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不管这样是不是还有漏洞,赵曦都准了。
这是政事堂第一次表现出对官制改革的支持声音,赵曦必须以善定。
至于赵曦准备扩充皇城司,并赋予皇城司监督百官的事,他不想提。相公们就是明白,也不会说。
这是开朝就形成的制度,专属于君王的权利。偌大的王朝,官家没点独擅的权利,也说不过去。
“陛下,军伍如何下级监察官乃是文官,而其直属上官很可能是武将。用武将监督文官与国朝以文驭武之策不符,恐难以推行。”
文彦博制定军伍监察细则,这点他需要问清了,别说他对武将监督文官反对,就是迫于官家压力,宁愿不做也不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军伍撤销监军,设监察官这是原本确定的。我以为,可在军伍增设文佐官,照搬原护卫营模式。”
“武将管作战、日常训练。而文佐官负责将士赏罚、忠诚教化、头脑武装,以及日常生活。而监察官负责条令条例监督和执行。”
“同时,剥离地方官对驻地军伍的节制和管辖权,让军伍彻底脱离地方,直接受朝廷直管。文佐官归政事堂,武将归枢密院,监察官归我”
“随军制改革,将军伍职能明确区分。作战队伍与地方靖安区分,归地方的由地方供养,作战队伍统一归朝廷供养。”
“当然,供职于军伍的文佐官和监察官,并非如同军将一般,可在朝堂、地方、军伍之间转任。如此,可呈现诸多军地两用之人才。”
“将地方之文华传自军伍,提高军卒文化素养,教化忠诚理念。将军伍悍勇之风传于地方,推崇百官尊武之心,以直我大宋文人脊梁!”
文佐官的范例,在护卫营已经得以验证,这点没有问题。
而朝廷统一供养作战队伍,又有三方力量相互牵制制衡,基本能排除军伍作乱的可能。
“官家,地方官节制军伍,这是有贴职和贴钱的”
别人不好说,韩绛必须得提个醒。
“这也是官制改革的一项。我有意在保留待遇不变的情况下,清理名目繁多的贴职贴钱。”
“取消本官寄俸禄的陈例,以品级、差遣、勋爵定俸禄。清理所有挂名的职衔。有差遣和没差遣,包括品级和勋爵不同,在待遇上要有区别。”
“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在保留现有待遇的情况下推行。同时,要将所有下发的物品货币化,不再下发丝绢、禄米、炭薪等杂物,一律以等价货币发放。”
这一点应该是官心所向。朝廷的物品发放,一直停留在先帝,甚至真宗朝确定的物品。
如今工坊城新品不用说,就是市面上的很多新物事,都不在朝廷物品发放的品类里。
官员早就希望将这些物品货币化了朝廷发放的,从来都是虫吃鼠咬的破烂玩意,就连家里的下人都不屑用。
只不过常平仓库里就这些,朝廷税入的也就这些。
“官家,臣以为,一旦朝廷改变发俸方式,就应该改变现行税制。臣随后组织相关人员,重新厘定税制,配合朝廷官制革新。”
这就涉及到三司使职能了。王安石本来就有税制改革的想法,如今正好借机。
君臣一直奏对到深夜,一件件,一项项在众志成城的氛围下形成概论。11
第五二六章 倾轧
相公们终于回家了,坚持了许久的等待,也终于有希望了。
自诸位相公回府即日起,便开始频繁接见拜访的官员
“官家,需要记录诸位相公接见的官员吗”
有点懵,王中正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做法。出于职责本身,他还是需要在官家这讨个明示。
主要是拜访相公的官员太多了,那些本来就是汴梁的官,有差遣没差遣的,包括在汴梁等差遣的,述职的地方官,好多官员就连皇城司都没档案,没记录,名字都需要打听。
“不用,等相公们选定一些人做事,再去重点关注吧。”
走在最前面的,未必会是最后受益的,更多的时候是靶子。这一点赵曦很清楚。
当然,这帮被相公们挑选的先行者,倘若真的能扛得住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攻击,就真的可以归于可用之人的行列了。
既然在奏对中放了话,相公们肯定会遴选一部分人从事监察细则的制定。而这部分人,从各位相公的考虑,是有能力担任监察官这一职位的。
可相公们真的会大公无私吗不会夹杂私货吗赵曦不信。
自然,那些没有被选定的官员也不信。
这就有的玩了
“爹爹,都是些蠢货,难不成官家会让这些人执掌监察之权”
王安石府里也在接见官员,可那些求见的官员,王雱是一个也看不上眼。
就连他爹变法的那几位干将,在他眼里也就吕惠卿和章惇还勉强能用,更何况这些候在府门前求见者。
“雱儿,监察官本来就需要敦厚之人,以监察官为例,你弟弟要比你适合。”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你弟弟做不出官家需要的新税法,但你的性子并不适合监察官,按现在的情况看,官家需要的监察官,就是照章办事。”
王安石说这话,在潜意识里,他好像也有心将自家的老二塞进监察体系。
二儿子荫补得官,生性愚钝,又被他兄长的光辉笼罩。虽已成年,但一事无成。
进监察体系,照章办事,又是陛下亲军,倒也能保个平安稳定。
而韩琦,则毫不犹豫的将自己负责的那部分监察细则,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若他这三子能看明白自己制定的细则框架,也能多少延伸扩张,那么举荐自己儿子也无所谓。
倘若连这点都做不到,趁早打发他回去守祖坟
各家不一样,可是都有相同的烦恼。
富弼一生才华,就是自家婆娘也是前相公嫡女,偏偏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是平庸之辈。
唉靠着荫补得官,可空有一个官身,百事无成。
官家施政,并没有如庆历新政那样,要取消恩荫,可官制改革最终会让这荫补得官的官位如同鸡肋。
“爹爹,孩儿与友相聚,皆欲供职监察官。孩儿孩儿”
就是这样,即便是面对自己的父亲,也从来不敢坦然。
所谓的友人又是何人无非都是些荫补得官的纨绔罢了。
进士出身的看不上他们,而他们还看不上特奏名的官员,更是对衙门里的胥吏不屑一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家的儿子什么人,自己清楚。
整日的飞鹰走马,能懂得什么是监察更别想让他们去窥探官家背后的深意了。
“朝廷重事,岂是尔等纨绔可以随意议论的”
富绍隆见父亲这样,连头都不敢抬,赶紧告罪退出去了。
唉这几日老实待家里吧。若他们都讨得了监察官的差事,自己太没面子了。
儿子懂不了他的意思,富弼也没指望他懂。
富弼总感觉这事蹊跷。监察细则没,监察官职能没细化,这时候就用一部分人参与制定监察细则。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认可的态度,实际上,这相当于是竖了靶子。
监察体系还没运行,风闻奏事还是朝廷监督百官的方式,仍然不会因言获罪。
看看吧,官制改革的实行,自己还是得为子孙找个营生才对。
谁也不是圣人,富弼也脱不了俗,只不过他看的远一些而已。
“官家,每位相公都择三五人领命修订监察细则,最多不超过十人。”
“领命的诸官员,有分不同衙门的,也有整体的。领命的任务都是充实监察细则”
官家让重点监控,皇城司就重点监控。可都是些书生劳作于案牍,王中正不知道该监控什么。
“调查这些人的出身、从官经历、关联关系、背后的营生、社会与家庭关系、各类盘根错节的姻亲,甚至他家里下人也要调查清楚。”
“事无巨细,调查不得遗漏任何问题,务必求真务实,不得浮于表面。”
赵曦不相信会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前期的声势,绝不会因为这样的开局而停止。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人性,不以时代而变化。
监察衙门的组建,预示着将来没有风闻奏事这一说法,风闻就是风闻,奏事就是奏事,两者将区别开来。
而如今,应该是风闻奏事的最后一餐,如何吃,吃什么,有监察官的这块肉,赵曦很想看看朝臣们的吃相。
同时,赵曦任命了监察衙门的朝廷主官:范纯仁,范仲淹儿子。没继承多少老范的智慧,但老范的品格继承了个十足。
这是最适合监察中丞的人选。
同时,根据皇城司对吴君庸的调查,让吴君庸做范纯仁副手
这些都是诱饵
果不其然,在相公们确定人选的第三天,赵曦就见到了第一个弹章。
皇城司还没有将调查结果汇总,赵曦暂时还没得对照,甚至连看都没看,只是让王中正找了一个箱子,直接丢进去了。
这只是第一个
接下来,有样学样,仿佛第一个就跟号令一般,不断的有弹章递进来。最多的一日,将近百份弹章。
赵曦还是没抑制住好奇,特别想知道朝臣们那无边无际的脑洞
嘿嘿,没想到赵曦看到的第一个弹章,居然是n韩琦韩稚圭徇私
这可是事实,王中正也奏报过,韩纯彦跟友人闲聊,时不时会提到监察细则的内容,似乎是在告诫友人慎其身,可显摆的意味很重。
这不,坑爹了。
赵曦便挨个翻来弹章,就看一眼题目。
好家伙,政事堂相公没一个干净的,政事堂相公选定的人,也没一个干净的,甚至谢弹章的人同时也被n了21
第五二七章
“富家的富绍隆是否是荫补得官现在可有职衔”
赵曦在这一堆弹章中,也看到了弹劾富弼的,却没有弹劾富弼徇私的。,
这让他很奇怪。说实话,赵曦并不介意朝廷重臣在监察体系里安排自家子侄。即便是后世,在相当成熟的官僚体制下,一样会有些有职无事的闲官,更何况现在。
相对于当下朝廷白养着近两成的闲官,朝廷重臣有意让子侄做事,这是向好的现象。最起码朝臣在用行动支持清理闲官。
赵曦不会阻止,只会支持。富弼的智慧不至于去抵触吧
“回官家,富绍隆告病,不曾出府门一步。王相公家王旁也如此”
都是些纨绔,飞鹰走马的不干正事,若不是官家叮嘱,皇城司都不会在这些人纨绔身上浪费精力。
这就有点意思了。富绍隆这样做,是自发的还是说有富弼的教诲说不准。但赵曦敢肯定,富弼绝不会任由富绍隆继续做闲官,也不会抵制朝廷清理闲官。
或许老富是不想让儿子成为标靶吧!看看韩纯彦,从少年时割农家的牛尾巴,都被拿出来弹劾了这是不衅农事!
再看看这些弹章,所有被相公们选中的官员,每一位身上的弹章都没少于十份。
对照一下那些弹劾的人有同乡,有同年,还有一起相携拜访相公的,更别说平日里饮宴作乐。
看到这些,赵曦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朝会时没人参奏太丢人品了。
其实,监察细则没,监察官就不可能确定,这些弹章的目的,并不是想让赵曦公之于众或者处罚,而是在向君王表示一下,证明自己是一个耿直的臣工连同乡同年都弹劾,那肯定就正直了
赵曦一直在犹豫,犹豫着是不是将弹章让相公们了解一下,也好让他们应对。,
可赵曦又希望相公们能明白他真实的意思,不经过提示就能踩对了点。
再等等吧赵曦忍住了。这也没过几日,庞大的体系不在于这几日的时间,待几日相公们若再无应对后,自己再介入不迟。
家里又换了一批拜访的人照这样下去,自己是真的没有进入监察体系的机会了。
富绍隆一直在关注着进出府里的官员,这两天好像换了。
他不知道前几天的那些人是已经确定了,还是说被爹爹淘汰了唉,反正都没自己的事,只能是继续装病了。
富绍隆希望监察官的事赶紧结束了,不然他真的会憋不住走出家门的。
“三公子,相公唤你去书房”
富绍隆有点懵,好一阵才缓过劲来,都不知道管家喊了他几声。
“这是官家确定的监察总则另一个是为父负责的关于工坊城、矿城、讲武堂、银行以及市易寺、国营寺等部门的监察细则”
“监察体系是个容易出成绩的衙门,同时也是个容易混日子的衙门。想出成绩,就需要自己沉下心来去监督官员,并竭尽全力的去办案。想混日子,只需要照章办事,配合好上官查案即可。”
“你考举不成,资质平庸,若是走常规官场一途,恐不仅是无所作为,很可能招致祸事。这也是为父多年不让你出官的原因。”
“如今的监察体系,名义上是天子亲军,只要有一颗忠敬之心,在监察体系安身立命足够了。”
“把这些拿回去自己品味一下,有什么想法就备注上,不要有任何忌讳,监察是不需要忌讳的。”
“另外,这几日做的不错,告病是个不错的借口,在监察官确定之前,继续这样。倘若因为接触监察体系,你便嘚瑟浪荡,就回老家守祖坟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