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影帝重回十八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纵马昆仑

    两人越聊越欢,去自助餐厅吃饭聊,饭后散步聊,散步后去茶社聊,不仅仅是电子商务和功夫,还有宁远对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些‘远见’。

    尤其是后者,听得马匀双眼放光,连连夸宁远是真知灼见,最后让宁远老脸都有些挂不住了。

    “知己,认识你真的是三生有幸,这次来京真的来对了!”

    马匀目光灼灼的看着宁远:“不知道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说完后他又赶紧解释道:“不一定是入职,我知道你热爱表演,但我也真诚希望,你能成为我的伙伴。”

    顶点




351、新的想法
    听到马匀的话,宁远就算心里一百个愿意,脸上也不会表现的太热切,但又得拿捏出一副感兴趣的模样。

    毕竟,如果太平淡了,岂不是又显得自己太虚伪?

    真要是不在意,完全可以当顾问,或者推辞,同时说“以后有问题可以找我探讨,加入就免了吧”之类的话,但宁远……是真的想参一份。

    万亿企业啊!

    到那个时候,宁远也可以云淡风轻的蛋蛋道:“我对钱没兴趣。”

    所以,宁远想要,不仅身体上想,嘴上也想。

    这就考验演技了,不过也难不倒宁远,要是不行才有问题。

    “入职就算了,我真没那个时间,不过我挺看好这个行业的,通过聊天,也相信你的能力,要是你不介意的话,我倒愿意入一股,将来要是发达了,你吃肉我也跟着喝口汤。”宁远笑道。

    听到宁远这么说,马匀喜不自禁,连忙道:

    “什么吃肉喝汤啊,大家都是为梦想奋斗,如果在追梦的时候,还能有一份成就,那自然更好。”

    顿了顿后,马匀看着宁远的眼神一片真挚:“有你这句话,我底气就更足了哈哈!”

    这个时候,马匀还没有对未来有太清晰的规划,更不会知道自己未来会走上什么样的人生巅峰,自然算不上太有底气,对于这种‘支持’,当然求之不得。

    别说马匀了,最开始的马画藤甚至差点卖了腾讯,不要六千亿,也不要六千万,只要六十万,六十万,就能买下腾讯,未来实现暴涨千万倍的市值。

    找银行,银行说:“你这啥东西,能行么?”

    找电信,电信说:“不靠谱,六万还差不多。”

    ……

    之所以想卖,不是没发展,反而是发展的挺好,不到一年就发展了五百万用户,但暴增的用户和下载,对他们成了甜蜜的负担——别说更新设备了,连一两千的服务器保管费都亚历山大。

    因为洽谈的过程中没达到自己的最低心理价位,马总只能咬紧牙关自己干,到处借钱不说,还把团队的工资全都减半,结果这一干,就干出了个未来市值万亿的庞然大物。

    马画藤这时候好歹还找到了方向,而马匀,这会儿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具体怎么走,他依然有些迟疑。

    连马匀自己都这样,就更不用说别人了,但他依然得表面上一副运筹帷幄的登高望远,给员工描绘‘壮阔’的蓝图,就连那位前台,也洗脑般的告诉她:

    “放心干,等以后公司上市,市值千亿的时候,我给你的0.2%,你也成亿万富翁了。”

    结果,马匀还是太稳健了,让这位前台等到了市值万亿,她不仅成为亿万富翁,还进阶十亿俱乐部。

    当然,童雯红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坚持,还有她的个人努力,她就算不在阿里,去其他地方,该出头依然会出头,只能说跟了马匀,让她能飞得更高。

    在宁远表露了明确的意思后,马匀自然不会多等,夜长梦多的事情,尤其是这时候心里还没谱的他,更为迫切。

    不过他也不会搞得太着急把宁远吓着,先跟宁远谈了个初步的协议,等具体内容做成合同后,再来跟宁远详谈。

    宁远当然没有异议。

    因为这时候的宁远,也没什么钱了,但宁远把马匀那一套也学来了,先给他画饼:

    “等我这部笑傲拍完,这部戏所有的利润都投进去,顶多几百万,你也别嫌少。”

    马匀的眼界也没有那么小,他相信金庸剧,也相信张记中,对于这部剧的收益同样没有太大的担心。

    再说了,就算这部剧失利,宁远这个年龄就有现在的发展,又在业界有这么多人脉,未来也不可限量,于是笑着道:

    “没有关系,投资倒是次要,能有你这样志同道合的伙伴,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宁远心里不禁‘啧啧’,看看什么叫格局,这就是,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这话说得,让人心里舒坦。

    不过这也是宁远马后炮,知道他的未来才会这样想,换个人,宁远心里也得嘀咕你是不是光会打嘴炮。

    这时候软银已经投资了阿里,宁远再进入,的确也是喝汤,但宁远其实对钱财没有那么大的追求——不是说不爱钱,而是到了一定数字后,再多就是数字意义,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区别。

    就像一亿的存款完全能够过得很滋润,十亿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于宁远来说,十万的酒和十块的酒差别不大。

    就像他之前想的那样,做这些,更多是让自己未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地位,而有阿里的股份,在未来自然更有分量。

    而且宁远也不会仅仅关注阿里,其他的、在未来能影响文娱的一些大船,宁远只要找到机会,都会插一脚。

    相较于利,宁远更喜欢名——影视上的个人价值。

    而有利,就会更容易实现名,就这么简单,否则他当初拿到电影分红后,直接去搞风投,估计未来首富就是他了。

    当然,这也是最理想的状态,真实现起来估计也是千难万难。

    上辈子宁远没有在商业里掺和太多,也没那个资格掺合,这辈子要做,依然毫无经验,不仅要学的很多,要争斗的更多,看别人表面的风光,背后里的心酸又哪会知道。个中的厮杀残酷,光看新闻就不免唏嘘。

    真以为有点钱就能投资那些大船?人家精英玩起手段来,能神不知鬼不觉把你吃的骨头都不剩。腾讯能接受李泽楷的钱,何尝不是因为他是李嘉成的儿子。而且最后也有一百种方法把你挤出局。

    相比较而言,反而是影视圈更简单一点,有实力又有钱,再有些地位,就能做主了。

    聊完后,宁远跟马匀告辞离开,一路哼着小曲。

    马匀也如此,心情愉快。

    他觉得自己能得到宁远这样的名人支持赚大了,而宁远又何尝不是这么想。

    接下来的两天,宁远除了话剧展演外,也在想这件事,他觉得自己除了投钱,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作价投入进来,就看马匀到时候带谁来谈了。



352、回家过年
    当宁远结束了三天在石省的演出回来后,马匀也带着两个人来找宁远了。

    一个是蔡重信,另外一个是彭磊,都是马匀的左膀右臂,在未来,这两位一个是阿里董事会副手,一个是首席人才官,都是风云人物。

    宁远之前还以为是那位老孙,不过一想也是,自己投资才多少,那位做风投现在都是千万美元起跳,估计也劳动不了他的大驾。

    这时候他们公司还不大,连马匀都没太多气势,何况是他俩,见到宁远这位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的大明星,两人刚开始还有些好奇和拘谨,不过很快也就适应过来。

    毕竟他们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尤其这位蔡重信,可是有耶鲁的经济学士和法学博士学位,99年入职阿里前,他就已经拥有七十万美元的年薪,绝对的高端人才,但他却毅然放弃选择相信前途未卜的阿里,结果证明,他眼光真的挺独到。

    当然,这也是互相成就,因为他的到来,阿里才正式规范化运作,否则就算马匀再优秀,阿里也只能成长为一家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理想”和“义气”去维持团队。

    但对于风投来说,除了好创意外,规范化的制度和卓越的晋升机制更受他们看重,而且实际上,阿里的第一笔天使投来自高盛的五百万美元,也是蔡重信拉来的,因为这笔投资,阿里才受到孙正议的关注。

    这位马匀的同龄人,今年都是三十八岁,说话不同于马匀的快人快语,而是声音温和,气质儒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更像一位学者,但他往往说的话,总充满犀利的画龙点睛之感。

    甚至,最后起身握手,蔡重信欢迎宁远加入的时候,也带着蛊惑人心的味道:“成为一家人,代表着我们将成为未来华夏互联网事业的开创者,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

    如果是一个后世来人,又不清楚他未来成就的话,没准就会当成一个搞传销的。

    似乎,不会忽悠的老总不是一个好将军?

    而彭磊,作为阿里十八罗汉里少有的女性高管,则一直挂着淡淡的微笑,说话很少,但眼神一直没有离开宁远,倒不是对明星那种关注,而是一种宁远说不上来的审视。

    尽管这时候的她,还不到三十一岁。

    这顿饭宁远买单,马匀他们推辞了一番也没有多说什么,真让某些细节控知道,估计又是一番“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之类的理论。

    但拿细节来权衡一个人,并不是不靠谱,而是只能作为参考之一,就像一个斯文学者会斤斤计较同父母家人歇斯底里,而一个纹身男会耐心的教儿女做某件事。

    宁远不喜欢那些唯细节论的人,尤其是某些女人,曾经宁远就被“你连这种小事都能……可见你心里……”的话伤过,甚至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宁远前世没结婚,可不代表他没有感情经历,再说了,四十岁还没有感情经历,内心得多自闭或者多开放?

    不过这种经历也不一定是坏事,就像他能教会宁远变得更成熟,考虑的更全面一些,当然有时候也会让他优柔寡断踟蹰不前。

    “以后就是兄弟了。”马匀不忘跟宁远加深感情,然后在蔡重信和彭磊的注视下,跟宁远重重的拥抱了一下。

    挥了挥手,宁远送他们上了前往机场的出租车。

    至于宁远的想法,就是通过自己代言阿里的方式,抵作股权。

    以宁远的名气和形象,他们仨都没有任何异议,反而非常兴奋。

    又在京城演了几天的话剧后,宁远也开车回家,开始了第一次自驾的返乡之旅。

    今年因为表演的《川省好人》是大型话剧,所以排的行程并没有那么满,宁远也比前几年回家早一些。

    而且因为自己开车,所以宁远采购的比以往更多。

    回去的路上,宁远想了很多,就像我们成年后走以前的老路,总会怀念年轻时的自己经过这条路的感觉。

    以前上学的时候,宁远跟其他同学一样,总觉得假期过得很快。

    当然,别的同学都是还没玩够,就要开始赶寒假作业了,但宁远却不一样,他们兄妹几人基本上刚发下来没多久就把作业做完了,剩下的时间,要么帮着宁大强干活,要么出去捡废品卖。

    一般进入腊月后,宁大强的生意都会比平时好很多,他也会更辛苦。

    八十年代末开始,凌山县就有不少人出外打工,到九十年代更多了,而一到年底,他们都会回来过年。

    这种候鸟般的迁徙,也让老家的所有商家生意都比平时好很多,不单单是卖豆腐的。

    除此之外,宁远和宁雨这俩大孩子,还会出去打零工不是后世那种上班性质的,真的是闲散的零工。

    因为平时很多人都在外打工,直到年底才回来,所以很多人为了图个热闹,婚嫁喜事都爱放到腊月办。

    喜宴一般两到三天的流水席,大都在家附近搭棚垒灶做,虽然帮工的烧水、端盘、摘菜等是自家出人,但一般作为大厨的掌案师傅都会聘请。

    烧几百人饭菜的掌案师傅,一般人还真玩不转。

    而这些掌案师傅,都会带三四个人作为他的帮手,宁远打的零工就是这些帮手。

    因为不是每天都有宴席,一般人家都会选择双日子,所以放假后,宁远他们能经营的时间也就那么几次,但总归能挣点钱,其他时间就是收废品,年底人多消耗量也不小,能捡不少。

    那时候最快乐的日子,就是结束的时候,不仅能收到工钱,还有找东家要的剩菜尽管那时候还没有打包的概念,但宁远早已经践行了。

    一般东家看到这么帅气的小伙子竟然要剩菜,自然会了解宁远的家庭,同情之下,也会把没用完的材料送给他一些。

    想到这些,宁远就觉得满满的怀念。

    怀念,跟人们畅想未来一样,都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就像马匀的抱负和内心的怯懦,走出怯懦、接受过去,才能畅想未来,实现抱负。

    不知不觉,从107国道北下,来到信义和312国道的交汇处,宁远转弯,一路向东。



353、软磨硬泡
    回家的路上总是充满期待,想着父亲和宁雨他们看到自己的高兴模样,想着这个假期应该怎么过,要带家人去哪儿,太多太多了。

    一旦回忆起来,思绪总难免放飞,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事情,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的往下拓展。

    当然,宁远也不是一路从京城开回家不停歇,一千多公里的路,就算宁远体质再好,也免不了吃饭上厕所。

    更何况现在京珠高速也只是部分路段通车,全程贯通还得几年,更不要说从信义拐弯往东回凌山要走的沪陕高速,更没影呢。

    所以宁远也不可能像未来,算上吃喝拉撒,全程高速开回去也就十一二个小时,这时候,至少得计划十六七个小时,等于早上六点天没亮出发,得开到晚上十点多。

    即使这样,还没高速轻松,毕竟国道车多又没隔离带,时不时还会有摩托车突然窜出,更得全神贯注。

    到家的时候,家里的灯还亮着,刚把车熄火,院门就打开,宁岩和宁雪就窜了出来。

    “哈哈,我就说是咱哥吧你还不信!”宁岩兴奋叫道。

    虽然宁远还没下车,但夏天他们在京城玩的时候,没少坐宁远的车,宁岩自然认识。

    宁雪则哼道:“什么叫我不信,我只是说出来看看!”

    宁远打开车门,他俩就围了过来,都笑嘻嘻的,宁雨和宁大强这时候也从院里走出来,看到宁远,眼神都一亮,咧起了嘴。
1...156157158159160...1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