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唐晓非
那里已经没有雪了,只有血和肉。
来年的春天,这里的草长得肯定比人还高。
大队大队的医护人员正在给伤者疗伤。
而战争其实并未结束,南城门前,依然有两万宋军步人甲严阵以待。
东城门和西城门的战争也进入了尾声,宋军已经攻入城中,城内正在进行最后的反抗。
直到下午,城内所有的反抗才全部被镇压下去。
洪州城的城楼上重新插上了大宋的旗帜。
洪州一战,李乾顺失踪,夏国死伤十万,七万人被俘虏。
当夏主的中军被击溃的消息在横山地界传开的时候,其余地方的夏军最后的战斗意志也瓦解了。
&nb
第三百一十五章
在皇帝对夏国的用兵中,虽说韩世忠最终摘取了最重要的果实。
但几乎所有人都从心底认为,这一战最大功劳者,当属岳飞!
当然,名义上,应该算是宗泽的。
毕竟宗泽是中央战区的都督,无论是岳飞还是韩世忠,都是他的部下。
这一战后,大宋军区的格局彻底发生变化了。
以往无论是韩世忠剿匪,还是岳飞灭交趾,在西北战区和燕云战区那些悍将眼中,都不算什么。
很多人都在背后酸溜溜道:有本事来和西贼打一仗!有本事来和金贼打一仗!
现在,岳飞真的来了,几乎无一败绩,更恐怖的是,将铁鹞子都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而韩世忠看似莽撞的纵深,放在西军的任何一个将领身上,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羽林军的战绩对赵桓来说,真正的作用在哪里
军制改革的阻力将大大减小!
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当东京城张灯结彩,不仅仅闹元宵,还在庆祝前线大军胜利的时候,帝国的皇帝,却率领大军,在里李仁友和党项一众贵胄的跪迎下,进入了兴庆府。
其余四路大军的统帅,也全部抵达兴庆府。
这片和大宋打了近百年战争的西北小国的国都正式沦陷,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投降,余下一小部分向北边逃去,隐入草原中。
而早在半个月前,大宋的北境,因燕山围猎事件,金国出动了五万大军压境。
北边的战火熊熊燃烧。
双方甚至还打了一场,宋军死伤高达一万人,金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损失了六千人。
因为金国的异动,东京城的宰相们几天几夜没有睡着觉。
深怕在这个时候,金人像三年前一样,大举南下。
这个时候,皇帝不在京师,河北路与河东路都因内乱而凋敝,金人一旦突破了燕云战区,可以毫无阻碍抵达东京城下。
众人也只好盼望着张叔夜能在金国稳住局面了。
张叔夜出使金国的第三天,也就是金国西陲被耶律大石搅得稀巴烂后的第五天,金国收兵了。
燕云战区的压力骤然减弱,但种师中和姚古不敢掉以轻心。
几十万大军依然横陈在边境,一刻也不敢放松。
被冷落了三天的张叔夜,之后受到了金帝完颜晟的接见,并且盛情款待。
之后,双方就燕山围猎事件达成了一致。
一致觉得,这件事完全是一场误会。
误会解释清楚后就好了,没必要因为误会而大动干戈,以后大家都还是朋友。
商市依然胡同往来。
随着宋金的矛盾的缓解,完颜宗磐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再次大起来。
更多的金军开始被调配到西线,开始对那该死的耶律大石进行疯狂围剿。
围剿耶律大石的统帅是赫赫有名的完颜宗望,他曾经与辽军交手,百战百胜。
但是,现在耶律大石手下的军队,早已不是过去腐朽不堪一击的辽军。
这支在草原上组建起来的强军,是一支非常耐苦战的军队。
耶律大石本人在作战指挥方面又是天才级别的人物。
他采取的战术就是,敌退我进,敌进我退。
完颜宗望一直死死粘着他,但就是逮不住他。
耶律大石就像草原的兔子一样,这样的战报送回上京,让金帝完颜晟抓狂。
一边围剿耶律大石,完颜晟一边又派使者去了兴庆府,使者面见了赵桓,也将完颜晟的意思带到。
完颜晟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样子,仿佛宋金两国一直保持着最友好的关系。
他告诉赵桓,夏国胆敢侵犯大宋,的确应该受到惩罚,既然李乾顺都已经不知所踪,国都也被攻破了,该受到的惩罚也都受了,大宋皇帝是不是也该表现出仁德的一面,封李乾顺的儿子为夏王
华夏不是以仁德圣道治国么
听说金国使
第三百一十六章靖康四年的大宋
二月杏花宋春来。
转眼赵桓已经穿越回来四年了。
在这四年间,他做的那些事情,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震惊。
东京城宽阔的新街两边的柳树还是抽芽,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商贾正运载着慢车的货物。
偶尔,还可以看见不同肤色的异域人。
枢密院刚刚将宋夏之战中战死的宋军将士送进了忠烈祠,各州府都举办了哀悼的仪式。
当天夜晚,三司使周朝就迫不及待进宫,汇报了当前的财务状况。
靖康元年到现在积攒下来的钱财,在这一战中基本打空了。
皇帝发动了六十万大军,算上后勤、受害的百姓,真正被卷入进来的超过一百万人。
仅仅只是给伤亡军士的补恤就发放出去三千万贯。
加上曹盛叛乱所致,丢了性命的宋军足足有三十五万人!
伤员更是高达三十万!
西北的环庆路被打废了,大宋几十年时间修建起来的城寨,几乎毁掉了。
无定河的冰面被尸体压崩塌,仅仅是将战死的将士的尸体搬运到山间集体火化,就花了足足五天的时间,动员了三万平民。
这些数字都是绝对保密的,若是金国女真人知道大宋这一次损失如此惨重,必然会不顾一切南下。
看到这样一份长长的汇报,赵桓的脑袋又大起来。
不过,还是有好消息的。
而且,好消息不止一个。
先说南方的粮食产量在去年一年比以往翻了三倍!
从交州运过来的大量的果酒,也在东京城的各大酒楼一抢而空,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不,东京城各大酒店老板纷纷跪舔政事堂,希望朝廷能为他们提供数量更多的果酒。
就这件事,商部尚书唐恪就兴奋得睡不着觉。
如此,水果代替了以往的粮食来酿酒,京畿路的粮食也在皇帝打仗急需的情况下,勉强度过来。
关于水泥的制造,也提上了日程,京畿路已经出现了三十条水泥路,有已经修好的,有正在修的。
以东京城为中心,辐射出去。
水泥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京畿路的商业运输速度。
虽然这个效果在目前还不明显,但赵桓显然很满意,也很兴奋。
商业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交通的运输,一旦运输系统搭建起来,不仅效率高了,运输成本也会降下去,商品的价格自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靖康四年二月的汇报中,最让赵桓兴奋的是长安的钢铁制造局和东京的钢铁制造局几乎同时竣工。
虽然都还很原始,不过在宋代,赵桓相信,这是地球上最发达的钢铁冶炼设备了。
所以,有人点评,这一年的大宋,不仅仅收复了割据近一百年的西北,随着钢铁和水泥路的出现,似乎也进入了工业革命的前夜。
至于大宋的陶瓷、丝绸的贸易,现在是赵桓国库来源的重中之重。
他自然是要将所有的账目全部过一遍。
“李爱卿。”
李纲出列道:“臣在!”
“海军准备得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海军第一营已经在杭州组建完毕,枢密院提交由在灭交之战中立下大功的李宝担任指挥使一职,请陛下与元帅裁度。”
赵桓微微抬起眉头,心中有些疑惑,也有些诧异。
李宝
就是南宋初年那个水师天才将领
朕倒是把他给忘了,但这天才就是天才,就算朕不刻意去找他,他自己也能发光。
下面李纲继续补充道:“此人在与交趾叛军作战的时候,渡河水战,指挥得当,是宗公和岳鹏举提名举荐的人。”
“好,便由他来做这个大宋海军第一人!”
“遵旨!”
康王赵构已经在一边站立多时,眼看着皇帝的重心都放在海运和海军的组建上来了。
赵构主动出来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
“康王,你有何事”
“陛下,去年日本在我朝预定丝绸十数万匹,陶瓷一万个,但上个月,日本国内突然出现战事,对外所有贸易全部停止,并且以后也不会对外有商贸往来。”
他此话一出,赵桓才将目光移到末尾的那一行。
的确,在海贸的汇报中,日本国出现了空缺,并且赵构也备
第三百一十七章大宋的经济战!
赵桓略有疑惑,若不是赵鼎前面一句话,赵桓还以为赵鼎要援助高丽和日本。
“卿且说来。”
“陛下英明神武,睿智如海,先如今,我大宋名将如云,陛下更是穿越了横山,将党项踏灭!”
赵鼎先是不忘记歌颂一番,再才开始进入正题道:“然高丽、日本国与大宋隔海相望,铁骑不能达,大宋海军又刚刚兴建,更不可轻易东渡罚贼,只得徐徐图之也!”
“如何个徐徐图之,卿快快说!”
“陛下,我大宋富有四海,以往都是高丽和日本国在我大宋购买大量物资,陛下已经习惯,现在他们不购买了,陛下反倒是有些不习惯,毕竟江南一带有改田为桑之策,陛下是担忧丝绸都有了,他们却不买了,岂不是要浪费。”
“依微臣看,不如大宋找他们购买物资,大批量购入,让高句丽和日本国国内形成一种疯狂地供货,然后再突然将贸易斩断。”
赵桓一听,便笑起来。
赵鼎继续道:“昔年管仲削弱鲁国便是用的此策。”
赵桓自然是听说过管仲当年是怎么利用经济战来对付鲁国的。
并且,在他的帝国版图中,经济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赵爱卿不亏是大宋皇家银行的掌司!”
“臣也是受到陛下的启发。”
赵桓也不拆穿赵鼎这个马屁精,赵鼎这人的确够沉稳,做事滴水不漏,能说好话绝不说不好的话。
赵桓对他最满意的是,这次自己去前线的时候,因为战备期,交子的发行非常稳定。
因为这事,徐处仁还和赵鼎交恶了。
赵桓点了点头:“此事便由你去和唐恪商议,给朕一个方案。”
“遵旨!”
“交州的交子发行可还顺利”
“回陛下,交云十二州现在正在全力推行交子,张相公也正在大力开采金银、铜铁。”
“民间的借贷之策,做一个平衡出来。”
“臣正欲和陛下说及此事。”赵鼎从衣袖取出了一卷文书,呈递上去,正是去年与赵桓商议的民间借贷之策。
赵桓取过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道:“便依爱卿之策。”
“谢陛下。”
赵鼎走后,赵桓便去找韩妃了。
许久没和韩晨晨风流快活,赵桓倒甚是想念,两人了一番。
韩晨晨突然道:“官家,妾身的二哥韩峰在杭州给妾身写了信。”
“你二哥是想你了,不如让他抽时间回东京城,你们聚聚。”
“此事倒搁在后面。”
“那是何事”
“二哥在信中提到,他派去日本国的人,在日本国见到了一个人,陛下认识此人。”
赵桓顿时好奇起来:“谁”
“官家曾经的江宁府转运使申屠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