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朝当神棍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人酥
那官宦子弟,不停的耀武扬威,说一句话可以让谁生,一句话可以让谁死。
而那书生,则一脸淡然,不卑不亢,只是安安静静的读书而已。
那美人则一眼看中了书生,觉得这书生十分有气质,绝非池中之物,于是暗中与他私定终生。
结果雨过天晴,书生到了咸阳城,考取了科举第一名,入朝为官。然后娶了美人为妻。皇帝和宰相对这书生极为满意,赠送了他数千万钱,良田千顷,宅院无数。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淳于甲紧张的问道:“如何”
淳于越说道:“这个……这是你想出来的”
淳于甲干笑了一声:“是。小人觉得,天下人最想要的,无非就是美色、钱财和做官而已。”
“因此,小人在这故事中,隐晦的告诉读书人,只要学好了儒家之道,就能得到美人的青睐,就能考中科举做官,就能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淳于越缓缓地点了点头:“听起来,似乎也颇有道理啊。”
淳于甲问道:“那这个故事,可以刊印吗”
淳于越说道:“可以,倒是可以。然而……以这样的故事,可以推广儒学之道吗”
淳于越说道:“依小人看来,绝对没有问题。”
淳于越叹了口气,说道:“罢了,那就刊印吧。不过,你要起一个化名,不要用本名了。”
淳于甲应了一声,兴高采烈的走了。
而淳于越叹了口气,总觉得有点不对劲。这故事……完全是在胡说八道啊,几乎等于是骗人了。这要是让人拆穿了,不是很难堪吗
但是淳于越也知道,淳于甲的故事一定会管用的。正是因为那些读书人,一辈子也娶不到宰相的女儿,做不成高官,得不到良田和宅院,所以才孜孜不倦的寻找这样的故事,安慰自己的心灵。
但愿……他们看了这本书之后,能激励他们,认真学习儒学。
“唉,手段虽然有些不齿,但是目的达到了,也就罢了。”淳于越暗暗的想。
第五百四十八章 新式肥料
等到淳于越的许可之后,淳于甲就雇了个人,带着书去了印刷司,请求盖印。
之所以要雇人,那是因为淳于甲也觉得自己的书不得台面,就不要给淳于博士丢人了。
印刷司的人效率很高,很快就盖了印。
有了这个大印,淳于甲就可以挑选一家印刷厂,开始印书了。
其实也不用挑选,全咸阳城只有一家印刷厂,那就是商君别院的印刷厂。
淳于甲把书带到了商君别院,印刷厂的人也没什么意见。只要给钱,只要有大印,那就给你印刷。
淳于甲付了钱之后,喜滋滋的走了。
其实,淳于甲在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写书梦的。
淳于甲年幼的时候,还没有进入淳于博士的府。
那时候淳于甲不叫淳于甲,他有一小名叫泥猴。
他住在一个小树林的村子里面,和祖母相依为命。
淳于甲记事的时候,祖母的年纪已经很大了,祖母不识字,但是肚子里有很多故事。
淳于甲从小是听这些故事长大的。
现在淳于甲快到了祖母的年纪,他总想着,有朝一日,如果有机会的话,把这些故事整理下来,算是纪念祖母的一种方式。
这一次要付印的书,是祖母众多故事中的一个。
淳于甲稍微做了一些改编,迎合了淳于博士的心理,把主人公变成了书生。
淳于博士同意去印刷了,这是个好兆头,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如果这书能大卖的话,就算是完成了第二步。
如果这本书反响很好的话,淳于甲还会陆续写出来别的书的。
淳于甲踌躇满志的出了商君别院,但是他刚刚出来,就被一个匠户叫住了。
淳于甲回过头来,有些不安的问道:“怎么有什么事吗”
那匠户笑了笑,说道:“谪仙有请。”
淳于甲心里有点犯嘀咕:槐谷子他找我做什么难道我的书不行
淳于甲心中有些失望。
时间不长,他跟着匠户见到了李水。
李水笑眯眯的看着淳于甲,说道:“请问,这书是你自己写的吗”
淳于甲应了一声:“是我自己写的。”
李水点了点头:“人才,真是人才啊。”
淳于甲有点发愣:怎么难道谪仙很喜欢
祖母的那些故事,淳于甲一直是听得津津有味的。但是他一直觉得很自卑,觉得这些故事是说给贫贱的百姓听的,那些高贵的肯定没有兴趣。
所以这些故事他从来没有给别人讲过。
直到伏尧公子的北游记刊印发行。淳于甲忽然来了自信:这种书也行的话……那我也行。
淳于甲这书,是预备着卖给那些穷苦人看的。
没想到,谪仙竟然对这故事大加赞赏
一时间,淳于甲对李水的偏见,少了那么一点点。
不过,偏见始终是存在的。毕竟淳于博士讨厌槐谷子,那淳于甲也得讨厌槐谷子,这样才显得忠诚嘛。
李水对淳于甲说道:“你这书,好像还没有起名字啊。”
淳于甲应了一声,说道:“是,小人还没有想好名字。”
李水想了想,对淳于越说道:“咱们就起个俗气点的名字,就叫才子佳人,如何”
旁边的相里竹叹了口气:“这名字确实够俗的。”
李水看了她一眼:“听说你的粪肥研究的有些眉目了,具体进展到哪一步了”
相里竹翻了翻白眼:“你真要那么关心的话,可以来参观一下啊。”
李水呵呵笑了一声,心想:傻子才去呢,我又不是屎壳郎,对大粪那么关心干什么
不过李水的问话成功的让相里竹想起自己的研究来了,她很快就离开了这里,去继续搞科研了。
李水看向淳于甲,微笑着问道:“这个名字,你觉得如何”
淳于甲想了想,反正自己的书是面对穷苦百姓的,那当然是越直白越好了,说的太复杂了,他们也未必能懂。
于是淳于甲点了点头,答应了。
李水很满意的看着淳于甲:“想不到啊,淳于博士府中,竟然能培养出这等人才来。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写。这书卖出去之后,我会安排人,把这书改编成评书。”
淳于甲惊呆了:“小人这书,也可以像三国演义一样,由说书人说的到处都是吗”
李水嗯了一声:“这是自然。三国演义自然是一道好菜,但是整天吃一道菜,老百姓也会腻了。时常换换口味,挺好的。”
“你放心,你毕竟是原作,到时候赚了钱,会按照比例分成给你。”
淳于甲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只是写个故事而已,这怎么还……怎么还要发财了
淳于甲晕晕乎乎的走了,直到进了咸阳城,快要走到博士府的时候,他才咧嘴笑了。
淳于甲无声的笑了一会,又觉得不过瘾,于是在一条没人的巷子里面,放声大笑起来了。
之所以要躲着人大笑,主要是淳于府中规矩比较严格,每个人都要遵守礼法。
像这样手舞足蹈,不顾体面的大笑,就有点失礼了。
淳于甲几乎这辈子都在遵守礼仪,直到现在忽然发现,整天被所谓的礼仪束缚着……有点累啊。
…………
淳于甲喜滋滋的回到了府中。而在数里之外,阴暗的牢房之中,有另外两个人正愁眉苦脸的坐着。
一个是韩枚,另外一个是雍齿。
韩枚手里面抓着一把稻草。
他抽出一根来,念了一声:“今天走。”
又抽出一根来,念了一声:“明天走。”
这种把戏,雍齿已经搞了很多天了。有时候抽到今天走,有时候抽到明天走。但是无论今天还是明天,从来都没有应验过。
雍齿很无奈。
他其实也知道,谪仙八成是把他这个小人物给忘了。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雍齿都很想哭:当初明明说好了的,让我假坐牢,关几天就放了。可是现在都多少天了
坐牢,不仅仅是在牢房里面坐着等吃饭就行了。
有时候人手短缺的时候,还要被拉出去干活。干的慢了还要挨鞭子。
有很多次,雍齿都想一头撞死算了。
而在隔壁牢房的韩枚,两眼望天,一脸呆滞。
他大多时候都面无表情,但是有人经过的时候,就会变得很恐慌,有时候会鬼鬼祟祟的东张西望。
韩枚很担心有人找他。因为一旦有人过来,可能就意味着要把他拖出去杀头了。
毕竟他曾经诬陷伏尧公子,这个罪过太大了。
刚刚到牢房中的时候,韩枚很敌视雍齿,如果不是有栅栏隔着,他恐怕已经把雍齿咬碎了。
但是时间长了,韩枚也看开了。
这件事,是自己罪有应得,雍齿只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
相比于自己来说,雍齿无缘无故被关在这里,更是倒霉透顶。
于是,韩枚和雍齿做了朋友。
算不是至交好友,但是每天能聊聊天,说说话,也算是可以解闷了。
这一天,韩枚和雍齿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韩枚和雍齿同时住嘴了。
韩枚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不是来找我的,不是来找我的。”
雍齿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是来找我的,是来找我的。”
那脚步声果然向这个方向来了。
韩枚一颗心砰砰的跳,全身下无力,差点瘫倒在地。
雍齿的心脏也跳得很厉害,整个人像是吃了补药一样,手舞足蹈,片刻也安宁不下来。
最后,外面来的人停下脚步。停在了他们两个牢房跟前。
韩枚和雍齿都屏气凝神。
那人淡淡的说:“谁是韩枚”
韩枚一听这话,面如死灰,差点晕倒。
雍齿一听这话,也大失所望,重新坐在地。
韩枚从喉咙里发出声音:“我……我便是韩枚。”
那人说道:“跟我们走一趟吧。”
韩枚已经走不动路了。那人干脆叫了两个狱卒,把韩枚从大牢当中拖出来了。
雍齿在他们身后喊:“这位大人,我是雍齿啊。劳烦向商君别院转告一声。”
那人不耐烦的说道:“去一趟商君别院,要交十万钱。转告你这一句话,可是花费不菲啊。我岂有那个闲钱”
雍齿差点哭出声来。
那人带着韩枚走到了大牢外面。
阳光照在韩枚脸,韩枚几乎睁不开眼。
毕竟坐牢的时间太长了,太长时间没有见到太阳了。
韩枚贪婪的看着周围的一切,毕竟这个花花世界,也看不了多久了。
那人忽然向韩枚说道:“陛下本来要杀了韩兄的,但是谪仙帮你求了情。谪仙说,你只是一时鬼迷心窍,虽然犯了罪,但是这罪过很可笑,不值得严惩。”
韩枚听得脸色苍白。这句话,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啊。
那人接着说道:“因此,谪仙建议陛下,将你送到西域,教授那里的人识文断字。毕竟大秦不识字的人还很多,正是缺少人手的时候。韩大人,你运气很好啊。”
韩枚心情复杂的说道:“多谢谪仙。”
这条命,确实是保下来了。但是接下来要去西域。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可能就死在半路了吧。
韩枚本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心思,对那人说道:“方才牢中的那位兄弟,还牢房你去商君别院报个信吧。至于那十万钱,我就出了,陛下没有抄没我的家产,这些钱我还是有的。你可以去多要一些,剩下来的钱,就算是你的辛苦钱了。”
那人有点奇怪的看了韩枚一眼,然后点了点头。
有冤大头愿意出钱,不要白不要。
临别之际,韩枚问那人:“我的案子,不用继续审了吗比如我为何突然诋毁伏尧公子,比如我还有没有同党。”
这人淡淡的说道:“不必再审了,谪仙神机妙算,有什么事猜不到”
韩枚点了点头,感慨的说道:“这倒也是。”
其实,真的不用再审了。因为张良把李水当成了黄石公,已经把所有的事都和盘托出了。
所以……李水现在把韩枚吃得透透的,这才让他去大西部,为大秦贡献最后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