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不负大明不负卿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十光

    “但奴婢虽然一头雾水,仍然相信潞王爷的心是好的。”冯保再次强调这个观点。

    当然,他这么说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心安。他还是信任朱翊镠的,不然也不会与他走得如此近。

    要知道,与朱翊镠走得太近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原来宫里的人见了朱翊镠,一个个都避之不及。

    “那依冯公公之见,这件事我是否该亲口问问镠儿呢”

    “娘娘,奴婢以为,还是不要问的好。奴婢曾不止一次问过,可潞王爷从来没有透露半分的意思。奴婢不妨大胆猜测,娘娘去问恐怕也不会问出什么结果来。现在唯一的办法,只能相信潞王爷了,相信他是为了万岁爷为了娘娘为了大明的好。而且,不是奴婢想推卸责任,这件事若追究起来,万岁爷、潞王爷、淑嫔娘娘将都是受害者,没有一人能从中受益。还望娘娘三思!”

    “冯公公的意思是,对此视若无睹不管不顾了”

    “奴婢就是这个意思。”

    “那这次弹劾镠儿将如何自处这个冯公公总该知道吧”

    “请娘娘恕罪!奴婢答应潞王爷的,不能说啊!”

    冯保再次屁股离了凳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娘娘,潞王爷已经长大,是个有主见的人,他再三叮嘱奴婢,千万不可将他的目的泄露出去,否则他的愿望就要落空了。”

    “他到底想干什么”李太后神情一紧。

    “奴婢已经对娘娘说过,潞王爷无心觊觎大统,只想做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人。娘娘想知道潞王爷到底想干什么,奴婢一样想知道啊!可潞王爷就是不愿透露,以现在的情形看,最好的办法是静观其变,看着潞王爷就好。潞王爷说了,终有一天咱会明白能理解他的。听说弹劾潞王爷的奏本已经写好,马上就要送到通政司抵达万岁爷的手中,娘娘若因为弹劾的人是潞王爷而过分干预此事,好像于礼不合,也不妥。”

    李太后点了点头,想说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冯保接着劝慰道“娘娘,潞王爷已经不是孩子了,他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奴婢还是劝娘娘不用担心,以潞王爷的表现来看,将他放在哪儿,他都会过得很好。这一点,奴婢以为是常人万万所不能及的。反正到目前为止,奴婢尚未发现一人有潞王爷那般睿智,他对未来之事的把握尤其精准,让人叹为观止。”

    李太后微微点头,尽管从冯保这儿依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答案,但她能感觉到,冯保的话可谓说到了极致,能说的都说了,已经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而且两次下跪,也足见其诚心。

    关于郑妙谨一事,本来她今天就不是追责的,况且也说不清到底责任在谁,冯保是被“利用”的,一切好像都是朱翊镠在操纵着。难道要追究儿子的责任吗即便要追究也只能娘儿俩私底下说呀!

    而关于朱翊镠会不会再次自求惩罚一事,李太后虽然不敢确定,但冯保的劝说对她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也认同儿子是不会吃哑巴亏的那种人,从这儿损失肯定会从那儿找补回来,而且儿子的确是一个放在那里都会活得很好的人。

    这样一想,李太后觉得宽慰了不少,也没有之前那么担心着急了。那不如像冯保所言,且看儿子到底是如何为了她为了皇帝为了大明的吧。

    “冯公公。”

    李太后忽然喊了一声。

    “奴婢在。”

    冯保一激灵,立即答道。

    “不用我提醒,冯公公也该知道今天我们两人之间的谈话,不能对任何人讲吧”

    “奴婢当然知道。只是娘娘,也包括万岁爷和潞王爷吗”

    李太后稍一沉吟,回道“包括钧儿,但不包括镠儿。”

    对高深莫测的小儿子,她不觉得还需要什么隐瞒的必要。反而对一向敏感的大儿子,好像应当有所保留较好。

    冯保会心一笑,躬身回道“奴婢明白。”

    ……

    。

    马上就要月底了,来个三千大章(不要笑哈,对于2k党的我,就是大章),能不能求两张月票啊

    拜托了!拜托了!,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不负大明不负卿相关推荐、、、、、、、、、、、、




第291章 新一轮的弹劾
朱翊镠等待的,对他新一轮的弹劾正式开始了。

    六科廊言官一道弹劾同一个人还是发生在十年之前,那时在高拱的怂恿下弹劾冯保。

    当时,冯保虽然还不是司礼监掌印,但也是司礼监头号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而且仗着李太后撑腰,压根儿不把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孟冲放在眼里,可即便如此,冯保在李太后面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需要重新刷新页面,才能获取最新更新!



第292章 第二次廷议(求订求票!)
    什么“狗屁”、“放屁”这类的话都从万历皇帝嘴里吐出来了,不得不说他今天是有点失态。

    朱翊镠笑了笑,劝道:“皇兄不要激动嘛,我不是还坐在这里,毛都没掉一根吗既然他们如此憎恶我的所作所为,那皇兄立即召集他们,再来一次廷议吧!”

    “好!”

    这次万历皇帝没有犹豫,当即答应下来,而且气咻咻地道:“朕也想问问六科廊言官们,皇弟的所作所为到底碍着他们什么事儿了居然要六科一道弹劾皇弟。”

    继而万历皇帝一摆手,吩咐张鲸道:“张公公,立即传朕口谕,让诸位卿家速去皇极殿,六科廊都给事中务必出席,一个都不能差。”

    “是,万岁爷。”张鲸应声而出。

    万历皇帝又朝朱翊镠一摆手道:“皇弟,走,咱也去皇极殿。”

    这正合朱翊镠之意。

    兄弟俩携手一道去了。

    ……

    慈宁宫。

    尽管李太后与冯保进行密切交流一番后,她没有之前那么担心朱翊镠了,但也只是相对的。

    毕竟被六科廊言官一道且同时弹劾,可不容小觑。

    李太后本想去皇极殿的,可又想起冯保说的话,不能因为被弹劾的人是她儿子潞王便过分干预此事,这既于礼不合,又让人觉得不公平。

    所以,斟酌一番后,还是决定算了。若真的去了,届时皇极殿的气氛指定非常尴尬。

    于是乎,她吩咐近侍将付大海喊来,让付大海去瞧瞧。

    这也正合付大海之意,他赶急赶忙地去了。

    要说担心着急,付大海可真不比李太后少。

    可以说,自朱翊镠要了他并承诺让他将来做潞王府的大总管之后,他的担心就一天没有停过。

    朱翊镠这般折腾让付大海感觉他这个大总管……嘿嘿……也就嘴上说说憧憬一下而已,即便真的做了将来潞王府的大总管,就他那两把刷子也绝逼当不好的。

    想想,所有俸禄与奖赏补给全都给弄丢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他这个大总管喝西北风啊

    而且朱翊镠仍不知收敛,现在又招致更为严厉的弹劾与攻击,接下来还不知道会失去什么呢

    虽然对朱翊镠的印象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他依然觉得前途未卜。

    ……

    皇极殿。

    内阁几位阁臣,九大卿,九小卿,陆陆续续都到齐了。

    六科廊都给事中自然不会缺席的,他们算得上是主角。

    作为大内主管,冯保也出席。

    张鲸本就一直跟着万历皇帝,除了他站在万历皇帝身边外,其他人包括冯保都在自己该坐的位置坐下。

    万历皇帝依然阴沉着脸,一副随时要发火怒吼的样子。

    朱翊镠坐在万历皇帝的旁边,看上去倒是轻松平常。

    六科廊都给事中的六道奏本虽然都拿来了,但也不知道万历皇帝是不是还在气头上的缘故,好像并没有打算给大伙儿看的意思。

    显然,这与廷议的程序不合。

    既然是廷议,首先肯定要将奏本交给诸位大臣过目嘛。

    万历皇帝冷着脸又不说话,其他大臣更不敢出声了。

    偌大的皇极殿一片静寂。

    没辙,朱翊镠只好朝旁边站着的张鲸使了一个眼色。

    张鲸心领神会,立马儿弱弱地请示道:“万岁爷,奴婢先将奏本递给诸位大臣过目一遍吧”

    “嗯。”万历皇帝面无表情,冷冰冰地回答了一个字。

    气氛有些紧张。

    好在六科廊都给事中一个个都是耿直敢言的人,安静是安静,但看样子好像也没有多害怕。

    张鲸将六道奏本递过去,给在座诸位大臣竞相传阅。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后。

    六道奏本在每位大臣的手中基本上都过完了一遍。

    只是没有留给他们回思转虑的时间,因为万历皇帝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口了。他的语气尤为冷峻:“来,诸位卿家都说说你们的看法。”

    除了六科廊六位都给事中,其他诸位大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没有一个人敢言声。

    万历皇帝等了又等,目光从申时行开始,一直扫到最末。

    “既然你们一个个都不吭声,是否意味着你们也都同意了”

    仍然无人回应。

    万历怒气未消,也只好点兵点将了,首先抬手指向申时行:“申阁老你说,六科给事中的奏本是否正合你们心意”

    这下,不开口都不行了。

    申时行临时代理首辅,张居正不在,文武百官以他为首。

    其他大臣自然都看着他。

    万历皇帝又点名了。

    申时行也只得硬着头皮,如是般回道:“万岁爷,臣窃以为,六科都给事中所言,基本上都是事实,只是对潞王爷的惩罚嘛……可再三斟酌斟酌。臣相信他们弹劾潞王爷的目的并非为了惩罚潞王爷。”

    万历皇帝深不以为然,当即武断地反驳道:“申阁老你错了,他们若不是为了惩罚皇弟,那为什么要弹劾呢”

    申时行道:“万岁爷,臣以为他们只是想借此约束一下潞王爷,尽量不要插手朝中事务。”

    万历皇帝执拗地道:“那申阁老问问他们,是这样吗”

    申时行是出了名的和事佬,他真的将目光投向六科给事中。

    然而,根本没人响应他。

    这就有点尴尬了……

    申时行也只得学万历皇帝点兵点将了:“刘凯,你说。”

    六部以吏部为首,六科与六部是相对应而设置的,自然也以吏部都给事中为首。

    刘凯正担任此职。他约莫四十来岁,稀稀朗朗的几根胡须,看上去犹如银针般挺翘。

    刘凯不紧不慢地反问道:“申阁老,你觉得你能很好的约束潞王爷不插手朝中事务吗”

    “……”把申时行怼得一愣。

    很显然,刘凯并不认同申时行的说法与做法。

    他接着又义正辞严地道:“申阁老,卑职也是为了朝局的稳定着想,若潞王爷真的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又何来第二次弹劾呢痛不痛痒不痒的惩罚不要也罢。”

    这样申时行更尴尬了。

    他本想调和,可谁知万历皇帝压根儿就不相信,而吏部都给事中又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

    如此一来,皇极殿的气氛就更加紧张了。

    万历皇帝面色冷峻。

    诸位大臣基本上垂首不语,感觉还是不要出头的好,毕竟他们与六科都给事中的心态不一样。

    六科都给事中虽然权力不容小觑,可他们才多大的官儿

    正七品而已。

    在座其他大臣最低也是正二品官员,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官儿做到他们这个份儿上,仕途生涯基本上就到头,再无升迁的可能,也早已过了想出风头的年龄,这时候当然不希望出事。

    况且,弹劾既不是他们的职责,也不是他们的长项。

    而六科都给事中则刚好相反。

    ……

    。



第293章 各司其职 不要僭越
    弹劾纠察——既是言官的职责所在,又是他们的长项。

    再加上他们的年纪都还不大,以后有大把的升迁机会。

    所以,他们没有九大卿九小卿那么多的顾忌。这个有点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弹劾重要人物,比如潞王朱翊镠,最后的结果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触犯了万历皇帝,有可能丢官,但出头赢得清名;第二种是得到大臣甚至是万历皇帝的赞同与附议,升迁的机会自然随之而来。

    可无论是哪种,对六科都给事中而言,都成功地刷了一回存在感。

    至于弹劾有没有危险,那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

    就像当初反对张居正夺情,明知万历皇帝和李太后态度坚决就是要夺情,可仍然有人奋不顾身地站起来反对,哪怕万历皇帝气得咬牙切齿血脉偾张动用廷杖……

    这便是明朝言官们底气所在的重大原因之一。

    他们敢弹劾皇帝,敢弹劾首辅……反正就没有他们不敢的。
1...134135136137138...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