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YTT桃桃
一次只能过一台骡子车,恨不得这面头车进村了,最后一台车才上盘山道。”
被大娘讲价的掌柜也接过话,和楼下的买家们聊家常说:
“可是再难再危险也要去。
大山里,有许许多多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山的山民们在等着。
为了想尽办法把这些好东西运到皇城根脚下,为了让你们京城人能知晓那偏远的黑土地有实实惠惠的好东西,不止要用到骡子,有时一排排渔船都要用上。
像这入了冬,我们那里就更难了。
人力从山里背出来,从江上走爬犁。
一路,那大雪冒烟,拽都拽不住牲口,还要给车底安上在雪地里走的家伙什。”
恩,没错,用俺们家大人的原话是,要换雪轮胎。
皇上在人群中挑了下眉。
但没过一会儿,他就听不下去了,没法在楼下接着看热闹。
因为到时辰了,开始为辣酱宣传。
之前,基本上每隔一个时辰,这个特产店都有主要推销的东西。
木耳是泡给大家围观,蜂蜜冲给大家品尝,蘑菇用小鸡炖,那蘑菇带着鸡肉味。
像眼下这个时辰,到了宣传辣酱之时。
现场做起了水煮鱼和水煮肉片,锅子底烧开涮羊肉。
虽然为吸引酒楼和外面大户人家注意能订货,是在门口进行的,但那小风一刮,辣椒味混着肉香味直向屋里飘。
皇上觉得要在再停留,就会失态的打喷嚏。
听听,那孟景遇已经开始了,“啊啊,啊欠。皇,不是,老爷,小的失态了。”一把胡须,自称小的。
就这样,几位护卫扮作仆人护着,在前面开路,引领皇上上楼。
楼上,才是真正的,贵的大件。
一层楼的十几个展台上,只摆十几样,松花石摆件,松花石砚。
一个砚,就占一个展台。
厚厚的棉花上覆盖虹缎,红缎上用红实木托着摆件或者砚台。
这都是临时改的,要不然以前打算楼上还放百年人参和蜂王浆呢。
经杨明远一提点,富贵打算再给松花石拔高一层。
木牌那价格别提了,也是现雕刻的,全部临时改掉,能加一个零的全加零。
宋富贵就是在这时下楼的,他之前在楼上接待订单,第一个来订的就是丁坚派来的掌柜,订的数量还不少,可以说掏空了丁府的积蓄。
刚忙完,富贵正要下楼看看情况,两边一个向下去,一个向上来,这就碰上了。
富贵一眼就叨住孟大学士,就是这个不要脸的在授官时都不给俺福生好脸色看。
再一看这位不要脸的扮小在后面跟着,心里激动的一抖,立马反应过来前面这位爷是皇上。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七百九十六章 朕知了(二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松花石又名棕花玉。
这位爷,您看这块。
色呈翠绿豆绿黄绿白绿,纹理如碧波荡漾,摸起来质地细腻温润,绿如玉苍,层次分明,极为珍贵……”
孟景遇服了这位草民。
在心里冷哼:
真是随了你主子,噱头多。
你主子,答卷不好好答,非扯些没用的。
眼下又是,卖个土特产就直接卖呗,又转着弯的在下面挂画做面子文章,政绩文章做的那叫一个足。
而你,这位草民,明明打一露面就认出本官,已猜测出皇上的身份,别以为本官看不透你。
却又在皇上面前假装不认识,侃侃而谈。
你以为皇上不知晓你已经认出身份了吗?
陆畔的二姐夫在皇上身后,听着富贵在给皇上介绍松花石,他也在心里琢磨着:
其实两面都已经知道身份了。
皇上问你姓什么,你说姓宋。
可想而知,皇上已确认此买卖和宋知县有关。就是宋家的。
怎么想的,他猜不好。
而你呢,这位草民,认出皇上却还能做到面不改色配合皇上,只要皇上不主动道出身份,你就能配合,不惹嫌。
还能大大方方就承认姓宋。
普通的百姓见到皇上应是如何表现?搞得陆畔的二姐夫都有点恍惚了。
你可真是普通百姓中的佼佼者,是位人才。
大太监李德全是在心里笑。
他是最了解皇上的人。
之所以笑,是因为皇上前个儿才说宋知县一向务实,连奏折都不写的花里胡哨,直接说它的用处。
却不想,今儿,好词全在宋知县派来的亲信嘴里呢。
而且人家言明,未读过书,是照着会宁知县夸赞的原话学了来。
是,富贵就是故意的。
宋富贵心想:福生为会宁百姓代言,那么他就来为福生代言。
有些话,以及福生是怎么想的,要让皇上知晓。
随着宋富贵大方告知此次农产品展销会和以往货商不同,是由会宁知县牵头。
随着富贵那嘴不停的讲述,之前仍认为是搞噱头的孟大人都觉得富贵有魔力。
要不然,他怎会莫名其妙听入了心,怎会慢慢觉得即使是噱头又如何。
一县父母官,能放下架子,走进百姓间,又为百姓摆摊吆喝,为办成实事,搞些噱头又何妨。
宋富贵在向皇上“推销”松花石时,借此机会解释了此次为何要由县衙背书,知县站出去牵头。
他说:
他们会宁地处偏远,运输艰难。
在山区中,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分散,酒香也怕巷子深。
一些货商在宋知县没上任前,用很低廉不公平的价格收上去,低价购高价卖出也就算了,有的还以次充好,外面评价会宁大山里的东西良莠不齐。
宋知县上任后,认为只有县衙牵头,号召百姓们归于集中的收购,形成一股力量不是零散的,才能有优势让好的会宁特产占据市场,并且保质保量,才能逐渐提高知名度和美誉。
富贵不止解释清楚了只有县衙出面才能让百姓抱成团。
才能让山区的贫困户,通过出售自产的优质特产实现有尊严的脱贫,不再让朝廷一想到那个偏僻的地方就是个困难县,要给会宁穷苦二字摘帽。
而且还直接告诉皇上,他这个货商又是收又是卖命运来却拿不到别人想象中的高利润。
因为知县大人在最初就命他们,要拿出很多利润建设会宁,这是提前订好的规矩更是命令。
皇上摸着松花石,一副静听下文的模样。
宋富贵就开始背福生说过的那些。
推销土特产上行的同时,拿出银钱鼓励补助百姓开垦荒地,深耕希望田野。
知县大人始终强调,到啥时候咱都离不开粮食,要以地为本。稻花香里才能说丰年。
大太监看了眼皇上,心想:这话算是说进皇上的心口窝。干什么都别忘了种地。
富贵继续道,宋知县到任后还说过,全县甭管做什么都要围绕一个最终的目标: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会饿死人,不愁全家没有棉衣穿。
保障嘛。
保障家家有耕田。
保障户户在农闲时有副业收入,贴补生活开销。
皇上问:“你怎么不说了,那第三保是如何呀。”
富贵吊足皇上胃口,这才告知道:
三保是,在天灾再次来临时,无法与老天做抗争时,县衙有银钱带动百姓自救。
县衙不用向上级申请拨款,不用向朝廷伸手,就能保障被波及的百姓有医疗救助和盖得起临时安置点。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九百九十七章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一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宋富贵讲完就跪地。
一副草民确实知晓您是皇上的模样。
也正是知道,才会说这么多。
要说的,肝颤也要讲的明明白白。
错过这时机就没啦。
毕竟福生离您太远,经过那一级又一级的嘴,谁知道到了您那里会传成啥样。
富贵谁都不信,包括杨明远对他说的。
他只信自己。
就怕皇上寻思这是宋家的买卖,以为福生的功劳大过瑕疵去补偿之类的。
求皇上您可别委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全睁开全明了的好。
所以说,越矩哪怕被砍头都要讲。
眼下讲完了,草民请您降罪。
其他人听完,像是一幅画,像是被定住了一般。
楼上静悄悄的。
皇上站在二楼窗边,背对着身,望向北方。
旁人根本看不到皇上的表情。
陆畔的二姐夫是难得放下清高的心态。
原来县官还可以这么当。
他心头只涌动着一个念头:
小舅子,请你速娶宋家女好吧,这样他就能好意思登宋家门了,合理地向宋知县请教一番。
孟大学士孟景遇看着皇上的背影,是在心里第一次假设:
当初如若他点中宋福生为状元,眼下又会是如何。
当皇上再转回身的时候。
富贵觉得一切变的非常出乎他意料。
他这么敢想的人,都没有想到。
皇上竟对那位孟学士说:
“你不买这松花石吗?老爷我觉得这块,唔,就不错。”
随手一指,指了个标签标注万两银的摆件。
那位孟大人看一眼标签,看眼皇上:“这……”
“恩?不好吗?”
“好,好,这松花玉石极好。那个,店家,给我送去。”
大太监李德全笑着示意宋富贵起身。
没看明白吗?皇上无意让百姓跪啊起的。
虽你已认出,但也要配合。
速速起身吧,呵呵,去给孟大人包上这块松花玉石。
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孟大学士看着富贵的眼睛小声问道,“你知我是谁吧,能否先送与府中?”
他没有带钱啊。
宋富贵急忙笑着点头,自然是可以的。
陆畔的二姐夫也笑着指向一块砚台对富贵道:“店家,麻烦将这块砚给我包起。我回头会派人来取。”
说完,陆畔的二姐夫就急忙去追皇上一起下楼。
皇上就这样消失在会宁特产店。
他问一路小跑终于赶上来的孟景遇,“朕的门生如何呀?”
只看孟大人满头是汗,不知是跑的还是没钱臊的。
用袖半遮脸拱手道:“老臣羞极,愧极。皇上,您的门生最难能可贵的是,不纸上谈兵。”
“哈哈哈。”
……
“拟旨。”
皇上微服出宫回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俩字。
他心中仍回荡着那两不愁、三保障。
他要宋爱卿这样的好官能惠及更多百姓。
丁坚和杨明远齐刷刷站起身。
而此时送走皇上的宋富贵,正软着腿坐在楼梯上。
一抹脑袋,头上全是汗。
楼下卖货的找来,一愣,“贵爷,这话是怎么说的,您这是怎的啦?”
还怎的啦。
你们在楼下一无所知。
可你们知不知道老子刚才经历了什么。
那可是皇上啊。
他哼一声,我小命就会神不知鬼不觉丢掉。
虽然我丢了命,咱家阿爷并不会感到惋惜。
可是咱家福生绝对会很伤心的,都得想他想到坐在坟前掉泪。
得得得,打住。
咱头上这颗脑袋看样还很牢固。
“啥事儿?”
“贵爷,您猜怎么着,咱们主打的人参还有蜂王浆没有卖出多少,倒是辣椒块和天麻全被订走。
是去掉那些样品,全部啊。
咱们是打发人送信儿快让会宁再送货还是如何?”
富贵点点头,辣椒块卖光能理解。
辣椒,朝廷里有关系的早就知晓。
牛油辣椒块扔锅子里涮,向外面一摆,那香味儿四处飘。
这里是京城,皇城根脚下,一板砖扔过去普通人家少,大酒楼、百姓还有卖调料的可能会订不少。
但是没想到天麻能卖的如此好:“是药铺子买下的?”
“恩,来了几人一闻,凑头又一顿私下说话,然后就让开票子送货,说是京城老字号。”
“知道了。”
“贵爷,您不高兴吗?”
还成吧。
分和什么比。
比起刚才批发出的那些松花石砚。
比起黑孟大人那笔万两银钱。
以及,比起皇上回宫后,将会迎来更好的买卖。
“通知下去,让大伙轮番吃口饭,估计咱们接下来要狠忙一阵。”
真就照富贵这话来啦。
可以说,这一日,是宋富贵一直到老,回忆起来都觉得是活的最刺激又恍惚的一天。
他万万也没有想到,继皇上亲临光顾后,第一个来的是国公府。
“这个贵啊这个,”他不想卖给国公府。
这次出门太过忙碌,要不然马老太都要给长公主送一块了。
有现成的,小将军家为何要买,这不扯呢嘛。
陆丞相派来的何伯,笑看富贵道:“听说订货要先开票?”
“可是,我们这个是要拉到别地儿展览的,压根就没想卖。”
“已经明码标价就别留着了,掌柜的开票子吧。”
宋富贵只能硬着头皮,在心里对小将军说着对不住,卖了。
价签标注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两白银,高三尺,绿如玉苍的镇店松花石被买走。
二十名会宁超男踏着正步,大肆宣扬,大摇大摆,抬着玉石送到国公府。
就这种情况下,宋富贵还操心着。
拽着何伯,担忧道,“国公府有这么多银钱真的好吗?”
即使有十万二十万雪花银那也不能露富哇。
真是为你们好,咱偷偷摸摸的,他绝对配合。
说着话,就要去给那些超男喊回来。
何伯拦住,在心里笑,打算回头将富贵这番好意转述给老爷和老夫人听,“就要如此。”
陆夫人坐在花厅里,望着那石头:“……”
老夫人是喝着茶忽然呛住,一边用帕子沾着嘴笑,一边说皇上是个会过日子的。
就这样,全城都知晓会宁特产,最贵的松花石被国公府买下。
皇上在皇宫听说后,感叹道:这就是皇姑母,姑母总是这么支持朕。
正伴驾的刘淑妃,回头就急忙派人向娘家送信。
还怕娘家反应不过来,特意让捎了话,让祖父和父亲别糊涂。
很明显,皇上那是恨不得让大臣们凑份子给掏了磨刀石的银钱。这时候谁家站出来大力支持,皇上就会认为谁懂圣心。
你以为你藏着掖着的,皇上就不知晓各府的情况吗?
瞧瞧那孟大人就是个例子,不多不少,万两白银,不会让孟府吃紧,也不会让孟府特别好过。
回过头说,国公府这一出手,富贵他们就忙疯了。
对各府派来的管家不停说,“不好意思,摆件已经没有了。”
那砚台呢。
“砚有,小的给各位爷介绍一下,分几个等级的。”
用不着介绍,你快别墨迹,赶紧给咱们几个府发几块。
再说一会儿话,我们砚都要轮不上啦,回去怎么跟主子交差。
富贵就开始收钱,你一块他一块,哐哐哐,开票子那戳子卡的,楼下都能听见。
六六六,九九九,一七七七,二八八八。
楼下的百姓:“给我们看看那宝物呗,看一眼都不行吗?听说那宝物被送进了宫?嗳,就国公府花五万两白银买那宝物是真的吗?”
说到御用,一个个讨论时瞪大眼睛。
说到五万两时,还倒抽一口气,好似被自己说出的这话吓到了。
造谣就是这么来的,哪有五万两,谁说的。
郭老大在下面负责指挥秩序,“咱大伙真买货的来这面,看热闹的明日再来好不好,要给各府采买的管家留出空档。”
谢文宇带着一队小厮,就是在这时进店的。
上楼就找到富贵,插个队,冲咱这关系要给我们侯府留出好的。
他父亲特意给他招回府嘱咐办这事。
宋富贵真心诚意推荐,谢公子,买人参蜂王浆鹿茸和猴头蘑吧,不一定非要买松花石,真的。
“那些买,砚也要买,给我拿一块成色最好的。”
这一日是混乱的,到后头,小貂和蜂王浆蘑菇木耳都没了。
没啦。
才过一天而已。
宋富贵走一步,郭老大跟一步。
“你围着我转摸摸干啥呀,郭哥。”
“不行,你眼下太值钱。”
是,太有钱了,银票论沓算。
富贵蹲在灶坑边犯愁:
咋整啊,福生,银票又不能托人捎回去。
俺要带人先回去送钱吧,郭哥还不让。
我们到底按不按原定计划去那几个县招商啊?
郭老大双手一拖,富贵差些被他抱起来:“离灶坑远点儿,烧了你不要紧,别烧了兜里的银票。”
第二日。
皇宫向天下公告,松花石砚,为皇家御砚。
皇上夸:夏不枯冬不冻,光滑细腻,发墨润笔。
会宁每年要送四块,只四块就可。
其他人也可用这御砚,皇上与天下文人墨客分享。
另外,会宁特产人参、鹿茸、蜂王浆、蜂蜜,猴头菇、椴树木耳也入册内务府造办处。
也就是说,皇家会每年定时向会宁采购。购,花钱的。
同时,一支宣旨的队伍出了城门,带着皇命直奔会宁。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九百九十八章 产房传喜讯(二更)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我全家都是穿来的最新章节!
连番的消息一出,连锁反应太大了。
留京的几位进士赶到会宁特产店,亲自站台。
宋富贵心知,这几人中,最实在的是杨明远。
咱不是说挑理。
他知道,要是福生带队来,那不用说,那几位也会早早露面,都恨不得出城迎,不会让小厮跑到镖局过问。
但有杨状元这一对比吧,就觉得有里外亲疏了。
杨明远下衙就来这里帮忙,状元出身,还让他亲娘哥哥给大伙做饭,咱嘴上不说,心里明白。
宋富贵做主,将捂住没剩多少用来去旁的地方展览的松花石砚,硬是背着人塞给杨明远一块。
“你也给他们啦?”这是杨明远的第一反应,穷苦出身受不住这个。急了,一下子送出去好些块?
“没有,你不是不让嘛,就给你,别吱声。盒子就留下了,不随砚给,还得装别的,不整那虚头巴脑的。”
“我也不要,这一块眼下被叫价很高,快拿去卖钱。我叔要源源不断向兵部交磨刀石,你明白吗?我在信中已与叔写的清清楚楚,难处在后面,想必会很缺银钱补给干活的百姓。”
“给你就拿着,那个干活的钱,该给百姓开多少就发多少,俺宋家不会欠。”
富贵心想:
再穷不差这一块,再苦不能踏人情。
用贵重的物什补吧。
当宋富贵留下在京揽订单和跑腿的人手,带队赶到秦皇岛抚宁县崔进士这里时,让他没想到的是,此地知县崔进士早就翘首以盼。
“我都听说了,好些品类进了皇宫,成了御用贡品。”
富贵和郭老大不好意思道:“卖超了,就带来一些样品能行不?你们县里的货商要想买,得等。”
啥叫能行不,是太行了。
等怕什么。
宋福生的朋友崔知县表示,咱不能在我管辖的县里,我们秦皇岛的知府大人派人递过话,让我通知你们去府城。
“啊?”
别啊了,知府大人都想买一块砚台。
眼下,不是这东西值不值贵不贵的事,是品阶高一些的官员不跟上皇上的步伐,心里感觉不踏实。
买的人越多,没买的人就显得突兀。
并且,崔知县在路上还给出主意嘱咐富贵道:别在外面乱晃,就在他这里走一遭然后赶紧回家。
因为眼下,无需赶往各地各县推广你们会宁特产,谁不知道啊?
所以,回会宁等,等各地主动送上门。
在说这话时,崔知县眼里还带着复杂,他是通过宋富贵和郭老大的脸,在心中思议宋福生。
到底是不一样了。
虽然曾经就非常看好宋福生,但没想到会快成这样。
才分别多久,他们这些人好似到任上还没有做什么,那面远在会宁的宋知县就将他们远远甩开。
……
富贵他们归心似箭,兜揣沉甸甸的银票和好些进士朋友写给福生的信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