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子
惠娘带着些许欣喜,展颜一笑,两颊现出浅浅的笑靥,更显明艳动人:这主意好,如此便能让这些女工断了后顾之忧,还能做到优胜劣汰,咱用这契约绑着她们,也不至于让她们被人高薪挖走。一举多得,还是小郎想得周到。
周氏却不屑一顾:妹妹再这么夸他,我看这小子都快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第一更送上!
天子继续求收藏和推荐票支持!再次提醒,本书下个月1号上架,请大家准备好保底月票哦,拜托啦!
么么哒!
第一二九章 店招
聘请伙计的事情沈明钧自己就可以完成,但请女工则非要拥有一定声望且自身便是女人的惠娘出面才可以。
十月十二,药铺开业的前一天。这天一早惠娘就让秀儿带着红儿和绿儿到城里各处张贴聘请女工的告示。
告示基本都贴在各条民巷的巷口,非常醒目。
女工试用期满后基本工资为四百文钱,听起来似乎不高,但后面标注做得多赚得多,最高月薪可达一千文,这就非常有诱惑力了。
要知道青壮年男子在外做工,每天最多也就能赚五六十文,但却并非天天有活干,一个月下来能赚六七百文那就算是非常厉害了。若女工比男人还要赚得多,家里就等于多了个劳力,这在重男轻女的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最初来应聘的只是一些家中穷困的女子,当天就来了十几个,这些女子多半都尚未嫁人,有许多已经十七八岁,因为家里无法给她们添置嫁妆,就算人长得标致也嫁不出去。她们前来应聘的主要目的便是赚上一笔钱,给自己攒嫁妆。
惠娘一一对她们面试,首先是看品貌和气质,再看看手是否灵活,是不是适合持笔描彩。
到下午太阳落山时,惠娘留下十二个看起来挺不错的女子,这些女子都未婚,年纪从十四岁到十八岁都有。
前来应聘的女子中,那些已经嫁人的听说作坊有男人,吓的赶紧离开,而一些粗手粗脚的则被惠娘婉言拒绝。这十二个女子,个个手指纤细,针线活都挺不错,惠娘让她们回家等候消息,只待印刷作坊开张便过来上工。
毕竟惠娘要忙着明天药铺开张的事情,印刷作坊这边只能暂时缓缓。十二个女工没到沈溪预想女工数量的一半,加上之后有筛选,要招满三十个固定女工,最少要请五六十个女子回来才行。
就在同一天,沈明钧跟沈溪出去招聘了一些伙计,人不多,只有五个,作为印刷作坊最初的班底。
这五人都识字,为人也机灵勤快,沈溪准备把他们培养成帮助沈明钧管理印刷作坊的得力助手。印刷作坊开业后,他们将不用承担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专门负责监督各道印刷工序不出差错,轮值守夜,以及随同沈明钧出去交际应酬。
这天周氏和沈明钧老早就回到家中。
由于沈明钧把家里整饬得井井有条,无需再做家务,两口子关起房门亲热,而沈溪和林黛早早地就被周氏打发去药铺,美其名曰帮忙。
惠娘把所有事情忙活完,开始张罗晚饭。
跟在宁化时一样,店里忙的时候就用小灶涮火锅,便连灶台铜锅等炊具都是从宁化带过来的。
小郎,别怨你爹娘,他们在家里有事惠娘不知道怎么跟小的解释男女之间的事情,只能含糊其辞。
沈溪笑着说道:孙姨,您不用解释,我明白的,就是抓紧时间给我造弟弟妹妹呗
惠娘俏脸一红,伸出纤纤玉指刮了沈溪的脸一下,浅笑着责备:小孩子家家的,也不知羞。不过唉,若是你娘真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可能就没这么多时间照看生意了。
顿了顿,惠娘有些走神,犹豫片刻,蹙着眉头说,奇怪了,准备了这么久,总感觉漏了什么小郎,你想想明天就要开业,店里可是缺了什么东西?
沈溪正在锅里找羊肉片,听到这话随口道:姨,应该缺了店招。
惠娘一拍腿,满脸都是懊恼之色:我就说哪里不对,这么重要的事我竟然都给忘了,真是忙糊涂了。看来明天这店开不起来了。
沈溪笑着说:姨进城后忙里忙外,百密一疏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郎,你知道也不提醒你姨一声?亏姨平日那么疼你。惠娘嘴唇稍微一抿,用略带恼怒的神色瞪着沈溪,似是怪责,但语气温柔,更多地却像是撒娇,算了,你给姨写幅招牌,我就原谅你。
啊?沈溪脸上满是惊诧。
惠娘笑着说道:臭小子,别当姨不知道你字写得好当初韩知县离开宁化前,见到你写的春联赞叹不已,后来我问过官差,他们说韩知县对书画很有研究,不会看走眼的。
姨其实早就把匾额准备好了,但不知道怎么的竟然忘记请人写字了你写完后,姨就拿去给木匠雕刻上漆,说不一定明天能够赶上开业的时间。
沈溪摇头苦笑。
药店新开业,店招比什么都重要,怎么可能会忘记?分明是惠娘设了个套等他钻,可能老娘和老爹回去亲热,把自个儿赶过来也是惠娘和周氏提前商量好的。
孙姨,还是不要吧我毕竟是个小孩子,字写得不好挂出去,会贻笑大方的。沈溪叫苦不迭。
惠娘一脸得意的笑容:那你就写得好看点儿啊这药铺不但是姨我的,也是你们家的,写得难看丢了面子,姨可以原谅你,但你娘绝对会揍人。
沈溪吐吐舌头,他没想到惠娘也会有这般偷奸耍滑的时候。这幅字可不好写,既然要挂出去当招牌,那就必须要表现出一定的书**底,展现独特的风格和意境。而以他这个年纪,怎么解释这一切?
惠娘起身到外堂柜台后面,把早就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拿出来,仔细地给沈溪摆好,然后笑着招呼:小郎,别急着吃,过来先把招牌写好,待会儿我就给坊里的李木匠送过去。
沈溪站起身走到柜台前,他个子矮,根本够不着台面,惠娘干脆搬了张椅子过去,让他站在椅子上写。
惠娘为沈溪研墨,红袖添香。沈溪拿起毛笔,面对惠娘热切的目光,一时间不知如何下笔。
不许写得太潦草了上次你写的春联,人家说那是行中带草,写得极好,但挂出来当招牌却不合适。惠娘不忘提醒。
沈溪突然想到个借口,嘿嘿一笑:孙姨,那我就真写不出别的字来了我跟老先生学的就是这种字。
再胡说!别以为姨不知你小子的鬼主意我专门请教过了,他们说能把书法写成那等造诣的,必然是将正体字写得出神入化才可,更何况姨又不是没看过你写的说本,那字就挺好的!
虽然姨不知你小子何时练就这么好的书法,可要是不把这字用在自家招牌上,姨以后都不疼你了。你自个儿看着办吧。说到这里,惠娘语气中甚至带上了几分威胁。
沈溪无奈,只能乖乖就范,摆好姿势,却没马上下笔,抬头问道:招牌用何名字?
还是陆氏药铺吧,当然,要是你有更好的名字也可以,只要是你写的姨都喜欢。惠娘脸上带着得逞后的笑容,温婉中带着几分俏皮。
沈溪可没心思在招牌上做什么文章,老老实实用楷书写就陆氏药铺四个字,写完之后,就连惠娘这样不懂书法的人看了也觉得赏心悦目,脸上挂满了笑容,一点点将纸上的墨迹吹干。
就知道小郎有本事啧啧,这字写得多浑厚大气,加上你画又画得好,长大之后说不定能成为书画家,画一幅画写上几个字就能卖掉赚大钱。惠娘由衷赞叹。
沈溪苦笑一声,他早已经开始用字画赚钱了,只是惠娘不知道而已。他从椅子上跳下来回去吃东西,惠娘小心翼翼地将沈溪的墨宝卷起来,回过头道:曦儿,黛儿,你们以后可要好好跟小郎学学问,小郎的本事真不小呢。
惠娘笑着说完,连饭都顾不上吃,赶紧拿着字去找工匠连夜刻招牌。
:第二更送上!
亲戚过生做寿,天子下午就出门了,等吃完寿宴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赶紧把未码完的章节完成,现在才传上来。
为表达歉意,明天天子会更新三章酬谢!
谢谢高山流水5看看景散散步老男人在黄昏小尼姑姑王旭大大天下纵横有我青涩忆清鱼613西方之猪君逸明东四十百里夜雨靖轲信阳柯震东老衲失羞定风波0328浅笑合尚tszy和书城用户鱼跃大海一生有你以及天子在创世的版主?流萤笑语妹妹的打赏!
最后天子诚挚地求收藏和推荐票支持!
第一三〇章 开门不见喜
第二天清晨,沈溪吃过早饭来到药铺,木匠已把雕刻好的招牌送了过来,烫金的大字异常醒目,正是沈溪昨日题写的那幅。
惠娘找人过来,把招牌装饰一番,用红色的绸布将其蒙上,再让人上梯子挂在门楣上,就等开业时将红色绸布揭开。
妹妹,字是小郎写的?
做完家务才来的周氏没有看到字,抬起头瞅了瞅挂上去的匾额,虽然隔了层红布看不到什么,但还是一脸急切地问道。
惠娘点了点头:嗯。小郎的字写得很好,连打造匾额的大师傅都说,城里怕是没人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光是这招牌,就能给咱的铺子增光不少。
周氏不以为然地扁了扁嘴:怕是人家嘴上说得好听罢那臭小子总共才学写几天字,再好能有多好?
惠娘也不争辩,抬起头看着匾额,脸上满是笑容。
不多时,鞭炮挂好,惠娘为了热闹还特意请来了锣鼓队,敲锣打鼓,很快便把行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
等到了吉时,鞭炮声噼里啪啦响起,在热闹的喜庆气氛中,周氏亲自拉下红色绸布,露出陆氏药铺的招牌,这时府城里那些药铺商会的东家,或者亲自前来道贺,或者派人送来庆贺开张的礼物。
药铺开张,喜庆是喜庆,但生意却极为惨淡。
惠娘把商会的人接待完送走,等着宾客盈门,可是整个上午就只有一个来问药的,还是买的最普通的药材,根本没什么利润。
就算惠娘女神医的名声在外,奈何药铺生意讲究的是老字号,信誉佳,新开的铺子一时半会儿可不会得到街坊四邻以及进城百姓的认可。
惠娘和周氏对药铺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可是一天不到,就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冷水,到中午吃饭的时候,饭桌上连句话都没有。
沈溪一上午都与沈明钧在印刷作坊那边监督工匠制造印刷工具,不知道药铺的销售情况,但看到大家伙儿闷闷不乐的神色,他便猜出真相,索性连问都懒得问上一句。
临吃完饭的时候,周氏瞪着沈溪喝问:你爹晌午为何不回来?
沈溪心说这是要被老娘迁怒的节奏啊!他赶忙低下头,竭力避免接触老娘诘责的目光,支支吾吾道:爹说印刷作坊需要人看着,他让我回来,中午他在那边随便吃点儿什么垫垫肚子就行了。
这个没良心的,药铺生意不好,他也不知道过来帮忙。周氏心情不佳,就喜欢乱发脾气。沈溪吐吐舌头不说话,心说药铺生意不好那是还没有积累好名声,哪怕老爹回来也帮不上忙啊!
惠娘赶忙劝慰:生意刚起步,当初我跟相公在宁化城里开药铺,也是许久都没人光顾,直到后来街坊邻居都认识了,知道我们售卖的药材不掺假,才慢慢积累起口碑。姐姐别动怒,姐夫这几天都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你该多体谅些才是。
周氏没有再说什么。
惠娘又看了看沈溪,小郎,你说说做成药的事吧!本打算先拖拖,但现在看来却是刻不容缓。你之前说知道一些药方,不如一并说了,咱先配药试试?
好啊。
沈溪高兴地应承下来,但见老娘瞥过来的目光有些不善,马上又把头猫了下去。
惠娘做事极为认真,要么不做,一旦做起来就停不下。当她看到在府城开药铺生意清淡,有很大的可能面临亏损,马上意识到要进行改革,通过其他渠道来盈利。
下午沈溪没有去印刷作坊,留下来默写出十多个药方给惠娘,其中小半都是治疗疑难杂症的方子。生意确实不好做,直到关铺子也没有一个客人进来问药,惠娘有大把时间跟沈溪讨论成药药方。
要做成药,首先要对剂量有所限制,简单说来就是把西药一天两到三次,一次三到四片这种用量,归纳到中药配药中。按照一些标准,在一些药材的用量上略作增减,用固定的药方,划出几种用量,这样就算不用找大夫开药,只需要询问病人体质和病因,连惠娘都可以开药。
之后几天,药铺的生意依旧惨淡,每天来光顾的客人寥寥无几。
倒是印刷作坊那边开始步入正轨。
十月十六这天,印刷作坊基本准备完毕,惠娘请了四十多个女工回来,加上伙计,整个印刷作坊有六十多名工人。
惠娘让人捎话回宁化县城,让那边的印刷作坊开始印制半成品年画,估摸到十月底的时候,首批年画就可以运到汀州府城。而在此之前,沈溪会传授那些女工描彩的技术,同时指导男工如何进行最后一步鎏色,这样只要货一到,马上就可以开工。
而随着工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别人想偷师难上加难。
药铺那边,由于生意不好,按照沈溪的药方配置出来的成药暂时没什么销路,惠娘便让杨氏药铺代售,毕竟惠娘不单单是陆氏药铺的大掌柜,还是杨氏药铺的大股东,她对杨氏药铺的经营有最终决策权。
杨氏药铺再怎么说也算是府城的百年老字号,成药推出后,市场反应良好,这毕竟省去了病人求医的步骤,可以省去病人一大笔开支,几天下来,随着口碑的积累,杨氏药铺的生意有了很大起色。
转眼到了十月下旬,两家人在城里总算安顿下来,到了给沈溪寻找先生继续学业的时候。
对于这件事,不但周氏和沈明钧重视,连惠娘也颇为热衷。
惠娘请了商会的人,打听府城的学塾以及教书先生有哪些,口碑如何。
消息陆续传回,长汀县境内最好的书院非得属南山钟屋村的繇蕴书院莫属,这个书院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其占地约五十余亩,环境幽静美丽,至今已经培育出十多个举人以及二三十名秀才,在长汀名声很大。
但是,繇蕴书院位于府城东南八十余里地,去这个书院读书不怎么现实,因此还是只能在城内找。
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其实就在城西这代就有家名叫学而的学塾,塾师冯先生手底下曾教导出三个举人和不少秀才,在整个府城都有极高的威望。
但这个冯先生收弟子条件极为苛刻,不是说送了束脩就能把孩子送到那里读书的,而是要经过考核才行。
在沈溪听来,这就好像后世要进名校必须要进行考试,考得不好名校拒收,收了好学生才能保证升学率。
惠娘和周氏一合计,就算沈溪是在县城蒙的学,可能跟不上府城这边学塾的教学节奏,但怎么也要把沈溪送进学而学塾读书,一时间不适应那就多读两年,直到跟上为止,哪怕多花些钱也在所不惜。
:第一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