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门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要离刺荆轲
做官难,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官吏更难。
但这就是现实!
那种只要用心做事,一心为民,就能做好事,做成事的想法,无论在那个年代和社会都属于幻想的产物。
不能说没有,但很少很少!
少到每次出现一个,都会成为经典和传奇。
张越心知自己只是一个凡人,所以,早早的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念头。
王署长,诸秀才可有名册在?张越问道。
有的!王临马上就点头说道:侍中若要看,下官马上命人调来
拿来看看吧张越笑着道。
若有落网之鱼,他就可以择机向天子举荐——秀才是国家精英,他可没有做那个收为己用的想法。
就连太学生们,他其实也打着实习的借口,想拿来当免费劳动力使用。
但完了,这些太学生的未来和安排,其实还是由朝廷,由天子决定。
在这个问题上,张越一直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
王临听了,马上就吩咐人去取来在册秀才的档案。
没多久,这些秀才们的档案,就被摆在了张越面前。
张越拿起来随意的看了看,就放了下来。
很遗憾,这么多秀才,一个能够在未来留名的人也没有。
只能说,察举制度运行了这么多年,也出现问题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僚(1)
长孙殿下驾到!
张越抵达公车署后半个时辰,整个公车署再次轰动。
几乎所有的待诏秀才都激动万分。
皇长孙!
国家的未来,社稷的希望!
至少在文人心里是这样想的。
而公车署的待诏秀才们,谁没有幻想过,自己一朝得幸于贵人之前,从此平步青云,走上仕途巅峰?
诸秀才立刻就哗啦啦的涌出来,在走廊上,在院落中,像一只只开屏的孔雀般,尽可能的展示自己。
有人挺直了腰杆,想要让自己尽量显得高大一些。
也有人拿着书简,一副专注读书,不为凡俗所扰的模样。
然而,刘进却无视了所有人的努力,在侍从和官吏们簇拥下,直入公车署大厅。
秀才们见了,失落无比。
果然,人与人是有差距的啊!有人远远望着在官衙正厅内,被簇拥着的皇长孙与那位张侍中,心里面五味杂陈。
赵过坐在公车署中的一间小厅中。
抚摸着自己手下的案几上的油漆,作为一个农稷官,他一直与粟米小麦打交道,所以双手结着厚厚的茧子。
就这一个案几上的油漆,恐怕就能抵的上寻常农户一岁之积赵过心里感慨着。
他是今天早上抵达公车署的。
从郁夷县到长安城,足足有三百余里的道路。
若是徒步跋涉,没有个几天是不可能走到的。
好在,他是被征辟的官员,所以,依照制度可以骑传马而来。
进了长安城后,这长安的繁华,让他大开眼界。
只是,他无心去看那些风花雪月与纸醉金迷的市井风光。
郁夷县的父老,正在遭灾。
每过一个时辰,都有一个家庭陷入绝境。
作为一个农家弟子,赵过的三观和理念,让他坐在这里每一分钟,都像是在煎熬。
农家一系,是从墨家分离而出的别支。
而农家,虽然在战国中期与墨家分道扬镳,但墨翟的思想,依然深深的影响了农家子弟。
忽地,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个三十来岁的官吏,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走了进来,见了赵过,马上就自来熟的凑上前来,拜道:君就是张侍中所征辟的郁夷护粟校尉赵君吧?
嗯?赵过望着此人,问道:阁下是?
在下陈万年对方不由分说,将一个小包塞到赵过手里面:也是张侍中所征辟的官吏,之前在大司农均输署任职
这是在下家里的枣树去年结的果子,特地带了些来,给赵君尝尝鲜
赵过傻傻的看着那个自顾自的说话的陈万年,他从未遇到类似的人。
在他过去的仕途生涯里,所遇到的同僚,不是那些喜欢高谈阔论,鄙视和轻视他的工作的儒生,就是埋头苦干,一心只为了政绩的法家官僚。
就连王沂,也是如此。
但像眼前这个一见面就送礼的人,还是第一次见到。
就听对方说道:往后,赵君与我就是同僚了,还请赵君多多包涵
好说,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赵过只能点点头道。
对了,赵君还没有见过其他同僚吧?陈万年笑着问道。
嗯
那在下不才,愿为赵君引见陈万年笑着恭身说道。
连赵过也没有发现,从进门开始,直到现在,陈万年的眼睛,一直在他全身上下打量。
塞一包枣子过来的时候,陈万年的眼睛在他的双手上停留了至少三秒钟。
哪怕是在如今,陈万年的视线也没有离开赵过的身体。
就在这短短时间的接触,陈万年已经给赵过在心里面做了评分了。
这个被征辟来的农稷官,年纪在四十多岁左右,双手长满老茧,显然是久在基层,长期与百姓直接打交道,甚至常常亲自下田的官员。
而他的四肢健壮,身体魁梧有力。
显然精力充沛,做事能力很强。
双脚只穿草鞋,哪怕是进了这公车署之中,也坦然如此。
这说明这个人是农家的人。
综合以上信息,陈万年给未来的这个同僚,下了一个定论:好同僚!
什么叫好同僚?
吃苦他上,有事他顶!
更关键的是,还不会与自己产生竞争关系。
这样的同僚,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啊!
这样的好同僚,自然要好好经营关系。
未来说不定,还得靠他来给自己刷政绩呢!
赵过听了,忙拱手谢道:多谢陈公!
请!陈万年笑眯眯的带着赵过,走出了房门,来到了隔壁院子里。
一位风度翩翩,看上去颇为精明的官吏,穿着长袍,坐在院子里,捧着书简,似乎在着什么,手里面还在不断的拨动着,大约是在计算?
桑公陈万年走到那人面前,拜道:这位是张侍中征辟的郁夷县护粟校尉赵君讳过
然后,陈万年又对赵过介绍着:赵君,此乃当朝治粟都尉,故大司农,故侍中桑公讳弘羊之子,桑君讳钧,旧为大司农均输署丞
桑弘羊的儿子?
赵过听了,心神剧震!
治粟都尉桑弘羊的威名,可是如雷贯耳。
天下恨他的人,如车载斗量,但爱他的人,也如大河之沙。
不才桑钧见过赵兄!桑钧也是对着赵过长身而拜:往后,愿与赵君共同进步!
赵过连忙低头,拜道:不敢,不敢!
心里面却是震怖不已。
那位张侍中,究竟是什么来头啊?赵过暗想着:连桑弘羊的儿子,也愿意屈尊其下这简直
却不知,陈万年更加震怖。
此番,所征辟的四人,除了桑钧是桑弘羊塞进来的以外,其他两位同僚,他都见过了。
眼前的这个赵过,是农业能手,至少是熟知农事的老农稷官。
而另外一位,从北军调来的守军正丞胡建,别看其貌不扬,但却明于律法,熟知汉律。
再加上他这个衙门里的老油条,对基层事务熟悉万分的老官僚。
一整个行政班子就搭建起来了。
那位张侍中的识人之明的能力,也太夸张了一些吧?
这时,一个公车署的官吏,走了进来,对三人道:诸君都准备一下吧,长孙殿下已经到了公车署,恐怕随时可能召见!
长孙殿下?赵过疑惑着问道。
您还不知道吧?那官吏笑道:诸君虽然都是张侍中征辟的官吏,然而,张侍中乃是奉天子之命,辅佐皇长孙殿下,治理新丰的受命大臣!
赵过只觉得,自己的脑子里忽然嗡的一声,一片模糊。
自己究竟是何其幸运?居然能摊上这种好事?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郁夷百姓,已经得救了!
长孙,那是太子的长子,天子的嫡长孙。
他一句话就可以让郁夷上下生民,脱离苦海!
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僚(2)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就有着公车署的官吏来宣告:殿下命诸君前往拜见!
诺!赵过连忙应了一声。
桑钧与陈万年却都只是轻轻一拜。
然后,赵过就见到了另外一位同僚——一个戴着獬豸帽,脸上没有半分表情的小吏。
而在刚才与桑钧陈万年的交谈中,赵过也知道了这位同僚的名讳——北军守军正丞胡建。
官职地位,比自己还低!
他赵过这个护粟校尉,好歹还是国家的有秩,是有编制的。
但守军正丞,却是临时工,岁俸最多一百石。
所以,这位胡建的身形也显得有些消瘦。
胡建见了赵过,露出笑容,拱手道:胡建见过赵兄
四人于是跟上那个官吏,朝着公车署的正衙方向而去。
一路上,许多的待诏秀才,都是羡慕嫉妒恨的看着他们。
为长孙征辟,辅佐治理新丰。
未来长孙登基,这四人就是潜邸大臣,从龙元勋!
正衙中,张越与刘进正在商量着对四人的任命和分工。
殿下,臣打算上书陛下,在新丰县置农都尉,由赵过出任!张越轻声说着。
刘进闻言,略略一惊,问道:置农都尉?不妥吧
这几天他也恶补了一下汉家官制和地方制度。
因此知道,农都尉,是国家设置于边塞或者重要产粮区的高阶农稷官。
其秩比从四百石到两千石都有,主要看当地的具体情况。
譬如,主管轮台屯田事务的农都尉的秩比就高达两千石,而且被授权在必要时可以节制军队,参与农业生产生活。
居延地区的农都尉就更了不得了。
他们除了管农业,必要时,甚至能披挂上阵,组织屯田的民兵,与汉军共同行动。
而内地的农都尉的权力虽然不如边塞地区那么大。
但拥有的资源和力量,也是异常庞大的。
在一些地方,农都尉甚至可以架空县令,自行其是。
更重要的是——农都尉在行政上,不受文官节制,它直接听命于大司农衙门。
必要时,甚至可以绕过地方官府,自行其是。
在新丰县设置一个农都尉,不是不可以,关键时,刘进担心舆论议论。
说他偏向桑弘羊。
这几天,就有着类似的议论私底下传播了。
殿下张越当然知道,在新丰设置农都尉一职,一定会遇到阻力,特别是那些朝堂上的文官们和博望苑里的那些宾客们,必定会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
但,不设置农都尉,那赵过来新丰也就失去意义了。
一个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实际强制执法能力的官吏,怎么可能推广新技术和新作物?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刘进,说道:殿下可还记得,臣曾与殿下说过,关中有人善代田之法的事情?
记得!刘进听了,眼中忽然露出喜色:侍中的意思是,这个赵过会代田法?
张越点点头。
若是如此,那么此书,孤与卿同上!刘进握着拳头说道。
张侍中曾说代田法可以增产一倍甚至更多!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