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朱慈烺点点头,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看看这地到底还不能种粮了,俗话说不患贫而患不安,只有给百姓安定的生活,让他们有活头,天下才会太平。
朱慈烺眼光一扫,忽然扬着马鞭道:“河对岸的那片土地很不错,为何无人种植”
朱大典回道:“殿下,那是凤阳八卫的军田。”
朱慈烺皱眉道:“这么好的地浪费真是太可惜了。”
大明吸取了中国历史屯田经验,实行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卫所兵制,在天下设置了三百多个卫所。
说白了就是分田地给军队,让他们分驻全国各地,一个军户平均五十亩地,军官更多,自己养自己,军户世袭,世世代代守护大明的土地。
明太祖朱元璋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朝廷不仅在各地卫所分田地,还送牛具种子等,以让军户们耕种养瞻,专心守望,每亩地需缴纳两斗租子,虽然比普通民户的租子重了一倍,但好在还能好好过日子。
这制度本来挺好的,只是时间一长,弊端全出来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常年下来,普通军户的军田都被军官们侵占的差不多了,军户也逐渐变成了各个军官们的佃户。
军户们不仅每年要给侵占他们土地的领导打工种地,还要缴纳沉重的租额,拼死拼活一年到头来根本难以糊口。
一个军户的正兵死了,他家中就要再用一个壮丁补充,由于军户生活困难,这导致了许多人当了逃兵,带着家小跑路自谋生计了。
洪武年间就开始有军户逃兵了,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者计47986人,正统三年(1438年),大明建国才七十年,逃亡官军竟达1633664人,这时朝廷采开始了募兵之举。
大明中期后,朝廷为了改变各地官员军将侵贪军户屯田之举,又按官职大小给每位军将一定的养廉田,可惜是肉包子打狗。
如今大明建国二百七十年了,逃亡的军户更是不计其数,卫所制早已形同虚设,大多军户的土地成了卫所军官的私地,这些军官就变成了当地的豪强。
众人在周围策马奔驰了一阵子后,朝远处的一座仅有几户人家的村落走去,在村落周围尽是一片农田。
在农田边嬉戏的几个孩子看到远处来的一群鲜衣怒马之人,都吓得往田里跑,去找自己家的大人去了。
朱慈烺一行人来到村边的时候,只
第177章 清查土地
回到凤阳皇城后,朱慈烺召见了朱大典。
朱大典是户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兼理海防,身上的职权很大,担子也很重,自崇祯八年上任以来,他也很想干出一番成绩,想着更进一步,不过眼下的局面,难啊!
朱慈烺询问道:“朱卿,凤阳八卫一所,今年能否按规定收上来粮食”
朱大典面露难色:“殿下,眼下天灾干旱,土地荒废,军户逃亡……臣实在收不上来那么多粮食。”
朱大典现在的压力也很大,别人都看见他人前的威风,却不见他背后的辛酸苦楚,天天被各地催粮,头都被催大了一圈。
朱慈烺皱着眉头道:“洪武十四年,朝廷在凤阳府设中都留守司,下辖八卫一所,定有军士四万六千人,崇祯八年,流贼破凤阳,中都留守司留守朱相国领军抵抗,仅仅召集到三千人,少了这么多军户,他们的地呢”
朱大典虽然知道,但支支吾吾的却不敢说,说出来的话那就得罪太多人了。
朱慈烺冷哼道:“军户虽被压榨跑了,但地都在那,刨去荒芜的地,种粮的地也有不少,可粮食为何收不上来比列为何差了那么多”
朱大典自然不会告诉他卫所里的军官为了逃租,很多将官把地挂靠在了士绅的名下,有的甚至已经变卖掉了。
朱大典润色了一下,只好禀报道:“殿下,这里的大部土地,都是属于收不上税粮的免税田。”
凤阳府大片军户的屯田,一大半被卫所各级军官占有,就连民户中的田地,一大半也被当地文人士绅,豪强地主所占有,能拥有自己军田民田的军民百姓,只有三成不到。
大明的官绅并不是完全免税的,严格来说,大明的官也好,绅也好,都需要纳粮,不过官绅的土地税收有优免,优免也是一定亩数。
就是有这种优免,官绅们可以将侵占的军田和民田划入优免里,即便是几千亩地,在免税的登记本上可能就只有几十亩地,这是历朝历代常见操作。
有些豪强官绅手里的田地太多,关系又不够,无法登记到优免土地里,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躲避税粮的征收,将税收全都转嫁到佃户头上,增加佃户的租子。
也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想要清丈土地都是十分困难的,发起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太多太大了。
“好一个免税田!”朱慈烺冷肃道:“朱大典,本宫令你在春耕前,将凤阳府的免税土地全部清查一遍!八卫一所按照以往朝廷定下的分配制度,军官该分多少地就分多少,多出的地全部充公!逃亡军户的地也全部充公!只要是土地不管荒成什么样子都得清查!清查任务下派到五州十三县和八卫一所,若是过了春耕还未清查完成,下面主官一律革职斩首!”
朱慈烺现在就是要把军队的屯田都收回来,将屯田的收益充为军队的粮草,只有士兵吃饱了饭,才能成为精兵悍将。
多余的屯田还能招募新兵分田,一个士兵代表一个家庭,只要田地充足,朱慈烺不仅能养出大量的军队,还能养活众多的人口。
还有官绅的那些隐田,查出来补缴的纳粮可以充实各地官府粮库,以作赈灾使用。
朱大典额头冷汗直冒,他倒是不怕被革职杀头,清查田地工作量虽大,但凭着他的职权,完全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怕的是皇太子的举动会让整个士绅和卫
第178章 密谋
凤阳卫指挥使高池府上,灯火通明,八卫一所的所有一把手都齐聚一堂,一桌几人正边吃边聊。
凤阳卫指挥使高池道:“诸位听说了吗皇太子命朱大典清查土地了。”
在桌上,凤阳八卫一所的指挥使们脸色不太好看,都觉得这皇太子也太不懂事了,一来就搞事情!
怀远卫的指挥使沉吟道:“听说了,太子不会真要收走咱们手里的地吧”
凤阳左卫的指挥使也道:“咱不信,在皇明除了流寇谁敢这么干他是皇太子,代表的是咱的利益,如果把咱们得罪了,他还能在凤阳府呆下去吗”
众人听后皆是暗暗点头,七嘴八舌道:“不错!连咱凤阳府都呆不下去,更别说江南别的地儿了,南京那帮勋贵士绅可比咱还闹腾。”
长淮卫指挥使摇头道:“说不准,皇太子在宿州杀了那么多官,整个宿州的官场几乎被从头撸到尾了,连我下面一个千户所都报销了,十几万亩地说没就没了,大家不可轻视啊!”
凤阳卫指挥使高池点了点头,他的小舅子宿州知州就是被剥皮实草了,家中的婆娘因为这事天天哭的要死要活的。
皇陵卫指挥使皱眉道:“不管信不信,现在皇太子的令旨已经下了,各地的清查官员马上要开始了,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才是最主要的。”
高池阴沉着脸道:“皇太子年纪尚幼,没什么治理经验,他手下基本也都是一群武将,打仗是厉害,可要是论治理地方,跟士绅们打交道,他们吃不开的。”
众人缓缓点头道:“那依大哥的意思”
高池呵呵一笑,道:“这卫所的土地,他们想查就能查吗五州十三县的各级官员,大都是自己人,再送点好处让他们走个过场就行,若是有人不识好歹,直接打出门去!”
“大哥此计甚妙!”众指挥使称赞道。
高池继续道:“通过这次试探,如果皇太子手足无措就此罢手,那也就算了,若是他还要强行清查,那我等只能来个鱼死网破了!”
其余几个指挥使闻言吃了一惊:“大哥,我们这是要.......”
高池冷哼道:“在座的各位之间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日我不妨直说了,咱们先派人联系霍山那边,先开足了条件,然后跟他们慢慢谈,若是皇太子真动手了,我等只能走这条道了!”
众人各自喝了一杯酒,一时间沉默了,这是最坏的打算,有人想要他们的命根子,那自己只能拼命了。
“好!就依大哥的计划!”
“就这么干了!”
“来,兄弟们干一杯!荣辱共存!”
“干杯!”
“........”
清查土地的命令下达几日后,各州县的官员开始对本地卫所土地进行了清查,说是清查,倒不如说是一起喝酒。
在各卫将官的安排下,前来清查的文官们很是滋润,每日美酒不断,女人不断,连田地都没去过,直接打算拿以前的登记册交差。
对于卫所官兵侵占军户田地,许多知情的官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漕运总督朱大典要对付他们,也要掂量一二,免得引起事端,发生哗变。
一旦卫所发生哗变,军士聚众闹事,倒霉的还是这些文官,免职是正常操作,谁愿意平白无故的得罪这些丘八呢,再说这些将官每年还有那么多孝敬,傻子才做那种赔本的买卖。
大明的武将虽然地位低,但大都活得挺滋润的,特别是地方卫所的武将,他们很多都是仗着祖辈的官职世袭,只要不主动惹事,基本出生就
第179章 卫所激变
见老爷子入座,众人皆是满脸堆笑,凤阳守备太监王裕民是八卫所有人的主心骨,有他在,连漕运总督朱大典都得老老实实的。
八卫指挥使小心伺候着,亲自端茶倒水,将皇太子清查土地的事情向王裕民做出了详细的汇报。
凤阳卫指挥使高池道:“义父,您名下的十万亩良田也在里面啊,您可不能坐视不管哪!”
王裕民悠悠道:“皇太子还小嘛,容易受小人蒙蔽,难免会犯下一些小错,作为朝廷钦命的凤阳守备太监,咱家会向皇太子进言,还凤阳府一个太平的!”
几人闻言一喜,不过高池却道:“义父,如果殿下坚持要做呢我们该如何应付”
王裕民瞥了他一眼,道:“你想如何应付”
高池沉吟道:“孩儿是这样想的,如果殿下坚持清查土地,我们可以让人闹上一闹,士绅们闹,军户们也闹!”
凤阳知府庄鸿昌看着高池恼怒道:“高大人,你这是何意你这样搞不是要害了本官吗”
高池呵呵一笑道:“庄大人,你不用担心,各卫又不是平白无故的闹事,是因为皇太子的那道令旨而已,大家都不同意清查土地,知府大人你也很难办是吧等事情闹起来,义父和您只需要把凤阳府的情况向皇太子讲述,我想皇太子也不愿将事情闹大,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庄鸿昌冷哼道:“你这样风险太大,若是上面怪罪下来,那可如何是好“
“你上面不是有凤阳巡抚朱大典吗担责任的话也是他先来啊,怕什么“高池又看向王裕民,陪着笑脸道:”您说呢,义父”
王裕民踌躇不已,如果不是皇太子在此,任谁也不敢在自己的地盘这么胡来,可殿下他偏偏在........
八卫与他的联系太大了,如果八卫的土地被清查了,那自己的身价起码得缩水一大半了!
想到这里,王裕民点了点头,道:“我儿说的有理,等你们把事情搞起来,我就和小庄一道去进宫面见皇太子。”
按照以往的经验,皇家最怕下面的军队哗变,勇卫营之前也哗变过,结果陛下还不是杖杀了一批言官吗勇卫营反倒屁事没有,因此,王裕民决定试一试。
众人谈妥了之后,在王裕民的示意下开始了吃喝玩乐,丫鬟们也开始了表演色艺,吹拉弹唱,歌舞翩翩。
就在新一轮清查工作进行的第二天,杨廷麟等一些漕运衙门的清查官员们遭到了当地士绅地主的猛烈抵制,清查工作进行的非常困难。
八卫各城中出现了大量的家丁,还有许多卫所兵,他们手持棒棍和刀剑,举着标旗说官府借着清查土地为由强行夺地。
一大群人乱哄哄的在各城游街呐喊,要求皇太子停止清查土地、破坏军民安稳生活!
许多地主士绅见此情形喜笑颜开,趁机让各自的家丁们加入情愿人潮,推波助澜。
一些穿着的鸳鸯袄的卫所兵和地主的家丁门找到了前来清查土地的官员们,他们对其投掷石块,甚至上前棍棒相加,将清查官员打出了城外。
清查官员们被打的口鼻流血,狼狈不堪,有些人连靴子都跑掉了。
这些乱兵和家丁门只觉得攻击当官的非常爽快,一时间变得肆无忌惮起来,开始趁乱抢掠城中商铺。
各卫发生了如此恶劣之事,各地州县官员却尽数失声了,无人出来制止,一个个称病在家,不问世事。
各卫指挥使以维护城中稳定为由关闭城门,在城中大肆煽动地主、士绅们闹事,连凤阳城中都出现了一阵骚乱。
总督府中的朱大典接到各地奏报后,皱着眉头长叹了一声,皇太子年纪尚幼,面对这种局面,怕是无法应付,看来还得自己去找安抚各卫指挥。
朱大典只得亲自出马平息此事,他只求不要伤了皇太子,不然他没法向朝廷交代。
在凤阳皇城宫殿之中,杨廷麟涨红了脸奏道:“殿下,
第180章 大军出动,杀!
处理了两个狗才,朱慈烺来到了城中百万仓大校场中,只见大校场上旌旗如海,三军将士已经集合完毕。
看着自己的军队,朱慈烺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自信,这就是自己的资本,踏平一切反抗者的资本!
将来,这个资本将会越来越大,直至碾碎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
朱慈烺拔出身上佩剑,高声道:“出击平乱!杀!”
“杀!杀!杀!”
铺天盖地的欢呼响起,大军兵分三路,迈着如雷般的脚步声分别从三个城门奔向城外。
铁甲大军浩浩荡荡,沿着官道直扑凤阳八卫,皇家骑兵团三千铁骑如同滚滚大浪,沿着淮河奔袭最远的长淮卫。
天武军两万大军全部出动,龙旗招展,各部目标明确,所经之地,各地官府百姓无不震惊,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距离最近的皇陵卫守军脸色刷白,连忙前去上报指挥使,皇陵卫指挥使见大军直扑而来,吓得身躯发抖,皇太子居然不惜动用大军来镇压卫所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