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詹事府少詹事杨士聪开口道:“此时陛下在奉先殿祭祖,恐怕是和殿下处决勋贵一事有关,也可能是......”

    朱慈烺瞥了他一眼,道:“你想说是废太子吗”

    杨士聪连忙垂首不语,后殿内的氛围也陡然紧张了起来,如果皇帝要废太子,那该如何是好。

    詹事府左庶子吴伟业忽然出列道:“臣建议太子殿下提前登基!”

    吴伟业语出惊人,吓了众人一跳,连朱慈烺都认真打量了他一番,这个吴伟业平时一副闷骚样,怎么今天能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呢,还这么毫不遮掩的说出来。

    在后世,朱慈烺对吴伟业的大名早有耳闻,冲冠一怒为红颜那首《圆圆曲》就是这狗日的写的,误导了后世多少人以为吴三桂是为了一个女人才投清的。

    殊不知在政治利益面前,一个女人又算得了什么,历史上总有那么一批人喜欢让女人背锅。

    殿中的氛围有些压抑,东宫属官们互相观望,又有几人站出来支持朱慈烺提前上位。

    朱慈烺暗暗惊讶,吴伟业、杨士聪等人都是满腹经纶之人,说是当代大儒也不为过,尤其是那吴伟业,二十多岁时参加会师得了第一名,紧接着廷试考了一甲第二名,当然就有人怀疑他舞弊,觉得不可能,姓吴的怎么这么牛逼。

    主考官不得不将其会元原卷呈请御览,最后还是崇祯亲自阅卷为他辟谣,这也让吴伟业声名鹊起。

    崇祯也对杨士聪寄予厚望,恩宠备至,将安排他当朱慈烺的老师,这两人应该心怀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啊,怎么一个劲的鼓动夺位呢

    朱慈烺没有说话,转头又看向孙应元和周遇吉二人,道:“你们怎么看”

    吴伟业见太子这么问,心里顿时有底了,看来这太子也想登基上位啊,若是成功,自己晋升有望了!

    吴伟业和杨廷麟同为东宫侍讲,如今杨廷麟成了太子的心腹文臣,还混到了正三品,自己现在依旧是正五品,此间差距着实让人嫉妒。

    然而令吴业伟意外的是,作为太子殿下最忠诚的孙应元居然反对夺位,还大骂自己。

    孙应元瞪了吴伟业一眼,道:“殿下,吴伟业此乃诛心之言,恕臣斗胆直言,当今圣上虽在治国一道能力稍逊,但德行不亏,又非荒淫无道之君,殿下若是夺位,恐天下难服!”

    &nb




第410章 废黜太子
    文华殿中,宽敞的大殿显得很安静,殿中太监宫女全部打发了出去。

    崇祯端坐在龙椅上,看着案前东厂传来的一份份密报,呼吸渐渐变的急促起来。

    他缓缓放下手中那份沉重的情报,长呼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道:“三位总兵真是朕的肱股之臣!”

    崇祯很开心,密云、蓟镇、玉田三镇的总兵已经接受密诏,不日即可领兵入京护驾,有这三镇人马和京城内的羽林卫、神机营里应外合,逆子想要武力掌控京师可就难了。

    崇祯看向王承恩道:“兵部那边去催了没”

    王承恩回道:“太子殿下诞辰后,兵部就已经催促天武军尽快南下凤阳了,天武军各部也已准备拔营,靖武伯和定西伯给出的准确时间是明日一早就分批启程南下。”

    “好!好!好!”崇祯眉见喜色,仿佛年轻了好几岁,忍了逆子这么多天,终于要开始反击了!

    他情绪高涨道:“王承恩,明日奉先殿祭祖后,立刻传所有文武官员于皇极殿举行大朝会!”

    王承恩忽然跪下,带着哭腔道:“皇爷,太子殿下为大明立过大功,老奴求您废黜太子后万万不能杀害他啊!”

    崇祯见四下无人,长叹一声道:“虎毒还不食子,朕岂能置他于死地,只要他能识相,老老实实住在宫中,朕养他后半辈子!”

    王承恩微微宽心,再度叩首道:“皇爷仁慈......”

    这一番话后,崇祯有种莫名的自信,他吩咐道:“明日大朝会之前,在宫中戒严,千万不能走漏消息!”

    崇祯想在皇城内解决朱慈烺,尽量不弄得满城风雨,一旦有变,三镇人马可以从城外救援,万全之外再加万全,方是上策!

    安排了一番后,崇祯还不放心,又秘调将羽林卫调入皇极殿两侧的朝房,连文华殿和武英殿都分派一些,以防万一......

    二月初六,天气阴沉沉的,偶尔有一阵闷雷传来,俗话说二月打雷,遍地生贼,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紫禁城中,东西十二宫传来一片太监的高呼声:“奉旨周知后宫之皇后、皇贵妃、皇妃、皇子、公主,辰时正齐至奉先殿祭祖告天!”

    宫中之人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都不敢怠慢,纷纷换上礼服前去奉先殿。

    目前后宫之中,有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还有王妃、刘妃、方妃、沈妃等几位地位不高的妃嫔。

    皇子之中,只有三皇子朱慈炯和四皇子朱慈焕,公主也有两位,坤兴公主和昭仁公主。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供奉着大明历代皇帝的神位和画像。

    奉先殿中,崇祯正了正衣冠,率众后妃皇子先向列祖列宗神位敬香礼拜。

    有细心的人会发现,往常在奉先殿祭祖周围会有一大批神宫监的太监,然而今日这些太监全都不见了,只有几个御前太监侍奉皇帝左右。

    礼节完毕后,崇祯跪在明太祖朱元璋的神位前,开口道:“臣朱由检,谨此祈告列祖列宗,臣继位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孜孜以求追求大明的繁荣昌盛。”

    崇祯接着道:“但臣所册立的皇太子朱慈烺,无义无孝,秉,骄纵不羁,及至近日,更为鬼邪附体,神智颠倒,不可救治!”

    周皇后惊诧的看向崇祯,奉先殿内所有嫔妃也都满脸惊愕的看向皇帝,御前太监韩三闻言,眼皮更是不停的跳。

    崇祯道:“臣伤心至极,痛定思痛,念及太祖、成祖缔造大明江山之艰难,万不可传承于朱慈烺者......”

    周皇后忽然抓住崇祯的右臂,道:“陛下!你不能废太子啊!”

    “住口!”崇祯脸色阴



第411章 朕的羽林卫何在?
    紫禁城内召集群臣钟鼓陡然敲响,钟声传出皇城,接着传向内城。

    文武诸臣府上的家丁闻声立刻通知各自的老爷,大臣们一时间好奇不已,陛下罢朝数日,怎么今日突然召集群臣举行大朝会呢莫非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信王府中,朱慈烺也听到了宫内传出的嘹亮钟声,他目光炯炯的看向皇宫的方向。

    此次大朝会,在京重要官员皆要参加,朱慈烺身为太子更要入班临朝听政。

    孙应元等天武军职位高的武将和东宫属官们听闻钟声后,首先赶到了信王府,朱慈烺临时召开了紧急会议吗,密议了一番。

    随后,徐盛带领勇卫营护送朱慈烺前去上朝,在进入皇城时,他们发现皇城周围的京营人马较之以往明显增多,据情报部的消息所称,京师九门被天武军控制后,羽林卫等京营人马都收缩到了皇城周围,以防突变。

    勇卫营进入午门后,并未遇到阻拦,如往常一样,大部留在午门外,只有百余名亲卫跟随朱慈烺一起入宫,守卫午门的禁军并未阻拦,因为他们很清楚,拦也白拦,还得挨上一顿毒打。

    皇宫中依旧是那些守卫,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异常,原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被八大晋商弄死后,崇祯任命吴孟明的儿子吴邦辅为新任锦衣卫指挥使,负责宫中防卫。

    朱慈烺坐在仪仗上,沉默不语,他心中很清楚,接下来或许有一场急风暴雨将在这数百年浮沉不定的紫禁城里爆发。

    当众臣进入皇极殿时,殿内的陈设已布置一新,一个个身穿华丽铠甲的大汉将军分站两班。

    文武百官按品级左右分站,品阶越低的人离御座越远,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在殿外叩拜,不过经常在太庙的大清洗,殿中已经少了半数人。

    在东宫属官们的簇拥下,朱慈烺缓步走入殿中,周围的官员立时散的开,垂首行礼,不敢直视。

    礼部轻车熟路的按照流程安排大朝会,金钟九响后,崇祯皇帝在王承恩的搀扶下踏入金阶,待坐稳龙椅后,他的目光快速在殿中每个角落扫了一遍,最后这才看向不远处的朱慈烺。

    朱慈烺迎上他的目光微微含笑,搞得崇祯疑心重重的,他瞥向王承恩,见王承恩点头示意,这才稍稍放心正式开始大朝会。

    众臣感觉到了氛围的诡异,都在静静的等待谁会跳出来出风头,接下来又会发生何事。

    朱慈烺也是等待着,御前太监已经将奉先殿内发生的事及时的传出来了,他倒想看看,上面这位父皇拿什么来废太子,在场又有谁敢出声支持。

    在崇祯的示意下,王承恩从锦盒中取出一道圣旨,缓缓展开,正当他准备宣读的时候,却听殿中一人重重咳嗽了一声。

    站在勋贵一列的孙应元稳步出班,奏道:“臣有本奏!”

    崇祯迷惑中有些不悦道:“靖武伯,有什么事不能等会说吗朝会之上怎么如此不知规矩。”

    面对崇祯阴沉着脸射来的目光,孙应元一咬牙,洪声道:“臣奏请陛下,让皇太子前往南京监国!”

    皇极殿中瞬间一片宁寂,仿佛整个大殿中被冰块冻住了一般,人人面露惊色,却不敢出声说话。

    朱慈烺眉头微皱,对孙应元的行为很是不满,很想骂骂孙应元,你打什么叉,你倒是让他下旨,让他浪啊!

    崇祯的脸色登时变了,抬起一只颤抖的手指向孙应元,怒道:“你......你放肆!”

    崇祯非常生气,以太子朱慈烺现在的威势,要是去南京监国,和登基称帝有



第412章 屈服(为盟主加更)
    皇极殿中一片低语喧闹,然而无人敢出来呵斥孙应元和周遇吉,连兵部尚书陈新甲都往后缩了缩。

    崇祯咬着牙,目光在殿内游走,想要寻求张嘴说话的大臣,却发现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的,连内阁的几个大臣都沉默了。

    内阁大学士姚明恭是太子的老师,难道他也暗中投靠了太子还有范复粹、张四知,以及那些都察院的御史、六科廊的言官们,他们平时不都挺能说的吗整日将祖制挂在嘴上,怎么今日一个个都哑巴了

    “臣有本奏!”

    一道嘹亮的声音让崇祯燃起了希望,他放眼看去,只见詹事府少詹事杨士聪站了出来。

    崇祯心中暗叹:“此等危难关头敢顶着逆子的压力站出来说话,不愧是朕恩宠备至的忠臣!”

    却听杨士聪出班奏道:“太子监国,古之制也,我朝亦有皇太子南京监国的先例,如今浙江、湖广连岁告灾,臣闻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陛下英明神武,当以国事为重!”

    杨士聪不愧是文化人,言辞简洁,无渲染之处,还摆事实讲道理,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

    杨士聪的话如刀子一样捅进崇祯的心里,让他心碎了一地,崇祯气的牙齿格格作响,如果手里有刀,他恨不得活劈了这个背主求荣的杨士聪。

    又一个东宫属官出班奏道:“请陛下准靖武伯所奏,以彰陛下的贤明盛德!”

    要说编理由讲大义,还是文官厉害,总是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点江山。

    一直默默不语,冷眼旁观的朱慈烺终于在众人的目光中站了起来,对着上首的崇祯微微躬身道,掷地有声道:“请父皇下旨,让儿臣去南京监国!”

    这句话虽是请示,但言语中却透露出不容置喙的力度,瞬间压垮了崇祯最后的抵抗,也压垮了等待时机反击的文官们。

    朱慈烺经过再三考虑,觉得去南京监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如今长江以北几乎被打烂了,想要治理得花大量的银钱往上填,抄了这么多钱都填在上面估计都悬,还得花几年大力治理,得耽误很多事情。

    最重要的是,就算北方治理好了,江南那边还得花时间去收拾,既然暂时不能迁都南京,只能带着班底过去治。

    去南京监国一来可以避免夺位带来的巨大影响,二来可以拿着抄来的钱去搞发展,边发展边收拾江南的那些家伙,把北方丢给崇祯就行。

    江南多年没有经历战乱,底子极好,大力发展的话用不了几年就能腾飞,到时候带着大军一波横扫,统一全国,有了安定的环境北方再慢慢恢复发展。

    在皇太子明确表态之后,吴伟业立即抓住机会,踏前一步,昂首道:“江南灾情不断,为防重蹈陕西民变,臣请求陛下以国事为重,让太子殿下南京监国!”

    他话音刚落,东宫属官们纷纷出列,均是大声道:“请皇太子南京监国!”

    “请皇太子南京监国!”

    “请皇太子南京监国!”

    崇祯发颤的右手无力的指着朱慈烺,沉声道:“你想学多尔衮弑君夺位吗”

    朱慈烺安然道:“陛下仍是陛下,昔年宣宗皇帝南京监国时,也未见他夺了仁宗皇帝的大位。”

    杨士聪陡然高声道:“江南大灾无情,陛下为何犹豫不决”

    崇祯冷冷的扫了他一眼,又看向杨嗣昌等人。

    杨嗣昌叹息一声,出班奏道:“众臣所请,甚合情理,请陛下恩准!”

    连内阁首辅都说话了,剩下的一些尚在观望的朝臣们也纷纷出来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第413章 收尾
    处理完朝堂上的事情,朱慈烺先是去了趟坤宁宫,就赐死国丈的事向周皇后请罪。

    周皇后虽然不忿,但也没有太为难朱慈烺,娘家的所作所为让她心寒,更让她感到丢脸,周皇后表示再也不管周家的事情。

    随后朱慈烺又去看望刘老太妃和张皇后,此去南京,也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来,宫中的这些看着他长大的长辈们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上一面,尤其是刘老太妃,都八十多岁的人了。

    乾清宫中,熟睡的崇祯猛然惊醒,显然是做了个噩梦。

    当他一睁眼看到眼前的朱慈烺时,忽然全身一颤,大怒道:“你还敢来见朕朕真是瞎了眼,立了你这个不忠不孝的东西!”

    朱慈烺坐在绣凳上,安然道:“父皇这是什么话,如果大明无灾无难,如成祖皇帝时期那般的强盛,儿臣也不用这么处心积虑的掌握权势,拯救大明。”
1...121122123124125...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