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时代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宁中南

    若说是以前,一次取一万多,他还不敢,怕引起银行的注意,现在国家改革开放,问题不大了。

    营业员只是有些惊奇,竟然一次汇款一万五。

    “同志,你稍等一下,这是钱,就是侨汇券不够,我去跟领导汇报一下,调一部分过来。”女营业员姿态放得很低,笑容很是和善。

    林晓光将十五沓纸币放回书包,点点头:“同志,没事,你去拿吧,我等一下没关系。”

    第三套人民币,最大面值的10元券,正面是人民代表不出大会堂图,背面是**城楼,俗称大团结。

    一万五千块,一沓一百张的十元,就是一千元,整整十五沓,还比较轻。

    女营业员笑容款款走了。

    旁边有个年轻的女孩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看,暗想,这人家里真厉害,在海外有华侨同胞也就算了,一次性寄这么多钱,看来是真有钱。

    没多长时间,女营业员再次回来,拿着一个箱子。

    “同志,这是您的侨汇券,等额的。”

    林晓光拿着厚厚的一沓券,翻开扫一遍,直接往书包里面装,并不仔细看。

    实在是没必要,人民币汇过来多少,侨汇券同样发等额的多少,也是一万五,侨汇券面值有大的,各省不一样,北平有发行100元面值的的,一万五就是一百五十张。

    旁边有位大姐也在取钱,看到后就很眼热:“诶,他这是什么票我怎么没有”

    女营业员就很头痛,不得不耐心解释:“同志,您好,是这样的,凡是从境外汇入外币,折合人民币100元的,可以凭侨汇券增加供应粮食6公斤、食油1公斤、白糖2斤、鲜肉2斤、棉布10尺。”

    大姐这才懂了,说道:“这不和粮票一样吗”

    “咋能一样”旁边有人看不下去了,看着林晓光的眼神中满是嫉妒:“人家拿着侨汇券,可以去侨汇商店买东西,侨汇商店你知道吗你拿着钱和粮票,人家都不给你买。”

    这年头,持有侨汇券的人隐隐具有优越感,因为能买到别人买不到的特供商品。

    所以,很是引起旁人的羡慕乃至嫉妒。

    林晓光待不下去了,拿到钱和侨汇券,收拾好书包,跟女营业员说声谢谢,转身就走。

    他在市区取钱,回圆明园坐公交车,只有34号这一条线。

    回学校的路上,他仔细算了下账。

    算上前三次的稿费,花出去几百,还剩五千,加上现在手里的一万五,总计两万,钱就这么一点。

    老爸给的粮票吃光了,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黑市换的。

    最后,就是侨汇券,这东西他之前有五千四,留下三千,剩下两千四到黑市全给换了,换了一部分钱和全国北平粮票,现在粮票




第六十二章:准备搞事情!
    回去的路上,林晓光抽出一百块,递给蒋学文。

    登时,蒋学文脸色就变了:“你这啥意思看不起我”

    “别嫌少,感谢你能陪我过来。”林晓光嘻嘻哈哈。

    蒋学文就好像受到侮辱,脸色涨红,青筋暴起:“林晓光,你觉得你有钱,挺能耐的哈,就能看不起人我和你一块过来是为了钱吗你再提这事,咱俩一拍两散。”

    林晓光无奈,只好收起,陪笑道:“算了算了,至于嘛为这么一点破事生气。”

    蒋学文脸色稍霁。

    从和平门到动物园,没有直达公交,到附近公交站点北新或者宣武门,前者可以坐7路,后者能坐15路。

    他俩上了7路,扔两毛钱,施施然站着,车子摇摇晃晃着,开向动物园。

    公交一直到动物园,好歹天不是很晚,还有公交车。

    从动物园到颐和园那边,只有32路公交,是城里去颐和园的唯一路线,一辆半漆成绛红色的斯柯达柯罗莎拖着挂车,车身上嵌着蓝色水牌,32路,动物园-颐和园。

    这车是北平市人民汽车公司,从捷克进口的最好的车型。

    林晓光看着它,再一次想起斯柯达坦克,想起军工转民用,国内军工已经落后了,但没道理汽车市场被外企统治,以市场换技术,然而市场丢了,技术却没学到。

    “有机会的话,咱也造辆车,就叫长安好了。”

    这样想着,回到学校。

    次日,林晓光又拉着蒋学文出门,坐上34路,到动物园下车,然后又换乘15路,到复兴门下车,再换乘1路,直奔东单王府井的东安市场。

    小年到了,春节将近,综合市场人还真不少,挺热闹。

    林晓光进去,一路问蒋学文,这个好不好,那个好不好,买不少东西。

    从市场出来,又去副食品商店,割了五斤后肩,五斤五花肉,两根猪大腿,一只猪头,花了不少一笔钱和肉票。

    出了门,林晓光一股脑扔给他:“学文同学,我只能送你到这了,赶紧回家吧,再见!”

    然后,他便跳上1路公交。

    蒋学文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公交渐行渐远,再看看手里的东西,还有地上放着的,突然感觉鼻子涩涩的。

    林晓光回到学校,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次日,叫上杨蓝林晓芸林卫东,还有赵子瑜赵子琦俩人,直奔火车站。

    这一趟提前买了硬卧,六个铺位,正好是一个没有门的隔间,两上两中两下,还没有外人,三男三女六个人,路上也有个照应。

    火车上,不是回家的大学生,就是返乡探亲的知青和军人,蛮热闹。

    这列北平开往长安的列车上,有不少是北平念书的大学生,林晓光去上厕所时,就看到有人拿着《青年文摘》在看,还不止一期。

    也有人议论,哪篇文章好,哪篇不好,等等。

    他们几人,闲来无聊,也跟着聊起来。

    “小光,你写的这个我有点看不懂。”赵子瑜指着《青年文摘》一月刊,主打的作品《暖暖》。

    “就是,我也不懂,这个互联网是啥意思”林晓芸也不理解。

    北理自动化系的林卫东,知道计算机的事,也看过小说,但对网络还难以理解:“小光小说里写得互联网,就是把计算机物理连接起来,基于一个平台,所有计算机都可以访问这个平台,这个平台就叫互联网。”

    “我觉得很有想象力,但不可行。”最后他下决断。

    北航电子系的赵子琦,对林卫东的说法持反对意见,说道:“按照小说的时代背景,互联网是2000年前后的事,距离现在有二十年。”

    “集成电路计算机已经出现了,70年面世的ibms/370计算机使用了虚拟存储器技术。75年,mits制造的altair8800,带有1kb存储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和小说里描写的个人计算机一致。”

    “还有,也就是去年,苹果公司制造的appleii,规格nmos65001mhzcpu,4kbramb&nbs



第六十三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一见面,杨文姝脸上透露着欢喜,嘴里却习惯性得说着责怪的话。

    “妈,我等一笔稿费,发完我才回来的。”林晓光放下东西,伸开双手,上前一步抱住她,才在她耳边说道:“妈,我想你了。”

    中国人的情感是含蓄的,不像老美,见面就拥抱,亲脸,还说我爱你。

    一个拥抱,就是杨文姝能够接受的极限。

    刹那间,杨文姝眼睛就有些红了。

    半年多不见人,刚一见面,他就来这么一招,稳住心神,她笑骂道:“干啥呀赶紧吃饭,都饿死了吧”

    坐车回到家,已经下午两点,林仲平都上班去了。

    小飞小茉听到他的声音,寒假作业也不写了,一个个跑出来,见到他很是开心,叫着:“哥,你终于回来了”

    林晓光挨个摸摸头,笑道:“回来了,就是给你们买零食,浪费了一点时间。”

    两个小家伙闻言,更开心了。

    杨文姝见此,便皱皱眉,嗔怪:“又乱花钱!”

    林晓光大手一挥:“妈,我现在不差钱!”

    “是稿费吗挣了多少钱你先等一下,我给你热饭。”杨文姝走向厨房,一边走一边问道。

    “晚上我爸回来了,我一起说。”

    “就你那点小钱,还跟我卖关子。”杨文姝抽开蜂窝煤炉封口,闻言轻笑一声。

    吃过迟来的中饭,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饭后,两个小家伙去房间写作业,杨文姝和林仲平一左一右坐在沙发上,看着茶几上的一堆钱发呆。

    一万块啊,足足一万块,还要一千块的侨汇券。

    按照现在一个月三四十的工资,不吃不喝要两百五十个月,二十年才能挣到,这得是多大一笔钱。

    “说,你怎么挣到这一笔钱就靠写小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林仲平眼睛瞪得大大的,直勾勾地盯着林晓光,虎着一张脸,大有他做错事,就要大义灭亲的架势。

    “是的。”林晓光一本正经。

    接着他把一叠报纸掏出来,递给林爸林妈,然后说道:“我在学校里搞文学社团,创办文学杂志,清华文学社和《青年文摘》,在北平念书的很多人都知道,不信你们去问”

    “我不是文采好吗我就写了本小说,投稿到香港,然后发表了,这是稿费,钱和侨汇券。”

    杨文姝这下更吃惊了:“香港”

    林晓光看着林爸林妈瞬间严肃起来,自己也跟着严肃起来:“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国家百废待兴,有很多特殊的任务交给我们,就拿我们英语班来说,比如翻译国外的学术期刊,都是一些很机密的东西……”

    “那跟你投稿到香港有什么关系”杨文姝见林仲平脸色发黑,不得不当红脸。

    “我一个老师有位《香港商报》的朋友,我们聊的时候,他跟我说,商报陷入困境,所以我才写了小说,投搞过去。”

    林晓光说完,看着父母,表情变得严肃:“接下来涉及到一些保密内容,所以请爸妈你们二位别给外人说。”

    不等他们反应,他便说开了:“香港现在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但国家在那边有很多派出机构,明面上开公司办报纸,其实都是国营的,比如华润,比如《文汇报》,自从六七暴动之后,香港市民阶层往右转,局势对国家不是很好,以前国家经营的五大佐派报纸,到现在都倒闭了,只剩下三个还半死不活的,《文汇报》《大公报》和《商报》。”

    “为执行国家的统战策略,扩大佐派报纸在市民中的影响力,去年《商报》就开始转型,我写的小说让商报销量上涨三倍,达到四万多份,国家还特意给我发了奖状。”

    林晓光说完,掏出一张刻着香港商报党委会印章的奖状,递给二人,然后继续说道。

    “所以我现在写小说,不仅仅是为自己,而且还是完成国家文化战线和统战方面的任务。”

    “我说的句句属实,一共一千港元稿费,到银行领导五千块人民币,五千块侨汇券,侨汇券被我换了钱,现在就这一万块,侨汇券剩一千。”

    两人很严肃,看到奖状,一直听完,杨文姝才徒然松一口气。

    &n



第六十四章:豁出去了
    县城去南窑大队的车,只到云台公社,要去的话还有大半截路。

    林晓光下了班车,就往南窑大队走。

    路上遇到公社主管宣传工作的副主任常建平,对这位老爸的学弟不算陌生,他打了个招呼,问声好。

    常建平见他是一个人,有些惊奇,便问:“小光,就你一个回来了”

    “嗯,就我一个,我去拾掇一下屋子,过两天我爷爷才回来。”他没说去找李东明的事,答完又问:“云秀呢,还在家里复习”

    “那好啊,初一我来你家讨杯酒喝。”

    常建平笑笑,又有些恨铁不成钢:“我就纳了闷了,你爸当年学习可没有我好,到这一辈,你一次就考上清华,你云轩哥考两次才考上师范,云秀更是不成,两次都没考上。”

    “话说,你有空的话,帮她辅导一下,要不然今年估计还考不上。”

    常云秀和林晓光是同学,关系不是太好,但也算熟,他略微一想,直接答应:“叔,这没问题,正好这两天比较闲。”

    “你要去大队,路挺远的,骑我的车子过去,下午骑过来就行。”见他答应,常建平更开心了。

    他这么热情,林晓光也不好拒绝,当下接过自行车。

    “叔,谢谢了!”

    “谢啥谢自家人,客气啥!”常建平笑眯眯的。

    “那叔再见,我先走一步。”

    林晓光骑上二八大杠,头也不回,赶紧溜走。

    他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常建平一直笑眯眯的,热情到极点,过去可不是这样,联想前后说的话,还有刚才看自己的眼神,分明是在看女婿。

    他林晓光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炙手可热了大概是考上清华之后吧。

    他很是无奈,这些家长,还有完没完了,他和常云秀的同学关系,分明很纯洁,而且他翻过年才十七,还特么未成年啊,这些家长想得也太多了。

    他不敢回头,深怕一回头,看到常建平还站在原地,笑眯眯的看着他。

    林晓光骑着车子,在乡间土路上,像少年啦一样飞驰,坑坑洼洼的土路,震得他屁股疼,呼啸的寒风,更是吹得握住车把的手刺骨冷。

    就这样,几分钟后,抵达南窑大队。
1...1718192021...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