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现在街旁的房屋不全是到处开满口子的茅屋,那些口子基本上都用新泥堵上,房顶上的草也换了新草,甚至有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新的砖瓦房。比如刘总旗以前那快要倒的茅草屋就换成了一座正在新建的瓦房。这让五寨堡看起来不再象是一个乞丐窝,多少有些新兴城镇的味道。
最后五寨堡内的变化,就是外地来的商人和进堡来卖东西的乡人增加了不少,让堡内的商业味道浓了不少。
五寨堡加外地管辖的各军堡,本来有人口约六千人左右,五寨堡内本部就约有人口四千。这六千人中,其中三千多人是18到50岁的壮劳力,一千多人是可以做事的老人,妇女。还有一些十岁到十五岁可以做事的小孩。不过这些人,现在基本上都在五寨堡各地农场畜场做事。
除了原来五寨堡几千人口外,还有约二千多外地的流民和民户在五寨堡各个农场做事。如果将五寨堡比作一个大农场,大工厂的话,里面就是些稳定的工人,他们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月粮),每日还有伙食,相当于后世大工厂的包吃包住。
这近万人,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还是比较有消费力的市场。特别是现在五寨堡还处于生产阶段,粮食,布匹,青菜,肉食等,都要向外购买,因此,这几个月中,就吸引了许多商人前来。
特别是那些手眼灵通,感觉敏锐的晋商,一感觉到五寨堡的商机,各人便不断地向五寨堡内涌来,在五寨堡各处建房设店,流寓定居。
特别是五寨堡的黄金街,大东街上,4月份的这些天中,更是每几天就有一家晋商的新店开门营业。比起去年五寨堡内各商客零落,就算有,也只是一些小芝麻绿豆的商客,真是恍如梦境。
商人的纷纷到来使现在的五寨堡已经有了一些舟楫车马的味道。粮食、棉花、食盐、布匹、煤炭、竹木、茶叶、桐油、生漆、药材、曲酒等各种物资汇集在此贸易,让五寨堡越来越热闹。
除了店铺外,街上还有许多衣着俭朴,满脸皱纹,神情憨厚的乡民买卖人,担着自己的一些土特产,满怀希望地在街上吆喝买卖着。
他们多卖一些青菜、大蒜、葱、韭菜、茴子白、丝瓜、苦瓜等。或是抓来了自己的鱼、鸭、鹅、jī、猪等,希望能卖一些钱,换一些食盐、布匹等生活用品回去。
商人的纷纷到来虽然使五寨堡内的粮食、棉花、食盐等生活物质不用愁,但这些青菜,肉食等生活食用的东西,他们却不方便押运,这就给五寨堡附近的民堡们提供了一条新的生活希望之路。
本来这几个月中,看着今年的年景又不好,田中的粮食看来到年底又要收成不佳,这日子真是过不了。附近民堡中的民户们是个个愁容满面,一些家中有在五寨堡各个农场做事的人还可混个衣食饱足,另一些人怎么办。
他们都后悔以前为什么不去五寨堡各个农场内招募屯丁。白白便宜了那些外乡的流民们,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五寨堡人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民堡的人已经将自己视为五寨堡人了。以前的他们,可是很鄙视五寨堡内那些穷军户的。
可惜现在五寨堡各个农场的屯丁招募工作已经停了下来,人们多方打听,得知五寨堡的黄来福大少爷再次招募屯丁,要到年底或是明年初了。其实黄来福是很想再招募屯丁的,他xiōng中可是有大计划的。
可惜,他的钱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银子,他得放着以备不时之需,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要有钱,也要等到秋收后看怎么样了。
不过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粮食,食盐、布匹等,民堡乡农们没办法提供,他们很快发现了五寨堡内另一个庞大的需求,那就是这些时间五寨堡内的青菜和肉食价格不断上涨。因此,附近的一些民堡的民户们都开始大力种植起蔬菜,养殖起家畜来。
每月逢五寨堡三、六、九的集日时,他们便担着自己的农产品,每天走个十几里路,甚至几十里路,到五寨堡内来卖东西,或此以谋生,或是卖一些钱换一些盐布等生活物质。
※※※
“三子,等把些菜都卖了,就给娘和你媳妇儿都扯几尺花布,做身新衣裳。”
大东街的一个晋商米铺旁,三子爹脸上满是满足的神情,撩起衣袖擦了擦汗,对旁边不停东张西望的儿子张大三笑道。
三子爹有笑的理由,他今天担来的一些青菜,萝卜,还有一些jī、鸭、蛋等,早上来时没过多久,就卖得差不多了。想必最多再过一个时辰,他今天和儿子担来的东西,就可以全部卖完了。怀里沉甸甸的碎银和铜板,让他的心也是喜滋滋的。
想起自己的婆姨跟了自己几十年,还没有换过几身新衣裳,媳妇儿三年前进门后,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三子爹决定,今日无论如何,也要给婆媳二人做身新衣裳,让二人高兴高兴。
他的儿子张大三却是对老爹的话恍若未觉,只是贪婪地看着街上的景象。比起自己所住的杏岭子小山村,五寨堡真是大地方啊,特别是这大东街,怎么都让人看不够。
街上各种店铺林立,不断还有新开业的店铺放鞭炮的声音传来,夹着伙计们的卖力的吆喝声,街头到处都是热气腾腾的杂烩面摊,羊肉骨头摊。猪肉、豆腐、粉条、茴子白烩在一起,满满的一大碗的杂烩面,一大碗才三文钱,一碗吃下去,决对吃饱。
还有那羊肉骨头汤,羊肉带骨一起剁成块加萌萝卜炖在一起,热腾腾的,香气到处弥漫,让人闻了馋涎欲滴,一大碗也不过四文钱,张大三下定决心,今天杂烩面和羊肉骨头汤一定都要吃一碗。
还有大东街街头那边的大乐楼,今天是集日,不知道是哪个商客请了戏班在唱戏,那戏真好看啊,看得张大三都舍不得移开脚步。
他心里感叹,这才是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象以前那样,每天在地里刨食,有什么出息?象老爹一样,刨了几十年,还是衣食不周,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张大三打定主意,有机会一定要留在五寨堡内,听说黄来福大少爷明年还要招募屯丁,自己到时无论如何,可不能错过了。
三子爹看了自家儿子一眼,眼中有一些无奈,他这个儿子,从小就不安份,脑中老是稀奇古怪地想着什么,和自已想的完全不一样,三子爹都不知该如何和儿子“沟通”是好。其实他二人这种情形在后世也是普遍存在,不是有一个词叫“代沟”吗?
“这位老倌,你这菜怎么卖?”一个五寨堡的军户妇女昂首阔步地走过来问道。
三子爹忙满脸堆笑,恭敬地道:“好让这位大婶知道,韭菜每斤一文钱,青菜一斤三文钱,大蒜每三个一文钱,茴子白每斤二文钱。”
“太贵了,便宜点就每样买五斤。”军户妇女熟练地讨价还价。
三子爹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道:“看您真会还价,也好,俺这菜也卖得差不多了,早日卖完,早日收摊,就便宜些卖给您。”
二人在称菜卖菜,张大三则是有些不耐烦地在一旁看着,又用一些比较嫉妒的眼神看着妇女那红光满面的神情,身上显是新剪不久的新衣裳。心中哼了一声,心想:“不就是一个军户吗?现在过上好日子了,以前哪有这么得意。”
黄来福在五寨堡各个农场屯丁中,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军户和民户的屯丁待遇是不同的,在外招募屯丁时,也是优先五寨堡各军堡的军户们,这样不免让五寨堡的军户们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也让一些外地民堡的民户屯丁们有种放弃民户户籍,加入五寨堡军户户籍的想法。
这种想法的产生可说是五寨堡历史中的第一次,以前民堡的民户们,听得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堡内的军户们又逃跑了多少,什么时候听说过现在这种“黑白颠倒”的事情发生了?不过事实摆在眼前,虽是矛盾不愿,也让许多人的思想慢慢发生了改变。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8章 德润布庄
“二位请走好。”
德润布庄的杜茂真掌柜深深地作了个躬,送走了三子爹二人。虽说这二人一看就是乡下民堡来的,买的又是很普通的花布。
但杜掌柜向来奉行:“至诚至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平时非常注重客人的口碑,不论客人是穷是富,买多买少,他都坚持以礼待客,平时也是这样教导店中的伙计。
所以他的德润布庄才在五寨堡内营业一个多月,生意就很快做大,连千户宅的黄老夫人和几位太太,最近都常常光顾。
“掌柜的,我们店中的各sè花布又卖得差不多了,您是,是不是又要添些货了?”
一个名叫张万初的老伙计喜滋滋地道,作为和杜茂真掌柜一起到五寨堡来打天下的老人,张万初一向是作为杜掌柜的心腹来看,与杜掌柜休戚与共。见店中生意好,他当然也是心中喜悦。
“嗯,不错。”杜掌柜抚着自己的两撇鼠须,满脸笑容地道:“没想到这五寨堡的生意如此好做,看来我们要多多进货了,万初老兄弟,这事情又要你去办了。”
这几个月中,五寨堡的各军户们解决了生存问题后,手中有了些闲钱,自然就要装点自己的生活,修盖新房,各人暂时没这个能力,但给老婆孩子添几身新衣裳,大家还是可以办到的。
而且有这种想法的人遍布五寨堡各地,这样,这几个月中,五寨堡的各布店就迎来了一个购置布匹的热cháo。生意红火,自然让各布庄的掌柜们笑歪了嘴,大感自己来五寨堡设店营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听杜掌柜这样说,老伙计张万初也有些感动,他恳切地道:“掌柜的说的哪话,这还不是小的应尽的本份?”说到这里,他忽然神情有些神秘,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掌柜的,您最近没有听到什么风声吗?”
杜掌柜喝了一口茶,奇怪地道:“什么风声?”
张万初道:“小的最近打听到了,说是千户宅的黄大少,有意将秋收的粮食全部包销于那位祁县来的渠掌柜,您老也知道那位黄大少,不知整些什么手段,今年五寨堡的秋粮怕是要大丰收了,那可是几十万石粮啊,您老就没一点想法?我们不敢说包销,但如能分一杯羹,再开个米铺,怕是利润也不少于这德润布庄吧?”
杜掌柜神情微动,握着茶杯沉吟不语,张万初见状更是添油加醋:“小的可听说了,这五寨堡内的东容记茶庄的李老板,德记皮货店的侯老板,鸿记绸布店的潘老板,都去拜访过了堡内的千户大人和那位黄大少,最近他们还频频去祁县会馆拜会那位渠源锐渠掌柜。”
“掌柜的,我们可不能落在人后,不然到时连一口汤都没得喝了。几十万石粮啊,小的还去各个农场了解过了,他们还喂养了许多猪羊等物,这些又是一个大财源啊。”
杜掌柜打定了主意,放下了茶杯:“万初,你替我准备好名刺和礼单,我要去拜会千户大人和祁县会馆的渠掌柜。”
※※※
商人们对商机的感觉是敏锐的,五寨堡的变化不会引不起他们的关注,先是不断有商人到五寨堡各个农场的田间地头去考察,考察后的结果都是去拜访千户大人,和黄来福大少爷。
无一例外,黄思豪和黄来福招待了他们,但一说起将来粮食外销之事,黄思豪和黄来福都说自己已和渠源锐渠掌柜签定契约,让他们去找渠掌柜,这样,不知什么时候,祁县会馆前拜访的人流多了起来。
“四少爷,您可回来了,您看,又有许多商客们递了名刺和礼单过来,这些都是。”
渠源锐一回到祁县会馆,四十多岁的德叔便迎了上来,满脸笑容地对渠源锐道,作为渠源锐的心腹,德叔负责在馆内接待客人,这段时间,商客们的奉承讨好让这个憨厚的汉子颇有些飘飘然。陪同四少爷这些年中,这还是第一次受到如此的讨好重视。
“一帮势利的东西。”渠源锐笑骂了一声,脸上却颇有扬眉吐气的神情,终于也有别人求到他头上的时候了。
他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才道:“将名刺给我看看,都是一些什么人?”
德叔恭敬地将一叠厚厚的名刺递给了渠源锐。
渠源锐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半响,冷笑了几声:“平遥的李家,介休的侯家,万荣的潘家,阳城的杨家,榆次的常家,哼,都是些大角sè啊,以前他们可是正眼也不会瞧我一眼,现在巴巴地求上门来了,哦,还有这个,临汾的亢家……好家伙……鱼儿闻到血腥味,都上门了。”
这些平遥的李家,介休的侯家,万荣的潘家,阳城的杨家等,都是后世清季晋商中的大鄂,既是大商人、又是大地主,都拥有极为雄厚的资本。眼下虽没后世那么显赫,但在北方的势力也不可小看。
特别是临汾的亢家,即是大粮商,又是大典当商,拥有大量的田宅,亢氏曾扬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虽说这个大话是清初时说的,但此时万历时,他们家族中经营九边的粮草也有几十年了,同样拥有大量的土地,储藏有大量的粮食,势力庞大。
虽说此时这些递名刺的人,都是上面几家外地分号的掌柜或是族中各商号的偏房子侄,放到五寨堡这个现在还不显眼的地方来,并不是他们家族中的大人物,但想到他们身后的势力,渠源锐想了想,还是决定现在更衣会客。
……
“各位慢走,恕之信就不远送了。”
“岂敢,岂敢……留步,留步。”
将上面那些家族中的商客送走后,渠源锐站在会馆的大门上,渠源锐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今天的会客初步达到双方的目的,如果五寨堡秋粮确实大丰收的话,双方愿意合作外销粮食。当然,今天只是初步达成一些意向,具体的条款,还要再时再详细拟定。
和这些家族合作是毕然,一方向,渠源锐得罪不起这些人身后的家族势力,一方面,渠源锐的势力和能力都是太小,需要借助这些家族们的势力。
比如说,刚才亢家在五寨堡设的商号管事亢世银就拍着xiōng脯说,如果渠掌柜愿意将粮食分销给他们,他们亢家甚至可以将粮食远销到辽东镇去,这是渠源锐做不到的。
于是,双方的合作就成了毕然。
※※※
这时,站在会馆大门的渠源锐忽然看到黄来福大少正骑着马,向会馆这边而来,身旁永远跟着江大忠,杨小驴两个贴身随从,还有顾家小姐也是骑着马跟在黄来福的身旁。
渠源锐忙整了整衣,向黄来福迎了上去。
黄来福等人四匹马前后向渠源锐而来,马蹄敲在街上的青砖板上,发出声响。街上的人都是纷纷让开,同时又是忙着作揖行礼,不过五寨堡内原来军户们看向黄来福的神情都是尊崇中带着敬畏,而一些外地商客和乡民们则是畏惧中又现出讨好的神情。
在众人的作揖问礼声中,黄来福微微点头,一路行来,见街上颇有欣欣向荣的味道,也是心中高兴。到了会馆前面,他早已看到了渠源锐,他立住了马,笑道:“之信,赶快备马,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厂(1)
离五寨堡附近几十里远有一个张家坪村,村旁有一个张家坪山。
依黄来福电脑中的资料,五寨堡的石灰石、粘土等资源丰富,其中这石灰岩和粘土等矿点很大部分就分布在张家坪这一带。
石灰石可是好东西啊,除了可以直接加工成石料做建筑材料外,还可以烧制成生石灰,作为消毒防疫卫生之用。比如黄来福的猪圈和羊圈中,就需要大量的生石灰,以保持羊圈的干燥,防止羊儿烂蹄,得上传染病而大量死亡。
生石灰充水变成熟生灰,还可以涂在树根用来杀虫。还有此时的大明可没有什么农药之说,石灰也可以作为田里的杀虫剂使用,在春季播种前,在田里洒上石灰后、放水、翻土,田地在石灰水里浸泡一、两天后,躲藏在泥土中过冬的害虫或虫卵就能被消灭了。
黄来福也是前些时候无意中翻电脑才在一个农业小知识中才看到这一点,此前他的农场春耕前没有杀虫,到了明年,这个虫儿,一定要先杀一杀。
而粘土,在中国几千年中历史中,又是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不过眼下,这石灰石和粘土,对于黄来福来说,却是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
水泥是后世各式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使用材料,追其出现的历史,可说到1796年,英国人帕克在用泥灰岩烧制一种棕sè水泥,称罗马水泥或天然水泥。到了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又用石灰石和粘土烧制成水泥,硬化后的颜sè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并取得了专利权。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此后,水泥便大量的出现于后世。
到了黄来福生活的那个时代中,水泥更是无时无刻也不会离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土木建筑、水利、国防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水泥,各地的需求量都非常庞大。
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所以黄来福才依电脑中五寨堡矿床分布图,组织工匠们在张家坪一带大力开采石灰石和粘土,并投资了一千两银子,办了一个水泥厂,以为自己制作水泥的需求。他希望将来这水泥制作成功后,和农场一样,也成为自己另一个新的大财源。
当然,此时对于黄来福这个举止的目的和前景,只有他自己一人才能明白,以前他搞农场等事,基本上还在众人的理解范围之内,不过这个“水泥”是啥东西,就没人明白了。开始大家都以为黄大少是要大力开采石灰与搞些粘土作陶瓷,不过后来人们才发觉不是。
对于黄大少每每的惊人之举,大家现在都习惯了,反正银子又不是自己出,睁大眼睛看着就是了。
黄来福,顾云娘,渠源锐,江大忠,杨小驴五人骑马快到张家坪山时,远远就看见一个大烟囱,正在直喷着浓烟,此时,阳光正炙热,加上一些风,那烟尘不住地随风飘散。
众人还没来得及表现感想,忽然山那边传来一声巨响,惊得几人的马儿一阵嘶鸣不安。
顾云娘惊道:“来福哥哥,怎么了?”
渠源锐脸上也现出惊疑不定的神情,他虽然知道黄来福目前正在搞一个叫“水泥”的东西,但这个地方,他还是第一次来,咋听异响,也不免惊慌。
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倒是神情平静,显是明白了怎么回事,黄来福微笑道:“云娘不要惊慌,这是山那边的矿工们在用火yao爆开矿床,击碎矿石进行开采。我们过去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用火yao爆开矿床?”顾云娘脸上惊疑不定。不过还是控制了马匹,随黄来福向那边而去。
一路过去,只听炮声隆隆,只见浓烟滚滚,加上烧窑和开山放炮产生的灰尘,使这周边的天空有种灰蒙蒙的感觉。再走近看,只见张家坪附近的山像被扒了皮似的,裸露在外边,草木不见了踪影,而且到处是开山的塘口,如人们额头上道道伤痕。
环境wū染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啊!黄来福心中感叹,如果在后世,这就是必须关窑的三无小水泥厂。不过在这时,在这里,当然没人敢来关黄来福的小水泥厂。
只是见了这种环境wū染,黄来福心中一霎那,有种那样的迟疑,自己搞这种工业到底合不合适?不过很快他又回过神来,就是近代的西方工业革命,也是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自己毕竟是来自后世,还知道一些生态保护的概念,到时自己尽量多注意就是了。
※※※
到了山下时,只见一大群人在忙个不停,众人围在刚炸出来的石灰石矿石边,或手持大铁锹,一锨接一锨的往独lún车上送着矿石,等独lún车满后,便有一些人飞快地推着车往石灰窑和水泥厂那边跑去。
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无一例外的是,个个都变成了“灰人”,许多人还****着身子,身上只着一条犊鼻短裤,全身灰蒙蒙的,只有牙齿还是白的。个个都干得忽叱忽叱的,不过这些人倒象是很开心的样子,许多人一边干活,一边还大声吼着一些民间小tiáo。黄来福听着,颇有些信天游的味道。
黄来福认出这些人中有一些是附近张家坪的村民,事实上,一个半月前,这个设在张家坪,名叫“大五寨堡水泥厂”的地方,刚开始采矿和放炮的时候,离这些石灰窑和水泥厂较近的一些村民,因为受不了灰尘和噪音,曾公推了村中德高望重的老村长前来和黄来福大少爷反应,诉说苦衷,意思是这个啥的水泥厂开建后,整天那个炮响,吓得俺村里的猪也不吃食了,jī也不下蛋了。
说来说去,意思就是村里损失惨重,黄来福大少爷能不能那个……啥?
对于来自后世的黄来福来说,这个情形是似曾相识,很熟悉的样子,当下他二话不着,村中每户人补了五两银子的“小猪小jī惊吓费”,张家坪村二十户就是一百两银子。
对于黄来福来说,这个补偿费是非常便宜的了,花的也是一些小钱。但每户五两银子对于张家坪村的村民来说,却是非常庞大的一笔巨款了。当下人人的怨言立时消散,人人歌功颂德起黄大少的仁德来。
黄来福还许可张家坪村的村民们,他们也可以到“大五寨堡水泥厂”来做事,和那些矿工一样,壮劳力每人每月一两银子,还管吃。干得动活的老汉和妇女每人每月五钱银子,也能干活的小朋友每人每月也有二钱银子,干得好的话还另有奖励,这让张家坪村的村民们更是欢呼雀跃。
虽说“大五寨堡水泥厂”的活很累,很脏,但不论是矿工们还是村民们,人人却都干得很欢快。对于他们来说,累一些,脏一些不要紧,能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带来好生活,他们就很满意了。况且,这个价钱在他们眼中,确实是非常值得自己拼命干活了。
1...1819202122...1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