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唐晓非

    大概,谁都无法阻止东京百姓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了。

    逼近年关,百姓们买年货也空前繁盛起来。

    街头写春联的人,写得手都发抖了。

    衣店里的衣服也被一抢而光。

    这一日,刚刚开完大朝会的李光,独自一人骑着马在大街上走。

    作为皇帝的重臣,李光将幽州从破败经营到繁华的城市,也证明了他的能力。

    等参加完大朝会,他就要奔赴高昌国。

    他在新城逛了好一会儿。

    老实说,他不是第一次来东京,也不是第三十次来东京了。

    十年时间,他每年来四次。

    一年四季的各季,他都会来一次。

    春天来不是为了观赏樱花,夏天自然也不是为了观赏百合。

    他来是为了考察和学习。

    幽州说是朝廷在北边的一个样板,但其实幽州现在的模式是借鉴了不少东京城的发展模式。

    好在发展得比较顺利,燕云一带的城镇已经完全认可了幽州模式,正在开更多花,结更多果。

    李光走到新城。

    突然,他在街角看见前面有许多人,不知在围观什么。

    他好奇地走过去,才发现这些人竟然在排队。

    在东城新区的春熙路边,不知何时新开了一家叫东京超市的店铺。

    这店铺从外面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不知为何有那么多人在外面排队,里面更是人满为患。

    一问之下,李光才知道原来这东京超市是一家可以买到各种生活必备品的综合性店铺。

    例如可以在里面买到肥皂、洗发露、厕所纸,还可以买到烹饪的香料,洗浴用的木桶。

    “这到底有多大,才能容下这么多东西。”李光心中暗暗思忖着。

    门口有一排的美女,穿的花枝招展。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里是青楼。

    华兴商社的老板叶崇在一边苦笑,心里想着:赵官人的脑回路还真是清奇,说什么开业的时候,要在门口放一些美女来助阵,吸引眼球,这不是青楼的玩法吗!

    其实连赵桓自己都忽略了一点,后世那些新店开业的活动找美女助阵,搁在古代,的确会让人误以为是青楼。

    好在东京城市的牌匾还是很大。

    李光走过去道:“叶老板,好久不见。”

    叶崇连忙回礼道:“是李相公,草民参见李相公!”

    “叶老板不必多礼,上次帮了我忙,还没来得及道谢。”

    “无妨无妨,都是为了造福一方百姓。”

    李光大笑:“叶老板心胸宽阔,令人佩服。”

    他又道:“对了,这里是?”

    “这是东京超市。”

    “为何东京超市?”

    叶崇想说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照着赵官人的想法去做的。

    但奈何那赵官人太神秘,不让自己在他人面前透露半分。

    “就是将寻常的用品都集中起来,大家再也不像过去那样,这里买一次,又去那里买一次。”

    李光一听,顿时眼睛都亮了:“叶老板真是天才!”

    叶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即道:“李相公,何不进去参观参观。”

    李光正有此意,他此去高昌,有非常重要的任务,东京民间一切好东西,他都要学到手,或者说略知一二。




第六百一十章大宋商业之论
    李光进去后发现,里面有不少官员都在参观。

    就说判辽东府事李纲,他正仔细打量着周围的格局。

    李光上前作揖道:“李相公。”

    李纲作揖道:“是泰发(李光的字),你也来这里了。”

    “在大街上闲逛,看见这里许多人,感到好奇,便走了进来。”

    他颇有些感慨,每年来一次东京,每年都有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这新事物就好像是种在田里的种子,自动生根发芽。

    李纲笑道:“超市?这名取得好生奇怪,也不知取名之人到底作何想。”

    “名字虽然奇怪,但却是好地方。”李光随手在古色古香的木架上拿起一个肥皂盒,上面用柳叶体写的“苏式制造”几个字,旁边画着一个古典美女,后面还有制造的原材料。

    李光一直觉得发明这玩意儿的人简直就是天才,听说第一个肥皂是从华兴商社出来的。

    也不知这华兴商社背后到底是什么能人,看似普通不起眼的东西,却的的确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他又在高架层拿了一张毛巾,上面有标签,表示是郑州的张氏商社制造。

    李光道:“李相公,您看着苏式制造和张氏商社,我在东京城却是未有见过他们的店铺。”

    李纲点头:“我也未见过。”

    “以前,若要做这种生意,就必须有自己的商铺,但临街商铺有限,有价无市,现在这东京超市开起来了,我若想做些洗发露的生意,也不必专门租一个店铺来卖了,只需要与这东京超市合作,我提供货源即可。”

    李光颇有些兴奋,这生意还能这么做。

    将生活中各类用品都集中到一起,既方便了购买者,不用再一家一家跑,也在供应端,释放了许多机会出来。

    李纲道:“的确,降低了民间商业入门标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一旦一座城市更多人有了机会,规模性收入就会增加,城市收入结构会往平缓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陛下《经济论》中所说的中层收入者增多。”

    读过赵桓的《经济论》的大臣们,一直在疑惑一点:民间是否真的有机会,造就一大批收入在中间层的人?

    就新政的十年成果来看,大宋造就了一批富豪,例如东京的朱青,长安的薛东来,太原的连成志,幽州的张远等等。

    这些人都是新政最大的受益者。

    他们在早期,抓住了机会。

    有的从承接修路的施工队开始。

    有的从运输粮食的运输队开始。

    还有的是拿到了朝廷的招标书,组建了挖矿队伍。

    新政带来的财富被这些人抓住,成为了大宋新政下的第一批富豪。

    但巨额的财富,却集中在了这少数一些人手中。

    有了财富,金钱就开始往有权力的地方生长。

    赵桓的财务大臣周朝就曾经非常担忧地向皇帝提出了他心中的疑惑:按照大宋目前的轨迹发展下去,少部分人的财富只会越来越多,部分百姓虽然在工作中解决了温饱,但仅仅只是挣扎在吃饱饭的边缘,民间的矛盾正在凸显。

    年末的时候,皇家银行的总管事赵鼎也发出了感慨:“银行更愿意将钱贷给有钱人,因为有钱人做生意,不会亏本,银行可以收回本金和利息。”

    对于皇帝《经济论》中所说的,民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造就一批中层收入者这个理念,大臣们心中一直是存疑的。

    李光放下手里的香皂和洗发露,对于李纲的这个说法,他持有保守意见。

    “仅仅只是超市这种商业创新,并不能改变民间收入结构。”

    李纲叹了口气,他也知道,仅仅是超市这种模式,的确不可能改变这种复杂的民间财务收入问题。

    他突然坚定地说道:“待今年的新政辩论,我要向陛下上报,朝廷应当加大对皇家商社的投入,从衣食住行、矿产、工事等方面都要开始收紧。”

    李光道:“李相公,我可是听说,今年有十分之六的商税都是皇家商社缴的,这个比例已经很大了,朝廷在与民争利。”

    李纲没好气低声道:“吾以为,当由十分之八商税为皇家商社缴!”

    两人沉默下来。

    毕竟这里也是人多耳杂,不好商谈这等国家大事。

    民间的财富越大,就好比过去的土地兼并越大一个道理。

    逼近年关,大宋的百姓正在抢年货。

    东京超市人满为患,李纲买了两壶西域的葡萄酒,在门口的柜台结了账,和李光一起离开。

    “泰发,走,咱们找地方去喝几杯。”

    李纲等人刚离开,东京超市对面的马路边停下来一辆普通的马车。

    谁都不知道,皇帝就坐在马车上。

    当然,更没有人知道,方圆几里,不仅仅是羽林军在巡逻,皇城司已经将这里围得密不透风。

    商虞司的司丞唐睿正从东京超市出来,被一个人拦住。

    “唐司丞。”

    唐睿瞳孔陡然缩成针眼大小:“谢都统!”

    谢大海出现在这里,那皇帝……

    唐睿迅速朝周围扫了一转。

    “唐司丞,这边请。”

    唐睿不敢怠慢,连忙跟着谢大海走。

    他上了一辆马车,这马车外面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异常宽敞,用皮革和貂绒铺垫好,还有一张短小的书桌。

    “臣参……”

    赵桓打住了唐睿。

    “不必声张。”

    唐睿连忙闭嘴,心中疑惑,这大朝会歇息的空档,怎么皇帝就从宫里出来了?

    还好这一次没有在酒店遇到滋事的。

    “东京超市看完了?”

    “看完了。”

    “作何感想?”

    “好,很好。”

    赵桓道:“你一个商虞司丞,就用这几个字敷衍我?”

    “不敢,的确是好,这华兴商社不一般。”

    “如何不一般?”

    “臣上月才对东京城所有商铺做过统计,目前东京城有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间商铺,从老城,到新城,东西南北,所有商铺都已经塞满了。南城区的一间只有二丈长,一丈宽的商铺租金都涨到了十贯一个月,一个普通人家一个月收入才四贯。”

    “商铺已经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手工艺品却越来越多,这些人没有钱租用商铺,无法售卖自己的商品,这种超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赵桓听得仔细,他笑道:“那你有什么建议?”

    “我建议,朝廷可以大量兴建这种超市,从供应端来扶持民间手工艺者。”



第六百一十一章再给十年
    唐睿的想法是好的,理想也很丰满。

    但现实却很骨感啊!

    赵桓不认同唐睿的想法,但还是称赞道:“不错。”

    皇帝只说了两个字,表示赞扬。

    但也没有明确表态自己说的到底对不对,唐睿沉默不再敢多言。

    唐睿的逻辑是正确的,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当然要大力去推广。

    超市这种在21世纪随处可见的东西,在古代的确是新鲜玩意儿。

    古人的粮铺就是粮铺,手工艺品就是专门卖手工艺品的。

    超市的模式是从销售终端解决了消费者购买中信息隔离的问题,同时也诞生了更多专业从事供应商的从业者。

    看似简单的百货超市,其实是商业史上的一次大革命。

    它的确提升了消费效率,也改变了商业结构。

    但超市是一种重运营的模式,重执行和经营,对供应端把控要求非常高,对店内的管理要求也非常高。

    稍不留神,就要亏本的。

    这种事,朝廷肯定是做不来的。

    朝廷庞大的组织架构,优势是具有权威性,能够把控住核心资源,公平调控。

    但要在商业活动中,做重运营的事情,是肯定要吃大亏的。

    在赵桓看来,朝廷的皇家商社只需要把控住供应端,通过规模化供应,将货品从供应端的成本压低,来压低市场价格,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若是我真的在这东京城开了一千家超市,凭什么卖的就会比东街好?”

    唐睿欲言又止。

    他暂时理不清楚皇帝的意思,但隐约又觉得皇帝说得有道理。

    “若是换做你唐睿来去给真经营一家超市,自然没有问题,但我不可能将你放到那个位置,也不可能让一千个唐睿去经营一千家超市。”

    “所有下面的人员,可能都没有你唐睿有责任心,有头脑,会算账。他们可能拿着自己的俸禄,整天混日子等死。”

    “于是,刚开业不久的超市,货品数量不齐全,质量很差。”
1...266267268269270...3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