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1983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杨叛儿
大时代之1983 第333章 与****先生的初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最新章节!
当天,戈文在自己的随笔中这样写道——
北京的七月正是最炎热的季节,走在街上除了行色匆匆的行人,根本没有任何人在街上逗留。整个街道除了电线杆子上的广播在懒洋洋的播报外,或许只剩下街边树上嘶声力竭的蝉叫声。
两个月来的压力在送别巴老的那一刻不翼而飞。
能够有这样一位窝心的长辈,真是我的幸运!
古时,寒山问拾得: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答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没错,那就让我们在待几年再来看《生活在别处》这本书!
还有,
梦想?!
最初的梦想,当然要紧紧的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我当然不能半路就返航。
最喜欢的那首诗歌怎么写来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艾青!
这位老人是怎么样的呢?
期待中。
……
……
巴老所说的香港交流团是有关部门派出的。
去年刚刚结束的中英谈判,让香港回归成为定局。
那些英国人虽然自称是什么绅士,可是心里的小算盘却是打得巴拉巴拉响,在克什米尔,在约旦河西岸,走前一定给你下绊子,睚眦必争。
我国政府当然明白这些人睚眦必报的小心眼。所以为了加强内地和香港的联系,强化两地文化交流,增加香港人的向心力,有关部门便组织了这一次的交流团,派人前去造势。
这是一次官方的行动。
本来以戈文的身份是没有权利进入到交流团的。不过有了巴老的托付,再加上交流团的团长还是素有威望的艾青老先生,因此戈文这才作为一个编外人员加入到了这个团队。
可是就是这样,戈文也不能像文化交流团的其他人一样大家一块从北京出发,而是自己先到广州,然后在那儿半路加入交流团。
时间紧迫,戈文在接到交流团打来的电话后,就很快收拾了收拾自己的行李,先行乘飞机飞往了广州。
广州很热闹,也很繁华。
整个广州就像一个闹哄哄的建筑工地日新月异,天天换新颜。
相较于中国其他城市,广州马路上行人的步履都要快上许多,似乎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一般。
时间就是金钱,在这里已经成了很多人遵守的理念价值。
到机场接机的是《羊城晚报》的副刊总编辑林萨。
对于戈文的来访,林萨非常的热情,吃住游玩一条龙,没有差下分毫。
东方乐园、南方大厦、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广东足球队、广州造船厂、黄埔新港、爱群大厦、海关大楼……都留下了戈文的身影。
更体贴的是,林萨没有张口询问戈文关于现在社会上仍批判《生活在别处》的事情。反倒是戈文自己聊起自己的近况时主动提起了《生活在别处》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我长这么大,《生活在别处》给我带来的挫折是最严重的一次!它给我带来的是,‘誉满天下,毁满天下’。《生活在别处》出版前,我被文坛说成是最优秀的年轻作家,《生活在别处》盗版出现后,我又被说成文坛最流氓的一个,流言实在可怕……”
听着戈文的唏嘘,林萨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其实,我个人觉得《生活在别处》写的很好,只是这本书说得上是一个突破禁忌的新事物,很多人都怀着一种猎奇心理在看,而忽视了它本身的文学价值。这本书在广州这边盗版也很多,据我了解,广州这边对《生活在别处》的包容性就比较强,这个应该和读者们的见识和思想都有关系……”
“林叔,我没事。我就是有些失望而已。我相信《生活在别处》一定会得到公正的评价的……一本书的命运能够折射出一个社会前进的轨迹,当《生活在别处》能够正大光明的出现在书店里,我想那时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的完美!”戈文想到了前世《废都》的再版,想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对了,戈文有件事要和你说一下,上个月我和一个香港来的书商在饭局上聊起你的这本书来,他对《生活在别处》非常的感兴趣,说想在香港出版这本书,还拜托我打听你的消息。后来我见舆论对你的压力太大,就没联系你。不知道你想不想在香港出版这本书?”
香港出版?!
戈文一愣,然后就有些心灰意冷的摆手说道:“林叔,你看着办吧。”
《生活在别处》本来是为了让国人转变思想,启蒙性教育,同时警示部分人的,可谁知事情竟一发不可收拾。
就算能在香港出版又如何?光是赚点稿费?自己的目的可不是如此。
“那好,一会儿到家里,你弄个声明给我,我帮你张罗这件事。放心我会和那个香港老板签保密协议的。”林萨见戈文兴致不高,便撇开了话题。
于是这本在大陆还没有出版就被禁的小说,在不久之后的香港公然出版发行。更因此被来香港旅行的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汉学家马悦然看到,关注上了戈文这位年轻的中国作家。
而也正是因为《生活在别处》在香港出版,这本书被更多的华人、外国人注意到,并陆陆续续的翻译成日文、法文、俄文、英文、韩文、越文等多个版本,掀起了一股《生活在别处》的热潮。
特别是小说在日本出版后,《生活在别处》给日本出版界带来一股清风,日本一位著名人士,号召到华做生意的人,人手一册《生活在别处》。
这样的结局让内地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尤其是当一年后中国的盗版书摊上《生活在别处》屡禁不止甚是猖獗之时,从遥远的法兰西传来了消息:《废都》获得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
喜讯传回内地,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国内大多数媒体在对此事进行报道时,措辞均为“戈文的一部长篇小说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至于小说名称却只字不提。
悠闲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第三天的下午,戈文休息的招待所。
因为中午和林萨以及林萨的一些朋友一起吃饭,喝了很多酒,戈文趴在床上睡得死去活来。
大概三四点的样子,有人敲房门。
戈文头晕晕乎乎的赤脚去开门。
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门口,看到戈文酒气冲天衣衫不整的样子,老人不由的皱了皱眉头,然后问道:“你就是戈文同志吧?”
“我是,请问您是?”
“艾青。”
爱情?
艾青!
戈文迟钝的思绪转了一圈后,才弄明白自己听到了什么,眼前这位老人是谁。
他一阵慌乱,赶紧将老人请进屋,刚把老人让进屋,就赶紧找拖鞋、让座、倒水。
手忙脚乱的之际,艾青老先生摆手示意戈文不要忙乎。
然后老先生面无表情的说道:“年轻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作风,难道巴老没教过你吗?”
纳尼?
戈文一愣。
就听艾青老先生又接着说道:“你以前的作风如何我不做评论。既然巴老交代让你替他参加香港文化交流团,那到了香港,巴老的一些工作你要替他完成。交流团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都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不会容纳一个闲人,更不是某些人的避风港……”
艾青老先生怎么话里有点火气?
戈文有些摸不清头脑。
“我来是通知你,明天上午九点交流团会从黄埔新港坐船去香港,记得不要迟到!”
艾青老先生说着就站起身要走,戈文赶紧将他送到房门口。
到了房间外,艾青老先生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着戈文,目光严厉的打量着他,“记住,到了香港不要乱讲话,少说多做!年轻人承认不足没什么丢人的,改过自新就行了,怕的就是屡教不改!”
“……”
这一次戈文终于醒悟了过来,艾青老先生这是对自己有意见哇!
……
……
磕磕绊绊,又开始新的情节了。
新情节还需要整理一下细纲,收集一下资料,等整理好了,一定会爆发一下。
话说生活在别处这个情节光是细纲就有好几千字,连上收集的资料足足两三万字,可惜准备了那么久,没法写。(未完待续。)
大时代之1983 第334章 认识你很高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最新章节!
从广州出发到香港走的是水路。
戈文作为交流团的编外人员几乎变成了一个小透明。
上船的时候,艾青老先生根本没有向交流团成员介绍戈文的身份,因此交流团成员们中属于民间还以为戈文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人上来和戈文招呼。
这样的境况让戈文有些尴尬。
不过他的心态很好,虽然搞不懂艾青为什么会对自己有意见,但是戈文却也乐的自娱自乐。
站在甲板上的戈文听着轮船汽笛轰鸣,看着船尾螺旋浆搅起来的白花花的浪花,心中十分的舒畅。
80年代的内海不像后世,海面是深邃的蓝!
轮船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停靠,代表团的成员全都拥到船边向岸上的人群挥手,而岸上的人们也都挥手致意。
没错,码头上挤满了人群。
戈文虽然弄不清岸上站着的人群究竟是些什么人,可是能够看到码头前排站着的人都西装革履、富态万千,想来都是香港的一些非富即贵的人士。他们的身后有礼乐队在吹奏英国的进行曲。不远处矗立着一根旗杆,旗杆上英属香港的旗帜趾高气扬的随着海风飘扬。
再往后的人群则应该是香港的普通民众了,很多人的手中都拿着中国的国旗在挥舞。
戈文随着代表团的成员下了船,远远的坠在后面。
虽然没有人向他介绍来香港交流文化的团队的成员,可是他还是从船上一些人的口中打听到,这次交流团里有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导演、演员、翻译、文化部官员等二十几个人。
刚一下船,礼乐队就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人群当先的一个老外热情的走到了艾青面前,叽哩咕噜的一顿说,交流团的翻译上前一步赶紧向团成员英译中。
还没等团里的翻译翻译,不远处的戈文就不由得认真打量这个老外,这个看起来有些威势有些富态的中年老外居然是香港的港督。
艾青和港督热情的握手。
一阵寒暄之后,港督颇具绅士风度的在前领路,然后向交流团成员介绍其他人,霍英东、李嘉诚、邵逸夫、金庸、蔡澜、倪匡……
等介绍完之后,总督说道:“诸位已经很辛苦了,就先到英政府安排的饭店就住吧。”
艾青不漏声色的皱了下眉头,然后礼貌地说道:“总督先生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我们这次来香港是为了文化交流,不没有政治目的,就不劳贵政府费心了。”
总督的脸上保持着热情的微笑,就要继续劝艾青。这是一边的霍英东插话道:“艾青先生,香港文化界同仁欢迎大陆的文化团体访港。”
说着就做了个请的手势,把队伍带回码头后面的人群前,总督无奈的跟随。
人们隔着围拦热情的和艾青以及内地交流团的成员们握手,戈文都没有被落下。
不一会儿,金庸代表香港文化界发了言,艾青老先生也即兴地对着在场的所有香港人进行了演讲,他感谢香港同仁的盛情邀请,讲述他年轻时曾在香港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两岸同根同种,文化自然是相通的,希望以后多增加交流,拉进彼此的距离。
短暂的停留以后,交流团没有坐英政府的车子,而是上了霍英东安排的车子,驶往提前预定的酒店。
从维多利亚港到香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22号的半岛酒店,戈文一直看着车外,心里一直努力的和21世纪的香港作着对比,一样的特色。
戈文一直认为看一个城市的风貌和标志,要看当地最普通的民众。标志可以随时更换,人们的容貌却无法改变,那是经过上百上千年的沉淀,然后出来的东西。
21世纪初的时候,戈文曾跟团到香港旅过游。
那次他晚上从酒店偷偷的溜出去,一路按照香港攻略杀到了油麻地的庙街,当时路上的行人非常多,密密麻麻,他还差点走失。当找到香港名声在外的大牌档,点当地的招牌菜时,大排档的老板用蹩脚的普通话问他是不是大陆来的游客。
当时戈文很奇怪,毕竟他的粤语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他问老板是怎么看出来的。老板也是一愣,然后才带着爽朗的笑说道:“凭直觉吧,外乡人和本地人还是有区别的,说是说不上原因的。”
那次,戈文一边吃着菜,一边认真的观察大排档的香港人和自己的区别,然后他才醒悟了过来。很多时候,人们在自己的家乡不觉得,到了异地才会发现,自己的身上总会飘逸着一股家乡的味道,这股味道说不清道不明,明眼人一看就知。
交流团到香港的当天晚上应邀出席了香港文化界举办的宴会,身为编外人员的戈文也不例外。
宴会是典型的西式酒宴,一群人衣冠楚楚的站在一块聊天喝酒,想吃东西就自己到会餐区自助。
除了艾青,交流团里的民间成员都不认识戈文,而隶属于官方的成员倒是知道戈文这个人,却也限于某些原因与戈文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当宴会开始后,所有交流团的成员都聚在团里的几个翻译身边,和香港这边的人热烈交流时,戈文却躲在会餐区一角蒙头大吃大喝。
别说,这宴会上的食物还非常的好吃。
就在戈文狼吞虎咽之际,一个稍有些蹩脚的普通话传了过来:“真的有这么好吃吗?”
戈文一愣,两口将手中的港式蛋挞吞下,然后才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过去。
是一个女孩子,应该比自己小,长的小巧玲珑很清秀。
“不好吃吗?”戈文用粤语反问道。
说起来戈文还真的会说粤语,前世他便喜欢香港的电影和音乐,大学毕业混酒吧时,更是结识了几个香港朋友,粤语说起来似模似样,光听声音就是香港人也要分辨不出戈文是不是香港人。
所以,别看其他交流团的成员们围着翻译们打转,生怕离了翻译就言语不通,戈文却是不怕的。
“呀,你会说粤语?”女孩惊讶的问道。
“略懂略懂。”
“你好,我叫紫夜,认识你很高兴。”这个叫紫夜的女孩换了粤语说道,一边说还一边伸出手。
“我是戈文。”戈文用餐巾擦了擦手,然后握了过去。
……
……
紫夜妹子的龙套终于登场了。
紫夜妹子是大时代最早的一个忠实书友,她本人就是香港人,还是我通过qq教会了她如何购买币。
在很早很早以前设计香港卷大纲的时候,就安排了紫夜妹子的角色,没想到过去了这么久,她才真正的登场。
可惜,物是人非。
想想还真的有些唏嘘。
目前香港卷的大纲是完备的,但是细纲还需要整理。比如如何引出大纲设定的一个个情节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引出香港卷的各种人物;另外还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比如说大纲里关于李碧华这个人物,总的知道这位老师的著作、看一些关于描写她的文章,重温一下改编自她的《青蛇》、《霸王别姬》之类,光靠百度百科太简单了。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生活在别处》情节的删除打乱了码字的节奏,每次在写上一卷情节的时候,我就开始收集下一卷的各种资料,顺便完善下一卷的细纲,细纲和资料没有个两三万字,写的时候真的很困难,最重要的是担心匆匆写会让故事前后矛盾、情节失控,没办法圆下去。
(未完待续。)
大时代之1983 第335章 香港富二代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大时代之1983最新章节!
两人打过招呼,戈文看了一眼身侧自助台上玲琅满目的美食,然后就对着紫夜做了一个自己能否继续吃的询问动作。
结果他这故作绅士的动作和他对美食的迫切非常的矛盾,让人错愕之极。
紫夜不由得捂嘴失笑起来。
她自己虽然不是美女,但长得也不差,平常如果她主动和其他男人搭讪,都会让那些男人装模作样、假装正经起来。可是观戈文的眼神,自己对他的吸引力分明还没有旁边桌上的美食还强。
一时间,紫夜的内心涌起对戈文的无限好奇。
这人居然和自己见过的内地人不同,一点都不拘谨,既不自卑又不自大,十分的有趣。
而且先前看戈文狼吞虎咽的样子,让人看了竟是口中生液,胃口大开。
她就是看到戈文品尝美食的样子,才情不自禁的上前和戈文打招呼的。
照惯例,像这种西式的宴会,尤其是这种规格较高的场合,大家都是品酒聊天跳舞,就算是肚子很饿,也都会极力压制,那里会像戈文这样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放浪形骸,戈文的模样简直和她曾经见过的香港四大文人之一的黄霑有的一拼。
紫夜回了戈文一个不介意的表情,然后就看到戈文将先前放置在自助台上的餐盘端了起来,然后往餐盘上乘食物。
稍一犹豫,紫夜便学着戈文的样子,也从自助台上拿过一个干净的餐盘,往里乘食物。
她一边盛,一边向一边的戈文介绍着餐台上的各种美食。
“半岛酒店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酒店,也是香港以至全球最豪华、最著名的酒店之一。这里的餐厅可以说是全香港最棒的美食场所。今晚宴会的食物粤菜很少,大都是西餐,应该是吉地士餐厅的大厨做的,吉地士餐厅可是被誉为亚洲最出色的法国餐厅之一,不过你想品尝全港最正宗的粤菜的话,还是要去半岛酒店的嘉麟楼餐厅……”
紫夜端着盛了一半的餐盘,一面说,一边淑女的品尝食物。
“就是说,半岛酒店的美食不仅于此了?”
戈文问道,他也是端着餐盘在吃东西,不过相较于紫夜,他的动作可是豪放了许多。
“没错。”紫夜点头。
“太好了!这次来香港我一定要尝遍香港的美食!”
戈文攥着拳头伸出两个手指头对着头顶的吊灯起誓的样子分外的惹人发唬,尤其是他的嘴角上还沾着一片红白相间的菜色,让紫夜不由的一阵娇笑,差点把餐盘都掉到地上。
紫夜的笑声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
不远处一群香港青年正端着酒杯聊天,听到了紫夜的笑声,目光都注视了过来。
一个身材消瘦脸上有着傲慢笑容的30多岁的青年人问另一个带着无框眼镜的年轻人:“泽钜,和紫夜说话的那个人是谁了?”
“没见过,应该是内地来的交流团的成员吧。”
“我们过去看看如何?那个年轻人似乎和内地来的其他人有些不一样呢。”
“正好有些饿,过去吃点东西。”
“大家一起去。”
“……”
另一边,艾青从人群中瞥到了这一幕,心中有些生气,脸上却依然温和如玉的和一个香港政府高层的官员说话,只有轻轻蹙起的眉心暴露了他的内心。
这个戈文真不让人省心!
刚来了一天就沾花惹草!
戈文和紫夜的聊天依然再继续。
“在中国紫姓很少啊,百家姓都没有。中国的古代好像只有西羌人姓紫,准确点说应该是姊弟的姊。另外好像五代十国胡人乱华时期,有柴姓为了避祸,改名换姓成紫。紫夜,你的姓是……”
紫夜有些惊讶的看着戈文。
她没想到戈文的知识竟然如此渊博,其他人听了紫夜这个名字,总以为她是名紫夜,姓氏是隐去未说的。而戈文则一语道破了自己的姓氏渊源,这样的情况只有当初她和她干姐奇女子李碧华第一次见面时,被李碧华说破过。
关于自己的姓氏可是她捉弄新朋友屡试不爽的小花样啊!
紫夜对戈文的兴趣越发的浓厚了。
她将手中的托盘放到了餐台上,拿起一杯红酒抿了一口,说道:“百家姓是没有,我的姓正是出自柴姓,先祖是平阳郡柴氏,为避祸才改为紫姓。戈文,你好厉害啊!”
“一般般啦。”戈文谦虚。
这时,先前那群年轻人走了过来。
那个带着无框眼镜的斯文青年当先和戈文打招呼:“你好,我是李泽钜。”
他说的竟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戈文一惊。
李泽钜?
戈文将手中的餐盘放到餐桌上,然后和这个自称是李泽钜的年轻人握手,一边握手一边认真的打量眼前这人。
没错,就是李泽钜!
戈文虽然并不认识李泽钜,但是对他的父亲却是耳濡目染的很。
对面的李泽钜和戈文后世在网上、杂志上看过的一些李嘉诚的照片有那么一丝相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