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听说庐州被围,史可法连忙坐镇庐州,指挥防御,后闻拓先龄北上偷袭宿州,张献忠又撤兵了,史可法知道中计了,连忙率领部分人马直奔宿州。

    在滁州视察的张国维听闻也是十分惊慌,星夜驰援,二人在凤阳相遇,驻节凤阳的漕运总督朱大典告诉他们,皇太子马上就要到凤阳了,赶紧准备迎驾吧。

    虽然不知道前去宿州偷袭的流寇发生了什么,但听说皇太子无事,张国维和史可法十分的高兴,立即准备出城迎接。

    等亲眼见到了龙辇中的皇太子,二人终于彻底安了心,连忙上前见礼。

    “臣,右佥都御史张国维,拜见太子殿下千岁!”

    “臣,佥都御史史可法,拜见太子殿下千岁!”

    二人上前行礼后,其他人各官和迎接之人也跟着躬身行礼。

    朱慈烺从龙辇中走出,平静道:“兴!”

    行完礼后,张国维和史可法皆是转过头去冷冷的看了一眼黄得功,黄得功兵围都察院,活埋左都御史,对于作为御史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他们虽然对勇卫营和黄得功极为的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勇卫营的人马绝对是一支劲旅,军士们军容整肃,队列齐整,昂首挺胸站如松,一个弯腰哈背的都没有。

    更让人震惊的是,上万人竟无一丝喧闹之声,显然是军纪严眀之师。

    “果然都是精锐之兵,看来此次平叛有希望了!”张国维和史可法不禁有些动容了,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朱大典虽也是御史,而且是右都御史,但他却不以为意,大明各地的巡抚都会挂个御史的职位,何必把自己当成言官,那么当真呢

    朱大典躬身道:“殿下,臣听闻流贼拓先龄领军三万突袭宿州,您是如何.......”

    他还未说完,只见远处一骑绝尘而来,进入勇卫营大军警戒范围后立刻高举腰牌并高喊口令。

    这名龙骧夜不收在龙辇二十步外翻身下马迅速跑




第173章 议流寇
    由于中都北面是几道山,皇太子的仪仗又需要从正门进入,因此仪仗绕道至正南门。

    仪仗由正南洪武门前凤阳桥起,穿洪武门进入中都城,经洪武街、大明门、承天门入禁垣,再经外金水桥(外五龙桥)、午门入皇城,进奉天门至奉天殿。

    漕运总督朱大典先是将朱慈烺迎接到皇城的宫殿下榻,皇城相当于中都的紫禁城,在皇城外面还有禁垣,不过现在大多刚刚重建。

    随后朱大典又设宴招待众官员,也算是让各官员与皇太子的一些随行人员见见面,互相认识一下。

    众将到齐之后,朱大典向双方一一引见,随张国维和史可法一起来的有三个武将,总兵许自强,副将程龙,参将潘可大,还有凤阳总兵杨御蕃等当地武将。

    徐盛一见到凤阳总兵杨御蕃就呼喊道:“杨大哥,好久不见!”

    杨御蕃笑着与徐盛拥抱在一起,道:“贤弟,我们兄弟六年未见了!”

    朱大典惊讶道:“二位认识”

    杨御蕃笑道:“何止认识,我们两家是世交,先父曾与徐巡抚并肩作战多年,天启二年,徐鸿儒的白莲教叛乱,就是他们两位老人家平掉的。”

    杨御蕃的父亲杨肇基,曾被徐盛的父亲山东巡抚徐从治举荐,升任山东总兵,后因多次战功加官左都督、大将军、正一品。

    杨肇基曾在崇祯二年摆梅花阵大破后金军队,皇太极大惊,退兵二十余里,后又击败后金二贝勒阿敏,收复永平,崇祯四年,杨肇基在军中病故,崇祯大哭,追赠他为太傅太师,谥号“武襄”。

    杨御蕃以三十岁而立之龄就担任了凤阳总兵,其能力也可见一斑,此时见到故人,杨御蕃心中欣喜不已,二人没有理会众人,执手到一旁叙旧去了。

    众人呵呵一笑,不以为意,朱大典继续介绍着双方,在向众将介绍黄得功的时候,总兵许自强颇为礼貌的拱手施了一礼,道:“黄总兵,久迎大名!”

    “久仰!”黄得功也是笑呵呵的回了一礼,即便他压根都不知道世上还有对方这号人。

    副将程龙则是打量了一下黄得功,皮笑肉不笑道:“听说黄总兵在冷口大破奴贼大军,还斩了个贝勒,又在京师活埋了御史,真是前途无量!”

    参将潘可大也道:“黄总兵如今挥军南下平贼,定然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我等当拭目以待,只看黄总兵大功告成。”

    黄得功咧嘴一笑道:“老子怎么觉得你俩的话怎么听得就这么的不得劲呢嗯”

    程龙和潘可大对黄得功确实有些眼红,一年之内从参将升到总兵,还授了骠骑将军,好在又被撸了,不过他做的事也太令人眼红了。

    见双方有些不友好,朱大典调解道:“平叛大计,事关国家大局,如今贼势众大,不比以往,仅靠一方之力,难以独手擎天,我们大家应当精诚协作,团结一致。”

    黄得功爽朗一笑:“总督大人这话说的在理,我老黄喜欢!”

    在文官一圈的张国维、史可法、杨廷麟等人闻言也纷纷颔首微笑,总督大人是个明白人,他们也就放心了许多。

    程龙和潘可大也没有多说什么,人家品级比自己高,刚下去只会对自己不利,因此二人至少在表面上对黄得功颇为客气,保持着足够的礼节。

    黄得功丝毫不介意,他一向是你敬我一尺,我回敬一丈,你客气我也谦逊,如果你笑里藏刀,那么老子也不会跟你客气。

    在朱大典介绍完后



第174章 应对之策
    看着地图,朱慈烺眉头紧皱,看来这霍山一带的流贼非除不可,不然仅凭这革左五营就可牵制大明中原半数兵马,北面李自成现在跑往甘肃了,毕竟还没除掉,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

    可是这霍山面积也太大了,霍山只是大别山的部分,大别山长七百多里,宽三百多里,十几万的流寇看似人多,一旦进入大别山,再往哪里一藏,官兵无论如何也不好找。

    朱慈烺沉吟道:“你们可有让人打入流贼内部,了解他们的情况”

    史可法微笑道:“殿下英明,臣确实派人混进了流贼中,也探得了流贼内部的一些消息。”

    朱慈烺面色一喜道:“如何”

    史可法回道:“目前中原一带的流贼首领有黄虎张献忠、曹操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前两人合兵一处,后五人合成一部,人称“革左五营”。”

    史可法润了下嗓子继续道:“这几人中,以老回回马守应为首,几路流寇共尊他为盟主、总掌盘子,此人是边军出生,颇有手段,让流寇隐于霍山就是他的主意。”

    朱慈烺皱眉道:“这个老回回就是那个把左良玉逼的要自杀的那个人也是崇祯九年在河南淅川军营里杀了前来劝降的总兵王进忠,然后移营而去的那个”

    史可法惊讶道:“殿下对此贼为何如此了如指掌”

    朱慈烺不冷不热道:“此贼在高迎祥被杀后还敢耀威开封,痛击左良玉,开辟新战场,连亲身去招降的总兵都敢杀,朝廷早就将其视为“反复狙诈,怙恶不悛”者,即便他想降,本宫也不答应!”

    朱慈烺又道:“张献忠呢他就甘于屈居老回回的之下”

    朱慈烺还是对张献忠比较关心的,这人好歹和李自成齐名,在明末也建立了一个大西政权,做过几天土皇帝。

    关于张献忠的早年经历,有很多版本,有说他当过捕快,有说他做过生意,朱慈烺最感兴趣的是张献忠卖枣的故事,据说张献忠十岁时,跟随父亲去四川资中卖枣子,父子俩就把驴子拴在一户财主门口的石碑上,想等卖完枣子后再去牵驴子。

    等卖完枣子父子俩去找驴子时,只见财主的家丁正在抽打自家的毛驴,理由是张献忠家的毛驴拉的屎尿把财主的石碑弄脏了,尽管张献忠父子俩赔礼道歉,但财主家的家丁却不答应,一定要张献忠父子俩跪下用舌头将石碑上的屎尿舔干净才行。

    异乡遇凶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门,张献忠父子俩只好忍气吞声跪下将石碑上的驴屎尿一口一口的舔干净……

    据说自那以后张献忠就恨透了四川人,朱慈烺不清楚这事是真是假,想着有朝一日活捉了张献忠一定要亲自问问他:你倒底舔没舔过屎

    史可法自然不知道皇太子在想人家舔不舔屎的事情,回道:“张献忠这个人,确实不甘屈于人下,论计谋他不如马守应,但若是论作战勇猛,他比马守应强多了,所以他喜欢和以奸诈出名的“曹操”罗汝才一道出去单干。”

    张国维呵呵笑道:“殿下,臣听说流贼革左五营的几个首领渐渐开始不和,加上张献忠不服马守应,这或许是我们的机会呀,我们可以趁机招降他们!”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招降一事暂且不讨论,等本宫打服他们再说!没有绝对武力的威慑,即便招降了也是来混饭吃的,吃饱了继续造反,这种事情流贼干的还少吗”

    “这.......”张国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张嘴,只能等皇太子在流贼那碰壁后再提。

    朱慈烺沉吟道:“刚刚张卿所说,为何流贼有老营在就会片刻集兵数万呢流寇的人为何越来越多越剿越多呢”

    &n



第175章 天武军
    在孙应元率骑兵营回到凤阳后,朱慈烺在皇城奉天殿中召见了勇卫营把总以上的全部将官,召开了一次重大的军议。

    大殿中,一阵欢笑声传来,众将都围着孙应元等骑兵将领,听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述着当日追击流寇的情形。

    黄得功羡慕地说道:“老孙啊,这次可便宜你们了,还有你,李少游,你小子又立大功了!”

    “都是孙将军指挥的好!”李少游摸了摸头,嘿嘿笑了两声。

    独自一人站在大殿一旁的军法部顾威,忽然大喝一声:“皇太子殿下到!”

    众人立马散开,随着身上一片甲叶之声作响,各人已经列好了队伍,肃然向朱慈烺施礼:“末将拜见殿下!”

    朱慈烺站在大殿上首,扬了扬手道:“兴!”

    在一片盔甲作响声中,众将纷纷站直,等待着皇太子发话。

    朱慈烺很满意众将的表现,自从设置了军法部,这些武将越来越规矩了,他对着殿内各人微笑点头,含笑坐在龙座之上,之前的龙座早就被流贼烧了,这是朱大典按照亲王规制重新打造的。

    随着朱慈烺坐下,孙应元首先出列,向众人报告首战流寇的经过。

    朱慈烺听得很仔细,开口道:“孙将军打的不错,所有立功的将士,以及犯错的将士,都要一一核实,务必做到赏罚公平!”

    众将齐呼:“殿下英明!”

    朱慈烺又道:“此番南下,本宫有意扩军,同时也想对勇卫营做出调整,不知诸将意下如何”

    朱慈烺话音刚落,身旁的吴忠和邱致中就捧着一大摞文书纷发给众将。

    朱慈烺接着道:“上面是本宫拟定的勇卫营改革章程,新的编制和兵种配置以及人数都有说明,大家都看一看!”

    众将拿到文书认真的看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了部队的编制:

    勇卫营更名为天武军,以队为基本单位,一队共十人,正副队长各一人。

    三个队为一哨,长官为哨总,正副各一名,另设有伙食队五人,共计三十七人。

    三个哨为一佰,长官为百总;正副各一名,另设夜不收队十人,医疗队五人,共计一百二十八人。

    三个佰为一营,长官为营总;正副各一名,另设军法部军士数人,共计四百人。

    三个营为一个团,长官为团总;另设一个炮兵佰,团直辖夜不收,团总护卫队,共计一千三百余人。

    三个团为一个旅,长官为旅帅;另设一个旅直属骑兵团一千人,旅直属夜不收队、赞画队、护卫队、伙食队,全旅共五千人。

    天武军下设三个旅一万五千人、一个军直属龙骧夜不收三百人,一个军直属重炮团一千人,一个军直属加强骑兵团三千人,加上军部护卫队、赞画队、狙击队、伙食队等,全军共计两万人。

    各佰夜不收队负责侦查情报、传达军令、收纳文件;赞画负责参赞军机,为各将出谋划策,就是后世的参谋,赞画暂时由各旅下面的团总担任。

    伙食队不仅要负责做饭,还要负责押送各哨的粮草,如此一来,全军的后勤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天武军军内不设番号,全军统一编号,如皇家第一旅、皇家第二旅、皇家第三旅,皇家重炮团、皇家骑兵团......

    朱慈烺这样做的目的是,杜绝让士兵觉得好象私军一样,只知有将军,不知有朝廷,兵围承天门的事情他不想再看到第二次。

    如果非要有一个番号和主帅信仰,那就是天武军,那就是自己这个皇太子,未来的大明皇帝!

    朱慈烺不会将所有的军队都给黄得功一个人统帅,他很清楚,一个臣子再忠心,当手中的权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心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历史上的权臣大多如此,明末的武将更是如此。

    驭下之道,在于平衡,这点很关键,所以朱慈烺每次派兵时,都会让黄得功和孙应元二人轮番领兵,不会让其中一家独大,难以掌控。

    在朱慈烺的计划中,天武



第176章 卫所、土地
    凤阳城的郊外,淮河边的柳树已经冒出了新芽,一行人策马而行,打量着周围。

    朱慈烺策马环顾四周,这里的地势平坦开阔,很好的土地啊,却是一片荒芜。

    凤阳府下辖五州十三县,五州分别是寿州、泗州、宿州、颍州和亳州,凤阳、临淮、怀远、定远四县直属凤阳府管辖,其他县由辖州代辖,整个凤阳府占了后世安徽省将近一半地方。

    凤阳府境内有淮河等多条河流,还有众多大小湖泊,土地的土质还算不错,可惜水利失修,灌溉不便,加上近年旱灾,这些原本算是优良的田地现在都荒芜了。

    朱慈烺根据黄册上记载的判断,凤阳府原本最起码有一千多万亩耕地,现在估计已经荒废了数百万亩。

    灾荒战乱后,很多地方都荒废了,甚至千里无人,现在大明各地荒芜的土地太多了,那些士绅地主原本趁机低价买地,现在都懒得买了,买也只捡良田买。

    朱慈烺沿着淮河策马而行,一些渠池的痕迹尚在,天气大旱,水位下降,许多地方水流不到已经积满了淤泥荒废掉了,离淮河稍远一些的土地也就荒废了。

    杨廷麟策马走近道:“殿下,若是能将这些河渠重新疏濬修理,完全可以让这一带成为良田土地!”
1...4647484950...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