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而李如松领的大军,一路前去,粮草都要靠当地州县拨给,自然是走得很慢。五寨堡军队这种现象,也让李如松、叶梦熊、梅国桢等人若有所思。
此次黄来福行军算是慢的了,所以一个月后,也就是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公元159年11月29日,他才领着出征的大军回到阔别几个月的五寨堡。
公元1592年11月29日,清晨。
天气己是转冷,当黄来福领着出征的大军回到五寨堡时,整个五寨堡都是倾巢出动,到南门来迎接黄来福一行人。在一片欢呼中,出征的将士们,个个都是挺xiōng凸肚,神情自豪。还有那些同回来的五寨堡商队们,也是个个洋洋得意。
人山人海地,黄来福父亲黄思豪,母亲杨氏,妻子顾云娘,还有马久英公公等人,也是在城门口迎接黄来福。出征数月,顾云娘怀中地儿子黄大郎,己经又大了很多,见黄来福而来,只是用圆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着他。
黄来福下了马,母亲杨氏首先迎了上来,她一把抓住黄来福地手,眼睛一红:“福儿,你一去数月,想死为娘了。”
她旁边的黄思豪有些不以为然,道:“福儿此次出战平贼,这是好事,你哭个什么劲?真是妇人一个。”
杨氏嗔怪他道:“老不修的,你说些什么呢?”
旁边几个姐姐都是笑了起来。
这时旁边的马久英公公也挤了上来,道:“黄将军一路辛苦了。”
黄来福还礼道:“有劳公公出迎,真是愧不敢当。”
马久英公公道:“嘿嘿嘿嘿嘿嘿嘿,黄将军太客气了,黄将军领军在石沟城大败胡虏,咱家就是在五寨堡,也有所耳闻呢。”
两人客气了几句,黄来福又见过自己妻子顾云娘,逗了儿子黄大郎一阵,这才在众人的簇拥下,回进城内。
进了城后,黄来福回总兵府,他放了此次出征的将士们几天的假,立时众兵哇哇叫着散去,急不可耐地找自己的家人妻小吹嘘去了。而在好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是五寨堡内众人争先宴请的对象。堡内外每一个人,都对他们此次的出征充满兴趣。
黄来福回到府中,见了小妾刘玉梅和柳环及眉月,见她们的身孕更高,内心更是欢喜。
一连几天,黄来福都在府内及军营内大摆宴席,庆祝此次出战的胜利。当然,有欢喜也有悲伤,此次出战,五寨堡军队伤亡200余人,相关的抚恤工作,黄来福也是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除安排专人去慰问外,战死的一百多将士的遗骨,己经放于岢岚山脚下的五寨堡英烈园,在12月3日这天,全堡军民,还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祭奠仪式。阵亡军士的家人,也一次性发给抚恤费30两银子,以后每月还会发米一石,让他们生活无忧。
此外,那些伤残的战士们,也一次性发给伤残抚恤费20两银子,以后每月还会补助他们五斗米。并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农场中去工作。这种种做法,全堡军民看在眼中,都是深深觉得为黄来福卖命就是值得。
还有相关的战后总结,也是同样在进行。这在五寨堡军队中,己经形成了专门的条例。
战后的事宜忙碌几天后,黄来福将注意力转回堡内事务来。
秋收早己完毕,和去年一样,同样的大丰收。根据五寨堡粮食局副局长顾世宝的统计,五寨堡10个老农场中,平均亩产小麦还是达二石五斗,20个新农场中,平均亩产还是达二石左右,这样整个五寨堡四十万亩田地中,粮食总产量与去年一样,共获得了九十万石粮。
此外还有八角堡之地,这里有二十万亩田地,去年这里种植了众多的大豆、甜菜、胡麻(芝麻)、油菜等物,以为肥田养地。今年时,这里也种上了小麦,虽说收获量不能和五寨堡相比,但每亩地,也获得了一石粮的产量。二十万亩田地,共获得了二十多万石的粮食。
两堡之地就是110万石粮。这样的产量,自然又是震惊大明各地,往来五寨堡取经的人,源源不断。
关于粮食方面,今年的黄来福还是决定留粮20万石,这样他的粮仓中,就有90万石粮可以出售,如以每石粮银6钱的价格卖于商贾们,最少可以得银五十多万两。
此外还有老营堡沿偏关关河一带,虽说很多土地今年才开垦,很多水利今年才建设。但一年的收获下来,还是可以养活老营堡的将士们。
这是各农场的收获,此外还有各地的作坊矿产。
在五寨堡,各个菜园,果园,各大畜场,眼下都进入了稳定的收获期,秋收喜人。还有各大作坊,也是钱财滚滚。特别是神池堡的铁矿和煤矿,一年下来,可获纯利二十多万两银子。
帐本上的数目,黄来福是越看越喜,对于他来说,万历二十年,是个收获的一年。
黄来福憧憬明天会更好。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139章 赏银军器问题
? 此次出征宁夏,花费颇多,由于战时的军饷都是双倍,因此两千三百战兵,连一千的辅兵在内,这几个月平乱的时间在内,光军饷,。
还有几千大军在路上吃的军粮,在宁夏城下吃的军粮,因为都是吃自己的。所以三千多人,一天就要消耗30石粮,三千多匹马,更是每天要消耗200石粮。这样连人带马算下来,一个月就要吃去七千石粮,五个月时间就要消耗三万多石粮,折算成银子就是三万多两。
在这里,黄来福己是花去了五万多两银子。
上面的三千匹马只是从五寨堡去的马匹,还有黄来福在石沟城和蒙古人大战,分得的战利品三千匹上好战马,从宁夏城一路回到五寨堡时,又花去了黄来福几千两的银子。
还有抚恤斩首的银子花费,在抚恤方面,由于伤亡不大,才两百多人。所以黄来福关于此次五寨堡战士的伤亡抚恤银子,并没有花去多少。但在斩首赏银方面,按一级40两银子算,此次杀敌1500级,黄来福就需拨下斩首赏银六万两。
再算上战时损耗的军器各种支出,这样一算,此次出战,黄来福才出兵三千多人马,就花去了银子十多万两。这让黄来福感慨,战争,果然是个吃钱的怪兽。没钱,是万万打不起仗的。
抚恤银子不说,黄来福回到五寨堡才几天,伤亡将士的家人抚恤银就一一到位。还有那斩首的赏银,黄来福给地钱。都是快于朝廷赏赐下来的银子,所以回到五寨堡不久,黄来福也就论功行赏,将总共的六万两斩首赏银拨下。
这让那些出征的将士们,个个都是眉欢眼笑。让那些没有出征的将士,个个羡慕不己。人人都在摩拳擦掌,争取下一次也让自己出征。
不过斩首赏银制度到了现在,黄来福也发现了有一定地弊端,就是支出巨大,需要自己一直有着非常雄厚的财力,如果财力不济,士兵的思想就会变化,影响到战斗欲望。
这其实和明末军队很相似,就在万历时期。由于国家还有一定的财力,所以此时的大明军队总体兵jīng甲利,可以在数次的对外战争中无往不胜。但到了大明末期,由于国家财政崩溃,衣甲军器不兴,士兵多年没有粮饷,所以在对上满洲人叛乱时,走向失败。
黄来福知道以后自己肯定会经常参加战争,自己以后的队伍也会越来越多,粮饷赏银的支出会越来越大。自己如果一直有钱还好,如果什么时候发生经济危机,那就是士兵心理变化产生的时候。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包含士兵在内,此时民众思想地小农思识浓厚。小富即安的观念极有市场。只要谁手中有了几十两银子,很多人都会想着去过点自己的小日子,享享清福,慢慢的就会害怕刀光剑影的日子,军队中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会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
上面两种情况,都不可不防。
对于第一种情况。黄来福暂时没有办法,只能让自己多开辟一些财源了。
对于第二种情况,黄来福想到了后世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那种公积金制度。斩首一级还是得40两银子,不过这些银子可以只先发一部分,如发个五两左右,余者的35两银子,可以存进公积金内,等士兵满五年退役后。就一起发下。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特例。如士兵伤残后,或者是战死时。就一起全数发放。如此下来,士兵们为了将来自己或是家人的幸福,就会更努力地去杀敌。
这是一种解决方法,对第二种情况,黄来福还有另一种想法。此前几个月时,黄来福和五寨堡商贾们合谋开发塞外土地,按黄来福地盘算,为了更好地吸引大明的百姓走口外,他将来会在河套一带搞个大明版的《宅地法》,只要是大明成年男子,年满20岁,就可以领取200亩土地,女子领取100亩土地,费用只需每亩地交纳一钱银子,就可以终生拥有,并且前三年还可以免税。
对普通百姓都如此,对自己的军队,黄来福肯定会更慷慨,而且为了吸引大明武装力量走塞外,更好地巩固塞外之地。吸引五寨堡退役的士兵到塞北,那是必然。
所以黄来福决定将来搞个以赏银换土地计划,斩首一级赏银40两,可以尽数换成土地。由士兵们自己决定,斩首一级,可领银,也可以领取河套之良田400亩,还不需交纳任何费用。反正河套之地有良田千万亩,足够让黄来福来赏了。慷他人之慨,黄来福是很乐意做地。至于现在那些土地被蒙古人占据,那又有什么关系?将来把那些蒙古人赶走就是了。
黄来福很有信心,将来他推出的这个以赏银换土地计划,肯定会受到士兵们的普遍欢迎。眼下的大明,虽然很多军户士兵因气候年景问题,对五寨堡的军队及农场生活很是安心,但中国人一向对土地的渴望是根深蒂固,有让自己拥有肥沃土地,做个舒服的地主生活,很多人是不会放弃地。
当然了,眼下推出这些计划的时机还不成熟,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给别人留下朝令夕改的印象。一方面,眼下丰厚的军功斩首制度,还是非常受将士们的欢迎的,有算有弊端,眼下也不明显,还是将来再说吧。
所以这些时间内,黄来福虽然一直在盘算这些问题,一边那六万两的斩首赏银,还是痛快地发下去。他现在的总兵府库房内,秋收后,又有了充足的银子,又可以让黄来福大手笔地花钱了。
回到五寨堡后地战后相关总结中,出征地将士们,对于五寨堡军队中使用的火器都是赞不绝口,连友军都是羡艳不己。实战中地效果,加上后世的观念,让黄来福对于火器,一向非常重视。
回到五寨堡后,黄来福己经在考虑是否研制燧发枪了。与火绳枪比起来,燧发枪因用燧石及药池盖,让击发率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火枪兵地位的改变。特别是在下雨天的时候,燧发枪就更有优势。算起来,17世纪初,大明南京户部侍郎毕懋康就发明了燧发枪,就算黄来福现在发明出来,也不过是提前十几年而以。
说起来,火绳枪和燧发枪两者上的结构并没很大的差别,板机系统都是一样,最大的差别,就在发火装置上,一个是靠燃烧的火绳,一个是用击锤打击燧石。在制作燧发枪,最重要是在燧发上,这燧发是类似一个齿lún的东西,但比齿lún简单。对于齿lún的制作,对中国工匠来说并没有问题,早在公元前400年,中国古代己经开始使用齿lún。只要造出燧发,就解决了一大半的问题。
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制作燧发枪,还是有许多与火绳枪不同的东西,黄来福也不知道自己五寨堡的军匠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工巧匠,只能说出自己的思路,让他们先研制试试。
除了火器外,此次由于五寨堡出征将士,身上都是身着盔甲,所以伤亡率比起友军来,可说是大大减少,这让黄来福更加重视甲胄的打制。眼下的五寨堡军器坊中,除了制作火铳外,就是每天在打制盔甲,当然这些盔甲,都是中国的鳞甲。
在前几个月中,黄来福曾让军匠们尝试打制一些西方的板甲试试,在他的印象中,西方的板甲,似乎可以批量生产。但最后黄来福视察五寨堡军器坊时,他发现自己错了,而且还错得很厉害。
西方的板甲,每一套打制出来,都要先军官士兵们量身订做,每人大小都不同,根本不能大规模生产装备。而中国的鳞甲,虽说制作会复杂些,但却可以流水线生产。加上中国的鳞甲防护力更强,重量又更轻便,种种优势下,黄来福己经彻底抛弃西方的板甲,而采用中国的鳞甲。
公元1592年12月5日,下午。在忙完上面的那些事后,黄来福在众家丁们的陪同下,离开了五寨堡,视察了老营堡之地。
现在的老营堡,和年初比起来,己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堡内己是修葺一新,不但那条主街道己经铺上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就是余者坑坑洼洼的各街道路面,也是同样铺上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在主街道的两旁,己经多了许多店铺,商贾人流密集了不少。而且堡内的军户士兵,比起以前来,jīng神面貌也好了很多。
进入老营堡军营,场地中满是喊杀训练的声音,原来的惰气一扫而空,各个士兵们,都是脱胎换骨般,充满了英武彪悍之气。
更不要说此次随军出征宁夏的老营堡镇虏营一千将士,经过残酷的战事后,个个身上都是充满了煞气,而他们随黄来福回到老营堡后,对于他们立下的军功,立时可以拿到首级赏银,也同样是让留守的老营堡将士们羡慕不己。
这让出征的老营堡将士们,个个更感自豪,觉得自己被黄来福收编后,过的日子,真是与以前大不一样。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140章 塞外经营、大军路过
除了老营堡内,在老营堡外的关河两岸,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www、qb5、c0m//在黄来福大修水利水渠后,关河两岸的许多土地,得到了良好的guàn溉。
虽说老营堡开发晚了些,现在种植麦子的田地只有几万亩,其中还有一小半种上大豆、甜菜、胡麻等物,但就算这样,今年秋收时,老营堡附近田地的收获,己经解决了老营堡将士们的温饱需求。
黄来福相信到了明年,老营堡及偏关堡之地,至少有几十万亩田地可以整理出来,都种上麦子等物。明年秋,这里肯定是一片丰收的景sè。
虽说现在天气己经越来越冷,但黄来福在沿着关河两岸视察时,还是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老营堡及偏关堡的各军户士兵们,在各屯长们的带领下,正紧张地忙碌着,安放大水车及大guàn井水车,修整水渠之物,这些东西,到了明年开春后,将派上大用场。
由于两堡的开发,不但现在两地商人越来越多,也吸引了附近许多民户们前来劳作,特别是关外的一些穷苦的蒙古人也闻风而至,一起参与务活,赚些钱养家糊口,为自己家人增添些活命的机会。
本身老营堡外三娘子领的蒙古部落就和大明交好,再说黄来福的威名,也让老营堡外的蒙古人不敢打什么不良的主意,只能和汉民一样,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换取糊口的口粮。
对这些蒙古人,黄来福还是宽容的,他吩咐五寨堡粮食局副局长顾世宝,对这些守规矩,努力干活的蒙古人,可以让他们享受与汉民一样的待遇。
当黄来福来到老营堡的时候,偏关堡参将及兵备官,也是赶忙来拜见黄来福,陪他一起视察两堡之地。本身黄来福治理二堡田地时。二人就获利极多,他们的利益,己经和黄来福连在一起。//周边地老营堡诸将刘正威、梁治平、谢庆奎。还有偏关堡参将姜明安等人都是一齐恭维。黄来福含笑地接受了他们地恭维。
开玩笑。自己来自后世。那是个信息大爆炸地年代。又带着笔记本电脑。如果自己不能改变周边地一切。那也不用混了。
最后。黄来福还在老营堡官署内接见了一干经营塞外垦殖农场地商贾们。在年初时。黄来福曾和五寨堡商贾及各地商贾们。商议先开发塞外地清水河及准格尔旗两地。然后逐步推行自己地塞外殖民计划。
在年初黄来福和众商人的商议计划中,黄来福暗中出武力保护,并且大卖兵器,而那些商贾们力主屯田经营,最后的收益大家按几成几分帐。
眼下种粮收益极高,有了黄来福的保护,各五寨堡商人们都是争先恐后,招募人手,前往清水河及准格尔旗两地经营,经过近一年的经营,己经有许多人打开了局面,不但很多地方被侦测过,就是许多农田,也是陆续被开垦出来。
在清水河约有63万亩可耕之地中,沿着清水河、浑河、古力半几河等几条较大的河流旁,现在己经有数万亩土地被开垦出来,此外这里还有128万亩天然草场中,也有许多草场被开辟为畜牧农场,仿效五寨堡,大力饲养猪羊等物。特别是渠家及亢家,更是占了经营土地地大半。
而在准格尔旗,这里有可耕土地178万亩,现在也有近十万亩土地被开垦出来,明年就可以种植麦子等。这里的800万亩宜林宜草面积中,也有多处草场被开辟为畜牧农场,饲养牛羊等物。
单单这两地的耕地及草场,就可以为黄来福及众商贾们带来大量的利益,更不要说清水河境内还有18亿吨煤,6亿吨耐火粘土,20多亿吨石灰岩。更恐怖的是准格尔旗境内,不说这里的黄河水量每年过境248亿立方米,就是这里的矿产资源,更是非常惊人,煤炭储量有544亿吨,石灰石储量有50亿吨,铝矾土总储量1亿吨。
这些资源,将来当然都归黄来福所有。
单单清水河及准格尔旗,各种土地草场条件就非常丰富,可以养活众多的人口,而且相比更加富饶的河套地区来说,这两地地条件,还排不上前位。
有些黄来福想不明白,占着这么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什么千年来那些占据该地的游牧民族还是养不活自己,还要经常进入中原抢劫?难道真是游牧民族有自己天然的劣根性?
商贾们对两地的经营,己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事情进行到目前,还是非常顺利的,不知是否黄来福威震草原的缘故,在那些商贾们暗中放出消息,这些垦殖农场的大股东是黄来福后,不论是三娘子部地蒙古部落,还是河套部地各蒙古部落,眼下都没有对这些垦殖农场动手sāo扰的迹象。
事情顺利,加上塞外之地极广,可以经营地肥沃土地众多,己经有越来越多的商贾们,加入到这一计划中去。听了商贾们的汇报后,黄来福也很受鼓舞,他勉励商人们胆子再大些,步伐再放远些,他说道:“各位尽管放手去做,安全上决定没有问题,如果有不长眼的虏人敢来sāo扰,我五寨堡及老营堡的天兵一到,定让他们的部落化成灰灰,男的抓来作农奴,女的抓来充军妓。”
众商贾们都是大笑,直道总兵大人说话真有趣。
黄来福也是大笑,说实在,他和这些商贾们在一起,感觉很放松,或许因为他后世是商人的缘故。
接下来的气氛更是欢快,渠家及亢家,都准备追加投资,开垦出更多的农田草场。而黄来福也答应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武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证。
不过眼下最大的问题是人手问题,单单经营清水河及准格尔旗两地,就需要大批的种地人手,眼下老营堡及偏关堡两地的富余人手,己经被一扫而空。但还是缺乏大批的屯丁。
商贾们谈起来这个事,都是叹气,眼下大明流民无数,南北有近千万人,但愿意到塞外的还是太少,黄来福也是沉思,为了吸引更多的大明百姓走塞外,更好地开发河套之地,看来大明版的《宅地法》要尽早提上议程了。
公元1592年12月8日。
从老营堡回来后,在三姐夫田大付的陪同下,黄来福又去视察了神池堡之地,这边有着神池堡大铁厂及神池堡大煤矿,在去年时,为了开矿之事,黄来福曾在这边血腥镇压。
事实证明了黄来福的做法是正确的。不说当地的民户及矿工们眼下都有了稳定的饭碗,过上了衣食周全的生活,就是眼下的铁厂及煤矿,事业也蒸蒸日上,每月都在稳步发展着。
算了算,一年下来,铁厂及煤矿,每年可以为黄来福提供最少二十万两白银的收入,各方分红后,落于黄来福的银库中,也决不是少数。
这还只是神池堡一地的矿产,将来如果黄来福治理下的数堡,还有塞外的矿产都开发起来,黄来福不知道会有多少白花花的银子等着他。
12月9日,黄来福在周边巡视一圈后,回到了五寨堡。
而这在这一天,叶梦熊,李如松等人统领的宣府镇,大同镇等数万援军才走到了五寨堡,他们押解着承恩、承宠、洪大等一干叛军将领,取道岢岚州而来,于9日上午,进入了五寨堡境内。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141章 感叹
? 公元1592年12月9日。.qb5.c0m
天气越发寒冷,时不时一阵寒风扑来,夹着一些雪花,打在各人的脸上,带来一些刺疼的感觉。
不过走在路上的叶梦熊、梅国桢及李如松等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各人只是惊讶地看着路边的一切。从岢岚州而来,进入五寨堡地境时,叶梦熊等人就满是不可思议的心情。
和一路而来的各军堡相比,五寨堡显得太不相同了,富足,繁忙,生机盎然,这是叶梦熊的内心感觉。宽阔的路面,干净结实,看不到什么尘土,听当地人说这路是叫什么水泥路的。还有路边连绵的麦田,一座座如城堡般的农场,路上行走脸sè红润的军户,欢快玩闹的小孩,让人看得如在梦中般。
1...8586878889...1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