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顾世银也是自毫地道:“这小子,可以开硬弓。骑快马,不过一向就是喜欢惹事,你舅哥,怎么也管教不了他。”
他叹了口气,满怀希望地看向黄来福道:“以前他在指挥使刘大人那儿作亲随,不过来福你也知道那些卫所兵的样子。所以我想将大刀送到你这儿,好好雕琢雕琢他,不要让他荒废了。”
黄来福笑道:“这没问题,我可以收他为家丁。不过舅哥你也知道,我五寨堡最重军功,没有军功,就是亲家,也没有升官的可能。”
顾世银点头道:“这你舅哥明白。大刀将来怎么样。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顾大刀大声道:“舅舅,您老就放心吧。我会凭我地本事干活的,外甥相信。我决不会差过杨小驴,江大忠这些人地。”
黄来福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好,其志可嘉。”
随后他又道:“大刀啊,以后您以后面不要加上老字,要知道,你舅舅还年轻着呢。”
黄来福与顾世银笑了起来,顾大刀则是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头。
山西镇的镇城是在宁武关,黄来福升任为山西镇总兵官后,很快就要到宁武关去上任了。一般来说,他任总兵官后,以后就要经常住在宁武关。
不过五寨堡是黄来福的根本,他自然要劳劳掌握。五寨堡与大明外地不同,对于别地将领来说,只要家丁们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就无所谓换到什么地方。但五寨堡这个地方,能让黄来福兼任是最好的,最不成,也得让他的亲信镇守,如果换成别的将领来,黄来福是决对不会同意的。
其实在大明朝,各镇的参将,游击,守备等将官地最终任用权都在皇帝手中。只有地位低于守备的cào守有时由巡抚,总兵从卫所官员中选委。不过对于防守千总,地位与副总兵相当的分守参政兵备官也有权任命。还有把总,在明中叶后,各镇把总官的任命都是听令于兵备官。
不过由于黄来福在万历帝心目中的地位,只要黄来福推荐的人选,想必万历帝都会同意。而黄来福身边的亲信中,宁夏之战的功劳赏下来后,江大忠己升为参将之衔,杨小驴在以后地朝鲜之战战功评定下来后,想必也会升任为游击之衔。
这二人镇守一堡之地绰绰有余,又都对黄来福忠心耿耿,有他们随便一人镇守五寨堡,加上宁武关离五寨堡并不远,一有什么事,自己就可以支援,确保五寨堡无事。
当然,最好地结局,还是将山西镇的镇城移到五寨堡,这是最理想地。不过这个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办理的,以后再说了。
由于黄来福现在己经是总兵之职,所以理论上,黄来福可以拥有两千到三千地家丁们。所以黄来福的打算是,从五寨堡的来福营,及老营堡的镇虏营中各抽选一千人,作为自己的家丁。
而二堡之地缺失的兵员,则是从二堡之地的农场屯丁中抽选。从万历18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现在,五寨堡的兵员选拨,己经形成了稳定的体系制度。各地壮丁们先进入各农场中,忙时耕种,闲时cào练,他们中的矫矫者,则是选入军队中,军队中的优秀者,又选入家丁中。
黄来福估计,单单是他五寨堡的30个农场中,每农场多者屯丁们有千人,少者有数百人,每个屯丁们都是青壮,每人营养良好,身高体壮,又经过至少几个月的cào练,如果他们武装起来,就是比大明各镇营兵还强悍的数万jīng兵。
此外为了拉拢宁武关的军士们,黄来福还打算从宁武关各军内抽选一千人作为家丁。镇守宁武关的兵将有万人之多,黄来福不相信一千人都抽选不出来。
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黄来福从两营中的家丁选拨工作己经完成,他留下江大忠镇守五寨堡,自己率着两千家丁们,旗帜如云,浩浩荡荡往宁武关而去。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167章 巡抚的心思
? 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宁武关。、qВ5、com//
与五寨堡这几年充满生气,蓬勃发展不同,镇城宁武关还是与以前一样的颓废。街道一样的肮脏,路面一样的坑洼,身穿破旧衣甲的军兵们还是到处乱晃。
不过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宁武关上,街上的流民乞丐少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五寨堡发展,人力需求越来越大,加上那边好挣钱活口,不说宁武关的流民纷纷往哪儿跑,就是本地的许多军户民户们,也是纷纷心动,寻思去那儿做工挣钱。
大量青壮劳力的失去,让宁武关越发的衰败,再也没有什么镇城的样子。本地人都是酸溜溜地道,再这样下去,干脆把山西镇镇城设在五寨堡算了,反正现在宁武关也没什么镇城的样子。各人叹息,五寨堡那边是不是会什么点金术,怎么几年下来,变化就这么大呢?
不过好在宁武关内外驻守的近万官兵,大部分是拿饷的营兵,这让人气还保存了一些。不过各兵人心的燥动,却是制止不了的了。
在这种复杂的心思之中,最近又有消息传来,说是五寨堡那位黄来福大人,己经升任为山西镇总兵官了,不久后就会到宁武关来。
这消息在宁武关引起轰动,镇城内的茶楼酒肆,这些天都是沸沸扬扬地传扬这件事。对于黄来福的到来,各人心情复杂,都是忐忑中带着期待。不管怎么说,黄来福财神,粮神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各人都希望,随着黄来福的到时,本地的军民们能过上五寨堡般的好日子。
宁武城东北边的七百户街是宁武关地核心。这条街负山临逵,地势高爽,不说巡抚衙门、总兵府邸、监军府邸都在这里。在这条街上,更是商铺星罗棋布,向来是宁武关的繁华之地。
“闪避,闪避……”
随着长长的吆喝声,一个八抬八簇肩舆明轿沿街而来,轿前轿后,都是骑着高头大马。身着鲜明衣甲的亲将标兵,个个傲气十足。看那前面的蓝旗马道,街上的商贩百姓就知道是巡抚杨大人的车轿,当下众人纷纷闪开。
在轿中,山西镇巡抚杨方略正端坐轿中,眯着眼睛看着街边敬畏的百姓军户。他头戴乌纱。身穿绯sè的官服,xiōng前和后背都缀着飞鱼地补子,盘领窄袖大袍。腰横玉带,一副典型的大明高级文官打扮。
杨方略年过五十。相貌清瘦。三络长须。小眼中不时透着一股子jīng明之气。他正从省城太原回来不久。作为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都御史。他巡抚山西镇各样事务。不过却是居住在太原为多。宁武关这个地方。他一年中也停留不了几个月。
平时镇中有事。他都是吩咐各兵备官。总兵等人到太原府去与他商议。反正太原府是属于山西镇署理之地。他也不算是淡漠公务。他此次难得回来。却是为了黄来福之事。
和很多大明官员一样。杨方略也注意到了黄来福这位急速上升地政坛明星。他屯田有方。才能出众。深受内阁及万历帝地喜爱。短短几年之内。就从一个小千户升任到总兵官一职。可说是官运极佳。官场及民间。对他地传闻是沸沸扬扬。
现在黄来福到宁武关来了。会对镇城地格局产生什么变化。杨方略不知道。他也研究过黄来福在五寨堡地所作所为。知道他以屯田起家。到宁武关来后。是否还会继续经营屯田。那那些被他们侵占地土地又如何说?说起来。屯田也是总兵地职责之
不过宁武关与五寨堡不一样。如果说五寨堡是黄家地私人地盘地话。宁武关这个地方。就是本地官员军将们地私人地盘。
宁武关地情况是。这里田亩本来就不多。又有一半地是民田。余下是当地军户地田地。不过从明中叶下来。那些军户地田地。就被镇城地各官员军将侵占完毕。其中杨方略本人就占有十万亩之多地田地。当然都是挂在他家人地名下。以往宁武关最大地地主是前任总兵刘明安。不过自刘明安被贬往广东后。他名下地田地。就被杨方略。宁武兵备官。还有当地大大小小地军将瓜分完毕。
杨方略担心地是,就是黄来福会对宁武关这些田地抱什么看法,他是否会过来抢一口食?虽说他身为巡抚,向来不会畏惧身旁一个什么总兵官。前任总兵刘明安不就是?哪次见了他不是要恭恭敬敬地瞌头?
只不过杨方略以前的后台是内阁首辅申时行,现在申时行己经倒台,黄来福又深受万历帝地宠爱,如果黄来福真要硬来,倒是一件麻烦的事。怀着会会黄来福地心思,杨方略才从太原府赶回了宁武关,要是放在以前,他是不可能对一个武将如此迁就的。
在轿中,杨方略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往街边看。
七百户街这条街上,一向热闹,大江南北的货物,都有在这里出售,什么河南的棉花,山东的食盐,江南的茶叶等,都有运来。不过这里越来越多的,是五寨堡的货物,从米面粮油到布匹煤铁,应有尽有。熙熙攘攘的,皆为五寨堡来的商贾。
“这五寨堡好大的势头!”
杨方略冷哼了一声,闭目养神起来。
很快,轿夫熟练地将八抬八簇肩舆明轿停在了巡抚衙门面前,一位亲将早己候在一旁,待轿子停稳,立刻伸手撩开轿门帘儿,大喊一声:“大人出轿了。”
立时巡抚衙门内出来一大批的奴仆侍从,丫鬟老妈子之类的人,恭敬地将杨方略迎了进去。
宁武关巡抚衙门于正德年间建立,共有大门三楹,正南面是大门。自大门入为大堂。大堂后为班房内宅。杨方略是个爱好风雅之人,在后院建有书室二间,有空就读读书,写写字画。
此外后院还有个大花园。亭台楼阁,很有点江南园林的味道。本来后院一般为官员眷属住所,不过杨巡抚的眷属都在太原,所以后院只有他与一些仆从居住。
此时他穿过过庭,来到后院书室之中,除去了官服,换了一件便袍,舒服地躺在一张靠椅之中。只是手上拿了一本《卓吾论略》却是呆呆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在旁服侍的老家人偷眼看他。心下暗暗诧异,不明白老爷这是怎么了。
呆了良久,杨方略才似回过神来似的,对老家人道:“田叔,你吩咐下去,请刘堂生大人及张文保大人前来巡抚衙门一议!”
这刘堂生是宁武关的兵备官。山西镇一共有兵备官三员,一驻偏头关,一驻宁武关。一驻代州。其中以刘堂生与杨方略最为交好。而张文保则是山西镇地户部管粮主事,以前黄来福见过的。本来张文保一直驻扎在代州,不过此次杨方略从太原回来。也把张文保叫来宁武关了。
老家人应了一声,出去了。
当刘堂生与张文保来到巡抚衙门时,杨方略己在大堂相迎。张文保还好,刘堂生则是向杨方略行了个大礼,连声道:“怎劳杨公亲自出迎,堂生实是不安!”
张文保郑重地向杨方略行了一个礼,道:“未知巡抚大人招下官来,所为何事?”
杨方略笑道:“前日在太原得一乐娘,不得独享。特招二位前来听曲!”
刘堂生抚手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果是妙啊。”
张文保皱起眉头道:“如果巡抚大人没有公事。那下官就告退了!”
刘堂生也是年近五十,他身为宁武关兵备官。全称为“整饬兵备道”,主管兵备事宜。他以按察使司副使兼任兵备官,乃是正四品的官员。自几年前他与杨方略同在宁武关任职来,两人就意气相投,刘堂生一直以杨方略马首是瞻。
至于张文保,虽说山西镇户部管粮主事这个官位不大,只有正五品,但由于整个山西镇的军士粮饷发放与屯粮征收,都要由他经手,掌控三关的命脉粮饷给于,可说是位低权重。所以平时杨方略都一直拉拢他。
只不过张文保性情耿直,在上峰面前向来只谈公事,油盐不进,杨方略也拿他没办法。说也奇怪,张文保这个性子,虽说一直升迁不了,不过多年来,却是一直稳稳地坐在管粮主事这个极有油水的位子上,任谁也搞不了他。众官都在私下谈论,这张文保身后或许有什么强硬的后台不是。
听了张文保的话后,杨方略脸上闪过不悦的神情,刘堂生一把拉住他,道:“唉,张大人,这就是你地不是了,杨公一片热诚之心,你也不能泼冷水不是?你啊,就是太死板,这人啊,也不能整天忙于公事不是?”
张文保向二人施礼道:“下官告退!”
说着他就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刘堂生冷哼道:“不识好歹的东西!”
杨方略淡淡道:“算了,这张文保要表现自己的清高,就随他去吧。堂生啊,我们自己享受好了!”
杨方略吩咐摆下酒席,与刘堂生只是喝酒。席中,又有一干舞娘上来,花簇锦攒的吹弹歌舞,箫韶盈耳,让刘堂生乐不可支。
接着果然有一个花枝招展的乐娘上来,一双媚目只是乱瞟,娇滴滴地唱起小曲来,听得刘堂生更是摇头晃脑,直叹太原府出来地娘们就是不一样,果然不是宁武关这个小地方能比的。
唱了几个小曲,酒也过了数巡,那乐娘要退下去,刘堂生连忙赏了她二两银子,一双眼睛只是sè迷迷的看着她。见他这个情形,杨方略微笑道:“看来此女颇和堂生地脾胃,如果喜欢,我就将她送于你了!”
刘堂生大喜,连忙离席起身,向杨方略深深施礼道:“如此,便多谢杨公了!”
杨方略摇了摇手,道:“区区小事。不用挂在心上!”
他吩咐撤去酒席,让下人送上茶点。然后漫不经心地对刘堂生道:“刘老哥,新任总兵黄来福估算这几日就要到任了,你有什么看法?”
刘堂生被杨方略这声“老哥”更是叫得心里发甜,他连忙道:“堂生只在邸报上见识过这个黄来福,倒是没有见识过这个人,不过区区一个武夫,还不值得杨公您多虑吧?”
见杨方略微笑不语,刘堂生略一沉思。明白过来,他笑道:“敢情杨公是担忧那黄来福来后,来抢夺我们的衣食,这点上杨公尽管放心,整个宁武关的将官,谁不担忧这点?那黄来福识趣还好。不识趣,他将来在宁武关,只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
杨方略微笑道:“听说这黄来福很受圣上地宠爱?”刘堂生低笑道:“那又如何。没有我们宁武关上下的应承,就算圣上宠爱他,他也是寸步难行?总之到时老哥我就一切都听杨公的。杨公说要怎么办,那就怎么办?”
杨方略听到刘堂生口中冒出一个“老哥”,心中不悦,不过脸上都是笑容不变,半响,他叹了口气:“如此就好。其实想想,那黄来福在五寨堡家大财大,又岂会看上我们宁武关这点财业?我们习的是堂堂圣人之学,又岂能去担忧一个粗莽不文地武夫?是你老哥失态了!”
说起来。各镇巡抚都是进士出身。从二品的官身,节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等地方三司。掌握着地方大权,同时每年还可赴京师议事。官身显赫。他们虽与地方总兵同级,但由于文贵武贱,他们向来高高在上。明中叶后,总兵们见了巡抚,向来都是要恭敬地瞌头。前任的山西镇总兵刘明安不就是这样?
刘堂生也是对杨方略在内心中暗暗鄙视,连他都对黄来福这个新任总兵不放在眼里,杨方略身为一个巡抚,竟也会担忧黄来福起来,真是丢尽了他们文官的脸面。
不过面上刘堂生却是笑道:“其实杨公担忧得也是有道理,如果这黄来福仗着圣上的宠爱,如李如松那厮一样地飞扬跋扈,倒是难办!”
杨方略点了点头,道:“那黄来福颇有战功,又财多粮足,我们并不能对他如刘明安一样行事,且那张文保又是个触头,想断那黄来福地粮饷也办不到啊!”
刘堂生沉吟道:“怕是断那黄来福的粮饷他也不怕吧,观邸报上言,他那五寨堡,不但兵将都能自给自足,每年还能上交户部钱粮多少,每每听那张文保对黄来福赞不绝口,言道如果大明兵将都如黄来福这般,那国朝则无忧矣……哼,这黄来福真是一个怪类!”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话中都是掩藏不住地嫉妒之意。一个武夫竟比他们更能种田赚钱,真是没天理了。
最后刘堂生神秘地道:“杨公听说了吗?那黄来福有意结合商贾们在塞外经营屯田,这事,早己传遍了山西镇。说实在地,你老哥也是动心,见别人都是纷纷派家人出塞,也颇想到塞外去圈占一些田地,不知老哥是什么看法?”
黄来福挑动商贾们在塞外屯田,自然瞒不过官场上地有心人,在宁武关,关于这个事情,早己传得沸沸扬扬。众将官们也是观望,最后见黄来福声势越搞越大,朝廷也不发话,也纷纷行动起来,派家人到塞外查看。反正就算到时挑起边畔,那也是黄来福的事。自己有钱不赚那是傻子。
杨巡抚冷哼了一声,道:“去,为什么不去?我早己派出家人,到黄浦川河一带去查看,先占他个几千亩上好田地草场再说。”
刘堂生呆了呆,急道:“那你老哥我也要赶快了!”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168章 迎接
? 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qΒ5、com//
“宁武这个地方,还真是不错!”
此时,黄来福一行人,正浩浩荡荡地往宁武关而来。从神池堡进入宁武关地界后,原始森林到处可见,路的两旁,尽是粗壮的落叶松,针叶林,阔叶林。行进中,不时可以看到一些褐马jī,黑鹳,金雕,金钱豹等野生动物从树林中窜出来。
这种生态环境良好,原始森林密布的景象,在五寨堡,还有神池堡,老营堡等地是难得见过的。由不得黄来福等人不赞叹。
由于宁武关是镇城,所以走在路上,颇多的驿站火路墩等。越近宁武关,火路墩越是密密麻麻,每隔一里就有一个。按大明的烽火报警制,边关有警时,点燃烽火,一日一夜就要传警四百里,最大的支撑就是这些火路墩。
宁武与神池堡隔着管涔山,驿路沿山而过,路况不是很好,到处是坑坑洼洼的。不过路况虽是如此,但山西镇却是无财修理,只能让他越发破败了。黄来福寻思,要加紧宁武关与五寨堡的联系,这个路面,说不得以后得整理一下。
翻过管涔山后,慢慢的地势平坦起来,前面多丘陵平川,也可见过一些小河流往恢河而去。不过这里的耕地不多,大多是沿着恢河两岸或是各个支流,种着一些庄稼,大多为莜麦。荞麦、小麦等物。宁武关这边大多种地是春小麦,眼下早己是秋收完毕,田地里,并没有多少忙碌的人群。
黄来福可以看出,这一带的水利设施都很简陋,而且由于连年干旱,恢河等地的水位己经下降了了许多,而且依黄来福后世电脑资料,宁武关属高山严寒区和寒冷干燥区,冬季漫长寒冷。多大风。无霜期短,并不怎么适合耕种。加上这里是镇城客地,各方的利益纠缠都没有五寨堡简单。黄来福寻思,要想在宁武关屯田,还真不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黄来福从五寨堡出发后,在神池堡停留了一日,顺带送三姐黄璧柔回神池堡。三姐黄璧柔在五寨堡也待了许久,她有点儿想念神池堡,加上母亲杨氏己经去京城了。黄来福就送她回去了。反正现在三姐夫田大付也知道错了,对三姐温柔了起来,黄来福会放心些。
由于黄来福上任,山西镇各地的兵将都要前往宁武关拜见议事。因此,身为神池堡参将的三姐夫田大付。就带着一些家丁们,顺路与黄来福一起前往宁武关,此时,他策马行走在黄来福的身旁。
自己的舅子升任为山西镇总兵官,田大付自然是得意洋洋,他骄傲自豪地同时,也为黄来福担忧,他道:“军门,很快就到宁武关了。您受圣上重托。在宁武关屯田发展,以解决当地地军兵粮饷问题。不过宁武关不比五寨堡等地。那边将官众多,各成山头。末将担忧到时不好办啊!”
黄来福现在升为山西镇总兵官。挂征西将军印。加升都督佥事衔。可说是官位显赫。不过现在地大明总兵官。名意上是统领全镇兵马。实际上只是镇守一堡之地。
全镇军队地战事决策谋划等物。是由巡抚主理。本地地巡捕、军器、漕运等务。是由当地兵备官主理。粮饷地分发。是由户部官员及监军主理。就是当地地屯田等物。也是由当地卫所都司主理。黄来福只能管一点。那就是拿饷打仗。
不过黄来福很奇怪。他现在除了是总兵外。还是五寨堡。神池堡。八角堡。宁武关几堡地治理使。专门在当地屯田开矿设厂等。这个官职很奇怪。在现在大明官职上是没有地。
这是万历帝看中了黄来福地种田能力。专门搞出来地。就是为了黄来福治理好几堡后。财源滚滚。他好与黄来福分钱。关于这一点上。内阁及各个官员己不知道是议论了多少。也有不少御史进言这种做法有造成藩镇之嫌。不过万历帝一盖不理。不过黄来福治理五寨堡。八角堡。神池堡。老营堡等地可以。要在宁武关屯田开矿。却是有些复杂。毕竟那边地田地矿山等物都是名花有主。各方势力硬悍。利益盘根错节。黄来福要顺利进行。除非如在神池堡一样大开杀戒。不过这是不可能地。
三姐夫田大付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为黄来福担忧。如果在宁武关之事进行地不顺利。就会影响黄来福在万历帝心目中地地位与形象。这是最让他担忧地。
杨小驴身后地顾大刀一直是兴致勃勃。左看右看。此时他奇怪地道:“军门是总兵官。自然只管打仗了。屯田。那不是那些卫所旗军们干地事吗?……怎么军门要去宁武关屯田呢?”
顾大刀身前的杨小驴得意地道:“大刀,你这就不明白了吧,我们家大人,除了是总兵外,还是几堡的治理使,那可是皇上御口亲点的,境内的屯田,开矿等事,都可由军门过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