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帝休
这是赈灾的第十一日,荀彧正在施粥。士兵们守护在旁,得灾民哄抢。
粮草大多被运往各郡县,京中不足,杂粮粥便煮的不算粘稠。每个人每日都能领取两碗,勉强能吃到四、五分饱。
灾民们熟练的排起长队,一个一个分的很快。
很快就轮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
小孩穿着件破旧的蓝色衣裳,露出干巴巴的四肢,艰难抱着个豁了口的大瓦罐。
荀彧认得他。
前天和旁人闲聊得知,这小孩本出自富农之家,不必忧心生活,只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干旱导致他家乡的全部田地颗粒未。在吃完余粮后,他与族人被迫离开家乡寻找吃食。
因为周遭官府起初将灾民拒之门外,他们只能跋山涉水朝京洛而来。他们走过大山河流,饿的头晕眼花,脚也被磨的鲜血直流;他们遭遇过狼群攻击,好不容易逃生,族人又依次染病……
如今几百人的乡族大多七零八散,他和他病弱的母亲相依为命。
而这般遭遇的人,并不在少数。
这些簇拥在京洛城外衣衫褴褛的灾民,各有各的凄惨与痛苦。
小孩乌溜溜的大眼睛里满是对米粥的渴望,荀彧瞧着,没忍住给他又添了一勺。
他温和一笑:“快回去陪你母亲吧。”
小孩子眼中划过一道惊喜,欣喜的“啊啊”了几句,像在感谢荀彧。
小孩是个哑巴,不能说话。但他的眼睛又黑又亮,瘦巴巴小脸上洋溢着一种名为希望的光芒,叫人一见便觉愉悦。
荀彧忍不住弯腰拍了拍小孩的脑袋,看他快步往回跑。他不能跑太慢,再等一会还要洗干净瓦罐过来领汤药,拿回去给母亲喝。
荀彧瞧着小孩远去的背影,眼中含着温柔的笑意。
他跟着忙上忙下,累瘦了一些,不过眼中依旧神采奕奕。
他看着这些排着长队的灾民,见他们眼中都是欢喜与安定,不知就为何想起第一日看到这些灾民的模样。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73
他们围绕在京都之外,眼神呆滞,满脸麻木不仁,宛如行尸走肉一般,看的荀彧心惊肉跳。
好在现在的他们已经截然不同。他们脸上开始有了生气,眼中都带着希望之光。
荀彧沉重的心情终于松懈下来。
见今日这粥已施地差不多了,他便错开人流走入一旁树林里,想要短暂地呼吸一点清新的空气。
许是一时兴起,他走的有些深入。索性身旁有六名侍卫,不会有什么差错。
有风拂来。
九月初的清风已经透着些许冷意,吹在人脸上,叫唇颊都有些僵硬。
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的是这风中似乎带着什么诱人的香味,等众人细嗅又不留痕迹。
荀彧迟疑了一下,顺着风飘来的地方走去。
越靠近,香味愈发浓郁。荀彧分明闻得出,这是肉的香味。
还没等他想到什么,他便瞧见不远处有个火堆。边上没有人,只有缺了个豁口的瓦罐,以及几片残破的、眼熟的蓝色布料。
还有一滩血,似乎是煮过什么东西。
火堆后面有个极为隐蔽的山洞,若非有香味指引,荀彧都不能发现这里。想来就有人偷偷躲在山洞里,大口享受着这难得的美食。
……可方圆百里的东西早就被他们吃光了,一点漏网之鱼都没有,哪来的肉?
一双黑亮的眼睛浮现在眼前,可怕的猜想浮现在荀彧脑中。
在这瞬之间,一股冰冷从他的脚底板顺着浑身经络蔓延全身,叫他浑身都克制不住地战栗起来。
“他们,”他一字字艰涩道,“他们,是不是在……”吃人?
他的话没能说完。有砂石般粗粝的东西压在他的心口,横亘在他的喉头,使得他每说一个字都觉痛苦不堪。
护卫们阻拦他身前,不想让他去看这险恶的一幕:“荀公子,我们回去吧。”
荀彧如坠冰窟,刺骨寒冷。
他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豁地伸手推开挡在身前的侍从厉声道:“让开,我必须看看他们到底在吃什么!”
……
糜荏到这个消息已是片刻之后。
他即刻放下手头事务,取了壶水便跟着侍从前往事发地。
冲突已然结束。五名侍从们拔出利刃,围成一圈看管着里头的男人;三个长相老实、脏乱不堪的男人,则缩着脖子蹲在刀下可怜兮兮地瞧着他们。
糜荏只瞥了一眼便回视线,挥手命他们将人带回调查。
林中很快只余一片平静。只有未曾散尽的气味,悄无声息地证明这几个男人曾在此地做过怎样的恶事。
荀彧正扶着大树吐得昏天暗地。
糜荏叹了口气,走过去轻抚他略显消瘦的脊背:“还好吗,文若?”
荀彧摆摆手。正欲说话,又是一阵恶心泛上喉咙,叫他将胃里的酸水都吐了干净。
糜荏将温水递给他:“你先漱口,再喝一点。”
荀彧听话的照做了。
他这会已吐不出什么东西,只能满面苍白地,虚弱地靠在树干上,才能让他好受些。
糜荏等待片刻才道:“先回去吧,晚些再谈其他。”
荀彧闻言豁然抬头。他一手狠狠抓住了糜荏的外衣,一手指着那即将燃尽的火堆。
“……他们在吃人,他们在吃人!”他双目赤红,反反复复念叨着这句话,“他们在吃人啊!”
“他们说他们饿极了,便捡了一具尸/体来吃,可是那个瓦罐分明就是那个孩子的,那几块布料也是他身上的!”
“他只是个孩子!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是个异常乖巧伶俐的孩子啊!他的母亲还在家中等他啊!”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74
荀彧攥紧了他的衣服,任由眼泪簌簌落下:“我该早一点过来的,若是我能早一点,那个孩子就不会死!”
他受到的刺激过大,使得此刻的他深陷愧疚情绪难以自拔。
他当然读过史书,知道饥荒元年有一种恶事名为“易子而食”,冰冷四个字就描绘出可怕的吃人行径。可当时眼睛看见的也不过只是这冷冰冰的四个字,略过便也罢了。
与亲眼瞧见,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降灾祸,惩戒汉室。可这朝廷之中真正该受惩罚的奸贼,有哪一个到过零丁半点责罚,还不是全部都由这天下百姓代为受之?
然而百姓何其无辜,稚儿又何其无辜?为何明明是有恶人作恶,却最终要由得他们承受这所有一切的磨难?!
这是苍天的不公,是世道的不公,更是汉室统治的不公!
在这一刻,向来渴望倾尽一切扶持汉室的青年,第一次对自己的理想发出质疑。他拔出糜荏佩戴着的长剑,朝着皇宫方向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呐喊:“汉室不公,奸贼不死!我要亲手杀了他们,为这些死去的无辜百姓报仇!”
回答他的是一击快而准的手刀,以及昏迷之际的一个温暖胸膛。
第二十九章
荀彧醒来已是戌时初刻。
他的后颈处还在隐隐作痛,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不大神。他坐起身环顾周遭,瞧着房内陌生的装饰,迟疑道:“此处是……”
话语未尽,声音说不出的喑哑艰涩。
“是我府上客房,”一旁有人答道,“我怕他们担心,便没有将你送回荀府。”
是糜荏。
荀彧心下一松,眉宇间的倦怠神色也消失大半:“多谢子苏。”
“你我之间何须言谢,”糜荏给他倒了杯温茶水,“再说是我打晕的你,你不怪我才好。”
他说着,将茶水递到荀彧面前:“文若,先喝一点水吧。”
荀彧的目光放到了面前的茶杯上。一瞬之后,却被握杯的手吸引过去。素手修长,骨结有力,在昏惑烛光里泛着温暖的玉质光泽。
等糜荏疑惑地又唤了他一声,荀彧才回过神来。
他借着喝水的动作掩饰方才那点不自然。一杯清茶灌下,喉头倒是舒服不少。
“是我觉得抱歉才对,”荀彧苦笑,“……我当时太冲动了。”
白日里受情绪影响,他居然就这么拔剑想要冲进皇宫砍死十常侍。且不提此事是否能成,单是这一举动足以给荀氏一族带来灭顶之灾。
冲动如潮水般褪却,理智回笼方才体会到后怕。幸好糜荏直接将他打晕,没让他做出不能挽回的错事。
糜荏没有说话。
他伸手拍了拍荀彧的肩膀,当做安慰。
压抑的声音从荀彧的喉咙里发出来:“那个孩子……”
糜荏叹了口气:“已将三人捉拿入狱,择日处斩,也算是为那个孩子报仇。”
他们并不是活不下去吃的人,而是因为每次只能吃到四分饱,又馋肉味,便盯上那个孩子。
这是纯粹的恶,在无序法度下渐渐滋生。
糜荏叹了口气:“他的母亲我也已命人前去安抚,文若切莫太过悲伤。”
荀彧用双手捂着脸颊,不想让糜荏看到他的狼狈神色。他的喉头发出悲恸的呜咽声。
糜荏给了他一点时间拾情绪,此刻任何言语都显苍白,唯有让他自己发泄出来才好。
等到片刻之后仆从端来一碗米粥,他才放下双手。
他的眼睛有点红,情绪依旧恹恹的。
糜荏把米粥递给他:“别想太多,先吃点东西罢。”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75
粥是半个时辰前开始煮的,到荀彧醒来正好出锅,已经被煮的很浓稠。煮的时候放了小把绿色的豌豆,还有咸肉碎粒,出锅后又在上头撒着一撮小葱碎末,闻起来格外咸鲜香浓,足以勾起任何人的食欲。
荀彧苦笑了一下:“我吃不下……”
他的话语没有落尽,肚子便是“咕”的一声唱起反调。荀彧短暂地沉默了一下,起床喝粥。
等喝完粥,他的情绪似乎好了一些。大抵美食都有这样的魅力,可以安抚人们受伤的心灵。
见荀彧喝完这碗粥,糜荏才笑了一下:“陪我出去走走吧,文若。”
他怕这人想太多,再闷在房里又要想岔。
两人走出房门。
九月的夜间已然清凉,荀彧甫一出门便不能自控地打了个寒战。糜荏注意到了,命侍从取来件薄披风递给他。
荀彧怔了一下。
他恍惚间接过柔软的披风,不知为何想起昏迷前那个怀抱的温度。
但糜荏对此一无所知,已然迈步离去。荀彧扯了扯嘴角,系好披风跟上糜荏的脚步。
他们最后在花园中的凉亭里坐下。
在这个时候,赈灾时发生的恶劣行径也好,令人心生倦怠的朝堂的斗争也罢,都已悄然远去。
他们享受着片刻的安宁。
荀彧抬首看着天边银月。
它那么美,又那么遥不可及,哪怕他穷极一生时间都无法触碰。
他们坐了很久,糜荏才道:“你在看什么,文若。”
“我在看我的梦想,”荀彧苦涩道,“我不知道……再继续坚持有何意义。”
汉室士族以天下为己任,不少人记事起便苦读不辍,等待成才后迈入官场辅佐汉室。曾经他一直有着坚定的信仰,他以为汉室可以再等一等,等他成长到足以与十常侍对抗的地步,扶持汉室重立。
可当他跟随荀爽来到京洛,亲眼瞧见这一年来贤臣们遭受的不公,天子的无能,天灾人祸与百姓的民不聊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什么。
他信仰早已在根部腐烂,他多年的坚持正在逐渐崩塌,他的前路渺茫如雾。
他已无路可走。
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此。
荀彧看着天边寒月,像是自言自语:“汉室还有重立的希望吗,倘若……我又该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他曾经询问过糜荏。他还记得当时的心情,忧愁却带着一点希望,与如今的绝望完全不同。
他听到了糜荏的回答:“没有。”
荀彧瞳眸紧缩。
他豁然转头看向糜荏,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人,又像是根本不认识这个人。
“很奇怪吗,”糜荏迎着他的目光,淡淡道,“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们都很清楚,只是一直自欺欺人。”
荀彧彻底怔住了。
“倒也不必太过痛苦,”糜荏道,“王朝的兴衰与更替,便如这一株菊花一样。”
荀彧的目光下意识跟随他的指尖,落在身侧花盆里的那株菊花上:“……子苏为何这么说?”
“百姓是土壤,朝廷是花株。它们努力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历经风吹雨打,终于盛开出美丽的花。”
“土壤中可以不植花,可以只值一株花,亦可值好几株;正似如今汉室一统天下,亦如历史上多国鼎立。”
“这株菊花出芽于温暖之时,衰败于寒秋之后。它盛放之时虽极尽繁华,我们却有无数种方法来摧毁它;可即便我们用尽手段来保护它,等到它真的衰败,我们亦无力挽回。”
“花谢花开,本就是自然最无情的定律。无论是谁,都阻变不了这一事实。”
荀彧闻言半晌没有说话,只是怔怔凝视着这一株菊花。
今夜月光清浅,这朵花便沐浴在寒月银灰里,浮现出凄凉的枯黄色。它伸展的花瓣已然萎靡腐烂,似散未散。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76
任谁都看得出,它的花期已尽,即将凋谢。再过不久,它的枝干也会腐烂,渐渐衰败于土壤之中。
荀彧的脸上带着一点极为难过的神色,想要伸手抚摸这朵花。未等他的手指触碰到它,北方忽然吹来一阵寒风,吹得不少花瓣四散飞扬。
荀彧被豁然惊醒,猛地回指尖。
花开花谢,年复一年重复不断。可这满园菊花,再没有一株能成汉室。
荀彧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是一个无比残酷,却又真实的道理。
他脸上的表情似笑非哭,“汉室既亡,我等亡国之臣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糜荏摇头。
他的目光从荀彧脸上挪动到这并未彻底凋谢的花朵上,语气说不出的温柔:“你看到了吗?”
荀彧茫然道:“看到什么?”
糜荏伸手,朝某处点了点:“你在这儿呢。”
荀彧攸地怔住。
他看到花瓣凋零之后的花/心处,终于裸露出一个小小的果实,上头嵌着密密麻麻的细小花籽。
“花虽凋谢,却孕育出无数继承它遗志的种子。”他的耳畔,温和的声音覆着无比坚定的力量,“集天地之灵气,集汉室之华。只需一个契机,就能去往各处生根发芽。”
“可这又有什么用?”荀彧仿佛钻进钻牛角尖里,近乎自暴自弃道,“花开花谢,往复循环,正如你当初告诉我的王朝循环更替一般,不都是徒劳吗?”
这下轮到糜荏怔了一下。
他看向荀彧的眼睛。那双惯如星辰般明亮璀璨的眼眸,在此刻暗然失神。
果然还是年轻人,糜荏想。
他伸手握住荀彧的手腕,将人领向书房:“你跟我来。”
上次被刺杀后,他命人重新修整了一番,如今已看不出什么痕迹。
他从柜子里找了条细铜丝出来,而后将铜丝缠绕成几个圆:“先前说过历史是一个圆,它重复发展、循环往复,对吗。”
见荀彧点头,他伸手捏住这条铜丝的一端,向上稍稍扯开一点:“现在再看呢?”
随着他的牵扯,铜丝绕成的圆不再重叠,反而层层分明、旋转而上。
糜荏将螺旋状的铜丝放到荀彧手心。他慢慢道:“历史的发展是重复的,但重复之余,是不断向上的。”
“起初人们茹毛饮血,后来发现、保存火种,至如今烹饪方式千变万化;起初人们以石为刀,后来以青铜为利,至如今军队遍及铁刃;起初人们语言不通、文字不一,后来有了一个个部族,至于先秦统一文字,规范官话,等等等等。”
“历史是辩证发展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前进、活动,等这些微小的量变引发巨大质变时,阶级的斗争愈发明显,社会结构也就随之改变。”
正如早期是奴隶社会,后被推翻成为封建社会。在之后有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是以朝廷的存在,是历史与社会的必然选择,而非没有意义。”
他说完这一席话,浅啜一口温茶等待荀彧理解吸。
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对于荀彧而言或许有些晦涩难懂。但糜荏今夜所解释的话语已经足够,他可以窥探其中深意。
荀彧感觉自己被蛊惑了。
是,历史如滚滚长江流逝而去,一眼即万年。汉室辉煌不能再被重复,可是他们这些汉朝臣子,却可以带着汉朝治世之华,散落到天涯各处。
只要竭尽全力汲取土壤中的养分,就可以破壳而出,开出崭新的花朵。
这些花朵不是汉室,却带着汉室的影子,影响到千千万万的人,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但这些华,绝不包含汉室皇族。
是愚昧跟随汉室皇族,誓死效忠于他们,哪怕他们昏庸无能祸害苍生;还是保留汉室治世的华,去往另一片沃土,全在他的一念之间。
荀彧怔怔看着这个小小的螺旋铜丝。
他听见心间高楼豁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塔。这座塔才刚打上地基,瞧着非常坚实,只等时间一到便能向上扩建,直指天际。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 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77
这是糜荏替他重建的信仰之塔。
“既然汉室天下已千疮百孔,”荀彧喃喃道,“那我们为何不亲自为百姓建立遮风避雨之处呢。”
他蓦地回过神来,眼中迸发出强烈的光芒,朝糜荏行了一个大礼:“多谢子苏点拨,彧明白接下来该做的事了。”
糜荏忙要扶他。
他却没有起身,保持着大拜的姿势对糜荏道:“彧已知晓子苏之意。只要君心似我心,彧必将鞠躬尽瘁,不离不弃!”
糜荏怔了一下。
他看向荀彧。这个人还俯着身子,看不清脸上表情。可他明白这个人一旦认定某件事,就会一路到底,就连发顶都显得执拗异常。
他也跟着拜下去,一字字承诺道:“定然不负,相思之意。”
第三十章
两人动容对拜,半晌之后方才一起抬首。
他们相互扶着手臂起身,相视而笑。都看见了对方眼中的如遇知己的愉悦快意,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差不多是戌时三刻,千家万户即将陷入安稳睡眠。窗外月光清冷,一弯银月高高挂起,冰冷而圣洁的光辉透过轩窗分格成数个残影。
糜荏就站在倒影里。他如玉的面庞被覆上一层斑驳的光影,称得深邃的眼眸愈发神秘莫测,令荀彧下意识想要探究一二。
他听得糜荏提议道:“时间尚早,文若,不如来聊一聊你我想要的未来?”
荀彧回过神来,欣然同意。
他们在书桌前并排坐下,肩挨着肩,好似离得远了就会看不清对方在纸上记录的要点。
关于未来,他们聊了很久。
他们终于不再拘泥于汉室皇族,从大汉现有的制度,到他们想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度;从如何挖掘更多的栋梁之才,到如何才能留住这些人才;从如何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百姓,到将来天下安定后该如何发展农业、经济、文化。
……
一个人的想法永远不可能面面俱到,纵使糜荏来自三千年之后,知道历史的大致发展。
他读过很多这个时代的书与文章,内心深处显然不能苟同于这落后的制度。他的想法是活跃的,某些观点足以打破汉室的顽固与封建,却又忽然在一些点子上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而荀彧是根正苗红的汉家臣子。他深受时代桎梏无法看到人类将来走得多远,但他比糜荏更了解儒家文化的华与传承。
他被糜荏所描绘的未来深深吸引,渴望糜荏描绘出的“每人都吃饱穿暖”,“每人都能读书”,“每人以劳作糊口”……的未来。即便偶尔出现天灾,朝廷与百姓也能众志成城,亿万一心,携手渡过每一场灾祸。
这是怎样理想的国度啊,荀彧心驰神往。
但等糜荏想的过多、过远,他又能及时提出疑问,将人拉回现实。
这个时代太过落后,他不能迈开太大的步子。正如王莽篡汉时试图将田地从士族手中分给普通百姓,从而被士族联手推翻。
有这个前车之鉴,糜荏也不能一下子做的太过。
两人抒发着各自的观点,补充着对方的漏缺。偶有争执,大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使得他们都觉这场谈话如鱼得水。
及至启明星初升,茶壶彻底空了,他们才停下讨论的声音。
他们都因对方而被激发出丰富的灵感。又因讨论的范围太过广阔,没能规划出一个足够理想的蓝图。
瞧这架势,今日都不可能完全规划出来。
两人眼中满是兴奋,没有半点困意。只是东方微白,再不睡天便要大亮。今日还要尾赈灾之事,为防止神不济出错,他们需要小憩一至两个时辰。
1...1314151617...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