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已经说的很透彻了。王韶真心有点心惊,若有可能,他真不想跟章惇共事
所谓的路过只是个说法,所谓的不理安靖就是个坑。偏师拿下沙州,然后透露出将无意沙州的意味,那些有野心同时有实力者,自然不会就这么放过这个机会。
然后,魑魅魍魉都会跳出来。即便不能惹的怨声载道,看章惇的意思,有意让军卒去促成。然后,等到整个沙州真的陷入大乱了,大宋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快速的将那些祸乱的势力平灭
在不确定沙州是否还有残存的党项人时,偏师已经大张旗鼓的开拔了需要接应驭手们带着战车回归战场,同时在沙洲和瓜州之间寻找合适的伏击地点。
其实,也就在这个时间,军卒中善于潜伏者,也同时散落在整个沙州城内。
第一晚,很安静,没有任何意外。
“若明晚再没有任何,咱们必须加把火没工夫在这里耗时间,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沙州的整饬”
明面上,留守的宋军军卒,就驻防在沙州的府衙里,甚至关闭着整个府衙的门。这就是态度。
“王师进沙州乃是我等遗民之幸。正值军机紧要之时,老朽实不该叨扰,可是没办法。将军,昨晚老朽一家商铺被劫,死伤二十多人,损失惨重,还望王师能主持公道”
这就奇怪了。王韶可以肯定,昨晚留守的军卒没人行动,散落在沙州城内的军卒也没有奏报有什么意外。大早上章惇还要求今晚必须把场面乱起来呢。没想到一大早就有来伸冤的了。
王韶看向章惇,自认为章惇还不敢越过他去命令军卒,就是想这样,军卒也不会执行。新军对于军令这一点,相当严格,唯有指挥部形成的文书,军卒才会执行,否则任何军卒都可以拒绝甚至反抗。
章惇的样子也是很惊讶。
“抱歉,这位老丈有礼了。我大宋离沙州路途遥远,暂无意经略沙州,如今只是借道。不瞒老丈和诸位,我等只是在此修整,不日将开拔东行。沙州之安靖事宜,还望诸位乡邻自治吧”
说完,王韶便端茶了。而后更是直接命令军卒,将府门关闭。
“大帅,看来还有人把咱们当道具,这是想借舞台唱戏了”
王韶也明白了。驻守府衙,并没有告民,也没有接管城防,有心人看出了宋军的意图。今日就是想试探,清楚一下宋军的底线。
看来,这沙州还真不是善地。
第七一四章 沙州张家
瓜州是西夏西平军司的驻扎地,也就是说,西夏驻防在河西走廊的队伍,要有一半左右是在瓜州驻扎的。
瓜州离沙州也就三百里。从沙州溃散出去,到瓜州报信,瓜州再召集队伍西行援助沙州,时间绝不会超过十天。也就是说,王韶等人必须在十天之内完成沙州事宜。
从营造的事态看,瓜州是肯定要援助沙州的。第一点,攻击沙州伊始,偏师只出动了三千余军卒;第二点,当时负责冲击和埋伏出击的军卒,并未着装宋军的制式军服。
这对于西夏的西平军司而言,不管是不是宋军突袭了沙州,都需要也有胆量来支援沙州。毕竟在这个时节,翻越当金山的难度太大了。西平军司绝不会相信宋军此行会有五万之众。
所以,围点打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做成的。
在是否留守军卒在沙州的问题上,整个指挥部是有分歧的。是否接管打下的城池,朝廷也没有明示。
对于军伍而言,任务是从沙州向东,完成对兴庆府的夹击。并没有接管城池的任务。再说了,都是武将,除了王韶、章惇以及监察官,偏师里在没有文臣了,都不可能留下搞理政这一套。
“实在不行,在完成沙州靖安后,随便指派一个当地的汉人暂摄吧。等国朝彻底平灭西夏后,再交予朝廷另行任命。”
连沙洲都还没靖安,提平灭西夏有点早,可在场的没人觉得章惇说的不合适。这也不是越殂代疱,朝廷给予偏师便宜行事之权,这也在权限范畴。
沙州很配合,从出现第一个大族被灭门开始,发现宋军真的没掺和的意思后,争斗就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升级。
一开始还是遮遮掩掩的,都在凌晨行事,以避人耳目。都第三天左右,已经没什么忌讳了,甚至在大白天都有械斗。
吐蕃人、回鹘人、大食人、汉人、党项人等等,只要是在沙州这片地方根深蒂固的族群,无一不参与其中。想来不会仅仅是因为钱财和权利,似乎都在趁机会了结恩怨似的。很乱
“大帅,经探知,参与在此番争斗的族群中,居然有张氏后裔。”
“你是说归义军的后人”
撇开后面的内讧并自立,张义朝对中原王朝的认同绝对是值得赞扬的。
只是现在,恐怕张家的势力也很弱小了。
“子厚怎样看”
“国朝现在没有世袭罔替的说法,甚至说是严禁杜绝的。不过对沙州目前的情况,扶持张家暂时管理沙州也不是不可以。”
“大帅,章惇以为,此事还是挑明了好。毕竟张家是汉人,在沙州根深蒂固,也算是有一定的底蕴。国朝现在顾不过来,并不代表在平灭西夏以后也如此。”
“张家可以扶持,但必须接受朝廷,并且没有世袭罔替这说法。答应,就让他家做,不答应一视同仁”
章惇的建议中肯。王韶出于对张家先祖的尊敬,有倾向,但在国朝的体制方面,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就连太祖答应的麟府二州世袭罔替的折家,都实行流内官管辖了。
再说了,凡是士子,对于这种武人割据的现象,天生有排斥感。
“子厚所言甚是这样吧,将折将军召回,让折将军跟张家接触接触”
王韶的意思也很明白。沙州张家,还没有资格让这支偏师的主副帅接见。同样,也为将来下手时留些缓冲。
前朝做过节度使的武人,王韶的戒心没办法消除。
府衙的门外,齐刷刷的跪着一大群人,以汉人为主,夹杂着部分吐蕃和回纥人。
“恳请王师为遗民做主呀”
“恳请王师为边民做主呀”
各喊各的,自称不同,代表着身份不同。
不管怎么说,张家人还是有点能耐的,也有一定的智慧。
早年,应该说往前推几代,折家和张家有些往来,彼此也知道。
当折可行直言不讳的来意讲明,张家人一点都没含糊都已经沦落到需要看党项人脸色苟延残喘的地步了,岂能不知道这时候该抱什么腿
很快,沙州就越发乱了,而所有的矛盾都跟党项人勾连着。
西夏人统治沙州几十年,党项人占上风是正常情况。
这些年其他族群没少在党项人前吃瘪。所以,张家联络起来挺容易。
“大帅,看来这张家人不简单呀”
能短期内拉拢这么多同盟,章惇不由的要想多。
“随他便听话好说,稍有异动,百人足够”
本来是准备将沙州的势力全清理的,最后不得不扶持张家。
不确定朝廷的意思,也没法短时间内联系上,而偏师的任务是夹击兴庆府,只能这样姑且了。
就连西夏掌控沙州,朝廷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王韶还真不在乎这沙州张家能翻出什么浪来。
跪在府衙门外的乡老,真的是老泪纵横,细说着这些年党项人的跋扈,对于他们又如何横征暴敛
那叫一个凄惨真有点让听者流泪,闻着愤慨。
王韶的表演才能也不逊。
先是陪着诸位乡老伤悲,接着又代表朝廷予以安抚,并将众位乡老接进了府衙,还深恶痛绝的看了他们的诉状
同仇敌忾的情绪也酝酿出来了,甚至都到了掉泪的境地。
可最后,却重申了大宋军伍的目的,谈到了诸多的难处
“王大帅,我中原王朝既然打下了沙州,岂能再党项人族染指至于军耗,我等各族这些虽然困顿,也不缺支援王师的钱粮”
“王大帅,我等不求其他,但求王师能为我等遗民做主,平复沙州之乱”
“王师东进,也需要有个后方。我等不才,愿为大宋分担,用心维持沙州安靖,待朝廷派遣官员就任治理”
不管心里怎么想吧,最起码这时候表现的相当殷切。
“大帅,一些乌合之众,也耽误不了军务。朝廷打通河西走廊,势必还需要仰仗沙州的乡绅来维持沙州的繁荣。”
“大帅,末将以为,不妨应了诸位乡老,换沙州朗朗乾坤,以便将来朝廷顺利接管”
章惇感觉差不多了,主要是他实在受不了各怀心事的表演。
第七一五章 以己之道还己之身(感谢书友不吃斋蚊子,再加一更)
在清除沙州党项人势力时,是带着那些求情的乡老们做的。
说白了,这就是一次实力的展露,也让这些人心里有个底,别再有什么想法。
毕竟,在当初跟西夏人在城内作战时,他们都没有亲眼见识大宋火器之利
将所有的情况详细撰写了奏章,王韶不得不继续用当金山那边的通道传回朝廷河西走廊,现在还在西夏手里呢。
在偏师想出翻越当金山的办法时,就已经向朝廷奏报了。那时候,正面战场也仅仅是双方进入了部署阶段,战争还没有开始。
赵曦也没想到,偏师居然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整个谋划中,偏师的延迟本来是朝廷最为担心的,没想到却是最先来捷报的。
只要偏师能越过当金山,朝廷没人再担心偏师配备了可以横扫河西走廊的军备,不可能会在沙州出意外。
然而,就在王韶他们捯饬沙州时,正面战场也开始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正面战场却受阻了。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以己之道还己之身
赵曦很郁闷。以前听过战争是传播机,这一次算是切身体会了。
如今,除了军卒的个人战术素养提高以外,真正可以碾压北辽和西夏的,还是战车的出现。
不管是火药弹还是火枪,相对于现在的床弩、神臂弩,甚至部分弓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特别是针对性训练过战马以后,战马适应了爆炸声,火药弹已经没有新出世时的威力了。
这并不是说火药弹的配方泄露了,而是民间的火药,同样可以达到让战马适应的效果。
所以,这次对战西夏,大宋真正的依仗的,还是战车的多功能和坚固。
而正面战场受阻,也正是出在了战车上。
西夏人让战车受阻的方法,正是当初赵曦指导兰州防御西夏骑兵的法子挖壕沟
“落后就要挨打,挨打促进进步若是西夏没有应对战车的办法,朕反倒要奇怪了。现在,朕反倒心里踏实了。”
“西夏人用这样的方法阻挡战车,证明他们并没有在火药上有所突破,也证明他们真的是对战车没有好办法。”
“各位阁老,要相信前方的将领,要相信工程兵思维的活泛,更要相信咱们工坊城的诸位”
赵曦虽这样说,可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只是担心和担心又不同。现在这状况,只需要担心进攻的进度,而不必担心将士们的折损。
“也是,正如官家所言。原本我等以为,偏师会因为当金山积雪,而耽误最终的会猎。现在不就解决了吗”
这时候,也只能这样说。
赵曦也想过,可惜,他可没能力做出坦克来,更不可能做出履带式战车来。
别说他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就是清楚,以现在的科技,那也是空中楼阁。
劳动人民最智慧这一点赵曦始终相信,就像工程兵能想到吊运战车一样,他相信,前方无数的工程兵,肯定能解决这些困难的。
现在担心的是,相对于其他几路,由于横山山脉的原因,西夏人无法在横山周边挖壕沟,倒是让环庆一路的大军推进了。
有点孤军深入了。关键是,这路军的统帅是高遵裕,是赵曦最不放心的一路。
原本以为,横山沟壑,这一路应该是推进最缓慢的,才把这一路交于高遵裕统领。
结果却是如此
赵曦有点郁闷。本来以为,各路大军的推进,应该是横山一带推进最难,山路崎岖,沟壑遍地,又都是山路。结合高遵裕急功近利的性子,才将他从兰州调任环庆。谁想到现实却是这样。
狄青不说,就是种颚、郭逵,哪怕是熊本李宪的指挥能力也比高遵裕要强一些。而现在他这一路倒成了推进最为顺利的。
“官家,环庆军是否需要减缓推进老臣担心,各路推进的的速度,是西夏针对性、有意营造的策略”
文彦博的担心不无道理。对于国朝这几路将帅,了解的不仅仅是朝廷,就是西夏对他们几个主帅的了解也相当透彻。都是在西北边境作战多年的,彼此都很熟悉。
“士气宜鼓不宜泄一路推进,总比全部受阻要好一点,最起码对于现在的形势有一定的好处。”
这算是出战不利吧在朝臣心里多数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张方平所说的,正是目前朝堂的现状。
别说一些参政议政,就连内阁大臣,这时候也没有了刚开始宣战时的气氛了。唉,文人,最扛不住挫折。
“宣苏颂觐见”
赵曦真不想跟这些垂头丧气的内阁一起压抑了,本来没多大事,待在他们营造的环境里,自己好像也受了影响,也好像不再有坚定地信念了。这可不是好事。
一般而言,有探索精神的,或者说从事研究方面事务的人,都有一种百折不挠的韧性。这时候,或许苏颂和沈括或让自己换个心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