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影帝重回十八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纵马昆仑

    而《三国演义》卖到霓虹国的时候就更贵了,一集卖出1万5的天价,而且也是美元,当然,这也跟霓虹国喜欢三国文化有关,《赤壁》在霓虹的票房就能看出来。

    那三部都火了,而且好评如潮,当初任大惠带着三国去泰国宣传的时候,还是国王的叔叔设宴接待的他们,环视带妆赴宴的主演们,他激动道:

    “看到你们,就好像人物从书里飞出来一样。”

    正因为此,这次水浒传要播出的消息一传出去,立刻引来大批量的‘订单’。

    最热衷的,依然是霓虹国的几家电视台。

    早在两三百年前的十八世纪,水浒传就被带到霓虹国传播,所以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

    甚至,最早版本的水浒传电视剧,还是霓虹国人73年拍的,以林冲为主角,不过这部剧是以邦交正常化献礼,但反响还不小,随后还在英国bbc和香江播出。

    不过最早的电影,则是香江邵氏公司72年拍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张彻,以姜大卫演的燕青、和狄龙饰演的武松为主角,樊少皇的父亲樊梅生饰演李逵,而花荣,则是姜大卫的胞兄秦沛饰演的。

    而且这部电影,那时候还年轻的吴宇森担任张彻的副手,这样一部由一线小生主演,又是知名大导的巨作,自然票房不低,还拿到了第十届金驹奖优等剧情片奖。

    现在央视版的水浒播出,媒体免不了要拿这些,以及鲍国安主演宋江的鲁省这一备受好评的版本拿来比较。

    不过,因为年代久远,看到那些的人也不多,自然没有太大的印象,就像未来,很多人对把83版射雕,97版神雕列为经典感到不可思议,那保鲜膜做的瀑布,是认真的嘛?

    就像他们玩惯了王者和吃鸡,也根本不理解传奇、魂斗罗在很多人心里的记忆。

    所以,这时候很多人,都对水浒的播出万众期待。

    “当当当当……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




347、互联网的小伙子?
    京城的一户人家里,刚放完好汉歌。

    这意味着,第一集刚刚演完。

    进入腊月后,每家每户的人都开始多了起来,吃着火锅喝着小酒,捻粒花生米,眼睛盯着电视,就能在嘴里嚼好久。

    “怎么这么快!”

    能这么说的,那铁定是被吸引住了。

    不仅是他,旁边跟他一起喝酒的两个人,还有另一边围着火炉烤火嗑瓜子的女人们,也都一脸的意犹未尽。

    第一集并没有梁山好汉的出场,主要是高俅的发迹。

    高俅在街上踢球卖艺,却被一旁的刷棍人抢了风头,于是他们一群泼皮教训刷棍人,被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王进碰到,把高俅一群人打得落花流水。

    在王进打高俅的时候,自然免不了那首唢呐曲,而且因为没有名字,在宁远前世,大家听多了,就把它叫做《王进打高俅》。

    每当膏巢来临的时候,这种bgm让人更加热血沸腾,就跟周星池电影里《小刀会序曲》差不多的感觉,浑身的毛孔都要炸开。

    当然,这时候还不算激烈,等到将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时候,才爆炸般的激动。

    这时候如果还有心观察,就可以发现,看的观众基本都在肌肉的紧张下,拳头紧握,一副恨不得自己也上去挥舞一下的表情。

    而王进打完了高俅,哪知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家高俅虽然打不过他,但球踢得好,先是入了小王督太尉的府中,后来去端王府送信,见端王球踢得太烂,胆大包天的还敢炫耀,哪知道不仅没被剐了,反而还得到端王青睐,就此留在他府中。

    在端王登基后,高俅水涨船高,一举做到了殿帅府太尉的高度,反而变成了王进顶头上司的上司。

    随后,高俅自然首先拿王进开刀,在这个时候,交代了高衙内,以及王进投奔他家的世交。

    这等于埋了两条线,一条可以引出下一集,王进徒弟九纹龙史进和鲁智深碰面,以及后几集,高衙内和林冲的事情。

    这一集不仅在铺垫,也有王进打高俅的膏巢,节奏鲜明又不晦涩,虽然最后高俅小人得势,但依然引起观众的期待。

    名著不一定都是晦涩难懂,也不一定就是高大上,但总有它的着重点,水浒传,就在于揭露世道的黑暗,官逼民反,正路走不通只能落草为寇,否则就会像那些老实人一样,被宰割的命。

    比如林冲,没地位,连老婆都护不住。

    而后上了山,有一段快活的日子,但最终,还是被凌驾于头上的大手给摁在地上,有仇不能报,眼睁睁的看着高俅被放走,吐血病重。

    这种先抑后扬,再压下去的阴暗,把这种喘不过气的世道刻画的淋漓尽致。

    即使是凌驾于林冲头上的那只大手,头把交椅的宋江,最后也被天字号的大手按在地上摩擦,落了个身死的下场。

    一场悲剧,却不是从头到尾都是悲,那样还不算特别沉重,先打一巴掌,然后再给颗枣,最后趁你吃枣的时候,一刀结果了你!

    大概就像未来某个段子……吃枣要完。

    正是这种先给你希望,当你以为苦尽甘来的时候,一巴掌把你扇回尘埃不说,还吐血身亡,就太悲催了,苦的让人说不出的滋味。

    因为这种深刻的揭露,才有了它的意义,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倡导的意义。

    否则的话,跟水浒背景一样,人物一样的另一本书,因为着眼的地方不一样,就成了人们争相追捧的小皇叔。

    而水浒的意义,不在封建社会,而在近现代。

    这时候包括央视在内的大部分卫视黄金剧场,基本都是一天两集的节奏,第一集结束后,广告人们都没舍得换台,有的聊刚刚的剧情,有的加点火,有的端点水果瓜子花生,然后继续。

    第一集结尾让人郁闷,但到了第二集,又来了新的膏巢,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不仅大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包括很多中学生,也来了兴致。

    这时候人教版的初二语文上册教材,就有这部分的内容。

    文字虽然给人想象的空间,但毕竟不如影视化形象,更何况不是胡编乱改,这大概也是当初王扶林要把四大名著搬上荧幕的意义,让更多的人知道华夏的四大名著,就像莎士比亚在欧洲的影响力那样。

    这种兴奋感,就像未来很多人看到自己喜欢的被搬上荧幕一样,当然,前提是改编当好,也拍得、演得好。

    只不过,能像四大名著这么用心的,根本找不到了,更遑论几年磨一剑,能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挑演员的问题上不完全注重流量、搭配老戏骨,已经算难得了。

    宁远今天晚上也没有出去演话剧,特意到李雪刀家里蹭了饭,跟他们一起看播出。

    当然,跟宁远一起的,还有孟辉夫妇,以及刘叶这个拖油瓶。

    他们看着说着,同样其乐融融,就像那不是他们演的,他们也是看客一样。

    第一天播完,第二天很多反馈就出来了,无数媒体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

    当然,这也是它应得的,无论是画面的古朴感,还有人物的挑选、台词,以及服化道的贴合,甚至音乐,都备受好评。

    随之而来的,自然也是《水浒传》的热度高涨。

    这时候虽然新浪早已经成立了,但别说微博,连博客都还没影,自然谈不上热搜,不过,那些只是一个表现形式,就算没有它们,大众的口耳相传,也足以让今晚的收视率再创新高。

    而宁远,则在第二天参加了学校的毕业考试,文化课方面自然没有问题,专业课方面,也毫无例外的全优。

    第三天的时候,张记中给宁远打电话,说给他介绍一个朋友,顺便再聊聊新剧《笑傲江湖》。

    “不是咱们行当的,你也不认识,是一个做互联网的小伙子,挺有意思的。”

    当宁远如约赴宴,看到那张熟得不能再熟的棱角分明的脸时,差点脱口而出一个卧槽!

    这是小伙子?

    还我不认识?

    化成灰……好吧,我也不认识。

    顶点



348、感兴趣
    在面相的学说里,大都把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作为福相,可这位,却跟这两样丝毫不搭边。

    如果论脑袋和身体的比例的话,这位脑袋的确不小,要是剃成光头的话,估计也能跟天庭饱满搭上边。

    地阁方圆更算不上了,不仅不圆,还很尖,都能赶上那些网红的锥子脸了,根本不属于面相厚实型,也看不出“五岳”生得多圆满,更别谈什么“朝供”和“藏风”。

    至于人中、山根、鼻相等等,更是完全违背相术。

    似乎,这位的存在,就是给相术最无情的一击——那一套理论根本就是鬼扯,并用他的长相和一生来打脸。

    或者说,三分天注定,最多的七分,还是要靠自己打拼。

    没错,这位不是别人,就是那位给撒北宁打开人生新境界的马总。

    只不过这时候的他,还是张记中嘴里的小伙子。

    其实这时候的马匀,已经三十七八岁了,但张记中这么叫倒也没什么问题,毕竟他年龄更大,已经五十一岁,而且他现在的成就和社会地位,从哪方面看都比马匀强。

    当然,他俩的相识,并不是因为都喜欢金庸武侠,而是因为张记中的妻子樊欣蔓。

    张记中未来名头响亮,但这时候的樊欣蔓,也并不差,同样在央视工作,担任《东方时空》的编导,而且现在正在筹备的《感动华夏》,樊欣蔓当了六届的总导演。

    早在95年的时候,马匀开发黄页,带队到京城宣传,认识了樊欣蔓,因为都是杭城人,再加上马匀的口若悬河,即使那时候樊欣蔓根本不懂黄页是什么,也帮马匀他们拍了一个名为《书生马匀》的专题片,帮助马匀走入公众视野。

    而在未来马匀功成名就的时候,这部纪录片不时被人翻出来,甚至还成为很多‘成功学’大佬教育人的典范——看看,人家马匀那时候都这么困难,我们这算什么,不要气馁,不要质疑,跟着老师走,踏踏实实干就对了。

    只不过,大部分学员都没搞明白一件事,如果肯吃苦就能成功,那成功也太不值钱了。

    马匀的成功,也远不是肯吃苦就行的,比如樊欣蔓,就一个老乡的身份,人家凭什么帮你?再说每个人老乡都不少,哪帮的过来。

    能帮你,至少你能给她展示出你有某种潜力,让她知道这是值得的。

    所以,任何一种合作都是相互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就算行善,人们往往也愿意帮助那种有上进心的,而不是好逸恶劳的懒汉。

    张记中和马云的确是通过樊欣蔓搭线,但相同的爱好,让他俩走得更近。

    包括拍金庸武侠剧,也是马匀给张记中提的建议。

    “你知道吗,当初你跟我说这个想法的时候,我之所以惊讶,就因为他也跟我说过,而且他也推荐《笑傲江湖》。”

    张记中左手边坐着宁远,右手边坐着马匀,而樊欣蔓,就坐在张记中对面。

    当他说到这里,指向马匀的时候,马匀扭脸朝宁远笑了笑:“这叫英雄所见略同。”

    “哈哈哈哈。”张记中大笑起来,宁远也跟着笑了。

    他们这会儿并不是在餐馆,而是一家茶庄。

    “龙井跟我们老家的毛尖都属于绿茶,不过就口感来说,毛尖更耐泡,适合我这样的懒人哈哈。”

    “我什么都行,当然,跟你们聊天,就算喝白开水也没问题。”

    张记中则指了指他:“你这心态,可跟风清扬不一样啊。”

    “哈哈,我喜欢这个角色,并不一定我得像他,人们喜欢的、崇拜的,往往都是自己得不到或者做不到的,否则就是自己的翻版,也爱不起来。”

    樊欣蔓微微颔首,笑道:“这倒也是,挺有道理的。”

    张记中则端起茶杯,吹开茶叶喝了一口后,瞥了一眼马匀:

    “跟他聊天,他能把一加一等于三给你说得头头是道,最后你还非常认同。”

    “哈哈!”宁远忍俊不禁,而马匀也不以为意,转头看向宁远:

    “我那可不叫忽悠,我是认准了才会去做,就像宁远,你看,短短几年,他的成长没有丝毫失手,这就叫谋定后动。”

    宁远摆了摆手,笑道:“别这么捧我,我怕我喝茶都能醉了。”

    说着,宁远把话题转到他之前提的电子商务:“说实话,我倒觉得你刚说的电子商务未来非常有前景。”

    马匀瞬间双眼放光,有一种被认可的兴奋,刚刚他没说多少,就被张记中这个门外汉给掐断话头。

    而这时候宁远主动提起,自然让他心里高兴。

    虽然今天见到马匀,的确让宁远有些惊讶,不过收拾起心态后,宁远也释然了。

    就算未来他富可敌国又怎么样,至少现在还不是。

    人的心理,有时候就是这么微妙,如果是前世一几年的两人坐在一块儿,宁远肯定谨小慎微,说话都得字斟句酌,而这个时候,就完全没有那种负担了。

    更何况,这时候的宁远,也并不比马匀差什么。

    既然遇到了马匀,宁远倒动了一些心思,不过也不急,饭得一口口的吃,先跟他熟悉起来,以后机会有得是。

    如果现在直接跟他说想投资,就算马匀再不精明,心里也得犯嘀咕,更何况,他能不精明么?

    他真正的爆发,还是双十一之后,而且这些年,他一直走的都挺艰难的,而且在几年后,腾讯还搞出来一个‘拍拍’,立足于庞大的用户基础,差点就把淘宝干翻。

    不过,事实证明,能在腾讯的模仿下,不被干翻反而蒸蒸日上的,未来都很牛,淘宝就是这样,微博也是如此。

    拍拍和腾讯微博,这两样在十来年后都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但在当时,却是淘宝和新浪最大的威胁。

1...154155156157158...1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