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朱慈烺又巡视了宁波府的造船厂,想要询问专业的造船工匠建造大型大船有什么困难,趁着南巡一并解决了,回南京后就正式成立海军部,整编大明水师。
“小人杨万里拜见太子殿下千岁!”
名叫杨万里的造船工匠头头匍匐在地,显得很紧张。
朱慈烺道:“起来说话。”
待杨万里爬起身来,朱慈烺这才看清面前这位被沈寿崇推崇有加的造船大师。
杨万里约莫四十岁,中等身材,皮色黝黑,留着三寸长的胡子,饱经风霜的脸上带着一丝局促。
朱慈烺问道:“听沈将军说你的造船技术是这一带最好的,是吗”
杨万里连道:“回禀太子殿下,小人
第483章 建造战舰计划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杨万里的眼中立刻发出了狂热射光芒,显然传说中的郑和宝船图纸勾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看到了杨万里的表情,朱慈烺十分满意,看来这家伙是个十足的帆船控,不过他隐隐有些担心,要是他看到五千料以上的郑和大宝船图纸,会不会当场激动的休克过去
杨万里为了表现自己的造船技艺,说道:“殿下所说的那种红夷大帆船,相比福船更为细长,前低后高,上宽下窄,而且船头尖状如刀,更善于破浪前进,速度也更快,但不如福船平稳,小人跟父亲学习造过一艘一千料的红夷战船,那艘战船两层甲板,至少为四桅,分船艏斜桅、前桅、主桅和后桅,艏斜桅挂单方帆,前桅和主桅均挂着三帆,后桅挂三角帆……”
“咳咳.......杨万里!”沈寿崇不满的看着他,连连咳嗽。
提起造船,杨万里说的唾沫横飞,有些入神了,当他听到沈将军的提醒后,这才身子一震,忙道:“殿下恕罪,小人失礼了......”
朱慈烺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对其表扬了一番,这个杨万里说说的头头是道的,足见他对欧洲的大帆船下了一番苦心研究,是个人才。
中国民间从来就不缺技术人材,只是中国历代朝廷都不重视工匠技术,如明末著名的火枪制造专家赵士桢,完全就是自学成材,却能自行研究出十余种各式火铳,包括代表火铳发展趋势的挚电铳这样的后装弹式火铳,和雏形机关枪式的迅雷铳。
杨万里显然是个热衷于造船术的工匠,一谈造船的事情,立刻就进入状态,什么都忘了,这样的人也正是自己需要的。
朱慈烺笑道:“无妨,如果造一艘两千料的红夷战船,需要多少时间,又需要多少银子”
杨万里立即道:“如果工料齐全,船坞就绪,工匠够多,从开工到完全造好下水组装完毕,一共要四个月的时间,大概需要两千五百两银子。”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英国战船海上君主号总造价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价是四万英磅(包括火炮),其中一半是付给造船匠的工钱,大明所造的封舟不过两千五百两。
朝廷废除下西洋后,就将郑和宝船改名为封舟,用于派往琉球册封琉球王,显示国威。
大明近一百年共出使五次琉球,每次都会重新造一座封舟,基本在长十五丈,宽三丈左右。
其中出使琉球最近一次的是在崇祯六年,使者杜三策,所乘封舟长二十丈,宽六丈(长66米,宽20米),比总长51米,宽14.7米的英国海上君王号还要大,造价两千五百两白银,只是大明所造的封舟用于出使,并非大规模列装火炮的战舰。
朱慈烺听闻造价不高,心中隐隐有些小激动,他要砸钱可劲的造!先来几百上千艘!
不过接下来杨万里的话让他感觉造这些战船并没有想象的简单。
杨万里说道:“殿下,小人听说红夷人造船使用的都是橡木或者柚木,这些木材多产自缅甸和暹罗国那边。”
根据杨万里的介绍,造船用到的木材种类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优中选优,根据木材不同的特点和性能用在船舶不同的部位,常用的种类有杉木、松木、柏木、松木等。
用松木或杉木。船侧板和底板用二重或三重木板,并用桐油、石灰舱缝,可以防止漏水。每船一般分隔成十余个舱,即使有一、两舱漏水,也不致使全船沉没。
不过品质最好的还是橡木和柚木,红夷的风帆战舰,一开始绝大部分用材是橡木,有时为了节省橡木,水线下也用榆木。
朱慈烺也听说过,整个欧洲都没有热带雨林,欧洲人航行到非洲和亚洲后,才发现了比橡木更好的船用材料,这就是柚木。
柚木几乎是专门为航海而诞生的木材,柚木材质致密,比水比重轻,在日晒雨淋干湿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不翘不裂;耐水、耐火性强,能抗白蚁和不同海域的海虫蛀食,极耐腐,干燥性能良好,胶粘、油漆、上蜡性能好。
橡
阅读提示:系统检查到无法加载当前章节的下一页内容,请单击屏幕中间,点击右下角或者右上角找到“关闭畅读”按纽即可阅读完整小说内容。
橡木和柚木做战舰木屑少,战舰一旦和敌国或者海盗开战,实心炮弹打到本船的木材上,产生的碎屑越少越好,碎屑太多容易伤人,等于后来的开花弹爆炸效果,很危险。
用以往的杉木或榆木制作的远洋风帆海船,使用年限最多五到七年就会存在被海水和海洋生物腐蚀透漏水沉没的风险。
而用柚木制作的海军战舰,却能使用三十到五十年,基本和现在钢材战舰的寿命相当,英国目前最大的海上君王号用了六十年,才在一场海战中被法国海军意外击沉。
朱慈烺笑道:“木材的问题你不用操心!”
暹罗是大明忠诚的藩属国,每年按时朝贡,可听话了,去买点木材还不小菜一碟
再说那个缅甸,迟早要打下来,那是大明固有的国土!
二百六十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沐英出击云南击败蒙古残余势力后,沐英被封作西平侯,子孙进封黔国公,世镇云南
第484章 名医、海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七月初,浙江的天气进入了盛夏,骄阳似火,显得十分炎热。
朱慈烺巡视完舟山不久便染病了,几日来连连咳嗽,因此匆匆结束了此次南巡,并派人从南京操江水师调来龙舟,准备走海上回南京。
等待龙舟的几日里,朱慈烺住进了宁波府一个富商的府苑中进行修养医治。
这名富商姓徐,祖籍南直隶,世代经商,受到隆庆开关政策的影响,徐家开始经营海贸,在万历年间举族搬迁到了浙江宁波府一带定居。
徐家通过几代的发展,在浙江和南直隶开设了几十家商铺,售卖从海外购买的洋玩意,在宁波府也拥有一个不大的码头。
朱慈烺推行新政时,浙江士绅商人们发生了动乱,徐家老家主眼光独到,支持商税,还反应及时的举家从宁波府搬到了南京祖宅,逃过了抗税队伍的攻击。
浙江动乱被杨廷麟和黄得功血腥镇压后,徐家这才返回宁波府,并得到了浙江巡抚衙门一大笔损失补偿。
听说皇太子驻跸徐家,徐家上下欣喜不已,将府苑收拾的干干净净,全家都搬到了徐家别院中。
朱慈烺住进富商家,也是为了安抚浙江商人们,让浙江的商人们明白他重视商人。
朱慈烺在宁波府修养的数日内,病情有些家重,连身边的几个亲卫都有类似的状况,几个浙江名医诊治数日都无济于事,不敢随便用药。
这一日,朱慈烺在徐府旁的万金湖(东钱湖)上荡舟游览,寄情于湖光山色之间。
徐家的舟舫是一条大船,分为上下两层,舟内雕梁画栋,十分宽敞,毫无拥挤的感觉,船舱内还有两个女乐师坐在一角演奏演奏乐典。
船楼上稍觉起伏,十分平稳,轻风徐来,柳枝轻摆,从湖上吹来一股湿润清新的微风,朱慈烺看着湖面风光,任凭微风轻轻拂过他的面颊,觉得十分惬意,毫不在意自己的病情。
徐盛登上船楼,低声附耳道:“殿下,徐家家主徐海泰求见,说是寻到了一位名医,想替殿下看看。”
朱慈烺点点头,道:“他倒是有心了,让他们上船吧。”
不一会儿,船楼帘外走进两个人,徐家家主徐海泰朱慈烺见过一面,另一位老者应该就是他所带来的名医了。
徐盛对二人进行了仔细的检查,防止行刺,那位名医全身上下都被徐盛摸了个遍,连药箱子都翻过来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遍。
徐盛折腾了一阵子,这才道:“进去吧。”
见了朱慈烺,二人立刻行大礼参拜,道:“草民徐海泰、吴又可,参见太子殿下。”
“兴!”
朱慈烺淡淡道,忽然他看向那个名医道:“你叫吴又可”
那名名医大约六十左右岁年纪,中等身材,面色微黑,三绺白须,听朱慈烺文化,立即躬身回道:“回太子殿下的话,草民是叫吴又可。”
朱慈烺忽然笑了,他曾看过一部拍的非常好的明末电影《大明劫》,主角就是吴又可和孙传庭,讲的是明末瘟疫的事情。
历史上,自崇祯十五年起,大明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死,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果,南直隶人吴又可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瘟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如今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温疫流行,患者甚多,甚至延及全国,朱慈烺南巡路上,曾看到不少感染瘟疫者,他本想派人找这位神医,却没想到自己送上门来了。
朱慈烺斜躺在软卧上,将手搭在一边,道:“吴先生,请!”
吴又可躬身行礼,跪在软卧旁开始搭配诊断,又仔细观察了朱慈烺的气色,眉头微微一皱,脸上出现了不自然的表情。
朱慈烺笑道:“本宫是否感染了瘟疫,吴先生但说无妨。”
闻言,徐盛等人大惊,都是紧张的看着吴又可,希望太子患的并非这种病。
吴又可对皇太子南巡途中救治患者的事情早有耳闻,他不仅下令召集当地郎中救治,还曾亲身莅临患者周围巡视,只怕就是那时感染上的。
此时见皇太子依然谈笑风生,吴又可心中更加敬佩,他躬身回道:“殿下这是戾气所引起的,发现的早,并
第485章 大明皇家海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十四年七月十日,完全病愈的朱慈烺结束南巡,从宁波府乘坐龙舟经过上海回到了南京。
回到南京的第一件事,朱慈烺便下旨开上海、宁波、台州、温州四地为第一批商埠,并派出使臣前往南洋告知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总督。
朱慈烺允许这些洋鬼子与大明正式通商、互派使臣建立大使馆,主要想收回洋鬼子在大明国土的据点。
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欧洲新兴的海权国家纷纷往亚洲拓展势力。
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为建立与中国、日本贸易的据点侵入台湾(明朝官方称台湾为东番),在台湾南部修筑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进为殖民统治。
西班牙则是在台湾北部建立据点进行殖民,葡萄牙向大明租赁了澳门,每年交租并遵守大明的律法,还算老实。
这些地方朱慈烺肯定都会收回,现在通过经济谈判进行磋商,如果他们还不知好歹,只能武力收复了。
这些欧洲殖民者以公司的名义进行殖民,主要是为了赚钱赚黄金,料罗湾海战后,在海上赶大车的荷兰人讨不到好处,只能向郑芝龙低头,通过交钱购买郑家旗号进行贸易,所有的货物都是经过郑家这个中介来买。
一旦大明再开放几个商埠,直接与他们做生意,朱慈烺相信洋鬼子们会感兴趣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海贸发展,朱慈烺废除了民间建造大帆船的禁令,让民间商人积极造船远洋贸易。
明朝中后期,朝廷禁令松懈,加上海上贸易越来越发达,林凤、汪直、徐海这些亦盗亦商的海上势力根本就无视朝廷的禁令,海禁名存实亡。
与其让这些商人冒充海盗扰乱东南沿海,还不如给他们名义进行正规贸易。
为了保护沿海商埠,朱慈烺正式成立大明皇家海军,陆续调集南直隶、浙江各海防卫所的战船,将所有八百料以上的大型战船集中在一起,每艘战船上布置六门十八磅红夷大炮,十门十二磅红夷大炮,六门六磅炮,这吨位最多能布置这么多了。
其他几百料的小船全部装备几门六炮红夷大炮,其他在长江和沿海作为海警船,稽捕海盗和水匪。
南直隶最大的是南京操江水师,原本是魏国公徐弘基掌管,徐弘基被处死后,朱慈烺便让怀远侯常延龄掌管,曾从上海上运粮支援辽东的沈廷扬任副手。
从南直隶和浙江的所有水师中,勉强能凑够十艘八百料以上的战船,所装备的红夷大炮都是从太平府重炮厂所造的重型红夷大炮。
早在崇祯十年,朱慈烺就考虑建立海军,早早的设立重炮厂并采用铁模法造炮,专门为海军建造十八磅以上的大口径火炮。
朱慈烺在大明皇家海军下设立了靖海舰队,由南直隶和浙江水师组成,基地设在浙江舟山。
舟山背靠宁波府与上海县两地,其形如舟揖,地理位置优越,水深浪平,是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后世的东海舰队基地就设立在那。
海军最关建的造船技术,朱慈烺接连在浙江舟山、南直隶太仓、太平府三处港口建立了三座大型造船厂建造战舰,船坞都在万吨级。
朱慈烺又下令重金招募江南各省造船工匠,明朝中后期,随着海禁的名存实亡,一些私人造船作坊发展了起来,他们无视朝廷禁令制造两桅以上的大船,在明末时期,民间的造船业反到要比官方更发达,这些人才要是不用简直是天理不容!
最初之时,税务部尚书程国祥等人还在劝柬朱慈烺,说这样太浪费资金了,这么大的船坞有什么用呢,现在红番鬼最大的战舰不过三千料。
朱慈烺不为所动,这些老古板虽然了解了一番洋鬼子,但海权意识不强,更不会想到时代的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