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田园喜嫁之娘子太难追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楚正秋
    让下人送了热水来,两人洗了澡,换衣服的时候,就发现衣柜里面又多了许多新衣裳和鞋袜,有些是宋氏做的,有些是容华英给他们做的。

    秦玥和姚瑶的新衣裳就不少了,孩子们的衣柜里,新衣裳新鞋袜更多。不只有宋氏和容华英做的,还有孩子们的姑姑姨姨做的,给他们过年穿的,都很漂亮。也没有专门说要当做礼物送过来,做好就拿过来,宋氏直接放到衣柜里。

    秦玥和姚瑶换了衣服,有点饿,不过这会儿不是饭点儿,有人管孩子,没人管他们。

    秦玥去取了些食材,在小厨房里煮了面,他跟姚瑶两个人坐在房间里吃。

    热腾腾的清汤面下肚,胃里暖暖的,姚瑶感叹了一句:“外面好玩,但最舒服的还是家里。”

    歇了一会儿,秦玥和姚瑶去看姚玫的女儿。

    姚玫已经出了月子,不过外面冷,孩子小,宋氏不让抱出去。知道秦玥和姚瑶带着孩子回来了,姚玫还没过去主院,赵康安带着俩儿子过去了。

    “大姐!”姚瑶进门,笑着叫了一声。

    姚玫才刚给孩子喂过奶,正要哄着孩子睡,想着孩子睡着了她过去看看平儿和安儿。

    见姚瑶和秦玥来了,姚玫神色一喜:“二妹!”

    姚玫生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才刚出月子,比原来丰腴了几分,如今日子过得舒心,赵康安宠着,孩子也不用多费心,她眉目平和,




531.过年前夕
    【抱歉,今天的章节还没完成,请凌晨三点之后再来看,如果下载了可以到时候删除重新下,还需要修改完善,谢谢支持!】

    腊月二十六,秦玥和姚瑶带着两个孩子到宋家去。

    临近年关,宋思明这几日有点忙,一早去上朝,就没回来。

    宋老头和周氏见到平儿和安儿,都高兴得不得了,抱着他们不撒手。

    刘氏拉着姚瑶,上下打量,说她出去一趟,又瘦了点儿。

    姚瑶笑着说:“那可好了,我就想苗条些。”

    姚家三朵花,刘氏素来最喜欢姚瑶的性子,拉着她去看孟静婉今年生的女儿。

    当时秦玥和姚瑶没在京城,还是头回见。

    宋思明和孟静婉的女儿白白净净的,长得清秀漂亮。都是侄女肖姑,这孩子五官像宋思明,细看倒是真跟她那位已经不在的亲姑姑宋思清有那么几分相似。

    偏巧宋思清留下的儿子马正,长得有几分像宋思明。难免让人有几分唏嘘。

    孟静婉还是老样子,温柔贤惠,把一双儿女都养得很好。

    刘氏说让秦玥和姚瑶带着孩子在府里吃顿饭再走,说她和周氏亲自下厨,给他们做好吃的,姚瑶笑着应了。

    刘氏去忙着给孩子拿点心果子,这边姚瑶抱着宋思明的小女儿,跟孟静婉聊了一会儿。

    说着说着,不可避免地又提到了宋思清。毕竟宋思清出事的时候,姚瑶就在老家。而昨日马家人都来了京城,在宋家住着。

    孟静婉微叹一声说:“我原还担心,小姑父他们一家上京来,再见面怕是会不自在,不过昨日看着倒是还好。毕竟那俩人不在了,留下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我看着小正,跟我们家老大,倒像是亲兄弟一般的,娇娇也很乖。只可怜了爷爷奶奶,心里定也是难受的。其实娘也偷偷哭过好几回,但都避着我们的。”

    “人死如灯灭,过去的便过去了,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姚瑶说。

    孟静婉点头:“是啊。谁也不会料到,事情会变成那样。昨夜相公与我商量,说想留小姑父一家在京城,就不让他们走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下子没了孙女和大外孙,若是他们过了年就回老家去,一年顶多见一面,见一次少一次,又放心不下两个还那么小的孩子,想着他们在京城,也能有个照应。”

    “哦那表嫂怎么想”姚瑶问。马明一家上回来京城,本就是打算留下不走了,谁知中间出了马耀祖和宋思清那档子事,马明没脸留下,宋家也不想让宋思清再闹腾,就让他们回去了。

    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过了三年,当年的怨偶终究还是走上了不归路。如今宋思明会跟孟静婉提想让马家留下的事,一方面是考虑家中长辈,一方面是想要照顾宋思清留下的两个孩子。那毕竟是宋老头和周氏重外孙,宋强和刘氏抱着孩子的时候,眼圈儿也都红了。原是最亲的人,一直惦念着,才见到,哪舍得就分开那么远

    不过宋思明作为一家之主,这种事会主动跟孟静婉商量,听她的意见,也实属难得了。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尊重,这一点宋思明做得很好。虽然说马家留在京城,以马明的本事,也能养活一家人,不会赖在宋家让他们养着,但总归是要照顾些的,尤其是对孩子。

    孟静婉笑了笑说:“我觉得这是好事,便是相公不提,我原想跟他提的。耀庆在读书,相公能指点指点他,若是将来考出来了,互相是个帮衬。小姑父人很好,丽红表妹也是爽利性子,他们在京城,爷爷奶奶更高兴,爹娘也高兴。”

    “表嫂很孝顺。”姚瑶笑着说,“看看小姨父怎么想吧,若是留下,自然最好。”马明这个人,虽然并没有多少文化,但性格真的很好,姚瑶一直都很欣赏他。

    平儿和安儿带来了给宋家人准备的礼物,长辈们收了礼物都很高兴。

    中午饭是周氏和刘氏做的,宋家人和马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最高兴的是两个老人家,年纪大了就盼望一个儿孙满堂。

    吃过饭,秦玥和姚瑶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去了。

    腊月二十六,秦玥和姚瑶带着两个孩子到宋家去。

    临近年关,宋思明这几日有点忙,一早去上朝,就没回来。

    宋老头和周氏见到平儿和安儿,都高兴得不得了,抱着他们不撒手。

    刘氏拉着姚瑶,上下打量,说她出去一趟,又瘦了点儿。

    姚瑶笑着说:“那可好了,我就想苗条些。”

    姚家三朵花,刘氏素来最喜欢姚瑶的性子,拉着她去看孟静婉今年生的女儿。

    当时秦玥和姚瑶没在京城,还是头回见。

    宋思明和孟静婉的女儿白白净净的,长得清秀漂亮。都是侄女肖姑,这孩子五官像宋思明,细看倒是真跟她那位已经不在的亲姑姑宋思清有那么几分相似。

    偏巧宋思清留下的儿子马正,长得有几分像宋思明。难免让人有几分唏嘘。

    孟静婉还是老样子,温柔贤惠,把一双儿女都养得很好。

    刘氏说让秦玥和姚瑶带着孩子在府里吃顿饭再走,说她和周氏亲自下厨,给他们做好吃的,姚瑶笑着应了。

    刘氏去忙着给孩子拿点心果子,这边姚瑶抱着宋思明的小女儿,跟孟静婉聊了一会儿。

    说着说着,不可避免地又提到了宋思清。毕竟宋思清出事的时候,姚瑶就在老家。而昨日马家人都来了京城,在宋家住着。

    孟静婉微叹一声说:“我原还担心,小姑父他们一家上京来,再见面怕是会不自在,不过昨日看着倒是还好。毕竟那俩人不在了,留下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我看着小正,跟我们家老大,倒像是亲兄弟一般的,娇娇也很乖。只可怜了爷爷奶奶,心里定也是难受的。其实娘也偷偷哭过好几回,但都避着我们的。”

    “人死如灯灭,过去的便过去了,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姚瑶说。

    孟静婉点头:“是啊。谁也不会料到,事情会变成那样。昨夜相公与我商量,说想留小姑父一家在京城,就不让他们走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下子没了孙女和大外孙,若是他们过了年就回老家去,一年顶多见一面,见一次少一次,又放心不下两个还那么小的孩子,想着他们在京城,也能有个照应。”

    “哦那表嫂怎么想”姚瑶问。马明一家上回来京城,本就是打算留下不走了,谁知中间出了马耀祖和宋思清那档子事,马明没脸留下,宋家也不想让宋思清再闹腾,就让他们回去了。

    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过了三年,当年的怨偶终究还是走上了不归路。如今宋思明会跟孟静婉提想让马家留下的事,一方面是考虑家中长辈,一方面是想要照顾宋思清留下的两个孩子。那毕竟是宋老头和周氏重外孙,宋强和刘氏抱着孩子的时候,眼圈儿也都红了。原是最亲的人,一直



532.会选谁?
    姚瑶带着武诚和伍思贤进门,正巧姚珊要出门去准备些茶水。

    迎面碰上,姚珊微笑:“武四哥,伍公子。”

    称呼上能听出亲疏,武诚很开心,伍思贤有些失落。

    “姚三妹妹,听说你剪的窗花很好看,我可要讨两对儿回去的!”武诚笑容爽朗。

    姚珊点头:“好。”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过年了图个好彩头。

    伍思贤还没说什么,姚珊点点头,出门去了。

    武诚和伍思贤站在姚大江两旁,看着姚大江写的春联,都暗暗点头。

    姚瑶说姚大江的字不错,并没有夸大其词。

    姚大江出身农门,原是个种地的木匠,年纪不小才开始读书识字,还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中了举人。如今生活富足,不需要他辛苦干活,他平素的乐趣和爱好就是看书写字,尤其喜欢练字。

    都说见字如见人。一个人的字写得怎么样,往往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

    姚大江从底层走到今日,原本的善良宽厚并没有因为身份地位的提升而改变,反倒因岁月的沉淀和积累,让他更多了些从容大气。

    “姚叔的字,第一眼看上去,就很稳。”武诚笑着说。姚大江的字,给他的第一感觉是很稳当。像他这个人一样,可靠,真诚。

    伍思贤微笑:“有人的字狂放,有人的字秀气,有人的字潦草,有人的字工整,唯独姚叔的字,让我感觉看着很舒服。舒展自如,方中带圆。”这是真心话。伍思贤出自书香门第,也是自小读书练字的,他自己的字在长辈的教导下,写出来的看似很完美,却并没有什么特点。

    姚大江最初学写字的时候,模仿的字体是秦玥和姚瑶两个人的,后来就有了自己的风格。而作为一家人,姚大江和秦玥姚瑶的性格中,本就有共通的地方,互相影响之下,秦玥越发平和,姚大江多了几分洒脱。

    姚大江听着两个小辈夸他的字,乐呵呵地说:“过奖了,就是自己写着玩儿。”

    “姚叔,我说的可是真心话。姚叔这字比我爹写得那可是太好了!”武诚笑着说,“今日我可要跟姚叔讨两副春联回去,给我爹瞧瞧!”

    “怕是要让武大人见笑了。”姚大江笑着说。

    不过武诚坚持要,姚大江略略沉吟过后,专门给武诚写了两副春联送给他。

    伍城正在欣赏,就听姚大江笑着说:“希望你早日觅得美眷相伴,幸福圆满。”

    武诚闻言,嘴角一抽。

    那边姚瑶笑着问了一句:“武四,说起这个,你怎么回事这几年给你说亲的那么多,都看不上”

    武诚轻咳了两声:“这个事情,还是要随缘,我不着急。”

    “听说你爹放话,明年你若是不成亲,就把你逐出家门有这事吗”姚瑶打趣武诚。

    武诚正色摇头:“没有的事,是我想自立门户,我爹不同意,舍不得我。”

    姚瑶不信。不过武诚虽然年纪不如当年的秦非墨,但这两年在终身大事上的名声,已然步了秦非墨的后尘,成了京城里有名的光棍儿。

    不过要让姚瑶说,武诚如今才二十出头,还小,确实不用着急,刚刚只是跟他开个玩笑罢了。

    姚大江又写了两副对联给伍思贤,祝福伍思贤官运亨通,心想事成。

    伍思贤谢过姚大江,等对联干了,小心地卷起来,用绳子绑上,打算带回去贴在他的房门上。

    几个孩子都到后花园去了,姚大江又说让武诚和伍思贤动手写对联。

    武诚爽快,提笔就写,他的字飘逸潇洒,跟他的人一样,开朗利落。

    伍思贤也写了一副,是认真思忖过的,对仗工整,寓意美好,他的



533.年味,除夕
    听到姚瑶的问题,姚珊愣了一下,蹙眉摇头:“二姐,你乱说什么呢那两位对我来说,都太老了,我是想都没想过的。我再过两年才及笄,二姐你不要问我这么奇怪的问题。什么这个那个的,我干嘛要选”

    宋氏笑着摇头:“那俩都是好孩子,不过这年龄上,跟珊儿确实差得有点多。阿诚他爹娘都催着他这两年赶紧成亲呢,小伍考科举出了头,在京城站稳脚跟,亲事应该很快就定下来了。”

    “就是!”姚珊低头,接着剪窗花。

    姚瑶笑而不语。姚珊是还小,家里人也没往那方面考虑,姚珊自己更是没想过成亲的事。不过姚瑶今日看着,一武一伍,两个人进门可都先看姚珊,走前最后一眼也都是冲着姚珊的,中间在夸姚大江的字,都隐隐有几分比较的意味,表面和谐,不是假的,但暗中可是在较劲儿呢。

    作为过来人,姚瑶并不认为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家里的常客,武诚和伍思贤,都对姚珊动了心思。

    十三岁的姑娘,说小也不小了,有些地方这个年纪嫁人的都有。这个月姚珊葵水来了,就是长大了。

    姚瑶不知道武诚什么时候盯上姚珊的,他没提亲事,也没表现得太明显,应该是因为姚珊的年纪,想再等等。

    至于伍思贤,当年在村里就是见过姚珊的,不过那会儿姚珊才六七岁,还是个孩子,伍思贤也没多大。此去经年,久别重逢,印象中的小丫头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伍思贤会动了心思,倒也正常。

    在姚瑶眼里,她家这个妹妹是很优秀的。虽然姚瑶觉得武诚和伍思贤都是不错的人,但既然姚珊春心未动,姚瑶也没打算点破,有些事,还是让姚珊自己慢慢经历体会吧。

    不过假设让姚瑶必须且只能在武诚和伍思贤中间选一个当丈夫的话,她会选武诚。武诚的性格开朗阳光,又没有林松屾那么跳脱,也是文武双全的才子,家风清正。相对来说,伍思贤的背景就有些复杂了,性格不是不好,只是看着总觉得像是有心事一样。

    这个话题就揭过去了,姚珊只当姚瑶是在开玩笑。

    秦玥打了帘子进门来,姚大江问:“皇上找你没事吧”

    秦玥摇头:“没什么事,皇上问我北疆的情况。”

    姚大江点头:“皇上心系百姓。你这回亲自到北疆走了一圈儿,有发言权。”

    准备的红纸,对联都写完了,窗花也都剪好了。

    两个孩子去温国公府,还没回来,秦玥和姚瑶回房去,秦玥提起,莫云齐对他说,除夕宴上要宣布太子人选的事。
1...200201202203204...2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