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1983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杨叛儿
小说的书名叫生活在别处,看似给人一种浪漫、美丽,甚至充满生命活力的感觉,可是龙绍看着书稿却感觉自己现在正在泥潭中艰难的移动,口鼻淤塞,行走艰难,内心疲惫。
庄之蝶名声虽大,但被周敏、洪波、药厂厂长等追名逐利之徒利用,使他陷入一场与初恋情人的官司之中。而这都是他为了名声默认周敏的写作,算是自酿苦果,也是逐名之心惹的祸,怨不得别人。另外两个东京名人也是追名逐利,肮脏的让人想吐。而透过这一场官司展现出了东京社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行贿受贿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之风疯狂扫荡着东京的政治场……
这一切都和小说开篇那个收破烂的口中唱出的民谣遥相呼应,让人陷入黑暗的沼泽几欲沉沦、无法自拔!
龙绍翻着手中的稿纸,呼吸渐渐粗重。
当最后一行潦草的字句读完,他几乎是有些烫手一般的将稿子扔到了茶几上。
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的明白戈文为何不在写作的过程中将已经写完了一半的稿子给人看。
直到他看了稿子,他才真正的明白为何刚才戈文没有将《生活在别处》的版权卖出去,而是说要等全书完成、等众编辑看过小说,再决定是否要购买这本书的版权。
这根本就是一本**!
这本书的内容注定了它根本无法出版!
龙绍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以他好多年的编辑经验以及对中国出版界的了解和认知,他心理清楚,这样的一本书,既有“黄色”描写,又有对社会甚至对官员的讽刺和揭露,基本上是不可能会被出版的。
国家刚在今年的4月17日发布了《关于严禁低俗物品的规定》。
这个《规定》针对的就是现在市场上突然兴起的一股低俗文学风潮。这些粗制滥造、低俗下流的杂志或小说已经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很坏。
对现在的新闻出版局来说,一本小说能否出版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像《生活在别处》这种色彩鲜明、模棱两可的书,是一定会被一刀切的,管你有用没用,是不是有艺术价值的文艺作品,有性就不行!
更何况,戈文小说中的东京,可是只要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所谓的东京就是北京,戈文写东京的乱象,行贿受贿、权钱交易、贪污贿赂……
大家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能看得出小说里的中国与实际的中国此时的国情并不相符,但是这种影射,新闻出版局怎么可能会通过审核呢?
思想意识的问题从来都没有小问题!
龙绍苦笑一声:“戈文……我觉得这本书很可能无法出版啊!”
“为什么?”戈文一愣。
“你知不知道4月份国家出台了一项专门针对的文件?”龙绍问道。
“什么?”
“这个文件的全称叫《关于严禁低俗物品的规定》……”
听了龙绍的话,戈文哑然。
他还真没有留意到居然有这样的一个文件。
可就算龙绍说的严重,戈文也不相信文件会一棒子打死所有东西,不然《北京晚报》怎么敢刊登几个高校招聘人体模特的启事?
纵然有这样的规定,政府也一定会在文件中有明确的要求的!
戈文坚信这一点。
这来自于他对政府的信任,也是他对自己判断的自信。
戈文问龙绍:“这《规定》里明确写着要查禁所有带有性描写的小说?”
“没有,《规定》指出查禁低俗物品的工作,既要坚决、认真,又不要扩大范围……”
“那你觉得《生活在别处》有没有艺术价值?”戈文打断了龙绍的介绍,问道。
“唉,你怎么就这么死犟呢!是,你的小说是有艺术价值,但是新闻出版局会认可吗?读者们会认可吗?……你不要太自信好吗,现在上面很多事情是很复杂的,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你之前聊天不是说过对新闻出版局花那么长时间审核《亮剑》感到不满吗?你以为《亮剑》能通过审核真的是因为新闻出版局认为《亮剑》没问题?天真!那时因为上面有人说了话!……”
龙绍见戈文依然满不在乎,有些火了。
他指着戈文的鼻子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亮剑》好歹还是歌颂我党我军的,可是《生活在别处》写了些什么?刻画堕落的文人知识分子?揭露讽刺中国的政坛?这样的书别说是新闻出版局了,就是换成是我也不会让这本小说通过审核的!”
龙绍激动的说着,心神俱下,不过戈文的心中却不以为然。
龙绍这是用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来猜测其他人,而事实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他想的那样。
这个时代不像后世,现在中国政府的官员或许有极个别害群之马,或许有很多人思想保守,但是请不要怀疑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诚!
在改革开放之前或者是再过几年之后,讲真话、认真做事或许会变得很难。但是这个时代讲真话、做事情真的是比较容易的,不需要勇气,也不需要牺牲。
所以无论龙绍说什么,他都会将《生活在别处》写下去,写完它,然后把它拿给所有人看。
“算了,算了,你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随你怎么折腾吧。不过我要和你申明一点……”
龙绍看着戈文熟视无睹的面容,知道自己的话他根本没有听进去,一时间也是有些心灰意冷。
何苦来哉,由着这小子折腾去吧!
不过有些话还是当面说出来的为好,龙绍看着面前桌上的书稿,内心有些挣扎、犹豫,但最后还是咬了咬牙说道:“不过我要和你申明一点,你的这部《生活在别处》书稿……我们人民出版社不会购买版权的!”
“为什么?”听了龙绍的话,戈文愣了。
别看之前有那么多出版社抢书稿让他很得意,但是戈文的心目中其实《生活在别处》还是会交给龙绍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家私人的关系这么好,而且双方合作的也不错,更不用说人民出版社给的版权也不会太低。
难道,龙绍对《生活在别处》就这么不看好?!
这一瞬间,戈文的心里浮起一层淡淡的阴影。
……
……
这是被屏蔽的那两章的内容,我把违禁的内容都删除后再发一下,免费的。
然后,后文的内容会做适当调整。
(未完待续。)
大时代之1983 第331章 困境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最新章节!
人民出版社的拒稿让戈文有了一丝阴影,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创作。? ? 火然? 文 ???.?r a?n?en`
在写这本书之前,他已经想到《生活在别处》必然和以前的作品不一样,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所以戈文在书还未完成前,根本没有将书稿给任何人看过。
很多朋友好奇他正在创作的小说写得什么内容,戈文推脱不过也仅仅是描述个大概,至于小说的主题、小说中的性描写,戈文是只字未漏。
龙绍是第一个看了还在创作中的书稿的人,也应该会是最后一个。
戈文坚信《生活在别处》或许会在新闻出版局审核很久,但这本书最后必定会像《亮剑》一样最终通过审核,引起全国读者的轰动或者说是争议。
不怕轰动,也不怕争议,就是要将这潭封建思想的死水给搅活了!
给思想解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只要有一些人触动了,那就说明自己成功了。
不过小说创作的很艰难,尤其是小说已经进入了中期,各个人物都已经出现,各个线索汇聚成麻。
戈文一直都试图将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意识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杂糅搅合在一起,小说写到这里,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但到了这里也是最难的,千头万绪都要梳理。
前世戈文曾看过一个作家的采访文章,这个作家说,好的文章,就像是囫囵囵的一脉山,山不需要雕琢,也不需要机巧地在这儿长一株白桦,那儿又该栽一棵兰草的……鬼魅狰狞,上帝无言。奇才是冬雪夏雷,大才是四季转换。
戈文虽然有些力不从心,但也试图想让小说中的人物都活起来,让小说的情节按着人物的性格走向顺其自然、顺应时势,达到艺术美学上的自自然然,达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
也就在戈文忙着自己的创作,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候,一场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出现了。
原本在报纸上吵的沸沸扬扬的模特招聘事件突然间有了剧烈的变化。
那些支持几个高校招聘模特和支持人体艺术的评论者突然间销声匿迹起来,只留下卫道士们沾沾自喜的在报纸上自吹自擂。
偶尔来四合院的一些朋友带回来一些似真似假五花八门的消息,谁谁谁被单位辞退了,谁谁谁的作品被下架了,谁谁谁这些天找不到人了……
一时间很多人人心惶惶。
戈文的心中也是百味交集。
他是态度鲜明的支持邓公的号召的。
在戈文看来,资产阶级自由化不仅是现在,就是在未来,也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东西。
因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本质,就是全盘否定我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正当性和合法性,就是要彻底推翻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把新中国倒退回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沦为美帝国主义的附庸,就是要让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民大众永远做贪官污吏、不法奸商、汉奸卖国贼及其一切反动派的奴隶。
但凡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反对自由化,因为这个世界就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受约束的。
可是另一方面,正是这场自由化的出现让很多人变得小心翼翼,谨言慎行。这样的情形无疑加大了《生活在别处》的出版难度。
只是戈文却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断。
别看现在吵吵的厉害,可是《亮剑》却依然在《同袍》杂志上连载,这说明有关单位很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既然《亮剑》没问题,那《生活在别处》亦然。
《生活在别处》的性是刻画人物所必须的,至于小说中写了一些**、文人的堕落这是预言是警告,并没有违禁的内容。戈文相信这本书也会像《亮剑》一样会最终通过审核。
所以,戈文依然埋头搞自己的创作,丝毫不理会外界的干扰。
5月30日,《生活在别处》书稿完成。
全书近三十万字,十六开的稿纸厚厚的一大叠,足足三四本《收获》杂志那么厚。
5月31日,戈文将整理好的书稿拿出去复印了数份。
6月2日,戈文打电话给之前想要买《生活在别处》版权的各大出版社编辑,邀请他们来看稿。
戈文联系了龙绍,但结果还是那样,龙绍依然拒稿。
6月3日一大早,曾到四合院抢书稿版权的各个出版社的编辑汇聚一堂。
因为书稿的数量有限,又一家出版社来了几个编辑,很多人都是凑在一起将《生活在别处》看完的。
当这些编辑们看完书稿后,有人一言不发的离开,有人则有些尴尬的向戈文道歉说这本书他们没办法出版。
也有人对《生活在别处》做出了肯定的评价:“戈文,这本书写的很好。如果把评价浓缩成一句话,我们认为它预言般的写出了某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情况……只是……这本书的文风太大胆了!所以……抱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如此说,中央文献出版社如此说,复旦大学出版社如此说,就连一直敢为天下先的北京大学出版社也如此说。
没用多长时间,原本满满当当一屋子的编辑竟然走了大半,只余下一家小型出版社的编辑。
这个编辑一直等屋子里再没有人了,才吞吞吐吐说道:“戈文,你这本书我做不了主,你看我能不能把书稿拿回去?我想让我们总编审一下……”
戈文心灰意冷的挥了挥手,于是这个编辑拿着一套复印稿件也离开了。
事情的结果正如龙绍之前说的那样,这么多出版社竟然无一敢出版《生活在别处》。先前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多牛叉多豪气,可是现在也都打了退堂鼓。
这让戈文无比的憋气。
怎么每个人都如此的小心?
现在已经是85年了啊!这又不是十年前!(未完待续。)
大时代之1983 第332章 最初的梦想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最新章节!
1985年7月29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已是离开一九七九年冬天举行的四次文代大会和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整整六个年头。在这六年里,全国文学界,像全国各条战线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一样,也出现了姹紫嫣红的繁荣局面。
全国作家代表几乎以比上一次代表大会增加了一倍的人数,一共有八百一十五人来参加这次大会,这反映了近几年来作家队伍的空前壮大。
而已经好多年没有参加文代会的巴老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此时的巴老已经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位子上坐了8年,他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也已动笔7年。
老人这次抱病进京,正是为了戈文。
话说五月底,戈文创作的《生活在别处》书稿终于完成。
可是当初争着抢着要版权的各大出版社编辑却在看完书稿的第一时间都纷纷拒稿。
“戈文,这本书写的很好。如果把评价浓缩成一句话,我们认为它预言般的写出了某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真实情况……只是……这本书的文风太大胆了!所以……抱歉……”
这是很多出版社编辑尴尬解释的理由。
戈文理解他们的心理,可是却并不认可他们的看法。
就像他曾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些出版社不出版,那他就去找愿意出版的出版社。
就算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发行《生活在别处》,他还可以在杂志上进行连载。
如果连号称“读书无禁区”的《阅读》都不行的话,他还可以在《同袍》上连载。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当初为了让中央文献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编辑们看稿方便,戈文一次性复印了好几份的书稿复印件竟然丢失了一份。
再然后,还没等戈文再联系上愿意发行《生活在别处》的出版社,市场上就出现了《生活在别处》的盗版书。
因为戈文的名气,再加上盗版书籍的廉价,书一出来,就很快引起了社会的轰动,一时间洛阳纸贵。
短短一个月时间,市场上,光戈文自己收集到的《生活在别处》盗版版本就超过了30个。
而这突然冒出的盗版风潮也让戈文手忙脚乱,焦头烂额。
《生活在别处》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大胆的态度以及出位的描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遭到了毁誉两极的争议,誉之者称为奇书,毁之者视为坏书。
不过因为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的原因,戈文更多受到的是诋毁和批判。不仅广大的普通读者口诛笔伐他,便是文化界也对他预言知识分子的堕落和不堪感到不满,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一时间,戈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一夜之间,戈文便由青年领袖、思想学者、文艺小天王变成了流氓作家、反动作家、颓废作家,被人戴了无数顶高帽。
因为《生活在别处》没有经过审查,还是盗版,书自然是在第一时间就被查禁了。
可是这本书却是屡禁不止,盗版层出不穷,很多人就是奔着盗版商的广告去的。
流言四起之时,戈文不得不躲了出去,消失在公众的面前。
而一时有关戈文“失踪”的小道消息更是漫天飞。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巴老拖着带病的躯体,来到了北京,来为戈文站台。
对于巴老这种国宝,到了北京自然会有高层领导来看望。
戈文就从陪巴老一起来北京的小林姐那里,听到了巴老对上级领导的谈话。
巴老说,对中青年作家,要吸取以前极左的、打棍子的教训,要相信他们。
“文艺家受了多年的磨难,应该多鼓励,少批评。”
小林姐这样描述巴老的原话,戈文听了心情复杂之极,也窝心之极。
巴老对自己的爱护,恐怕就连巴老自己的子女都会嫉妒吧!
因为不是文代会代表,戈文自然无法参加文代会,但是戈文却断断续续的了解到了巴老在文代会上的发言。
文代会的开幕词是巴老作的《我们的文学应该站在世界的前列》的讲话。
他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文学界刊物之多,创作之繁荣,理论之活跃,作家队伍之壮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六年前,有的同志不无“青黄不接”的优虑,现在这忧虑完全消除了。这六年中,老中青几代作家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不能否认,中青年作家已经成为我国文学界最活跃的因素。他们勤奋写作,作品数量多,反映的生活面广,特别富有生气。他们在思想上、艺术上勇于思考,敢于探索,能够较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他们中间有的人虽然才刚刚起步,就表现出一股巨大的锐气和潜力。希望在他们的身上。
巴金在开幕词中还说: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大的成就,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新人新作,但是与我们这个处于巨大历史性变化的时代还是不相称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优秀作品,我们更需要史诗般的杰作,需要无愧于我们时代的艺术瑰宝,需要与我们民族灿烂的文化、与人类最优秀的文学名著可以媲美的精品。我们曾经梦寐以求,渴望早日出现当代的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出现中国的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历史的重任就落在我们中国作家、特别是年轻一代作家的肩上。
而在文代会各小组讨论的时候,巴老又说:尊重文学艺术规律,发扬文艺民主,保证创作自由,要写进中国作协新章程里。
会后,巴金更是出人意料地写了一篇《“创作自由”》:“创作自由”不是天赐的,是争取来的。……保证代替不了创作,真正的黄金时代的到来,还得依靠大量的好作品引路。黄金时代,就是出人、出作品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绝不能用盼望、用等待可以迎接来的。
巴老的系列讲话,深得一些老先生们的赞同。
老前辈、老作家夏衍在大会上发表了一篇祝词,他说:经受了十年浩却,中国知识分子没有被打垮,数以千计的青年作家,写出了难以统计的,有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作品,他们勇于探索,善于独立思考,相信八十年代的作家会“青出于蓝”,胜过三十年代、五十年代。
老先生季羡林则说:文学有文学自身的规律,文学有文学的大道理,要坚守文学的品质。作家是社会的观察者,永远要观察这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步伐和身影,永远要叙述这个社会的伦理和生活,更要真实地面对现实和自己的内心,尽一个从事作家职业的中国人在这个大时代里的责任和活着的意义。
随着老先生们谈论各自对于文学的看法,很多人开始都进行了思考和反思。
会议当晚,参会人员所住的京西宾馆灯火通明,很多代表都聚在一起讨论着白天的议题。
有人提起了戈文的《生活在别处》,巴老没有丝毫顾虑的这样说道:戈文以超乎寻常的勇气突破了长期以来被禁锢的艺术禁区,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树起了一块新的文学里程的艺术丰碑。
季羡林老先生则说:《生活在别处》20年后将大放光彩。
中年作家马原也称赞道:现在我们见到的小说,会有哪本书让孙子重孙子们有兴趣读呢?也许有十本、一百本,也许只有两三本。但我有把握,其中有一本是《生活在别处》。我深信不疑,这是一本卓越的书,而且好读,可读,必定付诸后世。
文代会一结束,巴老就坐飞机返回了上海。
戈文送别巴老的那一刻,老人默默无言的注视着戈文看了良久。
然后才有些自嘲般的说道:“文代会开完了,有人说这次文代会的意义十分重大,说我这次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其实我讲的无非是多年前的‘双百方针’罢了。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哪里来的‘齐放’和‘争鸣’……”
“过几天,中国文联会组织一个交流团到香港做文化交流,本来是要我带队的,不过我身体不好就推了,我已经和香港交流团的团长艾青打过招呼了,这次你就代我去吧。”
“巴老……”戈文的声音哽咽了。
“我能做的就是这么多,你好自为之吧!你要学会忍耐,还有记得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
“我……我知道!”
泪眼模糊中,戈文目送巴老进了登机坪。
……
……
这些天断断续续的,还有几次屏蔽影响了大家的阅读体验,叛儿在这里说声对不起。
为了避免麻烦,关于《生活在别处》的情节就到此为止。下一章会开始新的情节,香港卷。
对《生活在别处》这段情节感兴趣的书友可以进全订群,群里有细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