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千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老白牛
一路敲锣打鼓,鞭炮声震耳欲聋,大轿回到黄府,这里早己是装扮得焕然一新。虽是纳妾,但由于现在黄来福的身份,加上渠家也是富贵人家,因此还是宾客盈门。
渠秀荷不是一般的妾,所以纳妾的相关嫁娶之仪,如花轿、傧相、纸烛、拜堂、撤帐等,都是按最隆重的来办。
渠秀荷是个如花似玉的大美人,当晚黄来福有福了……
第二日,渠秀荷来拜见大妇顾云娘,向她磕头,递了鞋脚,顾云娘端坐着受了她四礼,并不答拜,这是当时明朝妻与妾的规矩。
直到渠秀荷拜完,顾云娘才笑道:“妹妹请坐,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一边说一仔细打量她,见渠秀荷穿了一身淡绿的缎裾,脖上围着貂裘,发髻上chā着犀玉大簪,耳鬓边chā着珠翠鬓边花,脸上透着一股醉人的晕红,秀丽中带着妩媚,显是昨晚黄来福雨露滋润的缘故。
看她的样子,想必昨晚肯定是被黄来福折腾了一晚,想到这里,顾云娘不由内心略略有些酸。不过她很快按纳住了内心的情绪,和渠秀荷说笑起来。
跟下来,渠秀荷又和刘玉梅平叙了姐妹之礼,二女都坐在顾云娘的下首,柳环和眉月还不是妾的身份,不过二女有孕,地位提高不少,也是坐在一旁。
顾云娘吩咐周边的丫鬟们,以后在府中就称呼渠秀荷为三娘。
黄来福纳渠秀荷为妾,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才停歇下来。而接下来几日,他又有了意外之喜,刘玉梅,柳环,眉月三女,先后都在几日内,各自产下了一子,母子平安。
黄来福大喜,连黄大郎在内,他现在有了四个儿子,他为刘玉梅产下之子取名为黄二郎,为柳环产下之子取名为黄三郎,为眉月产下之子取名为黄四郎。
正当黄来福沉醉在纳妾得子的快乐的时候,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朝鲜,那场bào风骤雨似的战乱,己经越演越烈。
朝鲜有三千里江山之称,一直是大陆与日本岛国两边攻受的对象,几千年来,一直改变不了这样的命运。而这个半岛,又一直是对面岛国垂涎攻击的地方,当然,岛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半岛身后那片富饶美丽的大陆。对他们来说,贫瘠又多地震的列岛之地,实在是太没有安全感了。而那个大陆,又实在是太富饶了。
列岛虽小,却从不不缺乏野心家,从唐朝开始就是如此,只不过能力有限没办法。到了明万历时,更出现了一个野心狂丰臣秀吉。这位老兄不但想攻占朝鲜,还想攻占中国,至于还想攻占印度。在明时就有这样的野心与狂想,实在是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穿越人士。
早在日本战国时代,丰臣秀吉还在征讨毛利时,就写信给织田信长,言道待大军平定本州后,就要进发九州,然后图朝鲜以窥大明,最后一统地球。到了征服高野寺以后,他在给一柳末安的信中说:“日本国之事自不待言,尚欲号令唐国。”
为了备战,他甚至还委托欧洲传教士购买两艘欧洲战舰,准备加以仿造。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初,公元1591年的时候,此时丰臣秀吉己经统一了全日本。他的野心更是控制不住地膨胀起来,他嘴边总是念叨着一句话:“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又过了几个月,由于日本国内武士们对土地分封不均极为不满,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加上丰臣秀吉对大明朝不与自己通商的愤怒,又为了满足自己的狂想欲望,他决定对外发兵。
在六月时,丰臣秀吉派出了使者宗义智,致书朝鲜国王李昖,要求假道朝鲜进攻明朝,并要求朝鲜国王率兵作为前导,他在书上写道:“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予无愿也,只显佳名于三国。秀吉入明之日,王其率士卒,会军营为我前导。”
当时朝鲜国从国王到百姓,都视大明为君父,自认第一属国,恭敬得不得了,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反叛的心思。对于丰臣秀吉的无理要求,朝鲜国王李昖自然是断然拒绝。
拒绝归拒绝,不过丰臣秀吉却认为自己心中有数。不论是明朝时的日本,还是民国时的日本,当时都对情报工作非常重视,而且工作非常认真。当时在抗战时,日军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中国人自己绘制的还要准确,连一个山丘,一口井都标得极为清晰,他们的地图,一直受到中国军队的普遍欢迎。可想他们的情报工作做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不说此时的朝鲜,就是此时的大明,两国内很多情报,日本国内都有专人了解。当地的朝鲜武备废弛,国内风气普遍重文轻武,国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三百多个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而且党争激烈,比起大明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混乱无比。
这样的情况,自然让丰臣秀吉认为朝鲜不值一提,他主要担忧的是大明。毕竟狂妄归狂妄,能统一日本,丰臣秀吉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当时的大明如此庞大,军队如此众多,文明影响力如此深远,对日本人的压迫力是非常沉重的,可说是几千年的yīn影累积在心中。
不过后来丰臣秀吉召见了一个倭寇,让他消除了内心的yīn影。
该人答道:“余部三百,下福建过一年,全甲而归。唐人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催。”
听了他的话后,丰臣秀吉大喜,重重的心事也就放了下来。
而且说实话,丰臣秀吉也有自信的本钱,日本国久经战乱,熏陶出一批批久经战事的军人。他麾下的武士,更多为亡命之徒,作战勇敢,视战争为呼吸般自然的事。
而且此时日本装备jīng良,从西人手中进口了大批的武器,丰臣秀吉手中,更是拥有大规模的火枪部队。他们的火铳,比明军还先进。在战术方面,日军也有相当进步,发明了三线战术,一线开枪,二三线装子弹,形成持续火力,对骑兵有较大杀伤力。这种战术,只有戚家军的火器五段射可以比拟。
整体来说,当时的日军战斗力,他们的装备,他们的战术水平,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决对是jīng锐之士,这让丰臣秀吉的胆气变得越来越高,他加紧了战争的步伐。
万历十九年时,日军的千余艘战舰已建造完毕,名古屋上也囤积了足够使用数年的粮草,三十万的军队在动员后已是整装待发,一切已在弦上。
万历二十年初,公元1592年4月,丰臣秀吉发布命令,九个军团共15万兵力,大小舰艇七百余艘,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等地出发,出征朝鲜。
这十五万日军,都是当时日本国内最jīng锐的部队,兵力分配为:
第一军:小西行长,一万八千人。第二军:加藤清正,二万二千人。第三军:黑田长政,一万二千人。第四军:岛津义弘,一万四千五百人。第五军:福岛正则,二万五千人。第六军:小早川隆景,一万五千人。第七军:毛利辉元,三万人。第八军:宇喜多秀家,一万一千人。第九军:羽柴秀胜,一万一千人。
此外还有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师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为了补充兵源,丰臣秀吉还命令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等人将他们的旗下的军队集结在名护屋作为预备队,又有十万五千人,一时间日本人自称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在战略上,丰臣秀吉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
大军攻取顺利,小西行长率领的先头部队第一军1.8万人,分乘舰船七百艘,于四月十二日渡过对马海峡,翌日凌晨成功登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釜山朝鲜守军,迅速攻下了釜山。守将郑拔战死,城中数百朝鲜官兵血战至最后一人,日军付出伤亡千人的代价。
同日,日本水师九鬼嘉隆部在巨济岛击溃庆尚道节度使元均所部,泷川一益率东路军攻陷蔚山城,丹羽长秀率西路军登陆固城,固城守城将不战而逃。
四日之内,朝鲜海防重镇釜山,东莱,梁山等地相继陷落,沿海守军闻风而逃。四月十八日,加藤清正率第二军2.2万人、黑田长政率第三军1.1万人也相继在南部海岸登陆。前三军登陆后,日军后续主力8万人和其余舰队相继入朝。
日本大军兵分三路向北部快速挺进,朝兵无力抵挡,沿途各道守军望风而逃,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日军便到达王京汉城城下,朝鲜备边使李谥看到日军军容强盛,竟然慨叹说:“今日之敌,似如神兵!”
五月二日,日军攻陷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昖在日军度过汉江之前狼狈出城北逃,京城守将李阳元,竟把兵器沉入汉江,不战而降。日军进入王京之后大肆屠杀劫掠,将号称“小中华”的汉城付之一炬。
战事如此顺利,丰臣秀吉欣喜若狂。
五月二十六日,丰臣秀吉制定了征服朝鲜及明朝的计划二十五条,他对自己侄子丰臣秀次道:“高丽都城已于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内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卷大明,当以大唐关白之职授汝,宜准备奉圣驾于大唐之京城,可于后年行幸,届时将以京城附近十国,作为圣上之领地。诸公卿之俸禄亦将增加,其中下位者将增加十倍,上位者将视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为大唐关白,以京城百国之地封汝。日本关白一职,将视大和中纳言与备前丞相二人情况,择任之。”
六月三日,丰臣秀吉下达了进攻明朝的命令。他疯狂地道:“如处女之大明国,可知山之压卵者也,况如天竺,南蛮乎?” 他把明朝比作处女,把日本比作猛汉,可谓狂妄之极。
由于战事顺利,不说当时日本国内举国欢腾,就是当时侵朝日本各军也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日将锅岛直茂请求丰臣秀吉把明朝大片领土赏封给他,日将伊达政宗写道:“何知今岁棹沧海,高丽大明属掌中。”
在汉城的日军稍事整顿后,又继续北进,六月十五日,日军攻陷平壤。
仅两个月零两天,朝鲜浃旬之间,三都失守,八方瓦解,三都十八道全部陷落,两个朝鲜王子被俘,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之地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所陷。
朝鲜国王李昖逃到义州后,他知道若没有大明的帮助,根本没可能光复朝鲜,因此他派出多批使臣,拼命地向大明求救。为了让大明出兵,朝鲜的使臣们想尽方法,除了向万历帝递交国书外,还分别去游说大明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等,甚至表示愿意内附于大明。
朝鲜国王李昖面对大明使者,更是激动地道:“与其死于贼手,毋宁死于父母之国!”
而此时,日军对朝鲜的大举入侵,也是大大地震动了大明。面对朝鲜战事,大明朝廷上下争论不休。不少朝臣认为朝鲜太过无能,即使援助,也是无用,兵部尚书石星则认为应御敌于国门之外。争论非常激烈,从四月争到七月,大明官员们还没有争出个子丑寅卯辰。
最后万历帝发话:“宜速救援!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一锤定音,大明决定出兵。





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146章 黄来福又出兵,万历帝召黄来福觐见
? 万历皇帝外憨内jīng,自六岁时便已接触经典,略知大义。。0m**岁登基后日讲不断,博闻强记,举一反三,可以与讲师们谈经论道,不失jīng髓,是个绝顶聪明的君皇。
万历帝非常喜欢读书,他除了命令大学士们将本朝祖宗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外,还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内广泛收购新出版的各种书籍,包括诗歌、论议、医药、剧本、等各个方面。
在历史中,他虽长期不上朝,但大明朝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默默注视的眼睛,他敏锐的目光,穿透了万里。没有高明的手腕,他不可能在四十八年中,都稳稳地做他的皇帝。
他不上朝,不等于不办事,只相当于将办公地点从朝堂转回后宫,开辟了大明版的在家办公soho一族,即避开了朝臣无聊的纷争,又有效率地办了事,理念非常先进。
日本人的野心,他一眼就看透了,他知道日本人的野心绝不仅于朝鲜,一旦朝鲜灭亡,日本人下一个对付的目标肯定是大明,到时中日必有一战。既然要打,早打比晚打好,在国外打比在国内打好,因此万历帝第一个作出了作兵朝鲜的决定。
而且就在此时,丰臣秀吉要求琉球,吕宋等地臣服纳贡的消息传来,更是激怒了明朝君臣。万历帝对朝臣道:“平秀吉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我救朝鲜,非止为属国也。朝鲜固,则东保辽东,京师巩于泰山矣。”
明廷上下,很快形成了“迎敌于外,毋使入境”的共识。
万历二十年七月,大明向朝鲜派出第一支援军。由辽东游击史儒率领骑兵二千为前锋,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三千继后。
在辽东巡抚郝杰身旁,朝鲜使节李德馨屡次上书大明朝堂。请求出兵,并在巡抚帐下日夜痛哭不走,郝杰感其忠义,又接到朝廷的命令,便急令祖承训出兵。
不过这里事情出了一些问题,领兵的二人。不论是史儒还是祖承训,都对日军不了解。当时明军过江后,朝臣柳成龙欢天喜地地在鸭绿江边迎接祖承训,不过随后他发现祖承训兵力太少,便对他道:“倭兵战力甚强,望将军谨慎应对。”
祖承训答道:“我曾以三千骑兵大破数万蒙古兵,小小倭人,何足道哉?”
祖承训原为李成梁家丁。随同李成梁四处征战。勇猛善战。确实有自傲地本钱。不过他不明白。当时日军非常jīng锐。是远比蒙古人更为可怕地对手。
事实地结果。辽东游击史儒率领地两千骑兵行进到平壤附近。由于道路不熟。误中日军埋伏。又逢大雨。火器无法发挥作用。结果全军覆没。史儒战死。
而随后而来祖承训率领地三千骑兵。先是因为天雨马蹄纷纷溃烂。加上祖承训领兵轻率进入平壤城内。被七百日军铁炮手伏击。明军死伤两千余人。祖承训大败而归!
消息传回。明廷如炸开了锅一般。群情激昂。纷纷要求大明出重兵远征朝鲜。丰臣秀吉闻讯。则是欣喜若狂。他认为明军地实力正如他所了解地那样。根本不堪一击。日本国内也是jīng神大振。
八月。以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总领抗倭事宜。并诏天下督抚举将材。
十月。令还在回家路上地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为东征提督。总体负责军事。由其弟李如柏、李如梅。还有平宁夏时表现良好地黄来福同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
最后。大明从全国tiáo集了四万多jīng兵,主要为:辽东镇骑兵一万。宣府镇,大同镇各选jīng骑八千。山西镇选jīng兵三千。蓟镇,保定各选jīng锐步兵5千。江浙选步兵3千。最后是四川副总兵刘率川军5千,做为后续部队向朝鲜进发。
在装备方面,辽东镇,宣府镇和大同镇的骑兵们备有轻甲、马刀和长矛,同时也备有火铳。蓟镇、保定的步兵则来自明军的神机营,以火铳和火炮为主要武器。江浙兵拥有丰富地抗倭经验,熟悉戚继光传下的鸳鸯阵。刘的川军多年来一直与西南夷族作战,山地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拥有一个车炮营。
至于山西镇,黄来福的兵多为马上步兵,要作为骑兵使用,也不是不可以。
兵部军令传下后,于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传到五寨堡,黄来福紧急动员起来。黄来福本来就熟知大明历史,又有笔记本电脑可以查阅资料,所以他早料想到了此次战事。
他也知道兵部极有可能还会让他出兵,因此他从宁夏镇回到五寨堡后,并没有解除原来的军备状态。因此短短数日,他便做好了出兵的各种事宜准备。
相比于出兵宁夏,此次黄来福从来福营及镇虏营选出了三千战兵,而为了争抢出兵的名额,各兵又是打破了头。
由于从山西镇五寨堡,到朝鲜之地,行程超过二千里,而且到期时间紧,所以黄来福让战兵们每人配双马,以加快行程,他现在有的是战马,所以马匹不是问题。而且是在朝鲜与日本人作战,当地多为山地,所以马匹不再披甲,仅以战兵披轻甲。又抽tiáo辎兵辅兵两千人,领二千多马骡车辆,随同后勤。
战兵们的装备方面,还是一半火铳兵,一半冷兵器战士,每人披铁甲。此外还带上五十门虎蹲炮,用马匹驮伏。至于辅兵们,则是每人配上腰刀。
在杨小驴地强烈要求下,此次黄来福的三百家丁们,由他来带队。
算上战兵,辅兵,家丁们,事实上,黄来福此次共出兵五千三百人。
在后勤方面,黄来福还是与商贾们合作。由他们为自己军队供应粮草,在前些日的黄来福出征宁夏时,与黄来福合作地商贾们个个都是赚得盆满钵满,因此黄来福一放话,都是人人踊跃。特别是渠家,现在与黄来福关系大不相同。更是最积极的响应。
老规矩,出兵在外作战,士兵们粮饷都是双倍。再算上战时损耗的军器支出,事后的赏银支出等。特别是数千匹马吃的粮食草料更是个天文数字,黄来福估计此次自己没有二十万两银子不能下来。这让他有些肉疼,得想个什么法子,从别人身上捞回来。
万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元1592年12月31日。
清晨!
这天是黄来福领兵出征的日子,就算天气刺骨般地寒冷。零下多少度,各人都要将自己的身子头脸包个严严实实。但还是阻挡不住五寨堡军民们火一样的热情。
在人山人海地送别人cháo中,黄来福拜别了自己的父母妻儿。拜别新纳不久的小妾渠秀荷,逗弄过刚出生不久地三个新儿子黄二郎,黄三郎,黄四郎,一马当先,策马而去。
跟在他身后的,是如云的旗帜,数千jīng锐的战士。
此外,在大军身后。还有滚滚的商队车马,此次出征,看来是要在外面过年了,不过有钱赚,对商贾们来说,在外过年又有什么要紧?
相比前一次,这次黄来福不再让大军步行,每日都是策马行进,并且让马匹lún流驮伏盔甲兵器等。虽说这样很损耗马力。同样为了让马匹保持体力,需要消耗大批的粮草,不过加快了行军地步伐,这也是值得的。
大军行进的路线是先由五寨堡到太原,再从石家庄,保定府等地到京城,再从京城到辽东。一路过去,大多沿着驿道而走。由于途经地都是繁华之地,所以补给容易。只要白花花的银子使出去。那些商贾们,就会乐颠颠地将大军需要的粮草准备完毕。完全不用黄来福cào心。
当然,这样地结果就是黄来福随军运着的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
大军一路而过,沿途留下了许多故事。路过太原时,当地军民更是对五寨堡军队的军容吃惊不己,早听说过五寨堡军队地威名,果然是军容强悍,名不虚传,不愧为虎狼之师地称号。
不过长途行军,慢慢的,军中也有些军士马匹生病掉队,这些人马,都由当地地官府收留,养好病后,随后追赶,黄来福己经留下了足够的银子。
十三日后,五寨堡大军来到了北京城外,这天是万历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元1593年1月12日。
北京城为大明的都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人民地生活一向安逸富足。虽然这些年来城外流民渐多,不过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节奏。
不过这些日来,由于经略宋应昌大人奉谕出师,往朝鲜国剿倭寇。那些京师的留戍军纷纷tiáo动,一队队的人马出德胜门,街道上的步伐声和马蹄声昼夜不绝。
开始众百姓心中还有些紧张不安,不过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习惯了。皇城边上的棋盘街中,还是那样的繁华,城中各茶肆戏楼中,还是那样的热闹。不过茶肆中的说书先生,近日来地说书内容,多了许多斩杀倭寇的内容,特别是戚爷爷在江南痛杀倭寇的事迹,更是广受市民们的欢迎。
此外,本朝中的各勇将事迹,也是市民们喜欢的内容。比如那个有着粮神之称的山西镇副总兵官的事情,什么他在五寨堡斩杀多少胡虏了,在宁夏城外又杀死多少虏贼了,都是让市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都说,有了李提督,黄将军这样的勇将援兵朝鲜国,定让那些倭寇们有来无回。
在这样地气氛中,黄来福领着大军来到了京城脚下。不说当地军民惊讶地围观,哪来的一只军队,竟比京军还jīng锐。后来看旗号,原来是那只山西镇地军队,加上军队后面跟着的庞大商队,更是让京师众百姓们好奇地围观,众说纷纭。
黄来福与当地的留戍军交换了公文,商贾们也赶紧联络当地商人,为大军补充粮草,并和当地商人交易,不用说,他们带来的五寨堡商品,都是非常的受欢迎。
黄来福驻军城外,打算休整一日,再领军继续上路。
正在这时,一个太监领着几个锦衣卫来到他的军营外面,传下了旨意,万历帝要召黄来福觐见!
最新全本:、、、、、、、、、、




回到明朝做千户 147章 面圣
? 马车行进,.qВ5、c0m算起来,这是黄来福来大明后第二次进北京。相比几年前的第一次,不论是心态,还是身份,都己经大不相同。
算起来,还有不到二十天就要过年了,天气,非常的寒冷。街上所见,无不是穿着厚厚棉袄的行人,个个冻得缩脖子流鼻涕的。
马车内虽有jīng细火炉,使车内颇为温暖,但掀起车帘后,却不时有一股风钻进来,深入骨髓的料峭干冷。虽是冬时了,北京城内外却还是没一点雪sè,人说瑞雪兆丰年,今年山西入冬后,好歹还下了几场大雪。看起来,明年春夏京畿一带又会是亢旱更甚。
1...8889909192...1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