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明第一帅
    朱慈烺抬头打量着他,道:“你就是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

    让陈新甲督师的圣旨还未到达,因此朱慈烺询问他宣大总督之事。

    陈新甲恭敬道:“正是臣下,全赖陛下信赖,委臣以重任,臣不胜惶恐。”

    陈新甲原本是宣府镇巡抚,当时杨嗣昌是宣大总督,二人一直配合干活,他深受杨嗣昌的赏识,后来陈新甲丁忧在家,杨嗣昌恰巧也死了亲爹,被崇祯夺情入阁后也将死了亲爹的陈新甲拉入了中枢。

    陈新甲只是举人出生,他能一步步高升,可以说是杨嗣昌一手举荐提拔上来的,陈新甲也对杨嗣昌感恩戴德,马是瞻。

    朱慈烺对陈新甲的名字并不陌生,历史上这家伙当了兵部尚书后和杨嗣昌一个尿性,主张与满清议和,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暗地里和崇祯商量着议和的事情,旋因家童无意间泄露消息,造成大明舆论大哗,替崇祯背锅被斩了。

    朱慈烺随意的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又看向其他人。

    一个四十多岁披着一副厚实明光甲的武将上前参拜行礼道:“末将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在其身旁,还有一个身材魁梧的武将紧随其后,行礼道:“末将山西镇总兵虎大威,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朱慈烺认真打量了一番杨国柱,只见杨国柱一张饱经风霜的国字脸,眼神中有一股威严的气度。

    朱慈烺对杨国柱稍微有些印象,他是镇朔将军,领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是二品总兵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历史上他在松锦之战中陷入清军埋伏,清军以高官厚禄劝降,杨国柱死战不降,最终战死殉国。

    山西总兵虎大威,原本是塞外降卒,因勇敢有谋略,多次作战有功,一步步升到了总兵。

    崇祯九年清兵入关时,勤王入卫的是山西总兵猛如虎,他和虎大威的出生一样,二人关系也极好,多次携手并战建立功勋,朱慈烺对他们二人的名字很感兴趣,这才多做了解。

    接下来是保定巡抚领着保定府各地守备前来拜见,朱慈烺连敷衍的话都没多说一句。

    众人落座后,开始打量着案前的酒肉,卢象升的案前只有一壶清茶,一碗糙饭,一碟小菜,这是他自己要求的,他还在守孝期间,按照礼制,不能吃肉喝酒。

    同样是守孝期间,陈新甲就没那么讲究了,不仅穿着一身大红官袍,还主动品尝了案上的酒肉。

    &n




第278章 再斩巡抚
    安州大捷,天武军歼灭清军过万,震动了北直隶,震动了北国,举国哗然。

    明军一向不敢与清军野战,此番天武军不仅在野外与清军浪战,清军的数量还在数万人,如此大胜,大涨明军声势。

    天武军以实际行动告诉各地明军,八旗军并非不可战胜,皇太极所说的八旗满万不可敌,更是被当场打肿了脸。

    保定巡抚张其平、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二人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连忙率各自麾下官员和众将等,一行人急急离开保定府,往安州而去。

    不仅如此,不知道躲在哪里的高起潜得知消息后,也连忙率关宁军急急往安州而去,想跟着皇太子叙叙旧、套套近乎、分点功劳。

    安州之战,清军可谓是损失惨重,一个蒙古八旗和一个八旗汉军被打得全军覆没,满洲正红旗几乎被打残,满洲兵和蒙古兵被俘数千人。

    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损失最小,济尔哈朗本人也趁机溜走了,对于这个孙子,朱慈烺也是无奈,不想认他。

    此战战果丰盛,缴获了大量清军劫掠的粮草辎重,还缴获了数千匹上好的战马,那些被打死打伤的清军战马,则是被天武军用来熬汤吃肉了。

    几日后,宣大总督陈新甲和保定巡抚张其平等一干文武官员前去参拜朱慈烺,被朱慈烺拒之门外。

    正在众人议论,不知所措时,皇太子亲将徐盛出来告诉众人,明日上午于中军大帐议事。

    第二日上午,众人鱼贯进入中军大帐内,只见大帐内已经摆好了一些桌案,上面放置着一些酒菜。

    大帐上,朱慈烺正与卢象升说着话,表情很轻松,任谁都看得出,皇太子心情很好。

    众将站好后,挨个上前向朱慈烺行礼参拜。

    先是一位长相文雅,身穿大红官袍的中年人率先道:“臣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宣大总督陈新甲,拜见太子殿下千岁!”

    朱慈烺抬头打量着他,道:“你就是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

    让陈新甲督师的圣旨还未到达,因此朱慈烺询问他宣大总督之事。

    陈新甲恭敬道:“正是臣下,全赖陛下信赖,委臣以重任,臣不胜惶恐。”

    陈新甲原本是宣府镇巡抚,当时杨嗣昌是宣大总督,二人一直配合干活,他深受杨嗣昌的赏识,后来陈新甲丁忧在家,杨嗣昌恰巧也死了亲爹,被崇祯夺情入阁后也将死了亲爹的陈新甲拉入了中枢。

    陈新甲只是举人出生,他能一步步高升,可以说是杨嗣昌一手举荐提拔上来的,陈新甲也对杨嗣昌感恩戴德,马是瞻。

    朱慈烺对陈新甲的名字并不陌生,历史上这家伙当了兵部尚书后和杨嗣昌一个尿性,主张与满清议和,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暗地里和崇祯商量着议和的事情,旋因家童无意间泄露消息,造成大明舆论大哗,替崇祯背锅被斩了。

    朱慈烺随意的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又看向其他人。

    一个四十多岁披着一副厚实明光甲的武将上前参拜行礼道:“末将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在其身旁,还有一个身材魁梧的武将紧随其后,行礼道:“末将山西镇总兵虎大威,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朱慈烺认真打量了一番杨国柱,只见杨国柱一张饱经风霜的国字脸,眼神中有一股威严的气度。

    朱慈烺对杨国柱稍微有些印象,他是镇朔将军,领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是二品总兵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历史上他在松锦之战中陷入清军埋伏,清军以高官厚禄劝降,杨国柱死战不降,最终战死殉国。

    山西总兵虎大威,原本是塞外降卒,因勇敢有谋略,多次作战有功,一步步升到了总兵。

    崇祯九年清兵入关时,勤王入卫的是山西总兵猛如虎,他和虎大威的出生一样,二人关系也极好,多次携手并战建立功勋,朱慈烺对他们二人的名字很感兴趣,这才多做了解。

    接下来是保定巡抚领着保定府各地守备前来拜见,朱慈烺连敷衍的话都没多说一句。

    众人落座后,开始打量着案前的酒肉,卢象升的案前只有一壶清茶,一碗糙饭,一碟小菜,这是他自己要求的,他还在守孝期间,按照礼制,不能吃肉喝酒。

    同样是守孝期间,陈新甲就没那么讲究了,不仅穿着一身大红官袍,还主动品尝了案上的酒肉。

    &n



第279章 一个宏伟的计划:洗脑八旗兵
    安州惨败后,济尔哈朗拼命逃窜,经过近两天的逃命后,终于在距离安州一百多里外的大城县境内,遇到了从沧州来援的镶白旗大军。

    一路风声鹤唳,喜遇援军,济尔哈朗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他身边的清军各将士也个个玩的虚脱,战马都口吐白沫。

    看到一向稳如狗的济尔哈朗狼狈不堪的样子,镶白旗各将目瞪口呆,只有旗主豫亲王多铎露出一脸的鄙夷之色。

    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与多尔衮、阿济格都是一个爹妈生的,他六岁时被封为和硕额真,参与议政,十三岁时被封为贝勒,为正白旗旗主,后改为镶白旗旗主。

    多铎多次随皇太极出征攻打蒙古和大明九边,二十二岁封豫亲王。

    多铎如今只有二十四岁,过完年也仅仅二十五岁,虽然年轻,但已久经沙场,无论是攻打察哈尔,还是攻打宣府、大凌河、锦州等大明边镇,几乎没有败绩,长此以往,也造就了他骄横的性子。

    在月初,山东境内的多尔衮听闻镶红旗全军覆没,正考虑着如何应付时,多铎站了出来,要求领兵击溃明军,拿下保定府,并下了军令状。

    多尔衮忙于攻打济南府,对多铎也颇为放心,就准了他的请战。

    多铎没有携带大量粮草,只携带了几日干粮和一些简单的行军营帐,镶白旗大军行军度很快,几日时间就从山东赶到了北直隶河间府。

    一路上,多铎怎么也想不明白,镶红旗营地坚固,还有八千人马,粮草也是无忧,即便被数万明军围困,怎么也得坚持个大半个月吧,怎么一天时间就被攻破了呢还被杀个精光,岳托这个大侄子到底什么情况

    让多铎更没想到的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败了还这么狼狈。

    再仔细一打听,他们的对手也是那个干掉镶红旗的明军,貌似硕托和博洛这两个侄子也被他们弄死了。

    多铎越听越怒,把济尔哈朗狠很的训斥了一遍,然后召集大军,准备亲自领兵出战,迎战明军,拿下保定府。

    济尔哈朗虽然与多铎是同辈也是平级,但被他训斥的一声不吭,很识相的把自己镶蓝旗以外的全部兵力都交给了多铎。

    打了败仗嘛,还多了个年轻的爷爷,任济尔哈朗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与人争论。

    其实除了镶蓝旗的人马,原本的三万大军也没多少人了,被天武军干掉了一万多人,溃散路上又跑了不少包衣和杂役,剩下的只有正红旗两个甲喇,还有一个甲喇的蒙古兵。

    此时,多铎和济尔哈朗掌握的兵力有两万多人,其中半数以上是八旗满洲兵,战斗力极强,尤其是多铎,很是自信!

    朱慈烺在处理完保定巡抚后,开始分配粮草和处置俘虏。

    如今的安州城内已经建满了密密麻麻的粮仓,那里堆放着清军掠来的粮草财帛,由天武军一个整编旅的兵力把手。

    如果不是从清军手里缴获这些粮草,天武军数万人还真不知道怎么过。

    漕运被堵,北直隶受灾很严重,加上兵荒马乱的,各地早已没了存粮,几个军事重镇有存粮也不会轻易拿出,都是紧着关系好的军队使用。

    朱慈烺奉行天武军优先的政策,其次按战功分配给天武军和宣大军队,对于没有战功的军队,只给保证不饿死的口粮,多了一粒粮都不给。

    朱慈烺随后巡视了俘虏营,这里聚集着大量的被俘清军,足有数千人,其中包括八旗蒙古兵、八旗汉军,还有一些八旗满洲兵,甚至还有朝鲜兵。

    朝鲜自从两年前被满清占领后,被迫成为其附庸国,清军每次出征都会让朝鲜派兵参战,充当炮灰,朝鲜兵的地位还不如八旗汉军。

    八旗汉军打赢了仗还能分点战利品,朝鲜兵只能干瞪眼,看着别人分粮、分钱、分女人,属于真正的炮灰。

    徐盛看着满眼的俘虏,感叹道:“怎么有这么多二鞑子啊,如果也能让鞑子帮我们打仗就好了!”

    朱慈烺惊奇道:“咦,你的想法不错啊!”

    让八旗兵打八旗兵,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挺不错的想法!

    朱慈烺意味深长的问向身后诸将:



第279章 一个宏伟的计划:洗脑八旗兵
    安州惨败后,济尔哈朗拼命逃窜,经过近两天的逃命后,终于在距离安州一百多里外的大城县境内,遇到了从沧州来援的镶白旗大军。

    一路风声鹤唳,喜遇援军,济尔哈朗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他身边的清军各将士也个个玩的虚脱,战马都口吐白沫。

    看到一向稳如狗的济尔哈朗狼狈不堪的样子,镶白旗各将目瞪口呆,只有旗主豫亲王多铎露出一脸的鄙夷之色。

    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与多尔衮、阿济格都是一个爹妈生的,他六岁时被封为和硕额真,参与议政,十三岁时被封为贝勒,为正白旗旗主,后改为镶白旗旗主。

    多铎多次随皇太极出征攻打蒙古和大明九边,二十二岁封豫亲王。

    多铎如今只有二十四岁,过完年也仅仅二十五岁,虽然年轻,但已久经沙场,无论是攻打察哈尔,还是攻打宣府、大凌河、锦州等大明边镇,几乎没有败绩,长此以往,也造就了他骄横的性子。

    在月初,山东境内的多尔衮听闻镶红旗全军覆没,正考虑着如何应付时,多铎站了出来,要求领兵击溃明军,拿下保定府,并下了军令状。

    多尔衮忙于攻打济南府,对多铎也颇为放心,就准了他的请战。

    多铎没有携带大量粮草,只携带了几日干粮和一些简单的行军营帐,镶白旗大军行军度很快,几日时间就从山东赶到了北直隶河间府。

    一路上,多铎怎么也想不明白,镶红旗营地坚固,还有八千人马,粮草也是无忧,即便被数万明军围困,怎么也得坚持个大半个月吧,怎么一天时间就被攻破了呢还被杀个精光,岳托这个大侄子到底什么情况

    让多铎更没想到的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败了还这么狼狈。

    再仔细一打听,他们的对手也是那个干掉镶红旗的明军,貌似硕托和博洛这两个侄子也被他们弄死了。

    多铎越听越怒,把济尔哈朗狠很的训斥了一遍,然后召集大军,准备亲自领兵出战,迎战明军,拿下保定府。

    济尔哈朗虽然与多铎是同辈也是平级,但被他训斥的一声不吭,很识相的把自己镶蓝旗以外的全部兵力都交给了多铎。

    打了败仗嘛,还多了个年轻的爷爷,任济尔哈朗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与人争论。

    其实除了镶蓝旗的人马,原本的三万大军也没多少人了,被天武军干掉了一万多人,溃散路上又跑了不少包衣和杂役,剩下的只有正红旗两个甲喇,还有一个甲喇的蒙古兵。

    此时,多铎和济尔哈朗掌握的兵力有两万多人,其中半数以上是八旗满洲兵,战斗力极强,尤其是多铎,很是自信!

    朱慈烺在处理完保定巡抚后,开始分配粮草和处置俘虏。

    如今的安州城内已经建满了密密麻麻的粮仓,那里堆放着清军掠来的粮草财帛,由天武军一个整编旅的兵力把手。

    如果不是从清军手里缴获这些粮草,天武军数万人还真不知道怎么过。

    漕运被堵,北直隶受灾很严重,加上兵荒马乱的,各地早已没了存粮,几个军事重镇有存粮也不会轻易拿出,都是紧着关系好的军队使用。

    朱慈烺奉行天武军优先的政策,其次按战功分配给天武军和宣大军队,对于没有战功的军队,只给保证不饿死的口粮,多了一粒粮都不给。

    朱慈烺随后巡视了俘虏营,这里聚集着大量的被俘清军,足有数千人,其中包括八旗蒙古兵、八旗汉军,还有一些八旗满洲兵,甚至还有朝鲜兵。

    朝鲜自从两年前被满清占领后,被迫成为其附庸国,清军每次出征都会让朝鲜派兵参战,充当炮灰,朝鲜兵的地位还不如八旗汉军。
1...7778798081...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