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然后刨雪,打桩,装配滑轮,绳索

    当第一辆战车,被当金山脚下的驮马拉着绳索缓慢向上移动时,王韶相当的激动。

    从接到朝廷开战令,到现在,他们偏师大概也就过去了半个月,而这半个月,他相信,正面作战的队伍,推进的进度不会太快。也就是说,偏师在越过当金山后,完全能发挥奇兵的作用。




第七零九章 诡异的场面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当可以将战车吊运越过当金山时,也就是偏师作为奇兵起决胜作用的那天。

    其实,战车并不重,这办法解决的不止单纯的战车吊运,而是一个战车武装。其中包括有火炮、弹药、整个战车装备的全副武装的军卒数

    之所以将战车能否翻越当金山,作为可否出征的条件,是因为,军卒们乘战车翻越当金山,是解决气疫的唯一办法。

    这时候,王韶不得不佩服官家派遣工程兵随军出征的未雨绸缪。

    看着一辆辆满载着军卒的战车,缓缓的登上当金山的山腰,再一次被吊装,再一次上升王韶对偏师建功充满了信心。

    当工程兵登顶后,创造性的开始在山顶布置滑轮,然后,山顶的另一边,负重的战车同样被吊装着往下放,而这一边就自然的有一辆战车被吊上去

    王舜臣还是争到了第一辆战车,还是他们第一队探路者作为第一序列越过当金山的。

    当金山的另一个山脚下有西夏守军,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谁也没指望官家追求长生的传言,能真的骗过党项人,只是一个调兵的借口,让所有关注调兵的势力,将信将疑就已经可以了。

    否则,偏师安排在当金山这边的军卒,也不可能几个月可以斩首四五十级。

    王舜臣也有准备。因为气疫的原因,整个翻阅当金山,作为先锋的军卒,没有出一点力,就待在战车里,任由战友们吊转。

    可惜,战车在整装状态下,根本容不下太多的军卒。王舜臣他们也就十二人,一个战车的战斗编制。

    谁曾想,党项人会在当金山下驻防如此多的骑兵。

    本以为,党项人就跟他们一样,派驻十几人看守就可以了,毕竟这还不到这条通道可以通过的节令。

    透过战车的瞭望孔,王舜臣看见外面,足足四五百的骑兵,正列队等着他们

    这还有什么头功呀

    王舜臣丝毫没有担心他们十几人会被党项的骑兵砍死在战车里,就相当于守着一座缩小的城池,骑兵对战,没有任何办法。

    除非党项人同样有了火药

    王舜臣在沮丧,沮丧争来的第一辆战车无法建功,而驻防的西夏骑兵,却是在发愣。

    能不发愣吗

    西夏的体制,基本上是属于那些部落的势力范围,就由那些部落来驻防。

    处于沙洲的党项人,或者说整个河西走廊所有城池的驻防军伍,都不曾被抽调参加对大宋的作战也就万,是防御整个河西走廊的最低守卫力量,西夏朝廷从来没考虑过动用。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沙洲守军第一次看到战车,还是从当金山顶缓缓落下大战车时,就差跪拜了,哪会想着去攻击

    就是这样,王舜臣他们在战车里发愣,等着西夏骑兵发起攻击

    而西夏骑兵,则是被这根本无法理解的现实搞懵了,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

    没有人,就是个挺大的,黑漆漆的盒子

    王舜臣他们是没法出去,十几人对几百,傻了才会出击呢躲战车里,会有源源不断的战友被吊下当金山

    或许是党项人发起攻击后,他们用火药弹守住战车吊下来的场地就可以了。

    所以,就有了挺诡异的场景

    “王将军,打他一枪呗看着腻歪”

    这距离,也就王舜臣可能能打中,其他人只有干看的份。

    “干嘛开枪这样多好,人家西夏人是哪个什么仁义之师,不喜欢以多打少,就要跟咱们对攻,咱也得配合不是”

    王舜臣也是扯,双方都是那种碰见落单的恨不得弄死的关系,还谈什么仁义之师。他也是不知道党项人是几个意思,有点发懵。这种情况他不好把握,最好的选择是耗着。

    反正人家也没围过来,似乎在战车落地时,西夏骑兵还整齐的往后退了退。这样客气

    什么仁义之师,西夏人同样在发懵。从山顶出现这玩意儿,就开始列阵了。结果下来这么一物事,连个活物都没有,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咋办。

    也是,吊装只能转运战车,而不能转运驮马、骆驼之类的活物。当金山的坡度,以及驮马在拖拽时的惊慌,太容易造成牲口的损伤了。考虑到沙洲境内应该不会没有牲口,特别是骆驼听话的习性,也就先这样了。

    歪打正着,单纯的战车吊运,给转运营造了个好形势。

    有一个问题,在山顶打好的桩,以及安装好的滑轮就一个,也就是说,吊运的战车在落下当金山的位置就一个。这就导致了,每一连战车在到了山脚后,都会讲前一辆战车往前推动

    王舜臣不管被后车一直撞着往前,只是通过瞭望口,死死地盯着西夏骑兵的反应。

    他发现,每下一辆战车,每往前移一点,西夏骑兵居然配合着后退一点

    “该不是他们害怕吧”

    王舜臣也不敢这样想。跟西夏有过几次战事,战车对于西夏人也是相当熟悉。在讲武堂,各位老帅曾经说过,西夏人肯定会有针对战车的办法

    该不是有什么诡计吧王舜臣又这样想。可惜,现在都在战车里,根本没法跟其他将领沟通,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一点点往前,看着西夏人一点点的后退。

    这种吊运的方式很笨,当金山很大,坡度也很高,在当金山顶操作的军卒根本无法长时间待在山顶,必须的不停的轮换着。

    所以,整整一天,吊运到当金山另一边的,也就五辆战车,也就相当于探路者一个小队的军卒数。若是面对的是马匪、路盗之流的,或许王舜臣会考虑直接杀出去,可是面对西夏骑兵,王舜臣就是嚣张,也不至于出战车送死。

    既然西夏人喜欢替兄弟们守着,干脆就这样耗呗。

    “晚上轮班值守,敌不动我不动。”

    没有办法,王舜臣也没见过这样诡异的事。

    “那边没有打起来”

    王韶听山顶轮岗的工程兵这样说,他是不信的。西夏人不至于连这个地方也不驻防吧

    “回大帅,小的确实没听到有任何声响。”



第七一零章 注定的胜负
    王韶很着急,可是没办法。

    原来的着急是因为怕耽误战事,现在好不容易可以转运战车了,却来了一个让他莫名其面的着急。

    怎么是这样王韶想不通。

    在他将偏师的指挥部转移到通道离当金山最近一处据点后,就一直在关注着当金山的对面。这近一年,西夏人就没有停止过袭扰,不可能马上开战了,西夏人又变得和顺了。

    王韶特别想过去看看,也好有个判断。可是不能,他是主帅,虽然不至于到最后,大军全数转运结束后,他才出发,最起码得转运六七成以后的军卒后,他才可以离开中军。

    虽然今日只是第一次转运,还只吊运了半日,加上打桩,调试等原因只吊运了五辆战车,不足百十人。哪怕是最快的速度吊运,照这样,把五万军卒全数吊运过去,恐怕当金山都可以战车直接翻越了。

    所以更着急,照这样吊运,偏师根本没法投入战斗。

    “大帅,末将以为,明日可间隔开安全距离,多处打桩,多处吊运。”

    种建中并没有意识到王韶的着急有吊运方法不可用的想法,还以为只是担心已经吊运过去的军卒。

    “西夏人不攻击,咱们吊运过去的军卒数量不足以攻击。从目前而言应该是好事。军卒们待战车里,物资足够,有个日,当吊运军卒达到一定数量时,我方就有了足够攻击的力量。”

    这是官家征战时倡议并被遵行的做法。以往战时,指挥作战只是主帅一人的事,其他将领只是执行。而因为官家的几次征战,一直在推动指挥部参谋的做法,这些年也就被遵行了。

    这样确实成效明显,众人计长,总是能完善作战计划。

    次日,整个偏师带来的工程兵全数上阵了

    随着战车陆陆续续的被吊运过来,西夏人终于憋不住了,开始试探性对战车开始攻击。结果很无奈,不管是箭矢还是弯刀,面对这个黑盒子,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有几次,王舜臣都忍不住要打开车厢出去了,硬忍下来了。今日新下来的军卒,传来了大帅的军令保持原状,不得出击,避免打草惊蛇。

    五日后,整个当金山下脚下,已经是密密麻麻的战车,而西夏骑兵继续在后退,始终保持着二百步左右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对于骑兵冲锋很有利。

    所谓战绩稍瞬即逝,或许不适用宋夏军备悬殊的情形。但是,当宋军的第一辆战车出现在当金山脚下,几百西夏骑兵,不顾生死的冲击战车战车最大的漏洞便是近前后,处于战车内的军卒无法知晓车外的情形。

    这样情况下,无论是火攻,还是凭人力掀翻战车,不管是火攻点燃战车里的火药,还是将战车里军卒摔晕,都可以将未来的走向改变。

    然而没有,西夏骑兵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宋军集结起来。如此宋军的优势便不再是军备上的,增加了数量上的优势

    如果西夏人在发现当金山被宋军打通,负责驻防和戒备的这些骑兵,能转身离开,并警告沙洲的守军,也许后面真的没偏师什么事了。

    然而也没有,就是这样看着的,看着没有活物却不断增加的黑漆漆的盒子,还尝试着射箭,刀砍

    五日的时间,足够王韶他们吊运太多军卒了。

    “今晚潜行,对这部分驻防骑兵形成包围之势。大帅的命令是全歼,在大军进攻沙洲之前,不得走漏风声。要完成对沙洲的突袭”

    这时候,经过五日吊运,已经将近两千的军卒越过了当金山。除了高敬亭,近卫的五大校尉,其他四位都已经到位了。虽然没有明确,习惯性以种建中为首。

    王韶是幸运的,偏师推进,预想的本来该是惨烈的,就像王舜臣争的首辆战车的机会一样,也是因为王舜臣的悍勇和神射能力。

    但是王韶真的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这就相当于西夏人自动把先机丢给了大宋

    只要把当金山下的驻防骑兵,全数留在当金山下,对沙洲就能做到突袭,并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并能将伤亡减少到最低。

    同时,吊运战车没有牲口的困难,也会在沙洲解决。

    西番的商贾,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聚集在沙洲,走南线也好,走北线也罢,都是在等着穿暖花开,通道畅通时向国朝出发这都是情报收集到的信息。

    战时一切以战争需求为首。这是官家阐述战争的观点之一。

    若是以往,王韶或许会担心被弹劾,至于现在,只要军卒们不存在违犯军令,偏师征用一些西番的牲口,想来不算是什么大事。

    再说了,王韶觉得,他这次率领偏师一路向东推进,很可能真的会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这样的功劳太大了,他王韶也需要给自己泼点污水,也好让朝臣找点茬

    其实,偏师同样有监察官的,因为章惇随军,只是减少了文佐官。

    这个节令,还是在这片地区,夜晚是相当寒冷的。因为在战车里憋的时间太久了,军卒们似乎宁愿硬抗这冻死人的寒冷,也不愿意继续窝在战车里。

    工坊城的棉衣,这时候真正的发挥作用了。更何况,还有赵曦完全照搬过来后世那军大衣的样式。在这样的装备下,硬抗半个晚上,对于急于厮杀的军卒,能抗的过去。

    有点突如其来,对于西夏骑兵确实有点突入起来。

    因为宋军怕冷,所以就尽可能的绕远了潜行的距离,以求在拂晓时,将士们是围攻过来,而不是在寒冬的夜里冻僵身子。所以,即便西夏人守夜,也没有发现宋军对他们形成了包围。

    当黎明来临时,当金山的阴影还在往沙洲方向很远处,那些黑色的盒子里,突然就打开了,然后是密密麻麻的宋军,不断地向骑兵队伍里丢火药弹

    胜负,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第七一一章 重点是如何进城
    沙洲驻防的西夏人,对整个西面基本上是不防备的。

    西州回纥的势力基本在高昌一带,跟西夏有过交战,输多赢少,也就逐渐老实了。

    基本上他们都属于在河西走廊截胡的势力,都靠着丝绸之路混日子,各设各的关口,各赚各的钱。

    古玉门关往西,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也让西州回纥跟西夏有了大片的缓冲,彼此算得上相安无事。

    若不是因为宋国往青塘以西派遣军卒,沙洲守军对西面的防御,可以说基本不存在。

    要想从西番的胡商手里榨油,也得等人家进了河西走廊。

    所以,在偏师的前锋全歼了守卫在当金山下的骑兵后,沙洲的驻防军伍还一无所知。

    二三十里的距离,又有山势遮挡,很好的掩盖了火药弹的声响传出去。

    “六郎,咱们直接杀进沙洲吧我看这沙洲的骑兵也就那样,根本没法跟什么黑山威福军司的比。”

    王舜臣感觉没过了瘾,不好跟种建中说,就拉拢折可行。

    “别坏了大帅的方略,还是遵军令吧咱们虽然出自近卫,可现在是偏师,是王督府帐下的将领。别让大帅难做”

    “至于打战,你还怕这一路没战可打咱们偏师能在这时候翻阅当金山,我估计除了官家,满国朝也没人能想到。”

    “这一次,战有的打,功劳有的赚,你就别出幺蛾子了”

    折可行也没过瘾,但是他比王舜臣要沉稳,也有大局观。

    王舜臣悻悻然的,不好再说什么。

    到底怎样打沙洲,大帅还没拿章程,自己这样想一股脑的冲锋,也确实不现实。

1...270271272273274...2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