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YTT桃桃
大家都以为杨明远又会以买菜名义避开锋芒,却不想今日杨状元应了。
且丁坚和陆畔的二姐夫都听的一愣。
因为杨状元当着众人面说,既然您迫不及待,那要有彩头。不知您府上在前门那里有没有空闲铺子,他想赢承租权。
“你?”
“好!”
“先别好,再说下,您能租我多少银钱?不能要太高的。”
引得翰林院一众文官全部露出鄙夷的表情,连陆畔的二姐夫也没忍住,钱钱钱,俗不可耐。
三日后,孟大人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利用午间休息的时间和几位同僚判出卷子,在翰林院一众人期待下,答案揭晓。
杨明远胜出。
这事皇上知道了,杨明远继丁坚后,也被召进了里间。
开始帮皇上整理各地送来的折子。
并且闲暇时,皇上停笔忽然问杨明远赌约的事儿。
“臣惶恐,总是挨着宋知县借光。”
而皇上脑中转悠的是:会宁特产?
也就是说,特产还没运来,宋福生的折子也没递上去,皇上就已经知晓京城要有会宁的铺子了。
与此同时,奉天,这回大伙是一起打包。
等不了秋收啦,福生那面需要他们。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怕不怕(一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今日,大郎、虎子还有在奉天武器部门制雷的小子,以及童谣镇做差役的九族小子们全都请假回了家。
今日,奉天城的马老太点心店关门。
李秀和留在这里的节气丫头们全回了任家村。
人手不够用了。
高屠户正带领家里的男人们摘绿辣椒和半红不红的辣椒,摘完,辣椒秧子就拔掉。
一框框辣椒用扁担抬回院落,宋福财用大酱炒,路上吃。
妇女们用线串成串,打算出了城在路上就挂车上、挂牲口身上晾晒。
帮忙种植辣椒的邻村妇女们看的心疼:我们不偷籽啊,真不至于给毁喽。
高屠户摇头,说啥也没用,猫腰就是拔,不要挑战人性。
目前,这辣椒籽可以白给朝廷种植,但朝廷还没有向老百姓普及。
没普及就说明,这依旧是他们宋九族的独门买卖,别想红了留籽种植去外面卖。
他们还想挣二年好钱哪。
节气丫鬟们目光如炬,站在山里看守另一摊帮忙摘辣椒的人。
山下的地里。
宋福生的大伯望着那火红火红的高粱地,面露不舍在嘱咐李秀,他预估一拢地能收多少粮食,哪种粮食能出息多少斤。
就是没功夫,怕将自己累死,要不然大伯恨不得去数数能掰下来多少穗苞米。
一副一穗苞米也舍不得被人贪便宜占去的模样,大伯啰里啰嗦说完他的预估后,再次强调道:
“宝子她娘,甭管点心店多忙,收粮那几日,你要尽量回村。
别看我已经和任族长还有任公信说好了,那你也不能撒手。
要知道,这是咱自家的田地,咱不能巴望别人去精心。
像那任族长,从考完举子身体就不中用。
他想管也不可能日日帮咱们守着那些干活的,他有心无力不是?
那任公信老家伙就更不用提。
虽说那人一向谁有本事交谁,不敢惹呼咱进士家,福生又救过帮过他俩儿,按理冲着他欠咱家那些还不起的人情,咱们宁可信他,也比信村里其他人强。
但是别忘了,那人,从根儿上讲,他人品不咋地。
咱不能因为他眼下不敢瞎整,就忘了他品质是得便宜就占,旁人家的屎他都恨不得舔几口的事。”
李秀说:“大伯你不用多嘱咐了。”
她主要嫌大伯磨叽:
“大郎他们当差不能说回就回,我指定回来,也会给那些帮工的工钱算的清清楚楚,无需让村里帮忙垫付。”
宋大伯笑着说:“你眼下算是练出来啦,听翠兰回来说,她那里的人进城溜达回去都传,奉天点心店的女掌柜很厉害。”
家里。
葛二妞和翠兰一边串着辣椒,一边在说着体己话,话里也提到李秀:
“你被婆家欺负那事儿,到头来,是人家李秀给你找的嬷嬷。
虽说花出去三十两银钱才买回这么个人,但是你看,那嬷嬷一去,你婆家听说是真正大户人家出来的,那庄户人家在大户婆子面前也露怯了吧?
竟特娘一瓶不满半瓶乱晃,用规矩糊弄谁哪。
最让我觉得那三十两花的值,是将你院子里那死丫鬟赶出门。
有好几回我都想说,她长的跟妖精似的,不定啥时趁你不注意就爬上姑爷的床。
要是爬床生下男娃,哪是三十两能解决的糟心事。”
翠兰扭头看眼在外面也帮忙串辣椒的得力嬷嬷,想起这位用规矩说事开了丫鬟,又用不软不硬的态度让婆母吃憋心痛快极了。
目前,她主仆仨人,那第三人是成亲时带去的小丫鬟,她仨人正在商量,怎么用规矩说事,让她婆母和夫君交账本。
嬷嬷说啦,不要用太多心思去计较继子的外祖一家总登门之类的,先抓主要的,管账,自己生娃。
其实李秀能给翠兰寻到得力嬷嬷,说到底还是宋福生的关系。
李秀听说翠兰被欺负就去一品轩找陈东家,想让陈东家帮忙寻外地大户人家的嬷嬷,那门第越高越好能唬住人。
而实际情况呢,咱这头掏不出太多银钱买人,只要那人在高门深宅里做过事,见过许多事就成,不用是正经伺候过贵人的。
陈东家应了,只是疑惑,怎不在当地寻?
李秀摇头,她和葛二妞对周家的看法一样。
周家属于一瓶不满半瓶晃。
你说那家人富裕或是有地位吧,快拉倒,自从家里认识陆将军,宋九族都觉得咱家福生那个六品知县也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童谣镇的县令更是小官。
可你要说那周家是啥也不是的人家吧,那咱也有些浮夸啦,那毕竟属于殷实的庄户,那附近几个庄子,周家都出名。
所以说,不能在当地寻嬷嬷,以防周家存心打听嬷嬷来历。
这也是李秀先去求陈东家的原因。
陈东家老家在外地,是个大城池。
陈东家又问了:“但你要知晓,想花钱少,只买大宅子沾边的嬷嬷,那是真不如当过主事的嬷嬷有眼力见。”
李秀一摆手,够用,她又开始在心里不屑周家,沾边就足够唬住那些趁俩钱不是好嘚瑟的人家。
后头就有了这位嬷嬷。
陈东家是拜托他老家做官当初帮忙改他户籍的朋友,买了一位在当地最钟鸣鼎食人家的犯事嬷嬷。
深宅里嘛,难免哪院夫人和姨娘互相下个药向池子推个孩子什么的,这嬷嬷沾了点边,是那位犯事姨娘小厨房的婆子。
就这么的,犯事姨娘和身边的丫鬟婆子被打死,其他仆从正被贱卖。就买下这个嬷嬷被送进周家。
这不嘛,通过此事,葛二妞认为李秀脑子好使,正在嘱咐翠兰:
“我们走后,你有啥大事小情拿不定主意,进城去和李秀商量商量。
那嬷嬷即使再借力,她也不如李秀对咱家事门清。
反正闺女,李秀要是说,需要将你三哥拿出来镇场子啦,要和他老周家当面锣对面鼓了,到了那种程度,你不许给我窝窝囊囊的向后退。”
可见,在做娘的心里是有多么不看好姑爷。
“娘,夫君最近还可以,你别这样说话。”
翠兰放下辣椒,拽过葛二妞的手笑道:
“我发现咱家人真是,不知是啥时候变的,以前在村里骂嫁出去的闺女过不好就去跳河,敢被娘家休回丢脸面,就当没生过你,你去上吊。
那时候,你们连让外嫁的闺女过不好可以回娘家的话也不敢说。
眼下可倒好,过的好好的就先嘱咐,咱不怕和你们婆家对着干,敢真磋磨咱家姑娘,和他和离,让他滚犊子。”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七百八十七章 下一站更精彩(二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葛二妞听完翠兰这番话,拍着女儿手说:“唉,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要感谢你三哥。你三哥就是咱家的底气。”
眼下他们宋九族:
有底气养得起和离回家的姑娘。
有底气敢找磋磨咱家闺女的人要说法。
更有底气,让过不好回娘家的姑娘能寻到营生,家里买卖不少,做什么挣不来饭钱养不了自己?
还有一点,是隐秘在宋九族中老年妇女们心中,不能对外人道的想法:
自从李秀那样拉拔孩子有拖累的都有进士老爷相中,老太太们总觉得,和离被休也不至于是什么跳井活不下去的事,谁离不开谁啊?你是太阳呀,备不住下一家能更好呐。
后院,自家的烤炉房里。
现在村里有烤炉房了,做列巴在那面。
马老太的二儿媳朱氏也边归拢东西,边也难得的在嘱咐刚当新娘子不久的大丫。
“匆匆给你嫁过去,到底还是听了隋家第一回定亲的日子,那你说我当初不是成了瞎掰扯?你还是给他家种了地。”
“娘,可我没晒黑,更没干什么活。就收稻子那会儿去地里给短工结算银钱,那不是我公爹和夫君他们忙嘛,他们买卖好,三叔也得银钱。”
“你那个,那个在家挣的银钱,你怎么个说法?”朱氏说到这,斜眼瞅大丫。
大丫说:“娘,我眼下用不着,自然是存放在你那里。我看大伯奶家的翠兰姑,到紧要关头还不是娘家给贴钱?”
这话说的朱氏心里那叫一个妥帖,可是:“姑爷没打听过?他可是知晓你在娘家没闲着,别有啥想法。让他误以为我是个贪钱的犯不上。”
“知晓,呵呵,娘,你姑爷没那么想,还让我白给您呐,说是当孝顺您和我爹的。”
事实真是这样。
搞的大丫甚至反思过,难道她这个亲闺女竟比外人对爹娘还抠门?不应该啊。
要不说大丫嫁老隋的大儿子真是嫁对啦。
别管大丫最后会不会白给娘家银钱。
人家隋绍波年纪轻轻的,就没想要那钱,媳妇要靠自己养。
媳妇那份体己钱是没嫁人前辛苦挣的,想孝顺父母,或是哪怕全花又如何?全凭大丫自己心意。
“你和翠兰前后脚出门子,你看我大姑爷子,再看那姓周的,被咱邵波比的真是一天一地。我眼下对你可放心啦,你跟人家好好过,这月来葵水没有?你咋总来它呢,烦人。”
大丫知晓亲娘只要拿钱就乐。
不过即将到来的离别,还是让她舍不得朱氏。
她自己也奇怪,以前盼着嫁人,恨不得再也不回总挨揍的娘家。娘打她打得狠时,还曾捂着脸暗暗在心里发誓,以后决不孝顺亲娘。
可是嫁人那日,她哭的稀里哗啦,频频回头看爹娘和二丫。
就是现在娘一心想要去会宁陪弟弟,只有三分真情舍不得她,关心两句就聊钱,她仍旧舍不得的想哭。
“娘,我倒不希望太早有身子,我还想跟着夫君去会宁看你和爹妹妹弟弟,还有奶、三叔他们。我听夫君说,公爹要去那里看三叔顺便收皮子。”
朱氏一甩大丫抓住她的手,翻个白眼道:“你快拉倒,心咋那野,成家不生娃你成个什么家。用你去看我们?过好你自个日子得了。”
“嘿嘿,”大丫挨骂也嘿嘿。
与此同时,还有几个小子在挠头笑,就是那几个当职请假回家干活的。
何氏捂着心口说大郎:
“我和你是真操不起心,那个开药铺子家的闺女多好,你咋就能连面都不见。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
你娶了她,咱家这么多口子人,你算算,吃药都能省不少银钱。
家里得有个与药有关的,到真章,你是看大夫还是寻个金贵药,她借力。”
宋福财边用抹布擦手上的辣酱,也边说大郎道:“行了,我们一说你,你就油盐不进,那你自个在这耍单吧。”
大郎心想:没自个啊,奉天有仨小子呢,你们走就走呗,吓唬谁。
虎子这面倒是比大郎强出太多。
宋银凤和田婆子这位好说话的奶奶,只归拢家当时,提几嘴成家的事。遇到有人要给做媒,不准直接回绝,写信告诉一声。
当然了,更多的是嘱咐这是你的衣裳,那是你袜子。
道远,一年半载见不到虎子,今年不能回来过年,明年看看吧。要看宋福生忙不忙。
所以当亲娘和亲奶奶的,总想给留在这里的虎子多预备吃穿,多留点过河钱。
虎子说:
“我爹他们总押镖到奉天,又不是见不着,娘有东西可以捎给我。
更不用多留钱,实在不凑手,我和大郎早就想好,就在镖局上支银钱呗,回头再让爹还账。
我现在只觉得咱家这房子白瞎了,也不知你们到会宁有没有地方住。指定没有咱家这些新房像样。
还有桃花铁头,我想见他们,真想随你们去。”
……
出发了。
村里人这个恋恋不舍啊。
这可是真搬走啦,大部队迁移。
只不过宋九族对人类,还没有对新房面露处不够的遗憾。
各个笑哈哈挥手道:
走啦,福生那面在等着。
恩那,那里老鼻子事等着我们去做。
明年有机会回来过年,这算是我们的祖宅啊,你们可得给照应。
老乡们,保重,回见。
……
奉天城外,送行的人不能再向前,再向前就不归奉天地界经管。
大郎和虎子他们当家人面前,又嘿嘿笑:“走吧,快走。”
转回身,大丫和翠兰抹泪,小子们和李秀眼圈也跟着红了。
再看开往会宁的队伍。
牛掌柜舒心的甩着鞭子赶车。
他终于将管账那一套活计甩给别人,雇了位还算知根知底的帐柜。
葛二妞和郭婆子、田婆子等几位老太太,坐在车厢四外挂着辣椒串的车里,高兴的议论:咱几位老姐妹要凑齐啦。
辣椒将那车打扮的才漂亮。
有几只拉货的老黄牛和骡子身上更是带劲极了,因为挂着红灿灿的苦姑娘。
宋九族举家赶往会宁。
他们拉着今年的新米,走在那望不到边的黑土地上,直奔那个窜出一条大河叫松花江的地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七百八十八章 我会张开翅膀守护你(两章合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奉天那面九族出发的时候,正是马老太点心店开业之时。
糕糕兴兴店,坐落在会宁县最热闹的那条街,东大滩街。
这条街上,做什么买卖的都有。
最好的酒楼,典当行,本县最大的客栈,茶肆,绸缎庄,胭脂水粉铺,米粮店等等。
开业这日,只看这家新点心店前后院加在一起近三百多平的大房子门前,又接出了一块棚子。
棚子下,摆六张桌,抬头一瞅,棚子上挂满数十个红彤彤的灯笼。
可以想象,东北从入秋就黑天早,稍晚时,天一擦黑,要是将灯笼全点燃,点心店门前,就会成为会宁一景。
离远望去,红彤彤一片,照亮这条街道。
马老太却很犯愁:
这些灯笼不是她买的呀,是三儿手下那些官吏送的。
真闹心,不挂白瞎,堆哪里落灰都嫌弃它占地方。
挂上吧,那怎的?难道晚上还要安排专人来点灯换油?灯油钱谁给啊,这都是开销好不。
不过,老太太最终还是决定挂上,至少开业瞧起来那是真热闹。
开业这日,就在要挂起牌匾时,门前忽然来了支舞狮队伍。
后面跟着踩高跷的,还有许多样式的艺人。
唢呐班子,锣鼓班子。
没一会儿,齐个隆冬呛咚呛的鼓点一起,狮子就舞了起来。
踩高跷的手中七彩扇子和帕子转起来。
练杂技顶碗训猴子跳火圈的,吞宝剑,胸口碎大石的,喷火的在锣鼓喧天中表演起来。
这些艺人卖力的表演,似在召唤着:
大村小村都来来来,咱们一起笑个开怀。
男女老少都来来来,咱老百姓今儿舞儿要跳起来。
让我们一起借着马老太糕糕兴兴店开业之际,祝愿今年定是丰收年。
可给金宝米寿蒜苗子他们高兴坏了。
这不就是现场的:拉大锯,扯大锯,奶奶家门前唱大戏?
看到那喷火的,几个男娃张着嘴惊呼向后躲,躲完互相对视一眼,又激动的鼓掌,上蹿下跳:“好,再来一个!”
桃花小脸通红的拽着茯苓手说:“你看那猴子,妹,它怎那么聪明,太有意思了,二丫一定会后悔。她一直心心念念惦记去城里看十五花灯节,没想到咱自家开业就能和花灯节一样。”
宋茯苓捂耳朵堵住震耳欲聋的鼓声,眯眼笑,和她姐叽叽喳喳道:“她错过啦。”
足足耍到恨不得全县闲在家的百姓都来啦。
人站的那是里三层外三层,这条商业街像过年一般。
所有观看的孩子们全都笑的前仰后合,红灯笼映射着他们幸福的脸庞,舞狮队才上蹿下跳吐出对联:
五谷丰登心欢喜
八方来客伴笑语
会宁全体商户敬上。
宋福生一身常服,在人群中微挑下眉。
又看着他娘穿着他给买的那身京绣衣裳,那老太太满面红光,可想而知应是很激动,居然难得大方一回,眯眼在鞭炮碎屑中挥动戴金戒指的手:“赏!”
……
这都离开业过去几日啦?
百姓家的小孩子们,提起那日的热闹还念念不忘。
马老太点心店的订单更是接到手软,已定到下个月,再接单就要排到下下个月。
老太太心里明白,全县有头脸的人家都来买,这是有点拜码头的意思。
毕竟,她是谁?会宁知县大人的老娘。
她的买卖能缺人光顾吗?好吃不好吃都得捧场不是,除非不想好好混了。
要说老太太心里有没有失落,怎么拓展市场还要靠儿子的威名?
答案是,老太太和王婆子一起笑着:哈哈哈,木有,一点失落也没有。
你甭管黑猫白猫,能逮耗子的就是好猫。
借儿子光咋啦,能挣到钱就是好营生。
但老太太不知的是,她小瞧了自己的营生。
有些人第二次第三次定点心,还真不是再冲宋福生的知县名。
小孩子就喜欢这甜腻腻的,不喜欢那传统点心。
还有,比如将军府的柳夫人。
柳夫人觉得这点心很奇特,从来也没吃过,最好每样都尝尝。府中人多,订的自然也就多。
将军夫人这一下场,就不止是会宁当地的人给县太爷面子买了,黄龙府和附近一些县的官员家眷也开始频频派出管家特意来会宁订购。
点心店后院,此时一大间打通的屋里,全是新建的烤炉。
节气姑娘们在桃花和宝珠的监督下,正在卖力烘烤。
姑娘们的弟弟正抱柴,打水,扫院子,清洗奶桶,还有几个男娃在前面帮忙。
前面门店里,会宁一些大地主大商户的夫人带着小儿子小闺女,身后跟着丫鬟,正在零零散散选购。
要是换成去别家买东西,当家夫人还真不至于亲自出来采买。
可是来点心店就需要自己来啦,目的是为了吸引坐在吧台里的老太太。
这不是想着,哪怕老夫人不乐意搭理她们,她们也能和县太爷的老娘混个脸熟嘛。
老太太此刻就没搭理她们,连个眼角风都没扫。
她正忙着日日给点心店送牛奶的商户结账。
嘴上说着,“你们那个桶啊,必须要给我弄干净的。要是让我稍稍尝出味儿不对,或是看出桶盖脏,那我就换一家。”
送牛奶的商户急忙涨红着脸发誓:“老夫人,草民们可不敢如此的。”
马老太瞪眼:“说多少回,在这里叫我马掌柜马大当家的都成,就是不准叫我老夫人,这点心店与你们知县无关。”
有没有关系也要注意啊,放心里想,不能说出来,她三儿可是清官。
这回,老太太再开店没有自己养奶牛,麻烦,没地方安置,喂草喂料,自己挤奶,还得准备桶。
小孙女又劝她:奶啊,多花点钱买省心,再说你帮我爹带动带动点经济吧,让那些养奶牛的也赚点。
就这样,老太太干脆直接订原料。
店里有几份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当家夫人,买完点心后,心中有些闷闷不乐的离开,没有得到老夫人的注意,赶明还得来。
更让这些自觉高人一等当家夫人们不爽的是,每次进出店门,总会看到一些粗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