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宁中南
“最毒不过妇人心,真是小看她们了。”
明摆着的。
学习文联会议精神和双百方针,这是政治正确,谁也不会在这当口反对,怎地,你一个学生,你不学习会议精神,你是对文联全国委员会有意见这个大帽子扣下来,谁也担不起。
可真要是去学习班,学期期间暂停职位,那就更好看了。
又没说学习期有多长,什么时候学习通过,什么程度才叫通过,你说了不算,别人说了才算,真到那一步,人家来个无限期学习,愣是不让你学习通过,你怎么办
你要觉得是在羞辱你,大可辞职不干,这正好如他们的意。
或者,你死撑下去,一天又一天,总是没有通过,你能坚持多久
当然还有另一个办法,直接投降,主动向她们靠拢,或许人家还能继续用你也说不定。
再说,你在学习班学习期间,你的职位由别人代替,几天还好,时间一长,你没法履职,学习个十天半月乃至更长,人家把你的权利全部夺走,等你回来,人家不把你架空才怪,你那些心腹嫡系,全给孤立打压,到时候,你就成孤家寡人了。
人走茶凉,不是说说而已。
能来清华上学的,不是家庭有些背景,就是有关系,智商高或者情商高,谁都不是傻子,所以,当赵子瑜这么一说,他们很快想明白了。
但想明白,又有什么用呢
不去学习班对抗两位大社长违背团委和系里的意见反对全国文联会议精神
无论哪一个帽子扣下来,都不是他们能承担的,作为社团集体的一份子,组织纪律和团结的原则,还要不要讲了
对这种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手段,朱建军心里不知道有多愤怒。
之前,串联着逼走祁明远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她们会过河拆桥,等拿到祁明远,就对他们下手,但觉得这只是学校社团而已,大家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会做这么绝。
可谁能想到,她们竟然真得做了,无视规则和底线。
他很想不管不顾,就此大闹一场,但是想起这么做的后果,他无法承担,只得强忍怒火。
“要不辞职吧”他有些心灰意冷。
但是,一想到,他除了加入清华文学社以外,其他社团都没有加入,心思和精力更是全放在这上面,除担任这个组织部长的职位以外,他算是一介白身。
真要直接辞职,那可真就是一介白身了。
一想到要变成群众,再也不能指手画脚,手里没有一丝权利,他就有些恐慌,那样的日子难以想象,一介白身,还不如让他死了。
“不行,绝对不能没有权力,这涉及到毕业评价。”
可一想到,再继续留在这,不知道受多少人嘲讽,以后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后招等着,今天是学习,明天还不知道是啥,他就有些无力。
“难道一条路都没有了”
就在他心中大乱,束手无策时,只见旁边周承辉腾地站起来,一张脸红红的,因为愤怒,握着的拳头骨节泛白,瞪着二人的眼神像是在喷火。
“我要辞职。”周承辉一字一句说着。
对周承辉这个决定,赵子瑜并不意外,直接点头:“可以,不过还是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你提出书面申请,然后上常务会议讨论,举手表决,组织部备案。”
“不用了。”周承辉满腹怒火:“我今天就要走。”
“这不符合组织程序。”
“你们做的这些事,还有组织程序吗还有规则和底线吗”周承辉肆意嘲讽。
“好了。”潘虹沉下脸:“那你直接走吧,手续后面会补办的。”
“士可杀不可辱,我希望你们记住这一点。”
周承辉说完,盯着脸色阴沉
第四十六章:北平大学生读者协会
学习班就这么开始了。
正如同会议上讲的那样,第一批学习的人,便是六个部门的部长,林晓光也不例外。
虽然不是封闭式学习,是在课余时间,有心人想要与部门骨干联系,也不是办不到,但这个明显有着漏洞的学习会,还是这样开始了。
赵子瑜便有些疑惑:“小光,这样真的行吗你不去看着,青年文摘能搞好”
在她看来,这其实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因为学习班一开始,林晓光也要暂停职务,编辑部的所有职责,都由其他副部长接替,他不能履职,青年文摘怎么办
“这就看你这个常务副社长了。”
林晓光面露笑意:“我把他们都拖住,青年文摘没人干涉,你那边才好操作啊。”
见她还有些不理解,他直截了当说道:“回去之后,谁向你靠拢,谁有能力,就让谁负责起部门业务,之前不是说了,能者上庸者下,潘社长也同意,要是干不好,换人就是,样稿已经出了,剩下就是印刷,还有什么大问题”
见此,赵子瑜只好遵从。
之后,潘虹和赵子瑜两人商量好,针对新空出来的组织部和读者反馈部,两位部长几位副部长,和众多骨干选拔出来,还没履职,一股脑扔进学习班。
与此同时,学习般正式开始。
既然打定主意要学习文联会议精神,就不能作假。
赵子瑜和潘虹,两人都托关系,找参加会议的人,或者单位,找来会议记录和达成的决议,再托人请来参加会议的一位文艺工作者,然后开始上课。
这位文艺工作者,也是请来上课的老师,姓郭,是学校闻名的人文系讲师。
被邀请来,对清华文学社部长级骨干进行讲课,看到有人这么重视全国文联会议精神,他无疑还是比较开心。
于是,郭老师便开始上第一堂课。
“这次会议庄严宣布,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电影工作者协会、舞蹈工作者协会正式恢复工作,《文艺报》立即复刊,中国美术家协会、曲艺工作者协会、民间文艺研究会和摄影学会正在积极筹备恢复……”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同志因病未能出席会议,会议全体代表听取了乌兰夫同志的重要指示,和张平华同志的重要讲话,讨论黄震同志代表中宣部做出的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文学艺术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今天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
学习班无疑是枯燥的,不过对林晓光来说,他对这些东西都很感兴趣,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
他感觉还好,可对朱建军来说,那就是一种折磨了。
可是没办法,折磨都必须忍下去,除非不想干了,像周承辉一样,直接辞职。
实权部长们,都在这里学习,可《青年文摘》社刊处却没闲着,他们按照林晓光的指示,由赵子瑜领导着,很快将五百份社刊印好,下一步就是出刊。
就在林晓光学习的时候,几个学校也传来消息,读者协会筹备好,在创建了。
&nb
第四十七章:洛阳纸贵
心理学上,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以及超自我实现。
这六大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排列,就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解决,学校发着生活费和助学金,条件不是很好,但比以前上山下乡的知青时代,已经好很多,也没有人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生活稳定,没有处于内外交困中。
因而,他们较低层次基本满足,开始中间层次。
比如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又名情感和归属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情感上的需要比胜利上的需要更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信仰都有关系。
大学生在教室里,获取知识,在教室外,加入社团,就是社交需要的提现。
与枯燥沉闷压抑的氛围相比,从十年动乱中苏醒,从混沌迷茫中回归人性,迎来百花齐放的八十年代,虽然无法比较先秦诸子与大师辈出的民国,虽然短暂如昙花,但八十年代的纯真和美好,却让经历过的人永远怀念。
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激情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奔放百花争艳的年代。
而现在,是八十年代前夜。
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唯二两界学员,学生们刚刚从天南海北的农村农场而来,十多年的封闭与停滞,他们渴望着知识,憧憬着文学。
知识在课堂上可以获取,文学在图书馆可以拿到,但还是太少太少。
就这样,《青年文摘》,进入学生们的视线。
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如正式在原校址恢复办学的人大,多则数千,如北理,数千人的大院校,一到放学,密密麻麻的,就图书馆那么点书,根本不够学生借。
图书馆的书不够,只好另寻他法,《青年文摘》来的很及时。
整个北平,有好几万大学生,500份刊物,根本不够,更别说还是免费,等到全部发放完毕,闻讯而来的读者都追上门。
“青年文摘,还有吗”
各大高校读者协会,不断有学生上门,一开始还是三两成群过来,他们在教室听到读者协会免费发放文学书刊,激动得不行,便过来看,没料到已就发放完毕。
“没了,全都发放完了,你们来迟了。”
读协社员们都很理解,你们都说青年文摘不要钱,真以为印书不要成本啊,社团经费就那么点,能印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
高高兴兴地来,垂头丧气而去。
等到中午下课之后,众人都在食堂准备吃饭,不知道谁传了消息,说读者协会有免费文学书刊发放,一听是免费的,顿时都不打饭了,一个个拿着饭盒就往读者协会跑。
正是中午吃饭时间,读协的社员们都去吃饭了,只有一个值班的拿着青年文摘在看,这么一大帮人进来,顿时吓一跳。
“同学,青年文摘还有没有”
“没,没,没了,都发完了。”学生吓得说话都结巴了。
“你们不是说很多吗”
“对啊,是不是被你藏起来了,快拿出来,哪有你这样的。”
“看,他手里还拿着一本。”
这边学生围成一团,问读者协会要青年文摘,那边,拿到书刊的学生们,表现具是不同。
有的藏起来一个人偷偷看,看到伤心处,泪流不已,有的被宿舍舍友看到后艳羡不已,纷纷围上来,按摩的按摩,讨好的讨好,就为一探究竟。
比如北**律系,在宿舍里,一个人大声念着:“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旁边,几个女生聆听着这句话,不由得,脑海里冒出这么一幅画面,崎岖不平的官道上,邮差赶着马车笃笃前行,男人在边关厮杀,女人在田间劳作,便感动不已,想想都痴了。
“太感人了,这个佚
第四十八章: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人哑口无言,骂骂咧咧走了。
赵子瑜心情稍稍有点失落,叹口气:“这人不是77级的,是工农兵学员,北大五四文学社的部长,他直接来找你,看来知道这是你策划的。”
林晓光有些郁闷。
他明明把潘虹推上去了,一个社长,获得利益最大的人,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她当社长,当然背黑锅也是由她来,他一个编辑部部长,没理由找他算账啊。
事实证明,工农兵学员中有好同志,也有坏分子。
相当大一部分工农兵学员,都对青年文摘很喜欢,就比如士兵学员,他们从军营而来,就很喜欢青年文摘的军营岁月这个栏目,栏目里有很多涉及到军营生活的文章,比如小说《大校的女儿》。
工人学员也不例外,他们喜欢生产时代栏目,里面很多工厂生产建设的文章,比如小说《工人大院》。
农民学员也有喜欢的,比如小说《上门女婿》。
77级和78级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很多人都是知青,都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对青年文摘中的知青生活栏目很喜欢,比如兵团知青喜欢栏目里的小说《北大荒》,比如插队知青喜欢的《北风那个吹》,等等。
栏目很多,文章更多。
文学之所以被人推崇,是因为言语间蕴含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的内心情感。
林晓光认为,一部文学作品,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它首先要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触动人心,感人肺腑,其他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其次才发挥作用,达不到感动人心,便没法进一步触及社会功能。
只要是一个人,无关好坏,他都有人性的闪光点,区别只在于多还是少。
就拿工农兵学员的坏分子来说,他们通过关系进入大学,学习能力上又不打标,在学校里也是浑水摸鱼,甚至拉帮结派欺男霸女。
这些人就算再差,没有谈过恋爱的,对爱情诗歌也不乏喜欢。
有些人很长时间没有回家,没见过父母,看到青年文摘上的思乡和乡愁,也不免为之触动。
总之,林晓光没想讨好全部人。
他的口号是,总有一款适合你,打动一部分好人就行了。
事实也是这样的,当青年文摘发行几天后,寻常时间因为在上课,来的学生还算不多,一到周末放假,很早就有人寻上门。
在周末,学生们都想放松一下,清华文学社的社员们也不例外,可总得有人值班。
值班的人,见到这些读者寻过来,也是很无奈,后来人更多,他一个人接待不了,只好去向上面请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