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不过沈溪并不怎么在意,林黛的身世不简单,需要他一步步去挖掘,去了解,这或许就是今世他成长的乐趣之一。

    :第一章送上!

    打赏的感谢名单会在下一章送出,天子继续求收藏和推荐票支持!隆重推荐《明末国色江山(书号:3594128),通过首页的链接可以点进去,如果大家闹书荒可以去看看!

    起点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五十六章 童言无忌
    黛儿,我教给你那么多,你也没好好学,今天我就权且当一回先生,把我学会的东西教给你们,可好?

    沈溪把林黛拉了回来,让她跟陆曦儿坐在板凳上,仿佛两个乖巧的学生,而他自己则把所学的《论语拿出来,根据上面的内容教二人上面的句子和文字。

    以前沈溪教给林黛写字,都是教单个字,突然教起大段大段子曰的内容,别是睁大眼睛显得萌萌哒的陆曦儿,就连年龄大得多的林黛也是一句都听不懂。

    沈溪哥哥,你的是什么意思啊?倒是陆曦儿有做学问的天分,不懂直接就问出口来。

    沈溪这下真不太好回答。

    前面过,由于这个时代读书不易,学生随时可能辍学,加上《论语又是科举的必读教材,因此一般蒙学都将《论语作为蒙童的启蒙读物,让蒙童诵读,并且以此书来认识生字。

    《论语内容丰富,思想精要而言简意赅,饱含了察人之方立身之则仁孝之道守礼之教治国之道学习之方,对于蒙童心智的发展和人生观的确立有很强的启示,但要让稚童理解还是有些困难。

    正因为如此,那些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方的学塾,通常把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作为启蒙教材,有的书香世家创立的社学,甚至会添入《蒙童训《神童诗《学《孝经等各种书籍,由蒙童自由选择。

    但这一切对于地处偏僻的宁化县而言,无疑会大大加重蒙童家庭的负担,因此塾师干脆来了个一刀斩,直接采用《论语启蒙。

    这样吧,我教给你们别的,叫做《三字经,你们跟着我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沈溪用《三字经这样通俗易懂且琅琅上口的读物来教两个萝莉,效果马上就变得好了许多。

    陆曦儿虽然年岁却很聪明,沈溪教了她几句,她马上就能背出来。等背完,还拉着沈溪的衣服,,∞

    style_tt;笑着问道:沈溪哥哥,我背得好不好啊?

    沈溪看了一眼对面有些失落的林黛,知道在一个萝莉面前夸赞另一个萝莉并非明智之举,他只是摸了摸陆曦儿的头,没有评价好坏,而是道:曦儿,你回去后背给你娘亲听好不好?

    好。

    陆曦儿高高兴兴地答应下来。

    随后,沈溪示范性地给两个萝莉写了《三字经头两句六个字,两个萝莉依样画葫芦,但依然用去半个时辰,才把字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眼看时间不早,沈溪赶紧带领两个萝莉去药铺吃晚饭。

    来到外面的巷子,沈溪突然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寒颤,一种被人偷窥的感觉涌上心头。他装作若无其事地牵着两个萝莉继续前行,眼角的余光却瞟向巷口。此时那儿正有人鬼头鬼脑四处打量,一看就非善类。

    靠近巷口的位置有几个半大的子正在玩打沙包,旁边有两个女孩则在踢毽子,此人的目光更多地落在女孩子身上。

    沈溪心想,难不成是拐子?

    要这年头拐子可不少,不过少有拐卖女孩的,因为即便有人要买孩子也是为了继承家族香火。至于主动卖儿卖女的也有,但都是卖到大户做奴婢,通常卖身契签十几二十年,等于是用大户人家的米把自家的孩子养大,孩子要长到三十岁左右才能重获自由。

    曦儿,快走。黛儿你也快些。

    沈溪可不管这形迹可疑的人是不是拐子,虽然后巷这地方尚算安全,但到底细胳膊细腿儿的,被歹人抱走想反抗都难。

    等到了药铺后院门口,沈溪又往外望了一眼,巷口的人已经离开,那些孩子还好端端地,不时发出愉快的欢笑声,丝毫也没察觉到有什么危险,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虽然看起来可能只是偶然路过,但沈溪却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断定那人非奸即盗,肯定不怀好意。可到底是干什么的?所图为何?他又不上来。

    随后几天,沈溪没再见到之前站在巷子口的那个陌生人,心中稍微安定下来。

    这天是腊八节,宁化县城热闹非凡,药铺里的生意也格外繁忙。

    快到年底了,学塾即将放年假,因为先生要考核,沈溪平日里借口功课忙,基本都不去药铺帮忙。不过腊八节这天下午,沈溪却不得不去了药铺,因为来问药的人实在太多,周氏和惠娘两个女人实在忙不过来。

    沈溪要做的事情并不复杂,就是帮助惠娘接待客人,让他们排好队,依次拿着药方上前抓药。如果遇到药柜抽屉里的药不足了,沈溪还得到后院仓库去拿,一时间忙得脚不沾地。

    前来惠娘药铺问药之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惠娘都一视同仁,好在人们也都挺自觉,没有搞特殊化的。但事情总会有例外,这不,衙门那边过来两个衙役,手上拿着的药方并不是治病救人的,而是补肾气的虎狼之方。

    二人进入药铺后根本就没排队,径直走到柜台前让惠娘抓药,旁边等候半天的百姓,就算愤愤不平也不敢什么。

    两位差爷,其中有两味药需要从库房补充,不妨先到内堂稍作等候如何?惠娘看过药方之后,对两个衙役恭敬地道。

    快儿快儿,年底事忙,我们急着赶回去当差,要是误了公事,你担当得起吗?

    就算惠娘现在是宁化县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本朝商贾低贱,在这些原本地位更加低贱却掌握一定权力的胥吏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惠娘急忙到后院去翻找方子中两味不常用的药材,两个衙役趾高气扬地在内堂竹椅上坐下,嚷嚷着口渴了。

    沈溪不得不放下手里的工作,赶紧到后院灶台上提来个大茶壶,又送上茶杯,替两人斟上茶水。

    听没,前几天从南边过来几个锦衣卫,在咱们汀州府地界上转悠,连咱县城也来过,像是在找什么人。

    其中年长一些的衙役喝过茶水后,没话找话。

    年轻一些的衙役凑过头,低声道:之前我出城的时候碰到过他们,听几个月前他们押解一批犯妇往北边去,结果在咱汀州府地面丢了人。

    本来按照道理,报了自尽或者病死,上边便不会追究,谁知道这次上头竟然要彻查,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他们只能跑回来找人。

    之后二人似乎觉得自己声音太大,担心被人听到,于是咬着耳朵起了悄悄话。

    沈溪提着大茶壶出来,心里琢磨那天在巷口见到的人会不会跟这两个衙差口中的事情有关。

    在明朝,官员犯事之后,家里的女眷往往会被发配到教坊司。

    沈溪对于是什么人犯事犯的又是什么事无法揣度,却隐约觉得这件事可能跟林黛有关,因为林黛这萝莉平日里话做事都透着一股神秘,晚上睡着后总是哭爹喊娘,醒来竟对之前的事只字不提。

    唯一能解释得通的,便是林黛很可能是犯官之后,在路上跑丢了才在双溪镇被进城途中的自家母子发现。

    两个衙差走后,沈溪没有表现出丝毫异常他不想让惠娘和周氏知道这件事后担心,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私下里悄悄问林黛,但他心里也清楚,即便开口询问也未必能知道答案。

    晚上两家人聚在一起吃腊八粥。

    陆曦儿是一桌子人中最开心的,吃粥的时候围着饭桌跑来跑去,吃上两口接着再跑,惠娘怎么拉都拉不住。

    娘亲,我要沈溪哥哥教我《三字经,沈溪哥哥可厉害了。在陆曦儿眼中,沈溪就好像是神一样的存在,不管什么都是沈溪哥哥最好。

    惠娘叹道:那你也要先吃过饭,长大一些才好跟沈溪哥哥学东西。乖,快过来吃饭,你看你沈溪哥哥也在吃呢。

    才没有呢,沈溪哥哥在看黛儿姐姐。

    沈溪讪讪地有些脸红,因为想着之前衙役所之事,沈溪不知不觉总是打量林黛,竟然被陆曦儿眼尖察觉。

    沈溪心想,果然是童言无忌啊。

    :昨天家里拜年,第二章耽误了,今天三更酬谢!

    打赏名单会在第二章送上,天子继续求收藏和推荐票支持!|



第五十七章 神秘的小萝莉
    到了晚上,林黛又抱着小枕头找沈溪讲故事。

    沈溪心里有数,于是旁敲侧击,虚构了一个故事,说是古代有一名朝廷大员,在朝中多么的有威望,为官又多么的有清廉,深得百姓的爱戴,结果却因为奸臣陷害被抓,妻子和儿女被发配为奴。

    沈溪委婉道来,把故事说得曲折悠长,跌宕起伏。

    林黛最开始时觉得不过是在听别人的故事,到后面慢慢带入其中,最后竟然忍不住哇地一声,抱着枕头痛哭起来。

    别哭啊,让娘知道还以为我欺负你呢,这故事你不喜欢听,我换一个就是了。

    林黛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哭起来稀里哗啦的,听得沈溪竟然有一种心碎的感觉。

    也许是林黛哭的声音太大,连周氏也被惊动了。

    很快外屋传来推门的声音,周氏走了进来,看着正趴在枕头上哭得伤心的林黛,直接对沈溪喝问道:你个臭小子,这半夜三更的,你怎么欺负的黛儿?

    娘,我没欺负她啊。

    沈溪赶紧往床铺里面躲了躲,免得老娘上前来揍他。

    这次周氏却没心思找他算账,径直坐到床榻边,抚摸着林黛的小脑袋瓜,温言安慰。林黛哭得伤心,最后靠在周氏的怀里,情绪逐渐平复来。佰渡亿嘿言哥免費無彈窗觀看已章節

    周氏道:乖丫头别哭,要真是这小子欺负了你,看我怎么教训他过去跟娘一起睡好不好?

    嗯。

    林黛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想起什么,回过头看了沈溪一眼,目光中竟然带着丝不舍。

    到底是她央求沈溪讲故事的,因为阅历有限并没有觉察沈溪是有意试探她,所以心里面对于自己哭泣可能导致沈溪受罚有些愧疚。

    但跟周氏一起睡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林黛还是抱着枕头,亦步亦趋地跟着周氏到正屋那边去了。

    有了这件事,沈溪更加确信林黛这小萝莉跟两个衙役口中说的犯官家属丢失的事情有关,但她一个小姑娘家,要在锦衣卫的盯防逃走,还要躲过追捕,那可是很困难的事情,他心里有些不太明白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

    这件事沈溪只能藏在心里,心想先好好调查,再从长计议。

    之后几天,沈明钧仍旧没消息传来,周氏平日里做事都没了多少精神,嘴里时常念叨:没良心的,把家都丢了。

    虽然沈溪不知道老爹去了哪儿,但前两天他跟王陵之见面的时候从这位便宜师弟口中得知,原来王陵之的父亲王昌聂也不在家,因此揣测这次那么久时间不落屋,可能是老爹跟着王员外出远门了。

    最大的可能,是王昌聂去湖广的武昌府探望被囚禁的长子,让沈明钧同行,只是沈明钧临走前竟然不跟家里招呼一声,怎么都说不过去。

    沈溪趁着官府那边并未大张旗鼓搜捕犯官亲眷,试着去打听了。

    弘治年间,锦衣卫指挥使牟斌仁厚刚正,使得锦衣卫这个特务组织上行效,行事比较公正。或许是因为那些锦衣卫怕事情张扬开来被上官问罪,做事非常低调,在百姓当中根本没什么传闻,就连衙门那边也不是人人都知晓,沈溪试着探问一番却没有任何消息。

    终于到了腊月十五。

    这天是蒙学班先生考校学问的日子,相当于年前的期末考试。考校结束之后,这些初启蒙的孩子就可以带着行李回乡过年了,要等正月过后学塾才会重新开课,因为整个正月都算是新年。

    学塾的高年级和中年级班,昨日以前便已陆续考校完毕。沈永卓没有等沈元一起走,和往年一样,与几个同路的同窗一起雇了辆马车回双溪镇,按照惯例,家人会在镇口接他。

    苏先生挨个对初蒙学的这班孩子进行考校,主要还是考校《论语上的内容,不过已经不再单纯是背诵和默写,也会问一些词句的意思。

    沈溪在所有孩子中属于佼佼者,苏先生在考校沈溪的时候,不住点头,看得出他对沈溪分外满意。

    到了沈元,沈元的回答也很流利。最后先生评断,仍旧是沈溪第一,沈元第二,令旁边那些半大的孩子非常羡慕。

    中午的时候学塾所有班级全部正式放假。

    由于蒙学班的孩子年龄小,城外来读书的都要等家里人来接。沈溪按照周氏的吩咐,把沈元带回自己家里,因为午四伯沈明新会来城里接儿子。

    等沈溪和沈元到了药铺,不但沈明新在,便连沈明新的妻子冯氏也来了,二人正在药铺的后堂跟周氏商量事情,意思是想让沈元以后不再住学舍那边,而是搬过来跟沈明钧和周氏一起生活。

    这个我平日里挺忙的,可能没多少时间照料这些小家伙

    周氏不太想接沈元过来,她连沈溪和林黛两个小的都管不过来,如果再加上沈元,她肯定更加头疼。

    冯氏有些为难:他五婶,你也不是不知咱家的情况,娘那边一直在念叨说家里没钱供几个小的读书,现在能省一点不是更好?以后有你来照顾六郎,好歹我们做父母的也能放心一些。

    你看永卓,在外读书心都野了,前几二叔到镇子上接人,却没接到,家里着急得不得了,结果过了一天那小子才现身,说是在同窗家里喝醉了酒,误了时间你说这是什么事?

    周氏有些惊讶:永卓回家还闹出这么一出?

    冯氏道:是啊,所以我这做娘的才为孩子担心,就怕他长期在外没人管,走上歧途。

    沈元听到自己的娘这么说自己,有些委屈,嘴巴撅了起来。

    周氏叹了口气:那行,等相公回来我跟他商议吧,好些日子没见着他人了。要是可以的话,回去过年的时候,让他跟娘说说这事儿。

    冯氏是个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周氏有几分不情愿。

    本来在乡的时候,冯氏只当周氏母子在城里全靠沈明钧过活,寄人篱的日子肯定苦不堪言。等到了地头才赫然发觉,其实周氏在药铺里打工日子过得挺充实,看掌柜的和她那么亲密,工钱应该不少,压根儿就不用靠沈明钧,心里不由满是羡慕和嫉妒。

    那我们晌就带六郎回家,不知你和小叔何时回去?冯氏最后再问。
1...3132333435...19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