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
岢岚山,马蹄坡圈羊场。
经过五寨堡各处屯丁们的努力,马蹄坡圈羊场的各处羊舍已经基本建好,羊儿在圈羊场各个羊丁们的喂养下,正欢快地吃着羊食。
在马蹄坡圈羊场管事黄大粱的带领下,黄来福领着王启年等人巡视了各处羊舍,果然如王启年所说,各处有羊舍所建地势低劣,通风排水不当,羊只圈养过于密集等缺点。看来这王启年确实是有些本事,只是先前随便看看,便能发现这么多问题,而自己却是一个也没看到。
黄来福对王启年道:“王先生所言不虚,不知道这羊舍应该如何改进?”
王启年也不客气,直接道:“小生有几点看法,容大少参详。”
“一,羊舍要加以改进,此些羊舍大部要放弃重建。羊舍要建到那些地势高燥,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羊舍要高出地面至少1尺,羊舍的每只羊需有1丈左右的容身之地。羊舍外每只羊还应有三丈左右的活动范围。舍内和羊只活动场地应安装大量的饲槽和水槽,供羊只饮水吃食。而且平时应吩咐羊丁们勤以打扫羊圈居舍,并勤以石灰消毒,使各处整洁。”
“另:小生并未见有羔羊产房,想是大少疏漏之故。”
羊场管事黄大粱一直在旁听着,先前他还不明白这穷酸和大少爷是什么关系,因此一直在旁不敢chā嘴,就算听到王启年指责自己管辖下的羊丁们没有勤以打扫羊圈,他都忍着不说话,此时听到王启年指责大少疏漏,却再也忍不住了。
他急忙出来指着王启年道:“大胆狂生,大少是你可以指责的吗?没羔羊产房有什么要紧,现在羊儿才这么小,等它们长大后再建会迟吗?你这厮真是好生无礼。”
王启年微微冷笑,只是挺着腰杆不说话。
黄来福微笑道:“无妨,黄叔,王先生是性情中人,他说的一些话,你不用太在意。”黄大粱哼了一声,嘴里嘟哝了几句,瞪了王启年一眼,悻悻然的退下去了。
黄来福对王启年道:“王先生,你继续说下去。”
王启年微一拱手,又道:“此是修建羊舍之见,对于防寒,小生认为,可于寒日到来时,在夜间羊舍门上挂于草帘,以阻止贼风侵入。又可于地上加盖数层草苫,以增强保暖,并要使羊只养成定点排粪niào的习惯,防止羊舍受冻。”
他沉吟了半晌,又道:“不过这只可使羊只冻死之危略为减轻,要使羊只冻馁之虑减为最轻,小生建议大少修建地下暖圈。”
黄来福大感兴趣,问道:“何为地下暖圈?”黄大粱,江大忠,杨管家等人也是一起瞪着王启年,要看他怎么说。
王启年道:“此乃小生从北地火炕中得到的想法,这地下暖圈的建造,可在北高南低或北有高坡、陡崖、高墙、建筑物等背风向阳处,深挖约五尺长形之坑,坑底地面北高南低,坑四周可用砖或石砌坚实。并在南墙根处留一个能开能关的排粪通气口,北墙则高出地面。在南北二墙上,每隔一尺便搭一些木杆,上铺以厚草,再四周用草泥将之拉紧牢固,密封于墙上。最后在东南角设一个开关方便严实的厚门,以便于羊丁们出入饲养。”
“地下暖圈建成后,可在地道羊舍内,增设地下回龙火道,使舍内的温暖如春,不论是冬日羊只食宿,还是母羊产仔,都可无忧,再无寒冬羊只冻馁之虑。”
※※※
说到这里,王启年颇为希望地看着黄来福,这个地下暖圈的方法,是他几年前所见所闻后,就深思熟虑想出来的方法,苦无一直没资金,没机会实现,因此此时颇有借黄来福的手,实现自己理想机会的愿望。
黄大粱哼了一声,道:“谁知道有没有用,你方才一些话,这羊舍就要重修过。这么多钱投下去,到时没效果怎么办?
王启年脸上青气一闪,大声道:“如此法无效,以至使大少损失惨重的话,东陆愿投身大少身下为奴,以资补偿。”
黄大粱又哼了一声:“在这五寨堡,谁不愿意投入大少身下为奴?黄府的家奴家丁们,在五寨堡这个地方,谁见了不羡慕?”
他这话说得杨管家,江大忠,杨小驴几人都是连连点头,江大忠更是将xiōng脯挺得高高的。
王启年气得紧,不理黄大粱,只是颇为期盼地看着黄来福。
黄来福点了点头,道:“好吧,此法倒也可试试。黄叔,你就按王先生所说的去做吧。”他又对王启年道:“王先生,这羊舍,地下暖圈修建事宜,该如何做,就由你配合来黄管事。”
王启年大喜,道:“多谢黄大少。”
黄来福微笑道:“现在该去五寨堡大畜场看看那些猪圈,jī圈了。”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31章 兽医王启年(2)
五寨堡大畜场。
军匠少女刘玉梅随五寨堡大畜场管事钱氏巡视大畜场各处,一路上,那些忙活着的军户妇女纷纷向刘玉梅招呼,脸上满是热情的笑容,等她们走过后,各人又神情异样,低声议论着什么。
自那日黄来福似是对刘玉梅有意的八卦消息经钱氏的口中传开后,立时大畜场的人人对她的神情都不一样了,那个热情,那个殷勤,连带刘二妞都有人记着上前巴结,钱氏本就和刘玉梅交好,此后更是只安排刘玉梅做些轻松的活儿。
本来刘玉梅今年十五岁,古时到了这个年纪,已经到了说亲谈嫁的时候,以前还会有些五寨堡妇女上门给刘玉梅说亲事,现在是没有一个人敢了。传言刘玉梅已是大少爷看中的女人,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在五寨堡敢和大少抢女人了?
众人纷纷的讨好,还有背后的流言蜚语,开始让刘玉梅很不习惯,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军匠少女罢了。
不过慢慢的,众人的奉承,也让她生出了一些心思来。特别是一些外堡的民户们,想让家人进入五寨堡各农场和大畜场做事的,不知道探听到什么,竟开始有人提着各式礼物上门,求刘玉梅有机会能在大少面前美言几句,连她爷爷刘老汉那边走动的人也多了。
这种被众人环绕的感觉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刘玉梅慢慢有些享受这种感觉起来,隐隐也将自己当作了黄来福的女人,颇为心安地接受起众人的奉承起来。只是……就不知道大少那边是什么想法,让她心中平时有些七上八下的,她的心思钱氏当然明白,她是拍着xiōng脯说此事就包在自己身上,她一定会想办法探听清楚大少的心意的。
钱氏一家平时和刘玉梅一家向来交好,她当然很乐意看到刘玉梅被黄来福收纳为妾,这样对钱氏也是很有好处的。
※※※
黄来福,王启年,杨管家,加上江大忠,杨小驴几人来到五寨堡大畜场,钱氏得到消息,急忙带着刘玉梅迎了上来。
随便说了两句,黄来福见钱氏身旁的刘玉梅脸儿红得厉害,不由奇怪地瞧了她一眼。正对上刘玉梅在偷看自己,那眼神有些羞赧,又有些惊慌。黄来福对她微笑地点了点头,刘玉梅更是如受惊的小鹿般,急忙低下头来,脸儿更是红了。
钱氏低笑地偷偷看了看黄来福,又看看刘玉梅,随即恭敬地对黄来福道:“大少,里面请。”有些奇怪地看了黄来福身旁的王启年一眼,不知道这个穷酸和大少是什么关系。
在管事钱氏的带领下,黄来福巡看了大畜场一遍,这大畜场倒确也有王启年说的那些毛病。
黄来福对王启年说道:“王先生说得倒也不差,依先生之见,这猪圈各处应该如何改进呢?”
王启年道:“排沟不当,猪圈内粪屎众多之类的清洁问题好说,吩咐畜丁们及时清理,再多散石灰就是了。猪圈的位置却应该再加高些,以减少低洼湿气,再勤换垫草,在猪舍内铺垫炉灰,便可使猪圈地面不cháo湿,消除寒气。”
黄来福点了点头,旁边的钱氏却是脸上有些苍白,这个什么的“王先生”刚才在大少面前此说,似乎是指责自己这个管事督管不力,以至于猪圈内出现了众多的清洁问题。
她连忙抢出来,跪在黄来福面前磕头:“大少,圈舍内的清洁,都怪妇人监管不力,请大少责罚。”
刘玉梅也慌忙地跟着钱氏跪下。
黄来福知道钱氏只是依以前五寨堡军户们的养猪标准去考虑清洁问题,并不是故意怠慢,当时自己见了也觉得马马虎虎就这样不错了。老实说,黄来福也没见过后世养猪场的清洁标准是什么,电视上的养猪场一闪而过,也看不清楚。不过显然依王启年的标准来看,他会更严格一些。
当下他道:“这次就算了,下次注意些,圈舍内的清洁问题一定要重视。”
钱氏连连磕头道:“是,是,谢大少宽饶。”站了身来,松了口气,转头恨恨地瞪了王启年一眼,王启年却是将头转到一旁,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刘玉梅跟着钱氏站起身来,站到一旁,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黄来福一边继续在大畜场内巡视,一边和王启年讨论着问题,看得出来,这王启年对养殖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即懂得兽医之道,又懂得养殖之道,让黄来福听了不住点头,暗喜自己得到了一个人才。
谈到防寒,如羊舍一样,要解决猪舍的寒冬问题,方法也是如出一辙,秋季时,夜间在圈舍门上挂上草帘,在猪舍地面上多铺上垫草便可。至于寒冬到来时,便修建地下暖圈,在地道猪舍内增设地下回龙火道或是暖火墙,便可使猪儿安然过冬。
王启年还提议对猪儿实行高密度饲养,每间圈舍多养几头猪,充分利用猪自身产生的热量过冬,又可使猪儿容易长肥,只要注意卫生,便不会有问题。
他道:“《齐民要术》有云: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又云:猪多,总设一大圈,细分为小圈,每小圈止容一猪,使不得闹转,则易长也。”
对于养猪的猪食饲料,他肯定了黄来福将来用油菜和芜菁、紫花苜蓿等制成的饲料喂猪的做法,也肯定了黄来福将来还想利用豆腐渣喂猪的方法。
不过在喂养方法及喂猪饲料上,王启年也有自己的看法:“肥猪之法,可用贯仲三斤,苍术四两,黄豆一斗,芝麻一升,各炒熟,共为末,饵之,十二日则肥。《三农纪》又有云:若养猪,饲须下少。豢人持糟工圈外,每一槽着糟□勺,lún而复始,令极饱。若剩槽,复加麸糠,散于槽上,令食极净方止。善豢者六十日而肥。”
王启年还提议用一种发酵的饲料喂猪,他总结的经验是,将马齿苋切碎,加米泔水和糟等发酵。经发酵后的饲物,可产生一种酸味和香味,刺激猪的食欲,帮助消化,增进食量,让猪吃得更开心,肥得更快。
黄来福点了点头,这是一种很科学的饲料tiáo制法,这类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方法,记得在《王祯农书》中就记载过,一直到后世仍是在使用,对现代的养猪生产,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启年说的这些,确是马上就可以使用到五寨堡大畜场的养猪大业中去。
黄来福和王启年谈得热烈。王启年这些年一直受冷遇,他以一读书人身份却是专搞畜牧兽医之道,平时迎接他的,都是刻骨的嘲讽与冷笑。
此时见黄来福专心倾听,颇有种知已之感,心想:“人言五寨堡黄大少只是一粗汉,显是不尽然。”更是将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儿的全倒出来。
对五寨堡大畜场这个地方,可说是他心目中理想中的地方。不要说这里待遇待遇好,就是没有工钱,只要管饭,他也极愿意留下。
旁边的除了杨管家外,钱氏,江大忠,杨小驴几人见王启年满口的之乎者也,都是听得直翻白眼,钱氏心想这穷酸就会卖弄,偏偏大少还对他很看重的样子,真是徒之奈何。
对王启年的话,刘玉梅更是听不明白,她的一双俏目只是不时在黄来福脸上转转,又在王启年脸上转转。
※※※
众人转到一片猪栏,这里养的大多是一些母猪,个个肥满体长,大多是从附近州县买来的。可想而知,这些母猪生下了的小仔,将来个个都是活蹦乱跳,健康活泼。
其实中国的猪种向来不错,一直以早熟、易肥、耐粗饲和肉质好、繁殖力强著称于世。从汉、唐以来,就广为欧亚各地人民所称赞。不论是以前的罗马帝国,还是后世的英国,西方等地,都千方百计地引入******改良他们本地的猪种。
知名英国大白猪,又名约克夏猪,就是用中国华南猪和英国约克夏本地猪杂交改良而成的。1818年这种猪曾被称为“大中国种猪”,以示不忘根本。美国的波中猪,还有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猪种都具有******的血统。达尔文曾说的:“******在改进欧洲品种中,具有高度的价值。”
钱氏在旁恭敬黄来福,说是这些母猪买来后,有些已经开始产小仔了。听得黄来福满脸笑容时,钱氏又有些吞吞吐吐地道,只怕到时母猪们大规模产仔是在十月,十一月份,那时天气寒冷,怕是小猪仔们会冻死许多。
黄来福对这个是一窍不通,当下问王启年有什么在寒冷季节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的方法。
王启年沉吟了半晌,说到时的小猪仔防寒,除必须采取暖圈圈养外,另还必须采用另一个办法。
“《齐民要术》有云,仔十月、十一月生者,一宿蒸之。蒸法,索笼盛豚,着甑中,微火蒸之,汗出便罢。豚不蒸则脑冻不合,出旬便死。所以然者,豚性脑少,寒盛则不能自暖,故须暖气助之。”
黄来福点头,王启年意思是说,初生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全,tiáo节体温机能不完善,受寒可使新生仔猪体温发生不可逆的降低。特别是冬天产下的仔猪,体温急剧下降,需要几天才能恢复正常。而且受寒的仔猪,行动迟缓,被母猪压死的危险性要大些。同时受寒也是使仔猪得病死亡的一个诱因。因此,对初生仔猪作好保温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这保温工作具体做法就是用微火将新生小猪仔放在索笼中蒸个一晚,当然火不能太大,不然就蒸熟了。《齐民要术》中这个对新生仔猪的养护方法确是不错,可以大大减少初生仔猪的死亡率。看来老祖宗在各方面的积累都很充足啊。
对王启年的话,钱氏虽然听不明白,但见大少听得满脸笑容,连连点头,钱氏除了不服气地看了王启年一眼外,也不得不想:“这穷酸看来倒也有几分本事……”
最后众人走到了jī鸭圈。
对于将来小jī小鸭的孵化,王启年有自己的看法。他建议用人工孵化法,这样孵化数量,时间便不受限制,且孵化率也可达九成以上,比母jī母鸭自己孵化来得快得多,孵化率也高得多。
人工孵化法是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地区一些民间作法,具体方法是:在北方,可用土缸或火炕孵蛋,靠烧煤炭升温。在南方,一般用木桶或谷围孵蛋,以炒热的谷子作为热源。炒谷的温度大约在三十八到四十一摄氏度之间,经八小时逐渐降低到三十四五摄氏度,再炒一次。每天共炒谷三次,使木桶里的温度经常保持在三十七摄氏度左右。种蛋孵化十天后,蛋里胚盘发育中自身产生热,此后就可掺入新的种蛋。如果木桶里保温良好,这样旧蛋自身发出的热已足以供给新蛋胚盘发育的需要,无须再炒谷了。土法孵化的巧妙处也就在这里。。”
人工孵化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不用温度tiáo节设备,也不需要温度计,却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温度,而且,成本很低,正适用于五寨堡大畜场大规模的养殖。
黄来福听得满脸笑容,说实在,这种民间经验,如果不是王启年平时专注这些,又游历各处,是不会知道这些学识的。
老实说,黄来福以前就没有听说过这种人工孵化法。而五寨堡的军户们,平时家中的小jī小鸭,都是让jī妈妈自己孵化,从来就没想过什么人工孵化法。确实,在古代中,科技的传播是缓慢的,一些学识性的东西,都很难普及到全国。
钱氏等人也是惊异地看着王启年,心想这穷酸厉害,连小jī的孵化都不用母jī就可以。
最后,王启年还介绍了自己所知的填鸭肥育技术。
在鸭孵出后六七十日就可以开始填肥,每天给两回肥育饲料。在肥育期间,不再在舍外放饲,同时在肥育舍的窗格子上挂上布帘,把屋子弄成半明半暗。肥育用的饲料是高粱粉、黑麸和黑豆粉。把这些饲料用热汤搓制成bàng状的条子,填鸭的技师用手把鸭嘴撑开,一个一个填下。初次试填,每天每只约填七到九个。如有消化不良的,下次宜减去一二个。如消化良好,以后逐日递增,最后约填二十个左右。
这样鸭子在肥育期的两周到四周间,就可增加体重四斤到六斤,肥育完成,可增重到九斤到十二斤,肉味特别鲜美,而且长得特别快。比零散的放到河边吃鱼虾好多了。
黄来福听到这里,心里已是下定了决心,王启年则是望着鸭圈旁的鱼塘,神情有些迷醉地道:“闻听江南菱湖有一种桑基鱼荡的养鱼方式,难道大少就是仿效于此?”
黄来福微笑道:“正是。”他斜眼相睨,见王启年瞪着鱼塘中,脸上颇有一种狂热的味道。
只听王启年叹道:“向闻江南菱湖桑基鱼荡,以池中养鱼,塘埂植桑。淤泥肥桑,蚕蛹喂鱼,如此循环往复,鱼桑皆得利。东陆早而闻之向往,可惜未得一见。”
黄来福道:“启年兄的表字是东陆?”
王启年拱手道:“不敢,小生表字正是东陆,有劳大少垂询。”
黄来福道:“东陆兄,以后你就是我黄来福的畜牧幕僚,负责五寨堡各畜场的养殖和各畜生的医治防疫,年薪24两外加年赏,不知东陆兄可愿屈就?”这么一个又懂养殖,又懂畜牧医治的人才,黄来福是不可能放过的。
王启年大喜,深施一礼,对黄来福谢过了。对于待遇,他倒不是很重视,不过能在这里一展自己所长,他却是满怀喜悦。
而钱氏等人见了王启年如此受黄来福重视,都是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
随后的黄来福在刘玉梅异样眼神的目送下,回到了千户宅。
说干就干,黄来福招来了马蹄坡圈羊场管事黄大梁,和五寨堡大畜场管事钱氏,让二人配合王启年对各处畜场的修整事宜,需要什么钱粮,什么人手,尽管让杨管家支配于他。
黄来福还设宴款待了王启年,问起了王启年一些事。
这位老兄怕是这些时间心中苦闷,急欲找人倾诉,便将自己的事都对黄来福说了。
原来这位老兄是太原附近人氏,从小就喜欢与猪啊、羊啊、牛啊的打交道,倒也给他琢磨出一些事来。不管哪里的牲畜生病、下崽,还是其他搞不懂的事情,只要捎个信他立马就赶到,倒也一治就好。
后来长大后,便到处游历,也走遍大江南北,游历了许多地方。平时也看了许多关于养殖与畜牧医治方面的书,对这些方面,很有些心得。
王启年也算是个读书人,曾考中过秀才,家人对他的期盼还是很大的。不过王启年大半的心思却是放在畜牧之道上,家人为此打他骂他都没用。
王启年本来有一个从小就定亲的媳妇儿的,不过女方闲他整日与畜生打交道,没什么出息,就和他退了婚,嫁给了另外一个商人。
宁嫁商贾也不嫁与他,这对王启年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家人的责骂与旁人的嘲讽,让王启年在老家呆不下去,便出来游历散心,平时忧烦时便以宋时“广禅侯”常顺为勉。
不知道为什么,王启年游历到了五寨堡,走到此地时,一是身上的盘缠已将用尽,二是五寨堡各地的畜场很让他心动,便怀着试试的心思来应聘。没想到一试便中了。
听了王启年的遭遇,黄来福安慰他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只花。那女人放弃了你,是她没眼光。你放心,你将来媳妇儿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保管为你寻一房称心如意的可人儿。”
王启年站起身对黄来福深施一礼,却只是苦笑。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32章 进京替职(1)
“杜掌柜,我们大少吩咐你们的口罩做好了吗?”
在大东街的德润布庄中,杨小驴拿着架子,对德润布庄的杜茂真掌柜道。
“呵呵呵,回杨爷,一千个口罩,已经全部依大少的要求做好。这些都是成品,请杨爷过目。”
在杜掌柜的吩咐下,德润布庄的的老伙计张万初将一个大包袱抬了出来,让杨小驴过目。
杨小驴点了点头,打开包袱,取出其中的一个口罩,戴在脸上试了试,心想少爷就是厉害,让人做出这个叫什么“口罩”的东西,那现在那些在“大五寨堡水泥厂”做工的人,就不怕尘土了。
他试了几个,满意地道:“嗯,做工不错,那……”他伸出双手算了算,“一个口罩四文钱……嗯,一千个就是四两银子。”他从怀中掏出四块碎银,“啪”的一声,拍在柜台上,“这是少爷给你们的布料工钱,杜掌柜你收好。”
杜茂真掌柜满面笑容地取过其中一块碎银,小心地放回杨小驴的手中:“这是小的给杨爷的茶点钱,请杨爷收好,以后还望杨爷多多在大少面前美言几句。”
杨小驴脸上露出了笑容,指着杜茂真掌柜嘿嘿笑道:“还是杜掌柜你识趣,好吧,以后少爷如果还要制做什么口罩等物,我会推荐你们德润布庄的。”
杜茂真掌柜大喜,忙深深地谢过了。
※※※
在杜掌柜和张万初深深的作躬送别下,杨小驴出了德润布庄,他将大包袱放在马背上,正要翻身上马。忽听旁边一个声音道:“哟,这不是杨兄弟吗?”
杨小驴回过身,却见刘总旗和钱氏满面笑容地站在一起,钱氏正扬手对他招呼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