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沈溪没想到王陵之热情如斯,居然真拿这事儿去问他老爹,但就算王昌聂真有意搬走,也不会跟儿子说。

    ,行了,这事儿你以后不用操心。你在宁化一天,我该教你的还是会教你,不过你也要适当帮帮忙。

    王陵之嘿嘿一笑:瞧师兄说的,我什么时候不帮忙了难道是需要我帮你喂这些东西,好像挺有趣的。

    喂养家禽家畜是很脏的事,不说别的,仅仅是潲水煮猪食的臭味,一般人就受不了,王陵之竟然觉得好玩,沈溪实在无语。这富家大少爷不知世道艰辛,若是平常百姓家,家里养些鸡鸭兔猪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摘兔草打猪草长年累月干下来,恐怕唯恐避之不及呢

    沈溪跟王陵之分开后回了药铺,这天惠娘从新铺子那边回来得很早,正在跟周氏商量事情。

    沈溪在旁边听了听,嗯,倒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朝廷知道粤北和闽西一代乱贼闹得人心惶惶,福建行都指挥使司派了两千兵马前来汀州府平息匪患,如今兵马已经到了宁化县。

    看样子用不了多久,这地方的贼寇就可以平定,到时候县城又会跟以往一样热闹了。惠娘言语间带着些许憧憬。

    周氏叹道:也是啊,去年刚进城的时候,茶楼每天都热热闹闹,说书人说杨家将的时候连街上都站满了人,还有草台班子搭戏台唱南戏,这四里八乡的人都涌进城里来了这才多少时间,城里就这般衰败。若非咱卖的是药,指不定亏成什么样子。

    惠娘点头表示赞同。

    两个女人商量事情的时候,小玉在帮忙核算账目,而宁儿则在筛选药材,并没有多大感觉。沈溪听了之后却大受启发,他终于清楚老爹接下来该做什么营生了。

    之前沈溪不止一次设想,必须要找一个老爹能够胜任的行当,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他还可以为沈明钧代为照料,最好是坐在收钱。

    正因为要求严苛,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

    但从周氏的话中,沈溪却联想到头年城中那一段时间说书热,连同草台班子那时候也很热闹,全是因为工部郎中林仲业进驻宁化县,他进献的那几出戏本以及杨家将说本给闹的。随后又是瘟疫又是乱贼,加上城中没有新的戏本和说本出现,随后这股风潮自然就淡了下去。

    沈溪想的是,要把这行当收拾起来,形成产业。

    事情并不复杂,就是租个地方开茶铺,请上一两个说书先生来讲他编写的新说本,如果趁着城外匪患根除这个契机,城中百姓急需娱乐项目,或许能狠狠地赚上一笔。

    想到做到,沈溪觉得这事儿比起开镖局或者是开钱庄靠谱多了,因为过年这段时间城里生意萧条,沿街铺面的租金早已一降再降,开个大型的茶楼虽力不能及,但可以先从茶肆开始做起,一步步将生意扩大。

    这天晚上沈明钧没有回家,次日下午沈溪干脆去王家等沈明钧下工,在去城南的路上,沈溪把自己的设想说了一下。

    沈明钧面带难色:小郎,你说的挺好的,可咱爷儿俩没本钱啊,城里又不认识什么人,去哪儿租铺子

    沈溪从怀里拿出他卖画所得的六七两散碎银子,呈递给沈明钧。

    沈明钧当即吓了一大跳,变色喝问:你从何处得来这多银子,不会是从你娘那里偷来的吧赶紧放回去。

    沈溪摇头苦笑:爹,你这是瞧不起你儿子儿子可是读书人,读书人讲究气节,岂会鸣狗盗之事

    再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娘把银子看得多紧,如果我真偷她银子,我前脚拿,她后脚肯定大吵大闹,说不得还会把爹叫回家好好教育我一通可曾有过这事儿

    沈明钧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还真是这么回事

    沈溪又道:这其实是那位老先生临走时给我留下的,说如果家里不能继续支持我读书的话,就用这银子来交束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拿出来用爹,我不是有意瞒你的。

    沈明钧这次倒是挺开明:爹理解你,既然是那位老先生留下的,你还是收好,咱不能公器私用。

    没什么,现在我读书不是没问题了么暂时用不上这银子,爹先拿去用吧,咱只要能把生意做起来,等老先生回来,请他到茶肆里坐坐不是更好

    沈溪看着自己的便宜老爹,用一种鼓励的语气道,我问过孙姨了,她说现在在沿街那边租个小点儿的没脸,一个月也就一二两银子,要是砍砍价,说不一定价钱更低。只要稍微收拾一下,找人做点儿桌椅板凳,雇个人手再花点儿,看样子六七两银子应该够用了。

    这

    沈明钧有些犹豫,本来他就有意要作出一番名堂,让那些闲言闲语的人闭上嘴,可一直苦于没有本钱无法成行。可如果把钱全部投入进去,到时候生意不好,就等于血本无归,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面子里子都没了

    小郎,这门营生真的可以沈明钧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沈溪问道。

    沈溪笑道:爹就算不相信我,也该相信那位老先生才是。老先生临走的时候留下一些说本,本来是用来应付官老爷的,现在拿来给咱们做生意再合适不过。

    去年老先生光是一出杨家将就让县城里的人听得如痴如醉,万人空巷,如果再有类似的故事出来,那钱可就是如流水般进入腰包啊。爹难道不心动

    沈明钧听的心头火热,关键是沈溪这话挑动性太强,好像只要把铺子开起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一样。

    最后沈明钧重重地点了点头:那这次爹就听你的,咱俩咱爷儿俩好好做生意,别让旁人看不起,说咱靠女人过日子。

    沈溪嘴上应着,心里却颇有些不以为然。

    觉得被人瞧不起的是分明是老爹你吧,我自己倒觉得没什么,我一个小孩子家家,靠老娘养活难道不行可对于本来就是家里主要劳动力的老爹你来说,那些流言蜚语的杀伤力可就有些大了。

    父子二人商定好要经营茶寮,因为沈明钧平日里在王家做事挺忙,打听铺子的事就由沈溪来做。

    :第一更

    打赏感谢名单会在第二章送上,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票支持,谢谢啦




第七十七章 敲定
    一个小孩子去跟人谈租铺子肯定是不行的,沈溪先到城里各条街道考察,看看哪个地段好。±,

    要说经营茶肆,最重要的是人流旺盛,地段还要数城南最好,但城南沿街的铺子却稍显有些贵,对于本钱少的沈明钧来说不太合适。

    接下来两天沈溪精挑细选,最后觉得城中央西溪河岸距离学塾不太远的小码头附近不错。

    这里有条还算热闹的街道,周围以普通人家为主,沿着河岸有等待做生意的力夫,倒是开茶肆的好地方。

    沈溪沿着街道走了一遍,适合开茶肆的铺子不少,大多都空置着。

    沈溪把自己选好的位置告诉了沈明钧,这天趁着下工,父子俩一家一家问了过去,先看东主那边是否和善好说话,然后问产权归属有无纠葛,最后问租金,因为本钱少,一次只能交两三个月,有很多东主不愿把铺子租出来。

    天擦黑的时候,两人终于选定靠近河岸的一处铺子作为未来的茶肆,租金一个月一两银子,一次三个月。这间铺子虽然只有一层,但门面挺宽敞,四四方方南北通透,重要的是能在外面搭起棚子多加些位子给来往的人休息喝茶解渴。

    光是租铺子,就花去三两银子,再到市场上买竹椅以及木桌,又花去三两银子,最后剩下的钱要雇人过来帮忙打扫和接待客人,还要请说书人说书,资金显得有些紧张。

    爹,你不用担心,现在重要的是雇一个帮手,帮咱们平日照看铺子,至于说书人那边,倒也好办,咱大不了分他些干股就是了。

    沈明钧有些疑惑:什么是干股?

    就是分他利润,不用他出本钱,只需要他在这里说书,每天盈利分他一些就是了。咱们做茶肆,只需要一些茶叶和热水,花不了几个钱,可要想经营得好,必须要有能说书而且说得好的人,能懂得抓时机抖包袱。

    爹,以前我在城里几家茶楼见过的说书人都挺厉害的,现在城里这些茶楼生意普遍不景气,咱可以请几位到咱们这里来做事。

    沈明钧又是一脸为难,让他这个老实人以老板的身份去跟人接触洽谈,心中没什么底气。

    沈溪却没什么好担心的,尤其是他因为《杨家将说本的事,有熟悉的说书人,这次正好试着把他们请来。

    这些走江湖的卖艺人,其实都是小老百姓,赚点儿钱养家糊口,那些大的茶楼待人都挺刻薄,现在沈溪拉他们来做股东,利益均享,这些人高兴还来不及呢。

    沈溪先与沈明钧解决人手的问题,经费不足,一次只能聘请一个伙计,请回来后等于是整日都要看着铺子。

    毕竟,目前生意前景不明朗,沈明钧不想丢了活计还得照常上工,不能整日留在铺子照看。

    要请人,最重要的是老实可靠,最好是宁化县城里或者郊外的百姓。

    距离铺子不远的地方就是码头,平日里很多力夫在那里等着卸货,不过从这些人中要找个识字能记账,并且老实可靠的人太难了,沈明钧父子去了几回都没找到合适的。

    沈明钧租下铺子开茶肆,那养殖场就没必要继续经营下去了,便托人把他养的那些鸡鸭和猪都卖了,倒是筹措出二两银子作为周转。

    一连三天沈明钧都回家睡,让周氏喜出望外。沈明钧解释说主家那边最近不太忙,周氏信以为真,对她而言什么原因不要紧,要紧的是丈夫和儿子,还有未来儿媳妇都在身边,那就皆大欢喜。

    二月初八,这天城内有些乱糟糟的,据说是官军打到宁化县这边来了,正沿着官道以及水路清剿流寇,连同卫所以及地方巡检司的人也随同官军作战。

    听起来城外兵荒马乱,但沈溪知道战斗规模不可能太大,那些乱贼大多是趁乱起哄的农民,抢夺财物的时候是贼,摘去面巾放下刀枪回到家中拿起锄头就是良民,一般人根本就难以区别。

    不过,那些外地来的贼人,在官军大兵压境的时候,只能撤出汀州府,或者退回家乡,或者转战他处。

    也就在二月初八这天下午,沈明钧请来一个看起来挺精明的年轻人做伙计,这年轻人长得贼眉鼠眼,一看就让沈溪觉得不靠谱,但沈明钧说这是工友的表侄,就住在城外,方方面面都合适。

    这年轻人名叫宋小城,外号宋六,随时都笑盈盈的。

    沈溪看这人吊儿郎当的,怕他手脚不干净,但沈明钧却很信任他。商定的月钱是六百文,比起沈明钧在王家当长工的月钱还要多一些。

    当天宋小城就走马上任,搬搬抬抬把买来的桌椅摆放好,现在只剩下最后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请说书先生。

    依然是沈溪拉着沈明钧一道,因为一个孩子跟人谈事总归不方便,很多话都是沈溪教给沈明钧说,有些沈明钧讷于言辞的,沈溪便代劳,只要有大人在,就算孩子说两句旁人也不会觉得怎样。

    沈溪先去之前送说本的茶楼,问过之后才知道城里的说书人基本都闲着,当前茶楼生意冷清,自然不需要这些说书人。

    问明这些人的住处,沈溪跟沈明钧挨家挨户去谈,结果人家听到不给现钱而是分红,很多鼠目寸光的人都觉得不合适。

    到了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叫韩五爷的说书人,问明情况,知道有新说本以及分红的比例后,倒是答应谈一谈。

    分成是九一分,我们投资并承担风险得九,您得一,但若是有客人打赏,我们不会收,都归您所有。

    沈明钧在王家做惯了下人,说话总是自带几分客气,店里的所有支出你都不用操心,每日你说书都有茶水和糕点供应,至于说本方面,我们也会找人写。

    韩五爷听到这待遇,倒也挺满意,只是这茶肆到底不比茶楼,很多人在茶肆这种地方坐下来就是为了歇歇脚喝口茶水,就算有说书的也未必会有人驻足聆听。

    这说书,最重要的是说本,可老夫以前会的那些,城里人都会,就怕这买卖不好做。韩五爷有些担心。

    沈溪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本册子,递上道:韩五爷不妨看看这《杨家将的说本?

    韩五爷笑了笑,把册子拿了过去:头年《杨家将火那会儿,到后面故事分成几个流派,倒也不好说哪个更好,现在再说,未必会像去年那样轰动。

    韩五爷熟门熟路,翻开册子不看前面,直接看后面部分。这后面各家说的都不一样,却是分辨说本好与坏的关键点。

    等他仔细看过之后,连连点头:挺好,挺好的这段也好,精彩啊这说本从何而来?

    沈溪道:这是去年韩知县送工部林郎中离开时找到的说本全本,目前在宁化县还没有人看过我这儿不但有《杨家将的说本,还有别的,就看韩五爷肯不肯与我们合作了。

    韩五爷见沈溪说得头头是道,于是看向沈明钧:沈老爷怎么说?

    沈明钧从来没被人称为老爷,不由脸上一红,支支吾吾:不敢当,不敢当。

    沈溪在旁边笑嘻嘻道:以后韩五爷称呼我爹沈掌柜就成,叫老爷有些生分了。

    也好,也好。

    韩五爷不是市侩之人,言谈间对沈家父子的印象非常好。

    后来又商量一番,韩五爷终于答应到茶肆说书,这样茶肆开张的所有准备工作均已就绪,剩下的就看沈溪写的说本的质量,还有百姓们买不买账了。

    :第二更送上!

    谢谢lp001735天下纵横有我黎山仔魔女麾下飞翼武者个性呢啊老衲失羞飞翼武者月光微尘ooooooo明眸清胜雪徐5哥潜水老虎百里夜雨那句我愛你执笔书辰定风波0328胖胖的姑娘无敌叶良辰天使暂离开12138大大的打赏!

    明天不出意外的话将会有三更,请大家踊跃收藏和推荐票支持哦!

    请访问,sj9??9??9??,纯绿色清爽。9?9?9?



第七十八章 开张见喜
    沈溪回去之后就投身到编写说本的工作中,他先准备了两部说本,一部是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某种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第二部则是民间传奇武侠故事《童林传,但将书里的朝代换到了元朝。

    这两部作品是后世评书的代表作,艺术成就比较高。

    沈溪不用一次写完,只是把两个故事分别写出前十回,然后润色加工一下,便交给韩五爷演绎。

    韩五爷看过新说本后,非常满意。

    到底是识货之人,韩五爷一辈子跟各种故事打交道,匆匆浏览一遍就知道是否会受欢迎。

    沈家小郎,你给我的说本写得可真好,却不知是出自哪位高人的手笔?韩五爷看过后,连他自己都沉溺于故事中不能自拔,当下客气地问沈溪。

    沈溪笑着回答:这个韩五爷就别管了,回头总会有故事接上。现下这茶肆的准备工夫基本就绪,是不是该开门营业了?
1...4142434445...19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