的钱粮税务,让各藩地的大名们备好战事准备,随时准备好开战。因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 所以宁早勿晚。”松平武元说道。
“松平大人的应对方法很好,还有什么补充没有?”大岗忠光继续转述着德川家重的话。
“回将军殿下,臣下暂时能想到只这些了。”松平武元施礼叩拜道。
“很好,西尾大人,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没有?”德川家重转而对坐在一边年迈的西尾忠尚问道。
这时,原本正正坐那想事情的西尾忠尚转过了头望向了德川家重。
别看德川家重现在好像是一副应付自如的样子,其实他心里是慌的一批。
他自幼体弱多病,口齿不清,年幼时在大奥(类似后宫)又沉沦酒色,还患有永久性尿失禁症状被民间难听的戏称为“小便公方”。
要说他自上任到如今的在位十五年期间有什么重大的成就没有,那还真没有。
他唯一的成就就是让整个江户幕府衰败相对平稳的下降。
谷掘
这还是得益于他继续推行他那号称有江户幕府“中兴之祖”的父亲德川吉宗的“亨保改革”,并沿用了着“侧用人制度”来维持。
可即使是这样,在德川家重自己去充实了德川纲吉时期的“堪定吟味役”和进行了几个独立的经济政策后。
于宝历五年(1755年),还是因为农作物歉收,郡上藩农民反对藩主金森赖锦的增税、检地,要求免除劳役而掀起了被称为宝历郡上“一揆”的暴动,使得社会的不安再一次增加。
如此可以知道,德川家重的资质有多平庸。所以他如今所展现出来的一面也不过是得益于他父亲德川吉宗生前时对他的教导罢了。
至于德川吉宗,无论怎么看,在整个江户幕府的众多将军都算得上是非常出色的一位,他的功劳不犹如满清之雍正。
要知道江户幕府是自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后便开始走向衰落的阶段。
后来的第五代幕府将军德川纲吉虽然在任前期重视文治,开创“天和之治”,但他也只善于学术研究、饱读诗书却不知民间疾苦,经常做出百害不智的决定。
不仅如此德川纲吉还允许大奥奢华无度,甚至让自己的母亲参政,致使幕府的财政不断恶化。同时,德川纲吉又开创侧用人制度并没有节制人数,众多侧用人俸禄更加深幕府财政的赤字。
到后来,德川纲吉甚至还颁布了最为奇葩的生类怜悯令1,这使得整个日本的民众们都是怨声载道。
虽说德川幕府在他儿子继位后以及孙子三年多的治理稍微好了那么一点。
但当时留给德川吉宗的依旧是烂摊子一片。
而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吉宗还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稳定整个江户幕府的平稳形势,并让原本赤字的幕府财政得到好转。
可以说德川吉宗在所有的幕府将军中的成就还是可圈可点的存在。
晚年时,德川吉宗自然也明白要指望缺点无数的德川家重做个雄才的家主是不行的,可是他相中了德川家重的儿子德川家治。
如传言中康熙看中乾隆是一个意思。
为此,他不得不把幕府将军之位传给德川家重,好做德川家重做一个过渡来把位置传给他看好的德川家治。
当然,事情也证明了德川吉宗的眼是要比康熙的眼光好那么一些,德川家治至少也没有让德川吉宗失望。
不过这些都是另话。
所以德川家重在接位以来,他就明白自己只需要做个守成之主,凡事多听听老中们的意见行事便可,不需要自己有太多的动作,这样自己就不会有大错。
注1:生类怜悯令:非常奇葩的禁令,刚开始时只是不准滥杀狗,到后面是牛马猫鱼等等,甚至是杀蚊子也可以入刑。




逆袭大清 第四百七十七章 和或战?
“回将军殿下,老臣以为,松平大人的防范处理方法并无不妥之处。但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更应该倾向于‘以和为贵’,这场仗是能不打就不打为好。”此时,年迈的西尾忠尚起身行礼后回答道。
德川家重闻言没有出声,只是点头示意西尾忠尚继续说下去。
“殿下也知道。宝历五年时,郡上藩发生了‘一揆’动乱,幕府为此消耗了不少的钱财物力才把事情给平定下来。为此,幕府财政知道了现在才稍微有所好转,而这还是得益于这两年以来一直跟中国展开的大米贸易。米价抬升才使得我们税入的增加,而我们贸易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个燚朝。”
“如果我们双方一旦开战,先抛开其中所带来的社会动荡问题不提,重点是我们现在对燚朝军队的真是实力如何,完全是处于一片未知的情况。”
“而就从满清以及萨摩藩给的消息来看,他们能打败满清鞑虏,战胜整个南洋诸国,所以燚朝的实力绝对不会弱。”看见没有人打断自己,西尾忠尚继续说着自己的担忧。
“所以老臣认为,在我们对燚朝一切都还未了解明确的时候,选择跟他们进行开战而消耗国力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中原王朝大多好面子,只要我们降低姿态,稍微说点好听的服个软,他们就不大可能会跟我们交战。”
“我日本的重点精力应该要用在对付虾夷岛上面,只有吞并更多的土地才能让幕府获得更高的实力,为未来获得更多的可能。”西尾忠尚说完后对着德川家重施了施礼,示意自己已经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完。
见状,德川家重也摆手让西尾忠尚退回去,并再次开口说道:“西尾大人说得也不无道理,不知道诸位大人还有其他不同的什么看法没有?
“将军殿下,老臣有话想要问问西尾大人,不知可否?”这时,只见刚还安静的在一旁端坐的掘田正亮突然出言道。
德川家重望了望西尾忠尚示意,西尾忠尚紧跟着开口说道:“掘田大人请讲。”
“西尾大人,我认为你分析得是很有道理,我日本跟中国开战的确不利的。但你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开战的关键不是在我们,而是他们要过来跟我们开战,我们应该怎么办?”突然间,只见掘田正亮一改刚刚还是谦和的态度,立马言辞犀利的提问道。
“如果他们不肯跟我们以和为贵,我们是不是还要一味忍让退让自己的利益来满足他们呢?”
“记得中国的宋朝有个大学家苏洵写《六国论》中说过这么一句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如果为了不开战,我们要不停地忍让付出日本的利益,那么我日本是不是也会进入这么一个恶性循环?”
此时的掘田正亮虽然也是一个年迈的老头,但他这话里话外间似乎都在透露着他那追求心中武士好斗的模样。
同时,掘田正亮的话里话外间可以说是丝毫不给西尾忠尚面子,这是要把他架在火上烤,逼着西尾忠尚在“战”还是“和”中做出一个选择。
可西尾忠尚如果继续保持着以“和谈为主”的观念,就有出卖日本的嫌疑。
“掘田大人说得对,可能是我考虑不周,那以掘田大人的意思我们应该怎么做?”只能说西尾忠尚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轻松地又把皮球给踢了回去。
突然被西尾忠尚来了一道,掘田正亮嘴角不禁抽了一抽,但如果他要是再继续把问题踢回去给西尾忠尚的话,就会显得自己比西尾忠尚低了一等。
于是,掘田正亮只好组织一下自己的思绪后说道:“首先,我觉得松平大人说的处理方法都很对。由于时间紧迫,所以无论是发国书去质问燚朝还是战争前的备战我们都需要在此时同时进行着。”
“其次,对比于西尾大人说的跟燚朝‘以和为主’,我本人更倾向于以战止战。”
“不可否认,中国地大物博,实力很强。但那也只是在他们神州。在日本,隔着海,他们就不是了。”
“从古至今,无论是多么强大的中国王朝都未能登陆日本作战并影响我日本国政。为何?”
“一,我日本贫瘠,他们即便攻打下来了也没有什么用,所以他们不会用太多力气攻打我们;”
“二,我日本地处海外,对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战争是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之事,他们要远距离渡海过来作战,无论是要调动人员物资都不是什么容易之事,自然也没有办法倾尽得了全力过来打我们。”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非要过来跟我们开战,那他们就是把开战所有的主动权都放在了我们手上。天时在我,地利在我,人和更是在我。我日本又何需对他们多有恐惧?”
“自古以来,一味的退让只会让他人更加得寸进尺,所以当敌人敢把拳头打过来时,我们就得回上一拳,以后他们就不会觉得我日本是好拿捏的了。”
掘田正亮此话一出,只见德川家重脸上立马露出了难能可贵的笑容,连一旁的松平武元、酒井忠寄、井上正经和秋元凉朝等几个老中1也都纷纷点头认可。
唯有西尾忠尚和松平辉高依旧是一脸平淡的样子。
看到周围的众多人对自己想法的肯定,掘田正亮的内心获得了极大地鼓舞,他又继续开口说道:
“当年强悍不可敌的蒙古人没能让日本投降,强盛的大明王朝也没有能让日本低头,难道一个连满清鞑虏都没有能赶跑的中原新政权,开了几艘船过来吓了吓我们,就想让我日本弯腰?这绝无可能之事,不然后世要如何记录我们这样人的不堪?”
“所以我提议,在质问国书中,我日本应该表现出强硬的态度。直接摆明了跟他们说,只要他们敢来,我们就敢开战杀光他们。不要让那张瑞觉得我日本是好欺负的。”
注1:日本江户幕府的老中类似于内阁,主要为亲幕府的二万石以上谱代大名担任。而史上日本进行倒幕运动时,对幕府最忠诚最中坚的支持就来源于他们。




逆袭大清 第四百七十八章 日本出使
天择四年(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燚军在击退了萨摩藩驻守在琉球的军队后,便没有再继续追击那些已经出逃回日本岛屿的逃军。
随后接下来的时间里,燚军整体的表现都是很是克制,除了是把萨摩藩海域附近所能看到为数不多的日本战船给俘虏或者击沉外,就没有发生过登岛之事。连那来往日本的商船也都是在排查过后便允予通过。
当然,燚军也没有完全空闲下来,在这些时间里基本上都是在不停运输各种军用战略物资到最新获得的奄美岛屿上建设起了军事基地。
与此同时,日本也没有闲着。
他们趁着燚军在建造军事基地的时候,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筹粮备战,同时江户幕府也以日本天皇的名义派出了使者前往广州去送出质问国书。
暴风雨前的平静让人安宁,甚至让人产生了事情就这么解决了的错觉。
而在这其中最高兴的应该是属琉球王尚穆等人。
燚军赶跑留在琉球主岛的萨摩藩守军,可以说是把萨摩藩悬在琉球王室头上剑给拿了下来。而且燚朝还信守了承诺,没有再继续驻军琉球主岛,对琉球进行把控,没有派出官员对琉球王室指手画脚,把属于琉球主权全部权力交回来给了琉球。
甚至于,琉球原本都不指望的北面失去的五岛,在燚朝在一一收回后,还是把靠近琉球的那两个岛屿也一并还给了琉球。
燚朝做到了承诺的,只是收取琉球最北面靠近日本的那三个岛屿,用来建造军事基地帮助琉球防御日本的继续入侵。
很快,这事就在琉球盛传开来。
如今琉球全民对于燚朝的无私表现可谓是感恩至极,对张瑞衷心爱戴更可谓是“死心塌地”。
特别是琉球的百姓们在得知燚军要在奄美岛屿修建军事基地事后,纷纷无条件的请求去帮忙建造。
没有办法,萨摩藩傀儡琉球的一百多年以来,琉球的百姓都是活在受日本人欺辱下,过着水深火热日子,现在终于有中原王朝肯替他们撑腰了,他们自然也不想再回到萨摩藩统治的日子。
得到琉球全体百姓的全力支持,燚军在奄美群岛开展军事基地工作非常顺利。
当然了,参加军事基地建设工作的琉球百姓也见识过了什么叫做来自大国的豪横。
有工钱拿不说,连只有琉球王室才能天天吃得起的白米饭和馒头,在这里都能让他们顿顿吃饱,虽然肉类还是以海鲜为主,但是在油脂和细盐的精心烹饪下,舌尖味蕾带来的快感让他们第一次感觉人生居然可以过得这么的美好。
这也使得不少参加军事基地建设的琉球百姓有了如何才能加入燚军的想法。
天择四年(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清明已过,晴空万里,广州的天气已逐渐开始转热。
日本此次出动了使团上百人由江户水域出海,一路南下航行了半个多月时间,总算是在无惊无险的情况下安全的抵达了广州最新新建完成的港口海域附近。
随着使团船队的不断靠近,从远处可望见的一组组大型的滑轮装卸机械臂也开始进入眼帘。
望着高大耸立的机械吊臂,视野开阔无边的近现代化理念设计的大型港口,一下子就震慑住了这群平均身高不到一米五的日本使团成员。原本还持着自己是贵族观点的日本使团成员,单单是在这码头面前就觉得自己是如此的自惭形秽。
出了客流码头,经过一系列的排查检测后,日本使团终于迎来了燚朝礼部相关外交人员的接待。
日本幕府的出使工作一般都是由高家(官位)担任,而此次担任出使的是清和源氏今川家的品川信方。
然而,这些都是只是使团表面现象而已。
品川信方虽说也是贵族,在礼法上做出使工作也是正常职务范围。
但他因家势衰落,他原本应该有一千五百石的俸禄却被幕府直接减为了三百石。一般在高家任职的人都是没有什么实力的,幕府的俸禄就是高家的主要收入。因而品川信方的经济状况也不比普通小地主能好上多少。
总而言之,就是穷。
自古常言:人穷志短。
为了防止品川信方在出使时会做出什么有辱日本幕府之事,更为了打探出燚朝上下的虚实。幕府这次实际上是直接派出了老中松平武元作为真正的出使人员,但在考虑到诸多因素后,依旧打着品川信方的名头而言。
松平武元作是一方谱代大名,更是幕府老中(等同于内阁的存在),能放下手上所有的工作出使,也可以看出日本幕府对于此次出使任务的并没有想象的敷衍。
出了码头,在燚朝外交人员的引领下,日本使团一行数十人上了最新开通的往返于广州新皇城线路的蒸汽火车车厢之内。
得益于橡胶的出现和使用,燚朝的蒸汽机研发得到了质跃的发展。哪怕现在还有着核心部件不是特别耐磨损问题未能解决,但这些都可以通过数量和技术升级来慢慢弥补。
总而言之,哪怕现在这条铁路还只是一条,哪怕它是时速也只有三十公里左右,但它所承载的物流量和客流运输量都是在标志着,如今燚朝的交通便利性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当然,知晓未来的张瑞也明白,蒸汽机只能是过渡,内燃机才会是未来的主流。
但现在燚朝所控制的区域内没有什么大型的油田,加上石油开采提炼的技术问题,所以内燃机目前也只能作为皇家军方内部的研究项目在秘密进行。
如果说日本使团从出发时是由一开始不屑轻视,到后面面对众多海军战船后而感到惊讶敬重,到如今面对这可以行走的钢铁巨兽时,内心的的震动依然攀升到了无比震惊。
而在这其中的情感变化最大的当属有着“卓越见识”的幕府老中松平武元。
“看来这个天下气运又要再次回到中原汉王朝身上了。我日本选择以之为敌或许真是错误的选择。”此刻,正坐在火车车箱内向外望着风景的松平武元念想着。




逆袭大清 第四百七十九章 日本会同馆
随着燚朝横扫完东南各番邦国并把它们归入宗主联合国之后,燚朝整体的国家实力地位已直逼满清的存在,在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广州新皇城,燚朝目前的政治中心之地,如今更是逐渐呈现出了万国来朝之像,其繁荣程度不言而喻。
由于江户幕府是自第一任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开始就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虽说幕府还允许着日本跟中国进行海贸,但幕府对中国的交流谈不上多。
自从强悍的蒙古人派出去攻打日本的军队在日本海那遇到了两次台风后,日本人就觉得自己是有“神风”庇佑的一族,觉得自己是有“靠山”了。
于是,日本从明朝建立开始就显露他们真实的本性,试着对大明露出自己的獠牙。
明太祖朱元璋一早也看出了日本的问题。但当时的中原王朝经历了蒙元数十年黑暗的统治,又经历了数十多年战火纷飞,实在是元气大伤。
1...1891901911921931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