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冯保本不想多说什么,只当好一名听众,毕竟李太后没有问他,又害怕心事隐藏得不好露馅儿了。

    可瞧着李太后一副幽戚戚的神情,冯保还是忍不住劝道“娘娘不必多虑,奴婢觉得潞王爷心里有数,他不会乱来。尽管潞王爷最近做了不少不该他管的事儿,但仔细一想,其实每一件都不是坏事儿。对此,娘娘肯定比奴婢看得更清楚。既然潞王爷都亲口说了,是为了娘娘为了万岁爷为了大明好,那娘娘不妨让时间来证明潞王爷所做的一切到底有多好!至于娘娘担心潞王爷为难自己,奴婢倒不觉得。”

    “冯公公为什么不觉得”李太后追问道。

    “就像上次潞王爷请求自惩,可即便潞王爷没有俸禄与朝廷的奖赏补给,娘娘觉得潞王爷将来会是一个缺钱花的人吗”

    李太后点点头,付之一笑,立即想起了朱翊镠从冯保那里要来五十万两的事……她这个小儿子可不是缺钱花的人啊!

    冯保接着说道“奴婢以为潞王爷如果在这儿吃亏,肯定会在那儿补回来,反正以潞王爷的性子,他绝不会吃哑巴亏的。所以,请娘娘不必为潞王爷担心。因为担心,奴婢曾不止一次问过潞王爷,可潞王爷根本无心觊觎皇位大统,他只想做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人。”

    李太后亮眸子一闪,悠悠然地道“冯公公,想不到你对镠儿竟有如此深的了解哈!”

    “娘娘,也不是。”冯保勉强笑了笑,心想与朱翊镠的交往比别人多倒是事实,可要说对朱翊镠有多深的了解,真不敢当,甚至都谈不上有多了解。别看朱翊镠平时大大咧咧咋咋呼呼,但他的高深莫测时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李太后忽然问道“镠儿心中有许多不能说的秘密,冯公公可有这样的感觉”

    “娘娘,还别说,真感觉有。”冯保如是般回道。

    “冯公公该不是感觉,而是比我知道得多吧”李太后凝望着。

    “……”冯保一激灵,起初不敢拿正眼看,但随即诧异地问道,“娘娘为何这么说呢”

    ……

    。

    月中即将完了要进入月底,手上有月票的朋友,恳请投过来一两张给俺加把劲儿吧!

    叩谢!叩谢!




第289章 想要交心的李太后
    李太后定了定神,诚恳、认真而又平静地问道“冯公公,算来你跟随我有多少年了”

    冯保稍一回思,笑道“娘娘,奴婢很幸运,自万岁爷出生那年起,奴婢就决定跟着娘娘,时光飞逝,算来刚好有二十年了。”

    “这二十年来,我待你如何”

    “娘娘对奴婢简直太好了!”冯保由衷地道,且脱口而出,没有半丝犹豫与思索,因为这是他的发自肺腑的话。

    如果没有李太后,那他不一定能坐上司礼监掌印的位置,那就不能风风光光后十年,前十年地位也不会那么牢固,要知道身为皇太子的“大伴”不知沾多少光呢。可以说,他这一切基本上都是李太后赋予的。

    对李太后的深厚感情,又何止“感激”与“忠诚”形容得了的

    然而,此时此刻,冯保也非常担心李太后提及这个。

    李太后太聪明了。

    聪明人一般不会刻意提及对某某人的好。一旦提及,通常基于唯独的一点必有所求。而且通常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

    所以冯保暗叫不妙。如果李太后抛出对他的感情来求他,那他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绝对找不出一点理由拒绝。

    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否则太不地道。

    这二十年来,李太后都没有当面问过这样的话。

    今天忽然问及,有所求是肯定的了。而且,冯保还有一种预感,是关于潞王朱翊镠的。

    毕竟,刚才李太后没有从朱翊镠那里得到她想要的答案,令她有些许“失望”与“无奈”。

    李太后接着又说道“这二十年来,我有逼迫冯公公讲不愿意讲的话做不愿意做的事儿吗”

    “没有。”冯保十分确定地道,“从来没有。”

    “但今天我想逼迫冯公公一回。更准确地说,是想交心,因为实在是没辙了。”

    “……”冯保深深嘘了口气,弱弱地道,“娘娘想问什么呢或是让奴婢为您做什么”

    “镠儿最近行为可疑,而且今天是第一次不想回答我的问题,看得出来他心里有许多话,可就是不想说,然而,越不想说,我就越觉得可疑、蹊跷,只是不知道他到底要干嘛,所以不得不逼迫冯公公来说。”

    冯保哭笑不得地说道“可是娘娘,奴婢也不知道潞王爷到底想干嘛啊,许多问题奴婢也想不明白。”

    这可是大实话。

    李太后道“冯公公不明白的人和事儿,我当然不会逼迫你胡说。但我相信你,肯定有你明白的地方,而那些地方我不明白。”

    “娘娘谦虚!”冯保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心里早已发虚了。

    他与朱翊镠之间有太多太多的秘密,就怕被李太后问及。

    瞧这架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而且李太后是个女人,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也忒不容易了,冯保更不忍心欺瞒欺骗。

    回想起隆庆皇帝在隆庆六年不幸去世时,李太后成了丧夫之人,并留下了年仅十岁的儿子朱翊钧。

    于是年幼的朱翊钧登基称帝,但同时国家也进入了一种非常时期。当时的朝政遗留下了非常多的问题,又因为朝廷中出现了年龄这么小的国君,难免引得百姓与朝廷内部之人对其能力和国家的发展存亡感到忧虑。

    在隆庆六年,本应看到的是李太后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子进宫的场景,但无奈丈夫去世,她自己悲痛欲绝,同时儿子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年幼无知的儿子,要面临种种的国家大事,还有当时十分棘手繁琐的政治事务,这些无疑都让李太后感到非常苦恼。

    冯保可是一路陪伴她走过来的,这期间李太后受过多少苦熬过多少无眠的夜晚,他岂能不知

    幸运的是,李太后遇到并重用张居正。在万历初年,张居正新政的实施非常顺利,并且在后期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

    这些都要归功于李太后和张居正。当然,冯保认为自己也有一份功劳,不然他的地位不会如此超群。

    他们三个人依靠自己的能力组成了一个非常牢固的权力组织。三人之间互相商讨,对待国事和政治问题共同出谋划策,当时所有需要万历皇帝朱翊钧来处理的事情,都由李太后来做最终决定。

    这就是所谓的李太后代替万历皇帝秉持国政(长达十年)。

    然而,冯保日益感觉到,母爱具有双面性,它可以使一个女人变得非常智慧和贤明,同时有时候也可以使一个女人变得自私甚至残暴。

    只是,像这种话冯保只敢想不敢说。

    如果将母爱和政治国事结合,取得的效果也有双面性,有可能会使国家安定祥和,同时也有可能会使国家变得糟糕。

    李太后对待万历皇帝,总是慈爱中带有莫大的严厉,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万历皇帝成长的非常良好。

    同时,李太后将自己母亲的职责分给了张居正和他冯保各一部分。

    三个人在这样的合理安排和默契配合之下,国家当时不仅没有出现什么令人不安的事情,而且国力、政治、经济、军事等还在非常平稳的上升,令李太后非常欣慰。

    然而,自万历皇帝那次风流辱骂宫女事件发生后,冯保便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也是很惹人非议的,当时身为寡妇的李太后,与张居正的关系非常的敏感,因为李太后欣赏并配合张居正对她儿子的教育,同时也非常赞同张居正在对待国事上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对张居正的赞美和夸奖之情居然丝毫不加掩饰。

    万历皇帝到了十八岁时,曾多次向李太后提出想要亲手去处理国事,但屡次遭到李太后的拒绝,还得到李太后更为直接的回复三十岁之前休想亲政,同时还要听从张居正的一切安排。

    这不免引起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不满,同时加上在万历皇帝的成长过程中张居正对他非常的严苛……所以万历皇帝的心意,冯保比张鲸看出来可要早得多。这也是他为什么想寄希望于朱翊镠身上的原因。

    只不过,这是内心的秘密,打死都不能说的。

    不想欺骗李太后是一方面,毕竟有二十年的感情基础;但另一方面他也感到害怕,不仅害怕万历皇帝,而且他从来不认为当万历皇帝与他发生冲突,李太后会站在他这一边,即便与李太后有二十年的深厚感情,但儿子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女人的天性。

    (再说句题外话,这一点从张居正死后,李太后并没有为张居正平反,便可淋漓尽致地看出来了在万历皇帝上位亲政之后,便立刻下令清算张居正。但李太后却没有力保张居正,因为她曾经和张居正传出过流言蜚语,同时认为儿子万历皇帝已经有了主见,所以不希望因为一个死人与儿子关系搞僵。可以这么说,某种程度上,李太后是为了儿子才牺牲了张居正。)

    ……

    。

    求票!求票!求票!

    叩谢!叩谢!叩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290章 摊开了说,但依然迷惑
    第290章摊开了说,但依然迷惑

    作者:

    精彩,最快更新!真个是人在做,天在看。

    冯保担心的事儿还是发生了。

    面对李太后得忧虑无奈时,他有一种“暗室亏心”的感觉。

    李太后摇了摇头,说道“冯公公,我不是谦虚,而是打心里认为真的不如你知道得多。最近你与镠儿频繁暗中相聚,不可能只是为了简单的喝茶聊天儿吧”

    冯保一个激灵,但其实也早已预感到了,连郑妙谨的事儿李太后都知道,又怎会不知道他与朱翊镠暗中频繁相聚呢

    尽管他是大内主管,可李太后才是大内之主啊,说到底他不过是李太后的仆役。

    且不说在慈宁宫偏殿,就在李太后的眼皮子底下,即便是整个皇宫里,李太后若想知道了解一些事儿,也不费吹灰之力。

    既然李太后都这么说了,不承认肯定不可能。

    好在冯保与朱翊镠相聚除了不可告人的内心戏外,并没有作出什么出格的事儿。

    所以,冯保极力保持镇定,如是般回道“娘娘,奴婢最近确实与潞王爷频繁接触过,但正如潞王爷亲口所说,一切都是为了娘娘为了万岁爷为了大明天下。”

    继而,冯保进一步解释道“奴婢密切接触潞王爷,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奴婢与潞王爷身份特殊,不能光明正大地每天相会,奴婢想着也只能暗中来;第二奴婢越来越觉得潞王爷有许多卓越的先知,这种先知是超乎常人的,这也是为什么都说潞王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这一点,相信娘娘肯定也有感觉。不说杭州兵变泉州兵变如此蹊跷而准确地预知,就说潞王爷揪出梁邦瑞一事,奴婢做得如此隐蔽,潞王爷居然神奇般地提前知道似的,到现在奴婢都想不明白这其中的窍节所在。所以奴婢觉得潞王爷很是神奇,而探索神奇与未知是人类的天性,潞王爷总是给人一种想亲近想窥探的感觉。”

    除了对潞王爷抱有幻想这点不能说之外,冯保觉得自己这番话说得既诚恳又认真,而且他也相信能说到李太后的心里去。

    果不其然。

    李太后点了点头,喃喃地道“可冯公公想过没有呢正因为镠儿的表现如此神奇,而钧儿才是皇帝,所以才会招致朝臣弹劾,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冯保谨慎地回道“娘娘,奴婢曾经也像您一样担心,可发现潞王爷并没有觊觎大统之心。他自己也说过只想做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人。其实仔细一想也对,若潞王爷有心,他就不会如此招摇了。娘娘,奴婢想斗胆问您一句娘娘难道不相信潞王爷吗”

    “我当然相信镠儿。”李太后脱口而出。

    “既然如此,那奴婢窃以为,大可不必在乎朝臣的看法,娘娘也知道懂潞王爷的人并不多。虽然潞王爷并没有对奴婢明言,但奴婢能感觉到潞王爷最近所作所为,都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救人救世。”

    “救人救世……”李太后喃喃道,这是她第二次听到这样的话。

    只是与赵灵素的差别在于冯保是以揣摩推断的语气,而赵灵素明确告知那是朱翊镠亲口说的。

    但无论是赵灵素还是冯保,能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说明一点懂得朱翊镠,或许也知道朱翊镠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

    若是不懂,只会说朱翊镠喜欢瞎蹦跶胡闹,不然的话为什么一而再地招致朝臣弹劾呢

    冯保见李太后一副似有所思的样,接着说道“娘娘刚也说了,潞王爷一心向善别无所求,既然如此,又何必担心他被朝臣弹劾呢反正潞王爷自己也不在乎。”

    “他是不在乎。”李太后再次担忧地重申自己的观点,“可我怕他为了我为了钧儿,又像上次廷议时那样为难自己,作出什么不得体的决定来。镠儿的心高深莫测啊!他为什么要派人去请努尔哈赤进京,他为什么要与利用你与郑淑嫔偷偷相会……”

    冯保吓得浑身一颤,当即屁股离了凳儿,“噗通”一声跪倒,头伏于地,哀求道“奴婢请娘娘恕罪!奴婢请娘娘恕罪啊!”

    “冯公公你先起来,我今天既然摊开了说,就不是为了追责,而是要解决眼下的问题。我知道,镠儿与郑淑嫔偷偷相会是在郑妙谨未被入选九嫔妃之前。如果我没猜错,这件事我相信你像我一样也是一头雾水吧”

    “娘娘所言极是!”冯保找到知音似的,立即答道,“奴婢至今都想不明白,潞王爷为何要这么做。”

    “你先起来。”

    “是,多谢娘娘!”冯保挣扎着爬起来,但也不敢拿正眼看李太后,不敢坐只好站着。

    “虽然冯公公也是一头雾水,但你觉得这件事,镠儿也是为了我为了钧儿为了咱大明吗”

    冯保已是吓得一身臭汗,尽管朱翊镠曾经信誓旦旦地告诉他,这件事即便李太后问及、知道,也保证不会找他的麻烦。可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回道“是的,娘娘,奴婢依然这样觉得。”

    难道让他回答不觉得吗那不是找死只有觉得朱翊镠的动机是好的,才能减少他内心的不安。

    冯保接着又说道“至于潞王爷这么做的道理,奴婢实在想不通。为此,还问过潞王爷好几次,可他就是不肯说。奴婢以为,这件事匪夷所思的程度,要远远超过潞王爷最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
1...133134135136137...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