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韩五爷点头:自然是越快越好。

    为了茶肆开张的事,沈明钧特地请了两天假。

    茶肆开张的第一天,恰逢宁化县城墟期,沈溪为了吸引人前来听书,给沈明钧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免费喝茶听书,百姓们走累了可以到茶肆坐下喝杯茶,不用钱,顺带听听书,如果觉得好听,以后自然会来光顾生意。

    这茶肆之前已经把沈溪卖画得来的银子用得干干净净,而沈明钧将家禽售出后所得的二两银子还得应付不时之需,不敢恣意挥霍,是以此次开业没什么宣传活动,就连爆竹都没燃放,只是让宋小城到外面招呼人过来喝免费的茶水。

    考虑到群众基础,第一天开张说的书是《说岳全传,毕竟自南宋开始,岳飞的故事就广泛流传于民间,到了元朝明朝更加风行。如今把这故事说出来,一些稍微懂行的人听了就很容易就会进入故事。

    上午两个时辰,来喝茶的人不少,但停留下来听书的却不多,基本都是喝过茶就走。毕竟一般老∑↘style_txt;百姓生存压力很大,必须得为生活奔波忙碌,而有闲钱和精力来听书的那些富人,则喜欢附庸风雅,通常不会到小茶肆来喝免费的茶水。

    但总归还是有收获,到中午日头老高的时候,茶肆里客人逐渐多了起来,而且这个时候故事也说到了精彩的地方,外面围拢来听书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拿着茶杯站着听。

    下午城里的集市散得很早,很快便到了收铺子的时候。

    忙活一天下来,其实等于是白做。

    不过韩五爷却说得很乐呵,说书人最有成就的不是赚了多少钱,是有多少人愿意驻足听他的故事。从中午来听书的人群,韩五爷就能感觉出这故事有门道,随着影响力散播开来,要不了多久就会让他在城里几个有头有脸的说书人中独树一帜。

    沈明钧则有些灰头土脸,他不太理解沈溪这个免费喝茶听书的用意,觉得这么亏本经营有些心疼,毕竟茶叶还有烧开水的柴禾都是他用真金白银买回来的。

    等下午沈溪放学回来,问明情况,笑着安慰道:爹,小财不出大财不入,这点儿钱你就心疼了,那以后还怎么赚大钱?

    沈明钧叹道:就怕小钱散出去,到最后陪得干干净净,那还真不如好好饲养家禽,至少不用担心会亏损。

    沈溪心想老爹的思维还是要不断升级啊,这才一天就开始打退堂鼓了?以后要是遇到点儿什么挫折,还不直接关门歇业?

    第二天一大早,沈溪就出门帮沈明钧打理铺子,等差不多到点了才赶往学堂。等他下午回来,茶肆里外都是人。

    也是利好消息不断,官军已经把宁化县城周边的官道和水路重新打通,城门不再是早晚各开半个时辰,全天都会开放。

    随着进城百姓和来往客商增多,城中码头附近人流量随之激增。先是做工的人过来喝杯茶顺带听说书,到后面得到昨日免费喝茶的人宣传,更多人知道这儿新开了一家茶肆说新说本,好听得不得了,于是慕名而来。

    韩五爷坐在茶肆最北端的桌案前,说得那是眉飞色舞,茶肆里外的客人听得非常起劲,连卖干果和小吃的小贩也趁机过来做生意,被宋小城不断驱赶。

    掌柜的,这么看来,光卖茶水不行啊。

    宋小城趁着韩五爷一段书说完喝茶休息的空当,对沈明钧道,听书的人这么多,咱要不也卖点儿瓜果点心什么的?

    沈明钧有些拿不定主意,沉默了一下:等收了铺子以后,跟小郎和韩五爷商量商量。

    沈明钧在经营上没什么太多的主意,铺子打理交给宋小城,说书则交给韩五爷,他这个掌柜倒是可有可无。

    最初宋小城以为到茶肆来工作不过是擦擦桌椅板凳烧烧水,日子应该很清闲,谁知道茶肆自开业生意就非常好,每天从上工开始就忙得脚不沾地,仅仅两就累得有些直不起腰了。

    这天生意结束,茶肆从第一天赔本赚吆喝,到这一天收入五百多文,刨去店铺和茶水用工的成本,净赚的将近四百文。

    照这势头发展下去,一个月光是茶肆的净利润就有九十两银子,按照九一开的比例,沈明钧这个掌柜的起码可以分到七八两。

    把账目算好,顿时小茶肆里两个股东加上一个伙计眼睛开始冒光,这比他们预想的要赚得多,但或者是新鲜劲儿的缘故,再加上说本新奇都来凑热闹,才会有这么好的生意,沈溪担心过了两天,后面又清淡下来。

    沈明钧把第一天赚来的钱分配下去,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宋小城最累但他分得最少,一天下来只有二十文,倒是韩五爷不错,分得四十文不说,今儿打赏还有二三十文,一天下来有六七十文。

    至于剩下的钱,都留在账上,表面上看是沈明钧这个老板的,但其实是为日后茶肆扩大规模做准备。

    唉!这看起来赚得不少,但要是刨去日常支出以及给官府还有坊甲的钱,恐怕也剩下不了多少。

    韩五爷是过来人,对茶肆这行当颇为了解,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不行的话明日加收茶钱。

    沈溪摇摇头予以否决:加收茶钱不太合适,很多人路过只是喝碗茶解渴,不一定听书,咱们一涨价他们就不来了。虽然咱大头是落在听书上,但这些小钱也要兼顾,才能做到有盈利。

    韩五爷笑问:沈家小郎君,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沈溪淡淡一笑:五爷客气了,我只是个小孩子,哪有有什么好主意?不过我觉得宋六哥主意不错,明天可以卖一些炒瓜子儿麻花儿豌豆饼桂圆干等零嘴,其他则按照现在的模样继续经营,后面再看看怎么扩大规模。

    人很快就散了,韩五爷最先告辞。

    说了一天书,韩五爷喉咙都快说哑了,但能挣到六七十文钱他还是很开心,如果天天能赚这么多,那一个月的工钱就会有二两多银子,一年就是二三十两,这可比以前在茶楼里说书赚得多多了。

    :第一更!

    今天会送上三章,请兄弟姐妹们踊跃收藏和推荐票支持!

    另外,以后感谢名单会连带qq书城创世和一起送上,请大家不吝指教哦!




第七十九章 请人
    等韩五爷离去,宋小城才凑过来对沈明钧道:掌柜的,要不再请个人吧?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外边要有人招呼客人,泡茶上茶和结账等等非常繁琐,后院还要时时刻刻保证有开水,要是明天再卖零嘴儿,我可是分身乏术

    沈明钧心里也有些发愁,经营铺子他并不擅长,不知道该如何决策。倒是沈溪看出点儿苗头,笑着问:六哥,看样子你是有好的人选推荐?

    宋小城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额好的人选说不上,也就凑合吧其实她是我邻居家的小妹,今年十七岁,人很勤快,要不明天让她过来试试?她在外面招待客人或者不行,但烧烧水跑跑腿总是可以的。

    最初沈溪见到宋小城贼头贼脑的,觉得这个人不怎么靠谱,但几天相处下来,宋小城忙里忙外勤勤恳恳,沈溪才知道自己犯了以貌取人的错误,对其印象已大为改观,这次宋小城没推荐那些狐朋狗友,而是推荐邻居家的小姑娘,越发觉得这个人很上路。

    沈溪拉了拉沈明钧的胳膊,道:爹,我看宋六哥说的有道理,要不把人请来试试,说不一定明天生意更好,到时候你又上工去了,铺子里没人招呼就乱套了。

    沈明钧点头道:那行,明天让她来吧,至于工钱

    宋小城赶紧道:这工钱上掌柜的请多照顾下,到底是熟人她人很勤快,一天能给十二文最好,实在不行一天十文?

    沈明钧想了想,道:明天见了当面说吧。

    宋小城兴高采烈地趁着天黑城门关闭前出城去了,沈明钧把铺子收拾好,和沈溪一道回家。刚走了一会儿,沈溪突然叫苦不迭:哎呀,哎呀不好,不好,我忘了娘让我早些回去了。

    那可怎么办?

    沈明钧顿时没了主意,这生意才开张两天,他不想那么快被周氏知道他在外面不务正业。

    沈溪吐了吐舌头,笑着道:爹,没事的,回去的时候你帮我圆个谎就成你【fstyle_txt;就说我去王家找王家小少爷玩,等到你下工跟你一起回家。

    沈明钧迟疑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最后叹了口气:老这么瞒着你娘,终归不太好啊!

    沈溪忍不住低下头翻了个白眼,心想也不知道是谁几个月不顾家,要不是他与王陵之跟踪,现在沈明钧还在操持他那个半死不活的养殖场,晚上让媳妇在家里独守空帷。

    回到家中,沈溪把谎话一说,有沈明钧在旁边应和,周氏并没有怀疑。

    回来赶紧把功课做了,一会儿吃饭。你去王家盯着你爹也挺好的,这样每天他都会回来相公,今天我多做两个菜。

    周氏高高兴兴地下厨准备晚饭,哦对了,府城有信过来,好像是孩子他姑写来的信,小郎不在家,我就拿了回来,没让人看。

    说着周氏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原来是杨文招的老娘,也就是沈溪的姑姑杨沈氏写来的。

    沈溪打开来读了。

    原来杨沈氏听说沈明钧和周氏在县城里帮人做药材生意,而她丈夫在府城也是做药铺买卖的,想趁着如今匪患差不多解决了,两家人能多一些走动,互通有无。

    娘,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您看怎么回姑姑?沈溪读完信后看向老娘。

    周氏脸上有些发愁:我虽然在药铺帮忙,但到底掌柜的是你孙姨,这种事我哪里能拿主意?要不明天我去问问你孙姨,再看怎么回复。

    本来同行是冤家,但现在买卖不好做,多一条渠道无论是进货还是出货都会显得方便一些,沈溪大概能理解姑姑的意思。可现在的确周氏做不了主,而惠娘那边已经有两家铺子忙活,还要兼顾商会的事,未必有时间跟府城的同行有什么交流。

    吃过饭漱洗完毕回房,沈溪倒头就睡,这时候老早把床榻里头给占据了等着沈溪来争的林黛,大感无趣,推了推沈溪,问道:喂,这两天你怎么不讲故事了?

    沈溪当然不能把帮沈明钧开铺子的事告诉林黛,只能睁开眼,勉强笑笑:功课很累,让我睡觉吧。等过两天再跟你讲新故事好不好?

    林黛当然不愿意,但沈溪实在太过疲乏,依然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第二天沈明钧很早就出门了,沈溪也借口早点儿去学塾,有问题需要问先生,跟着偷跑去了茶肆。

    到了地方,宋小城已经带着他说的邻家姑娘来应聘了,却是个十六七岁,皮肤有些黝黑,看起来长相挺阳光的姑娘,虽然模样未必娇美,但笑起来两边浅浅的酒窝煞是迷人,一看就有农家少女的质朴和勤快。

    掌柜的好,我叫絮莲,跟六哥过来找营生。少女知道沈明钧就是这家铺子的掌柜后,赶紧过来行礼。

    沈明钧性格敦厚,突然有个年轻的姑娘跟他行礼,脸上莫名涌起一股红潮,讷讷地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沈溪赶忙上去招呼:絮莲姐姐要是愿意的话就留下来吧,我们这里很忙,每天的工钱为十二文钱,等以后做好了还可以加工钱爹,没问题吧?

    哦。

    沈明钧似是而非地应了一声。

    絮莲听到每天有十二文钱很开心,这样一个月下来就有三百六十文,比起重体力的长工也差不了多少,当下揖礼道:多谢掌柜的还有少爷,之前我在裁缝铺帮忙绣花,每个月最多才能拿两百文,大多数时候还没活干。我做事勤快,不会辜负老爷和少爷的信任。

    沈明钧面红耳赤,情不自禁地低下头。沈溪看出老爹没有跟女子沟通的经验,没有难为他,亲自带着絮莲到铺子里逛了一遍,指导她该做些什么。

    几个人齐心协力把铺子打开收拾好,辰时已经快到尾声,沈明钧匆匆离开上工去了。又过了一会儿韩五爷到了,一天的说书便要开始。

    沈溪看到韩五爷坐在竹椅上仔细看着说本,嘴里不断嘟囔着分明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排练,心想这伙计一个人不够,说书人一个显然也不够。要是韩五爷生病或者是家里有个什么急事,那这铺子的生意可就好不到哪儿去了,最关键的是还得防备别的茶楼看这边生意好过来挖人,难保韩五爷不会为了绳头小利跳槽。

    当然这些话得闷在心里,现在茶肆生意刚起步,不能疑神疑鬼自乱阵脚,进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事情可以一步步解决。

    沈溪决定回头试着跟韩五爷说说,看看他能否推荐个同僚过来,又或者是收个徒弟什么的。话说这说书也算是一门行当,韩五爷说书水平不错,现在有自己专门提供说本,韩五爷收几个徒弟说不定还能名满天下,当个祖师爷什么的。

    铺子开门营业,那些老早便赶到码头做苦力的人涌过来喝茶,却不是听书的,不过是贪图茶肆的茶水便宜。

    无论是宋小城,还是新来的絮莲,做事都很勤快,茶肆内外打整得井井有条,接下来就看韩五爷书说得怎么样。

    沈溪临走的时候有些不放心,交待道:五爷,我先上学去了,要是有事的话,您暂时支应着,我爹回来会处理好的。

    韩五爷笑道:沈家小郎不用太担心,这铺子有我,不会出什么乱子。就怕生意不好,没人来听书。

    正说话间,已经有闲散的人三三两两过来,显然是昨天的《说岳全传听得不过瘾,准备来听后续了。

    :第二更送上!

    感谢名单会在稍后的第三更送上,请大家继续支持!



第八十章 火爆中的困境
    沈溪走的时候,韩五爷开讲《说岳全传。

    等到下午沈溪放学回来,韩五爷还在讲,听书人可真不少,很多坐不到位置的,干脆不要茶,围在铺子外面听白书。

    刚开始的时候,宋小城一个人在外面招待,但后来客人实在太多,絮莲除了要在后院烧水沏茶,还要出来帮忙递水和收拾桌子。

    沈溪没想到茶肆才开张第三天,生意就如此火爆,可见老百姓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多么的旺盛,就算宁化县不富庶,但城里的闲人总归要比乡下多,又没到春播时节,城里人时间相对宽裕所以趋之若鹜。

    太累了太累了,容我先缓口气。

    韩五爷说完一场,趁着下来休息的时候,对沈溪叫苦,没想到来听书的人这么多,休息不了多久又催着我讲看来仅仅只有我这个老家伙,是应付不了这么多人了。

    宋小城正好掀开门帘进来,闻言眉飞色舞地问道:五爷,您看我怎么样?要不您就收我做徒弟,以后我帮您说书如何?

    你?

    韩五爷瞥了宋小城一眼,摇了摇头,人倒是挺机灵,口齿也伶俐,但长相稍微寒碜了些,很难让听众代入故事再说了,掌柜的雇你回来是让你端茶递水的,你怎么跑到后面来偷懒了?

    宋小城讪讪一笑:这不跟您老一样出来休息一下吗?有絮莲在外面照顾,应该没什么问题那些听书的,见到絮莲就好像蜜蜂见到花蜜一样,我去倒茶人家还不乐意呢。

    韩五爷咋舌道:嗨,你怎么舍得这么好的姑娘出去抛头露面?以后肯定是个不顾家的后生,这等不负责任,我教你才怪。
1...4243444546...19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