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谢三宾试探性的问道:“先生,学生受了吴江几家的委托,前来向您询问,不知道您想如何应对”

    钱谦益笑道:“不是我想如何应对,而是你们想如何应对。”

    他继续道:“这几项新政不仅使得大家利益大损,还断了无数人的财路,便如漕运......”

    谢三宾猛的惊醒,道:“您的意思是我们借着朱大典遇刺的事煽风点火,抵制新政”

    钱谦益抚须点头道:“不仅我们,复社那边也要有所行动,张溥十几年前不是写过《五人墓碑记》吗,大不了再让他再写一篇,还有商人们,也是时候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谢三宾有些担忧道:“如今南直隶各府驻扎了大量的天武军,若是他们......”

    钱谦益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了起来,想到自己当初在南京城被天武军一个姓李的将军扔出城外,他就怒从心起,这帮武人完全不讲道理,是个棘手的存在。

    稍微思考,钱谦益缓和了心情,继续道:“只要我们声势够大,我不信太子敢对我们怎么样,我苏州府的士绅抗税又不是一次两次了,暴动的市民打死的官员也为数不少,神宗皇帝都拿我们没有办法,他一个太子,还显得太嫩了!”

    万历二十七年,苏杭织造太监孙隆奉旨“带征苏杭等府课税”,也就是征收苏州和杭州周边府县的各类商业税收。

    织造太监孙隆本来要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结果激发了民变,苏州府工商业全面罢工,众多丝织业工人成群结队打死手税监人员,司礼监太监出身的孙隆连夜翻墙逃跑,在焦急不安中躲了两天才趁着夜色偷乘小船逃向杭州,再也不敢前往苏州巡视了。

    想起当初苏州抗税之事,谢三宾心中底气更足,他对钱谦益建议道:“太子既然也对漕运出手了,咱们是不是应该找那帮勋贵们活动活动,再添上一把火增加必胜的把握”

    钱谦益赞赏的看了一眼他,大笑道:“想法不错,是该与他们好好走动走动了。”

    谢三宾听后立时放心了不少,二人互视一眼,都是冷笑一声。

    地主、商人、士子、勋贵,各方全面联合抵制新政,在汹涌如潮压力与暗谋下,怕那太子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随后,谢三宾又亲身前往南京找复社的掌舵人张溥,转述了钱谦益的想法。

    张溥一听东林党魁都忍不了了,欣然答应,这是他求之




第458章 商人集体罢市
    在座的江南富商大多是粮商和丝绸商人,还有不少经营盐业、茶业、药材、皮毛、生丝等,还有的家族产业涉及海外,个个身家百万,举手投足间一股土豪的气息扑面而来。

    见众人施礼,吴步举呵呵而笑,对众人作了个罗圈揖,含笑道:“诸位掌柜请坐。”

    他虽然表面看似和气,但骨子里还是有傲气的,毕竟吴家在四民中算“士”阶层,是典型的官商一体,官便是商,商的族人便是官,比其他纯经商的家族高端一些。

    吴步举毫不客气的坐到首位之上,他的双目缓缓扫过各人,见众人坐定这才开口道:“想必大家都收到消息了,吴某也就不绕弯子了,东林、复社联合了,也要我等配合共同抵制商税,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下面一圈富商互相交谈了一阵,自然不愿意交税,哪怕日进斗金,去秦淮河畔随便一掷千金,也不愿掏出一两银子交税,更何况现在的十抽一。

    吴步举喝着茶,也不抬头催促,任各人商量着。

    “太子摊丁入亩已让我等损失惨重,现在还要征收商税,简直越来越过分了!”

    “不错,这种与民争利的恶政也亏他想得出,他朱家这是穷疯了吗”

    斜躺在太师椅上的一名富商像是喝多了,嘴里骂骂咧咧着,立即引起了周围商人一阵侧目。

    他身旁之人忙道:“郑掌柜的,慎言啊!”

    姓郑之人又猛喝了一口价,冷笑道:“慎个屁的言,朝廷一旦重新开征商税,只怕今天收一成,明日再收一成,这个衙门收一次,那个衙门也来收一次,我等做些买卖也不容易,难道要把赚来的钱都交给朱家吗”

    周围的商人纷纷点头赞同,又有几人发表了收税是朝廷最大的错误,等等高见。

    见众人的情绪被点起,吴步举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停止议论,开口道:“皇太子年轻气盛,为政觉悟低下,亦或是奸臣怂恿,这才做出此等民怨沸腾之事,我提议诸位能联合起来,集体罢市,以示我等愤慨声讨之意!”

    “集体罢市”

    众人纷纷叫好,皆言吴老爷子不愧是读书人出身,果然老成谋略,商人联合罢市,这可是一个大杀器。

    南直隶可交易的粮食有将近一半控制在在座众人手中,一旦大家集体罢市,光是粮价就会在短短数日间翻上数倍,还有林林总总的其他产业,这将给南直隶造成极为浩大的动荡。

    明末江南工商业发展的突飞猛进,以至于工商阶层变得极为骄横,大量的朝廷官员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可以说地方经济已经完全不受朝廷掌握了。

    只要商人们的利益受损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官府还无可奈何。

    如嘉靖年间,私钱泛滥,朝廷禁止各地铸造私钱,结果引来各地商人联合罢市,物价飞涨不下,朝廷无奈只得废除禁令。

    万历年间的苏州抗税事件就更不用说了,连太监都被干死几个,司礼监来的大太监都被追的找地方躲了两天才趁夜跑路,要是被抓到肯定也得凉。

    吴步举扫向众人,道:“既然如此,同意罢市的掌柜请举一下手。”

    话音刚落,立时有过半人举起赞同,还有部分胆小的人不敢下定决心,迟疑不决。

    吴步举作惋惜状,道:“这样可不成啊,有人罢市,有人如常经营,这就不叫罢市了,而是捞钱。”

    喝的半醉的商人立即猛拍桌子,指着面前几个不曾举手同意罢市的商人,狠狠道:“你们几个往后要想在南直隶做生意,老子跟姓!”

    他的言论受到周围商人们的普遍赞赏,纷纷指责辱骂那些未举手的商人,有人义正言辞道:“对,封杀他们!让他们在江南做不成生意



第459章 杀税监、大乱起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南直隶各府风起云涌,先是常州府和苏州府的店铺相继关闭,商业生产停止了大半,轰轰烈烈的罢市抗税运动正式开始了。

    各州县百姓惊骇慌乱下,掀起了抢购的风潮,到第二日所有店铺全部关闭之前,米的价格己经翻了一倍,飙升到五两银子一石。

    罢市后,还有些商人私下贩卖粮食,不过暗中出售的价格却已经涨到了十两银子一石,而且还在涨。

    在恐慌情绪的传染下,又值年关,常州府、苏州府诸如布盐茶材各类货物价格也是一路飙升,最后有价无市。

    很快的,罢市风潮蔓延到镇江府、扬州府、应天府等南直隶诸府,各地抢购成风,只有凤阳府的情况好些,涨幅不大。

    短短数日,南直隶诸府市面一片萧条,百姓人心惶惶,不知道商人罢市要持续多久。

    罢市开始后,苏州府各地的机户开始全面罢织,这马上就断绝了每日聚集在玄妙观前等待织户雇佣的数干机匠的生路,同样,几千名染工也因为染坊关门而顿时处于失业状态。

    二十八日起,各府街道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示威人潮,上万名无赖青皮被有序的组织了起来,在各城各街聚集,一路高呼抗税口号。

    他们听说游行一天可以赚二钱银子,一个个游手好闲之人全都来了,连乞丐们也都洗干净脸装成工人涌入人潮,一个个装成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仿佛朝廷收了他们几万两银子的税。

    各个街头到处贴满了大字报,有维护治安的当地官差前去维持秩序,无不被愤怒的人群围殴攻击。

    那些负责税收的官员更是倒霉,大股的工人和青皮无赖闯入他们的办公税点,不断的投掷的瓦砾攻击他们。

    十二月二十九日,新年前一天,数千名工人聚集在苏州城东北的菱门附近,推选商人支持的老机匠武大有为首领,随后进入城中丝织业工匠的行会所在地玄妙观道院,举行了誓神仪式。

    万历年间苏州的抗税运动也是在这里誓神出发的,取得了很大的战绩,虽然工人首领葛贤当了商人的替罪羊被处死了,但他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推崇,还写了《五人墓碑记》赞扬他们的精神。

    武大有知道自己这么做肯定会凉,但他丝毫不惧,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因为富商们答应众筹三万两作为抚恤,让自己可劲的造,闹的越大越好。

    既能让后代衣食无忧,又能留名青史,武大有没有任何遗憾与恐惧。

    誓神仪式结束后,武大有立即将参与者分作十队,每队由最胆大的一人率领,持蕉扇为号,其他人则手执绞棍跟随其后,开始攻打各地的税收站。

    苏州城东多为丝织业工人及机户的聚居地,城西则分布着众多地方名流的住宅,也是当地官府行门所在地。

    苏州城内驻有约四千余名官兵,还有五千名天武军,大都分布在城西南的官府衙门区,武大有不敢与天武军正面冲突,其行动路线完美避开了城西的天武军驻地。

    武大有在收税站前高呼:“为民除害,打死税监!”

    在苏州的税收衙门,奉命前来收税的小太监黄建波成了民变的第一个牺牲品,他没有万历朝织造太监孙隆那么好运,直接被愤怒的人群乱棍打死。

    武大有取出别在腰间的丝布瞧了一眼,上面书写着每个需要惩罚的税官的姓名及住址,看完后他立即率领大队人马包围了下一个税官的住宅,并纵火焚之。

    来不及逃走的税官及家人被活捉帮在大街上,很快就被愤怒的人群殴打致死。

    &nb



第460章 谋划兵谏
    大年三十的傍晚,天色渐渐发暗,南直隶各州府没有一丝往年节日的热闹。

    崇祯十三年的最后一天,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完美的落幕,而是像这片昏暗的天空一样,令人心情沉重。

    巡视回来的太子仪仗一进入正阳门,便立刻引起了多方关注,所有人都在猜测着皇太子该如何应对。

    令人惊讶的是,皇太子回宫后便再也没有了动静,也没见他召见任何大臣商量应对之策。

    简单的用过了晚膳,朱慈烺站在文华殿殿门前,抬头仰望着缓缓飘落的雪花,笑道:“瑞雪兆丰年啊,过了今天就会有大收获了。”

    吴忠取来一件厚实的裘袍轻轻披在朱慈烺身上,暗道外面已经炸了锅,小爷居然还有心思谈笑。

    他没有朱慈烺那种平静的心情,有些担忧道:“小爷,商人大规模罢市,当务之急应该是商人们重新开市,否则物价飞涨,小爷在民间的声望会有损害,不如召李岩他们商议应对之策”

    商人罢市,他们损失极大耗不起,但百姓同样耗不起,时日渐长,必然会民怨沸腾,到时皇太子安抚民心的一系列政策都会付之东流。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不急,那些反对新政的各地士子们,不是明日就要在栖霞山举行金陵大会吗让他们到齐了先开会再说,人家好不容易举办这次盛会,本宫作为南京城的主人,自然不会怠慢了他们。”

    吴忠一时间没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他思绪一转,猛然间背后冷汗直冒。

    ......

    魏国公府,灯火通明。

    正厅之中,魏国公徐弘基斜躺在楠木大椅上,他将身体往后靠向了椅背,好似极为悠闲的舒展着筋骨。

    看了一眼厅中围坐着的一群勋贵,徐弘基开口道:“太子那边还是一点动静没有吗”

    灵壁侯汤国祚笑道:“如此整个南直隶闹的那么大,只怕那年轻的太子已经懵了!”

    忻城伯赵之龙哈哈一笑,道:“平时魏国公叫我们等,说实话还真有点想不通,现在看起来还是国公爷英明,终于让我们等到这一天了,只要国公爷此时振臂一呼,立马就能掀翻了他这条船!”

    一个勋贵也是一人一语说道:“听说圣上对皇太子极为不满,甚至曾传出在祭祖时说过废太子的话,要是能擒贼先擒王制住太子,再报知朝廷,也算是大功一件。”

    “没了皇太子这杆大旗,天武军人马再多又能如何,只要朝廷许下几个爵位,几个统兵大将还不乖乖受封”

    一群勋贵连连点头,心中舒适无比,等待多日,今日终于可以反击了!

    徐弘基呵呵笑道:“我原本的意思还得等一等,然而现在看来,任何事情都没有十成的胜算,有个七八成就得干!蓄而不发待其时也,现在是时候了!”

    怀宁侯孙维城叫道:“国公爷尽管布置,我等必以您马首是瞻,一起将太子赶出江南!”

    徐弘基点点头,表示很满意,说道:“诸位应该清楚,要是没有军队,无论我们怎么折腾,最终还是得败在他的手里,因此只有兵谏,才能使太子低头!”

    诚意伯刘孔昭道:“如何兵谏啊天武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啊,他们虽分散在南直隶各府,但依然有将近两万人马驻扎在城中啊!”

    徐弘毅微微一笑,道:“太子在南京的兵马分为三部,内城小教场、皇城驻地,紫禁城亲卫,我已得到消息,天武军驻扎在皇城的李少游部已经被秘密调往栖霞山了,应该是太子担心读书人的金陵大会发难,想控制事态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将驻扎在内城的天武军调走!”

    安远侯柳祚昌不解道:“那我们要如何调走他们南京守备可是无权调动天武军啊!”

    “简单!”徐弘基说着将桌上的烛火轻轻推到,立时在桌上腾的窜起一团火焰。

    刘孔昭抚掌而笑,道:“妙啊!如此我们掌握的南京京营还能以救火之名入



第461章 勋贵逼宫(一)
    每年正月初一正旦这日,朝廷都要举行极为隆重的正旦朝贺,除去岁时,因李自成复起,在西安杀了秦王,崇祯停掉了朝贺大典。

    按照大明礼制,正旦日不仅皇帝要在皇极殿接受百官朝贺,皇后要在坤宁宫接受命妇们贺仪,皇太子也要在东宫接受百官朝贺(因朱慈烺住在钟粹宫不便,一般放在读书的文华殿)。

    崇祯十四年正旦日,南京紫禁城奉天殿中举行了朝贺典礼,相比京师皇宫中正在举行的朝贺,这次朝贺时间略迟、规模更小了一些,仅限在南京的勋贵和四品以上的官员。

    一套繁琐的礼节结束后,大殿里的勋贵、官员们人人肃穆庄严,没有一点声音,他们都清楚,朝贺之后皇太子就要准备商议处理新政带来的民变问题了。

    朱慈烺身穿一套九旒冕九章服,在金座上俯瞰着下边的臣子和勋贵们,含着微微的笑意,说道:“给勋臣们赐坐!”

    勋贵们似乎是被这突然而来的幸运闹蒙了,众人还在犹豫着,只见皇太子已经走下御座。
1...134135136137138...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