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惠娘这药铺重新营业,当天就有不少人过来抓药,因为疫情汀州府周边药材价格疯涨,唯独惠娘这家药店的药材价格一直维持原样。
按照惠娘的说法,她用多少钱进来的药材,稍微赚点儿家用就卖出去,不想坑了邻里乡亲。
周氏在旁边帮了会儿忙,趁着空暇的时候,周氏感慨:妹妹做人也别太实诚了,你跟陆家人争这铺子的时候,就算是乡里乡亲的,有谁帮你说话?现在城里药材价格涨了一倍有余,只有你这儿还维持原价,恐怕过不了几天药材就要卖光。
孙惠娘笑了笑,道:后院里药材还有不少,全是曦儿她爹留下的,应该能支撑些时日。等卖完了再说吧。
:嗯,总觉得章节末尾该说点儿什么,那就继续求求三江票吧!谢谢大家!
第四十二章 种痘
城里的百姓听说惠娘得了天花居然痊愈了,都大感神奇,特意跑来看看真相究竟如何。
到了地头后发现关门好几天的药店果然重新开门了,而且原本病得很厉害的惠娘脸上连个疮疤都没留下,一下子引发轰动。
许多人都觉得惠娘之所以会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关键在于她的药店售卖的药材货真价实,否则根本无法解释这种近乎神迹的现象。
这可比什么广告有用多了,药店前很快便排起了长龙。
由于周氏帮惠娘开了铺子后就带着沈溪回去了,仅仅惠娘一个人,顿时忙得脚不沾地。
迟到的人看到这么多人排队,情急之下竟然愿意花钱插队,以便先买到药,结果却是大家互不相让,而购药的队伍也越排越长,各种矛盾和纠纷也越来越多。
那些背地里说惠娘母女闲话的长舌妇,这时候就像个没事人一般跑了过来,大咧咧地聊起了家常:陆家娘子,你看我们家有亲戚染上了瘟疫,想让咱想想办法,可城里的大夫都没辙,你这里是不是有方子?
陆家娘子,你可要救救我们家娃儿,他才四岁,眼看着就没气了。
陆家娘子,城里大夫都说没救的事,你怎么这么有本事?我们现在全城的人都靠你了,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
随着时间推移,到惠娘药铺来的人越来越多。
城里人心惶惶,过了今天没明日的,那些得病的等死,没得病的转眼之间身上就有可能起疱疹,束手无策。现在听闻有救,哪里还不趋之若鹜?
惠娘被人追问得紧了,手足无措,眼看着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她走出柜台,来到药铺门口冲着外面黑压压的人群道:
诸位父老乡亲,其实妾身也不知到底为何这病就好了,你们不妨先回去,等妾身回去参详一番,明日里再跟乡亲们说明情由。
百姓们哪里肯买账?根本就没人愿意听他的。直到官府来人驱赶,百姓才一步三回头地各自回家。
夏主簿亲自带着人过来,县衙那边先是有衙役染病,随后官吏的仆役及家属又先后得病,现在衙门已经乱成一团。
陆孙氏,你倒是有些本事,连染了瘟疫都能药到病除这可是那位高人给你们的药方?眼下城里多少人得病,要是你藏私的话,恐怕对不起当初韩县令帮你们孤儿寡母吧?
夏主簿一来就打起了官腔,其实是想惠娘主动把药方献给官府。
可到如今,惠娘连自己病是如何好的都稀里糊涂,根本没法跟夏主簿解释清楚。
民妇要问过才知道。孙惠娘敛着身子行礼。
见惠娘不买账,夏主簿也没辙。
当官的对老百姓向来都是予取予夺,但这件事事关重大,甚至可能影响到满城人的性命,夏主簿只好先打道回府,把这件事情向韩县令禀报再说。
惠娘担心药铺又被人围了,赶紧把门板合上,锁上门就往沈家租住的院子走去。
进了院门,惠娘一眼就看到沈溪正举着个木盆,苦着脸站在堂屋门口罚站,不由摇头哑然失笑。她进去后跟周氏进到里屋,过了半晌二人才出来。
你小子运气好,孙姨过来帮你求情,先歇会儿。过来把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说明白,你孙姨的病是怎么好的?
周氏说了句软话,其实她本心也不太想责怪沈溪。能避免瘟疫,别说是扎上一针,就算是扎上十针百针也值得。
沈溪撇撇嘴,道:娘刚才为此处罚我,现在却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懒得说。
周氏马上又要抄起扫帚揍人,却被惠娘拦了下来。
还是孙姨好。
沈溪直接躲到惠娘身后,他拉着佳人的后襟,手指触碰到惠娘那温润如玉的后背,心跳顿时加速。他暗道:当孩子就是好,就算非礼美女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等周氏气稍微顺了一些,沈溪才到一边坐下,跟惠娘大致把种牛痘的事情说了一遍。
他特别强调惠娘之前并非是染上了天花,只是种了牛痘之后的正常反应,因为牛痘本身携带的病毒不会对人产生致命的威胁,过上几天就能不药而愈,之后就算再接触到染天花的人也不会被感染。
惠娘仔细听后,许多地方听不懂,她就拿纸笔记了下来。
惠娘丈夫陆少博曾留下一本药方,全是他经营药材生意时在全国各地收集整理的,其中大多数都是普通方子,只能治疗一般的疾病。用惠娘的话说,做药材买卖,总要知道人是得的什么病,通常不用问大夫就能给乡亲配药,这样就省了看大夫开方子的钱。
小郎,你是说先把针扎入得病的牛的脓包,沾上汁液再扎在人手臂上,就能避免感染瘟疫?
惠娘记录得差不多了,但还是迷迷糊糊的,因为沈溪所说的并非是对症的方子,却是如何防治。
沈溪摇了摇头,道:牛身上的疹子也分毒性强的和毒性弱的,要找已经结痂的疹子,挑开疹子挤出脓液才行。而且这法子最重要的是不能交叉感染,每个人只能用一根针,即便针不够用,使用过后也要用烈酒泡过用火烧一下也可以。
惠娘拿着笔,感觉已经没法再记录下去了,沈溪说得太过离奇,完全超出了她的认知。
周氏见沈溪说得条理分明,立即相信了七八分,赶紧道:那你怎么不把你爹叫回来,让你爹也种上痘?这样咱一家人都没事了!
还用娘你说?前几天爹回来,我已经给爹种上了,爹年轻力壮,种痘以后连点儿感觉都没有,哪里像孙姨一样要病上几天?
惠娘双颊升起一抹红晕,配上粉嫩的娇颜,一时间娇艳欲滴:我身子一向羸弱,以前相公在的时候,总是给我弄调理的方子。
经惠娘这一说,沈溪突然灵机一动,道:姨,要是你把这法子告诉乡亲,他们不得病了,那谁还看大夫抓药?得来太容易,他们肯定不会记得你的好
我看不妨这样,一边教给他们怎么防瘟疫,再出几个调理的方子,说是双管齐下才有效,这样孙姨的生意也能好一些不是?
惠娘摇头拒绝:这样不好,咱不能赚这昧心钱!
怎么能这么说呢?用了咱们的法子,乡亲们避免了得病,咱们也心安理得的拿钱养活家人,可谓一举两得!
再者说了,咱开调理方子,大家吃了强身健体,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染病不然跟姨你一样,身子骨虚弱,就算种上牛痘也要病上好几天,姨,你总不想看着乡亲们得病吧?
惠娘本来怎么也不愿赚这个钱,但她想到自己种上牛痘后确实身体虚弱得不行,而沈家一家人却平安无事,她终于点了点头,同意卖药赚钱。但她丈夫留下来的那些方子都很平庸,没有一点儿稀奇的地方,但凡是个大夫就能开出来,她担心会被人指责滥竽充数。
沈溪笑道:这好办,等会儿我再斟酌个方子出来。话刚说完,就被周氏一巴掌拍在脑门儿上。
周氏骂道:你个臭小子,什么斟酌方子,连字都没认得几个,更不知道什么草药和药性,就敢冒充大夫开方子?把人吃坏了咱可要吃官司的,你那条小命够赔吗?
沈溪吐吐舌头不再说话。不过根据他前身对中国中医药典籍的了解,稍微开个调养身体的方子还是不难的。
再者,真正能抵御天花的其实并不是方子和药材,而是种痘的方法,他只是不想看着惠娘白忙活半天,到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谢谢大家的打赏和推荐票!
今天家里来了客人,更新得晚了,请大家原谅,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应该还有一章,请大家继续支持!
感谢名单在下一章送上!
第四十三章 世态百相
九月初五。
一大清早,惠娘的药铺门口就聚集了不少百姓,都是来求医问药的。
现在惠娘的药铺就好像是人们绝望中看到的明灯,因为粤东及闽西地区的疫情,通往外界的道路悉数被封闭,百姓就算是想逃难也不知往何处去。
惠娘老早就把铺子打开了,她把昨天记录下的东西原原本本跟外面的百姓说了一遍,人们听到后非常怀疑。
现在大家都怕染上病,惠娘却让人主动找病牛种下牛痘,无异于招病魔上门,那些死脑筋的人甚至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不想说就别开门营业,现在一张嘴就胡说八道,你是想害死全城百姓吗?
对对对,我老早就看出这婆娘心肠歹毒,分明是她是想报复咱们,咱们可不能听她的。
走走走,我们去别家买药,听说城北的赵记药铺从北方运了一批治疗瘟疫的特效药来,说不一定有效果。
有人煽动,立马就有人附和。
本来惠娘想要帮助城中百姓渡过灾劫,却被人当作别有用心,她心里很委屈,但还是耐着性子把所有方法仔细讲明。
当场百姓就走了一大半,但还是有少部分人选择相信惠娘。
昨天晚上,沈溪已经提前去找了头病牛专门提取牛痘,再买了针回来,随着那些相信的百姓排队进入药店接受种牛痘,小小的疫情防治中心正式开张。妇孺由惠娘负责,而那些壮丁和老汉则由沈溪隔着布帘进行。
种完牛痘,每人再拿一副调理身体健脾安神的中药,所有花费不过五十文。
一上午时间,已经种痘不下百人,到了下午的时候,听到消息前来种痘的人更多。
第一天来种痘的人最多,之后几天由于实际效果不得而知,来种痘的人数直线下降,但每天至少也有四五十个。
官府那边只是刚开始派人来询问一番便没了下文。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观望,如果种痘真有效的话,相信马上就会有一波客流高峰。
但问题是那些身体本来就虚弱的人,在种痘后马上就有了不良反应,发烧和起疹子这些症状就跟得了天花一样,这下那些种痘的人吓坏了,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挑唆下,有人把惠娘的药铺告上衙门。
可韩县令自己也怕染上瘟疫,案子接下了但何时断案却是个未知数,就在人们准备围堵惠娘药店的时候,瘟疫开始大规模爆发。
时值秋末,百姓流通相对频繁,加上闽地气候潮湿温热,成为天花病毒滋生蔓延的天然温床。
在城中更多人染病之后,很快百姓便发觉,之前那些种过牛痘的人虽然也出现了得天花的症状,但几天下来身体就痊愈了,而且脸上没有留下疤痕。之后瘟疫泛滥,那些种过痘的人竟然无一人生病,甚至出现邻里全都有人得病,偏偏病魔跳过种痘人家的情况。
就在许多人逐渐忘记种痘这回事,都觉得种痘是找死的情况下,到药铺求种痘的人却突然多了起来,甚至有人抬着得病的人前来求治,结果却被官府的人给赶走了。
跟你们说,现在只能保证没得病的不染病,得了病的实在没办法,听天由命吧。要是谁再把病人抬来,官府一律问罪。
夏主簿作为衙门的代言人,这时候带人守着惠娘药铺的门口,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秩序,另一方面却是衙门的人怕死,想成为先种痘的人。
九月中旬的时候,药铺一天要给七八十个人种痘,到了九月下旬,每天都有数百人前来,小小的药铺根本无法接待。
沈溪知道,在大规模爆发开来的瘟疫面前,种痘技术已经不能再敝帚自珍,应该通过官府的力量来令民众广泛种牛痘抵御天花。
由夏主簿牵头,宁化城里几十名大夫聚集到了惠娘的药铺,由惠娘亲自讲解,告诉这些大夫病牛身上的疱疹哪些才是安全可以给人种痘的,具体又应该怎么操作,由于技术并不复杂,到了第二天,这几十名大夫已经能亲自上阵,药铺面临的压力减轻了许多。
可百姓对于惠娘的药铺却有着特别的依赖。
很多曾经高叫着宁死也不种痘的人,这时候哭着喊着要惠娘给他们种牛痘,惠娘这里太忙,想把他们转到别的大夫那里,这些人还就认准了惠娘的药铺才是种痘正宗,别的地方就是不去。
那些人早干什么去了?现在瘟疫横行,赖在这儿不走,没脸没皮的!唉,咱每天累死累活,他们还不见得领情。
一直忙到日落西山,药铺才关门,可依然有人连夜从乡下进城来种牛痘。
与县城相比,乡下的情况好一些,毕竟村子之间有着天然的屏障,可一旦出现瘟疫,往往情况会更加严重,有时候只要一个村有一个人染病,很快便会蔓延到全村。
沈溪嘴里虽然抱怨,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些日子他给惠娘开的调理方子,已把药铺里积压的药材全都卖了出去,价格公道却又有极大的利润空间,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
入夜之后,惠娘和周氏开始做晚饭。
沈明钧不在家,两家人合在一起开饭,最开始不去碰种痘之事的周氏,这几天由于药铺人实在太多,她也过来帮忙了。
惠娘端着饭菜上桌,笑道:等过了这阵子就好了,韩县令已经派人出城去给百姓种痘,明日还有汀州府城的人过来,会的人多了,咱也就没那么忙了。
小丫,过来吃菜,这孩子,这几天有气无力的好像是生病了,幸好提前给她种上了牛痘,不然真以为她得了要命的瘟疫呢。
因为药铺的人员流动性太大,沈溪已不能再让林黛和陆曦儿两个小萝莉冒险,他早早地便给二人种上牛痘,前几天症状就没了。只是陆曦儿着凉感染了风寒,精致的小脸病恹恹的很是惹人怜爱。
陆曦儿拖着双大鞋子来到惠娘跟前,被惠娘抱在腿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
惠娘用木制的汤勺喂陆曦儿,陆曦儿的一双大眼睛却盯着沈溪和林黛,她这几天生病,最想的是沈溪和林黛陪她玩,可沈溪毕竟是这药铺唯一的男丁,给男人种痘的事非他不可,根本就没时间陪她玩。
小丫,怎么了?
惠娘看着女儿,有些心疼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