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第479章 农业变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月初一,朱慈烺在杭州阅兵较射,检阅驻扎在浙江的五万靖武军。
靖武军由黄得功掌管的天武军和部分湖广的屯田兵组成,还有少部分是从被杀的刘良佐军中选拔出的精锐。
靖武军半数以上人马上过战场,在陕西与李自成干过几仗,战斗力仅次于天武军,火器配备率高达七成,未来三年可以完成全员配备火器。
看着一列列雄赳赳、气昂昂的靖武军走过阅兵台,朱慈烺对身边的黄得功道:“老黄,这兵练的不错啊,我还以为要被你练废了呢!”
黄得功粗犷一笑道:“末将坚决贯彻殿下的治军理念,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慈烺点点头,道:“你在浙江干的不错,给本宫赚了不少银子,本宫也不亏待你,说到做到,已经上书父皇,加封你为靖南伯了!”
黄得功立即喜笑颜开,随后认真行了个军礼道:“臣,谢殿下恩典!”
......
六月中旬,朱慈烺抵达浙江绍兴,率领浙江文武官员祭拜大禹陵,亲制祭文书名,行九叩礼,并执笔提下“地平天成”四个大字。
两日后,南巡大队到了余姚,朱慈烺第一时间拜见了致仕回乡的礼部尚书姜逢元。
姜逢元是朱慈烺在东宫的老师,以往在朝堂之上多次支持朱慈烺,他课讲的不咋地,却写了一手好字,让朱慈烺受益良多。
听说皇太子南巡路过余姚,要住在姜家,姜逢元近日来高兴的没睡过一个安生觉。
在姜家的书房中,朱慈烺正在挥笔写字,姜逢元拄着拐杖站在一旁等候观看,仿佛回到了数年前在文华殿教导太子时的场景。
姜逢元心中感叹:“太子真正长大了,如今管着半个大明的事情,此番南巡能住在姜家,这是天大的面子啊!”
朱慈烺下榻姜家的这几日,时时处理朝政,还接连召见了十几名当地官员,姜逢元都看在眼里,心中自豪难掩。
朱慈烺将写好的字拿起来轻吹了一下,看向姜逢元道:“老师,这是学生送你的,请您品鉴一下!”
看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八个苍遒有力的大字,姜逢元眼中一热,颤颤巍巍的就要跪下谢恩,却被朱慈烺拦住了。
姜逢元说道:“老臣谢过殿下的恩典,只怕臣这小门小户的,委屈了殿下。”
朱慈烺含笑道:“老师家里鸟语花香,清净优雅,本宫很喜欢,谈不上委屈。”
姜逢元听到这里,流着泪谢恩,说道:“老臣年老体衰,无力再为朝廷效命,因此想举荐一位能臣为殿下打打下手。”
朱慈烺讶然道:“老师请说,是何人”
姜逢元道:“此人名叫陈子龙,为绍兴府诸暨州知州,心有大志,且勤俭爱民,颇有大才。”
“陈子龙......”朱慈烺默念着,感觉这名字有些耳熟啊,应该是历史上哪个名人。
听了姜逢元的详细介绍,朱慈烺这才记起这位抗清英雄陈子龙。
陈子龙是复社的成员,崇祯七年时参加会试,因当时主考官是极度排斥复社成员的首辅温体仁,陈子龙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落榜后的陈子龙回家闭门谢客,专心学问,反对王阳明后学的空谈误国,主张经世致用,以改变残酷的社会现实。
陈子龙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专心农事,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主张发展社会经济富强大明。
崇祯十三年六月,陈子龙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兼代理诸暨知州,那时他的治下连年水患成灾,饥民蜂起。
为了维护当地社会稳定,陈子龙刚柔并用,剿抚兼施,一边力行保甲,设互首之法,申连坐之令,平定饥民暴动,一边亲司赈事,救济饥民,立粥厂,设药局,养老幼,医病疾,收死骨,救活十几万人。
朱慈烺记起了历史上的陈子龙,在南明时期坚决不剃发,抗清时被清军捕获押往南京,
第480章 视察海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宁波府定海卫,也就是后世的舟山所在地。
定海卫下辖舟山中中千户所、舟山中左千户所、穿山后千户所、大嵩守御千户所等五个千户所。
舟山群岛是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省北部海域,岛礁众多,星罗棋布,共计有一千三百九十个岛屿。
其中舟山岛最大,明朝时名字叫定海岛,面积有五百多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海南岛,在这个时候崇明岛还没有形成,江苏大多沿海城市也都在海潮中还没露出来。
交待完农业发展的事情之后,朱慈烺告别姜逢元后便启程前往宁波府定海卫,视查那里的海防事务。
原定海卫指挥使沈寿崇、舟山参将黄斌卿二人,早早的亲率五百名士兵出城十里等候迎接。
终于,远处出现了一系列密密麻麻的旗牌仪仗,那声势喧威的铁骑军阵,看得定海卫各人脸色皆变,沈寿崇身旁的黄斌卿还不由自主地全身轻颤起来,被这等权力威严的力量所震慑。
见太子仪仗渐渐行来,定海卫指挥使沈寿崇立刻拜到在仪仗面前,高呼道:“末将宁波府副将沈寿崇,恭请皇太子殿下金安!”
朱慈烺走出仪仗,虚虚抬手道:“兴!”
在出发前,朱慈烺对定海卫指挥使沈寿崇进行了一番仔细的了解,当然了,现在江南的卫所制被废除了,指挥使沈寿崇转任宁波府副将,仍然镇守定海卫城,掌管浙江水师,稽捕海盗。
朱慈烺知道沈寿崇是世袭武职,而他的父亲,也就是明末时期的民族英雄沈有容。
沈有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收复台湾岛的将军,他先后在蓟辽、闽浙、登莱等边防或海防前哨为官,还打过万历朝的朝鲜战争。
沈有容一生四十余载的军旅生涯中,有一半时间镇守在福建沿海,万历年间,他曾率军三次进入台湾、澎湖列岛,歼倭寇,驱荷兰入侵者,成功地保卫了东南沿海及台湾岛。
沈寿崇是沈有容的第六子,沈有容去世后荫思出任定海卫指挥使,历史上的沈家满门忠烈。
沈寿崇在崇祯十六年于北京近郊被李自成部所杀;沈寿崇的四哥沈寿岳因积极支持郑成功与张煌言抗清,在顺治十八年被清军斩首,沈寿崇的八弟沈寿峣在顺治二年组织义军抗清,兵败被杀。
朱慈烺对沈寿崇这个名将之后抱有几分期望,希望他能有他老爹的本事,为大明海防做出一番贡献。
沈寿崇相貌堂堂,粗眉大目,略有连鬓胡须,是一个标准武将的模样,他所带来的五百士兵,虽衣甲破旧,但精神气质到是十分饱满,看来是经过一番严格的训练,从军容上看,比其他明军如左良玉、刘良佐之辈的士兵要强得多。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沈寿崇,你练的兵不错!”
沈寿崇忙道:“太子殿下过奖了,末将愧不敢当。”
沈寿崇虽然孤守一隅,却也听说过朱慈烺和天武军的事迹,此时见朱慈烺十分年轻,目光如电,举手投足只见颇有王者风范,并未像传说般盛气凌人的凶残模样。
再观皇太子带来的人马,个个全副精良武装,精神抖擞,士气高昂,队列严整,且杀气弥漫,沈有容羡慕不已。
在沈寿崇的开道下,仪仗大队进入定海卫城,明朝的卫所,其实就是一个城市,城里和周边的居民大多都是军户。
&
第481章 落后的大明水师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定海卫城中,朱慈烺简单休息了一会,便再次召见了沈寿崇。
朱慈烺询问道:“沈寿崇,你掌管浙江水师兼顾海防,现在有多少战船”
沈寿崇不敢隐瞒,如实回答道:“回禀殿下,定海卫有两个水军营,加上辅助的战船一共大小船七十艘,只是多年缺钱维修,因此现在只有四十艘能用,其中有福船八艘,海沧船六艘,苍山船十二艘、艟矫船十二艘、八桨船四艘,现在都停泊在海巷内。”
朱慈烺也点了点头,他知道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所编,一个水军营有两个哨,毎个哨有福船四艘,海沧船二艘,苍山船四艘,然后再配有开浪船、八浆船,艟矫船等辅助战船。
定海卫有两个水军营,也就是有四十艘主力战船,然而一共七十艘战船,居然只有四十艘能用,这损坏率也太高了一点。
接下来,朱慈烺立即动身前往海港巡视了浙江水师的战船。
朱慈烺对浙江水师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然而真正看到这些战船后,远比想象的还要失望。
这几十艘战船太小了!基本上都是首部窄,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只设有前桅和中桅,在船尾还耸立看二三层高的船楼,这是典型的福船结构,最大的福船不过三十多米,战船上只有二到四门不等的火炮。
福船在大明水师中算是主力战船,也是当时四大船型之一,因为其吃水深,载运量大,抗风浪性好,因此适合于海上航行,可以作为远洋运输船和战船。
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大部份都是褔船的船型,在当时,福船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型。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船型是二千料的中型宝船,长约二十丈,阔约五六丈,排水量在一千吨以上。
郑和乘坐的旗舰大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设有九桅、张十二帆,推算起来,超过一万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
而八十多年后才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哥伦布船队,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大的圣玛利亚号只有一百吨,吨位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
现在离郑和下西洋那个年代以经过去了二百多年,在这二百年的时间,正是大帆船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和现在欧州的帆船,尤其是战船相比,福船在速度,灵活度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了。
最重要的是,大明水师战船和此时的欧洲战船所装备的火炮数量相差巨大,起码在十倍以上。
根据沈寿崇的介绍,浙江水师这种福船为四百料,是目前明军水师中所用的主要大船。
“料”是中国古代的船只单位的统称,既是重量又是面积单位,也是排水量单位,换算起来十分复杂,如果按排水量计算,一料大体等于0.5吨左右,四百料的船,也就是二百多吨的排水量,载重量也就在一百吨左右。
朱慈烺失望的摇头,这些破船太小了,听说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时,所用的是五千料大宝船。
朱慈烺前世曾在南京郑和宝船公园遗址旁的海德卫城住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南京博物馆正好发掘了明代太监洪保墓,这位太监曾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他的墓葬中有着非常完整的墓志,上面刻满了铭文,介绍了郑和下西洋时的情况。
铭文中提到:“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
洪保作为郑和船队的二把手,乘坐的那艘宝船叫“大福号”,能容下五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2500多吨,不得不说,这在古代是一个造船神话。
当时明朝的造船技术很牛,还有强大的造船产业,这才使得当时郑和宝船的雄姿能够惊艳海外各国。
明朝立国后,大型的官营船厂遍布东南各省,各种大型船厂云集能工巧匠,南京宝船厂至今遗留有长四
第482章 迎接世界大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慈烺清楚,以火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风帆战列舰时代将会持续二百年,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十九世纪后期,以蒸汽机为主的铁甲舰登场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朱慈烺的了解,18世纪时风帆战列舰大体上标准化为六个等级。
一级风帆战列舰有三层甲板,共配备一百门以上火炮,定员九百人。
崇祯九年时,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建了第一艘拥有三层统长甲板的大型战舰,排水量1680吨,水兵八百多人,装备了104门火炮,最大的炮弹净重60磅,是此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
二级风帆战列舰也是三层甲板,共配备约九十门火炮;
三级风帆战列舰也就是作战舰队中的载重舰,有两层甲板,共配备约七十门火炮;
四级风帆战列舰配备有五十门火炮,称为巡洋舰。
五级风帆战列舰配备火炮三十到四十门,所有火炮基本都设置在一层甲板上,五级战舰比大战舰更轻便,航速更快,欧洲人主要用于袭击海上商船,远洋巡航。
所有的等级舰,包括大战舰和巡洋舰,用地道的航海术语来说,均属于三桅横帆战舰。
崇祯十年那场发生在广州湾的明英海战中,英国人的五艘战船,其中三艘排水量在八百吨左右,还有两艘是四百十四吨。
朱慈烺专门派情报人员去广州调查过那五艘英国战船火力配备的资料,其中伊丽莎白号共三十八门炮,其中七门十八磅炮,二十门十二磅炮,十一门八磅炮。
慕思号共四十三门炮,四门十八磅炮,二十五门十二磅炮,八门八磅炮。
还有一艘锦衣卫情报人员叫不上名字的战船,同样也是八百吨排水量,装备着四十二门炮,配合和伊丽莎白号和慕思号差不多。
最小的两艘战船排水量四百四十吨,都装备着二十门炮,其中八门十二磅炮,十门八磅炮,两门四磅炮。
那五艘英国商船按照火力配备,属于五级风帆战列舰,(风帆战列舰分级是18世纪才提出的,经过百年的发展,排水量差异较大,这里只按火力配置算,火力配置变化不大。)
当时郑芝龙率领的福建水师大多是排水量一百吨的战船,所装备的火炮更是弱的可怜,最大的几艘主力战船上仅有八门十二磅到十八磅的红夷大炮、四十门佛朗机炮,火力远远不如英国战船,只能靠群狼战术围上去揍。
连海战能力最强的郑家战船都不如人家的小战船,可想而知大明水师的情况了。
好在现在是风帆战列舰时代刚起步的时候,朱慈烺完全有能力造出一支强大的大明海军赶上时代大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