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这就奇怪了啊。
不年不节的,进宫干嘛呢?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38
求刘娥给她家亲戚封官?
她家亲戚当官又不用求人,何必大老远全副披挂地进宫找她老公的政敌呢?
赵受益问:“她们在说什么呢?”
刘恩面色十分古怪:“在说一位寇小姐的婚事。”
赵受益问:“是我们见过的那位寇小姐吗?”
就是那个给包拯送过游仙枕的神棍?
刘恩点头:“就是这位寇窈娘寇小姐。”
“她的婚事,找太后来干什么?”
寇准自己难道还找不着一个女婿了吗?
刘恩道:“莱国公夫人的意思,是想要这位寇小姐进宫,做陛下的皇后。”
赵受益指了指自己:“做我的皇后?”
刘恩点头。
“这……差辈了吧?”
寇准和太.祖皇帝是连襟,他的女儿和宋真宗平辈,按理来说,赵受益还得叫这位寇小姐一声表姑。
“还是说,这位寇小姐其实是莱国公的孙女?”
刘恩摇头:“确实是莱国公的女儿,千真万确。”
赵受益也摇头:“那太后可就有话说了。”
刘娥就算是让他娶个辽国公主当皇后,都不会让他娶寇准的女儿当皇后。
寇准要是真当了国丈,那还有刘娥什么事情了?
但宋氏的地位实在太高了,刘娥还真不好直接回绝。还好这位寇小姐和赵受益差着辈,给了刘娥操作的空间。
不过……寇准想要把女儿嫁给皇帝未遂,等之后刘娥提出她属意的皇后人选的时候,寇党也就更有和刘娥唱反调的动力了吧?
赵受益还挺期待的。
反正他的皇后人选是不由他自己做主的,赵受益暂且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晏殊那边怎么样了?”
他之前在扬州的时候,就叫晏殊把扬州搭买法逼得茶农倾茶的事情在京里传播开来,要是晏殊争气,这会儿童谣都应该唱起来了。
刘恩道:“御史参包大人的劄子昨天已经到了太后的案头,太后看完了,摩拳擦掌等着明天大朝会发作呢。”
赵受益挑眉。
晏殊比他想象得还要争气,一步到位,连御史都安排好了。
“他现在已经辞官了吧?”
刘恩点头:“咱们到扬州的时候晏大人就已经辞官了,现在正在家中闭门不出,其实暗地里正在为学校选址。”
清北大学是要建在东京城里的,然而东京城寸土寸金,想要找到一个适合建校的地址,倒还真是挺困难的。
主要还是由于现在保皇党经比较紧张,狄娘娘的最后一笔私房钱都拿给赵受益去建火柴厂了。短时间内,赵受益是真想不出还能从哪里挤出一笔钱来批给晏殊建学校了。
所以这段时间他一直暗示晏殊自己先垫上这一部分经,等皇帝手头宽裕了再给他补上来着。
而晏殊也接到了这个暗示,真的打算自己出资办学了。
不得不说,同是作为宋朝高级官员,晏殊就过得比范仲淹阔绰多了。
宋朝经济发达,文官地位高,朝廷就算再缺钱,也尽量把官员的俸禄给得足足的。
或者不如说,正是因为官员的俸禄给的太足了,这才导致朝廷这么缺钱。
范仲淹如今的官正经做的挺大,他和晏殊一样,并不缺钱,但晏殊的钱基本上都用于自己挥霍享受,范仲淹的钱基本都拿去接济亲朋后进了,所以看上去比晏殊穷得多。
既然晏殊乐意自掏腰包办学,赵受益也就乐见其成。清北大学办起来,对他的各项事业都是一个助力。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39
赵受益满心期待第二天.朝堂之上的大战。
每五日一场的大朝会,皇帝端坐于崇政殿之上接见群臣,太后垂帘坐在偏殿。但一应国事都是由垂帘听政的太后做主,皇帝向来是插不上什么话的。
赵受益早就习惯了这种装聋作哑的戏码,但是这一次,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他悄悄地攥紧了拳头,深吸一口气。
最开始发难的是刘娥一党人。
刘娥一党有个御史叫王嘉言,颇为直言敢谏。每次讨伐寇党,他都冲在最前头,这次也不例外。
赵受益听完他洋洋洒洒的一番议论,大致是说御史包拯知江南茶政知得茶农倾家荡产,此等无能之臣怎可重用,还请陛下严加惩处,还江南茶农一个公道。
这些确实是在扬州发生的事情,赵受益点头,问刘娥:“母后以为如何?”
刘娥在帘后:“可。”
意思是要赵受益同意处置包拯。
赵受益道:“太后制可。”
他扫视一周:“诸卿还有何议论?”
晏殊办事他放心,既然刘娥这边已经接到消息连劄子都写好了,没道理寇准那边一点风声都没听见。
果然,一位从穿着打扮上都能看出是寇准一党的大臣出列:“陛下,臣以为此事有蹊跷。”
寇准生性.爱奢华,寇党中人也爱奢华。刘娥的大宋主人翁意识比寇准强些,不乐意挥霍国家财产,上行下效,刘党比寇党朴素了能有一个量级出去。
这位出列的大臣,从头到脚无一处不是在叫嚣“老子有钱”,赵受益都不用知道这人是谁,就能知道他是个铁杆寇党。
他手指微微一动,刘恩会意,轻声说到:“夏竦。”
这一声密语,除了他们两人之外,再无人能听见。
原来这就是夏竦。
赵受益道:“夏卿请讲。”
夏竦道:“王御史方才所说,御史包拯在江南肆意妄为,扬州茶农不胜其苦,有倾家荡产者。可据臣所知,包御史在江南官声颇佳,将茶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军民上下,无有不称赞包御史公正廉明的。分明是一个人,怎么臣所知的包御史与王御史口中的包御史简直判若两人呢?”
赵受益道:“王卿,这是怎么回事?”
王嘉言手执笏板道:“臣身为御史,所言之事皆是所知之事。至于夏枢密所知之事为何与臣不同,这臣倒要有所请教。”
晏殊辞官后,夏竦接了他的任,做了枢密副使,因此王嘉言称他为夏枢密。
夏竦道:“难道王御史怀疑下官别有用心?”
王嘉言道:“不敢,只是听说那包御史十分得莱国公的青眼,夏枢密又是莱国公的门下人,恐怕夏枢密有所顾忌罢了。”
这就是明指夏竦与包拯官官相护了。
夏竦刚想再说什么,就见刘娥在帘后发话了。
“好了,”刘娥道:“王嘉言肩负御史之职,监察百官、风言奏事是他的本职,夏卿乃是枢密副使,恐怕对包拯此人与扬州的局势都无甚了解。此事还是依王御史所言,将包拯革职,押解回京,听候发落。”
寇准道:“无论是御史还是枢密使,都是大宋的臣子。若只有御史所言可信,那以后朝会不须百官,只需置二百御史于崇政殿,叫他们互相挤兑,便可解天下之事。”
刘娥道:“夏枢密久居汴梁,连扬州都没去过,妄议茶政岂不可笑?”
寇准道:“难道王御史是刚从扬州回来不成?”
赵受益暗道,朕才是刚从扬州回来的。
他深吸一口气,扬声道:“好了!都停下!”
争执中的众人都闭口不言,略带惊疑地看着忽然开腔的小皇帝。
小皇帝继位有两年了,还是第一次在大朝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赵受益道:“无论是王御史还是夏枢密,都不知扬州茶政细情。若要追究此事底里,不若遣人去扬州将与此事有关之人接回京城,详加盘问,真相自白。”
寇准带头道:“陛下英明。”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40
他身后的大臣也有样学样:“陛下英明。”
他们看出来了,小皇帝是打算站在他们这边的。
刘娥沉默了一会儿,也道:“就依皇帝所言,将那包拯召回,好好盘问盘问他是怎么管的这个茶政!”
赵受益微微侧头:“母后,朕不是这个意思。”
刘娥道:“皇帝此话怎讲?”
赵受益道:“朕听说,扬州茶政榷货务并不只有包拯一位监官,还有一位宦官,天禧年间就派往扬州了。他在扬州数年,对扬州茶政的局势一定格外了解。若要知晓扬州茶政内情,一定要将此人也召回京城。”
刘娥缓缓道:“此言有理。”
赵受益继续道:“方才王卿所言,扬州茶农倾茶,是因为包拯在扬州行了搭买法,命茶商购买好茶之时必须搭买次茶?”
王嘉言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赵受益道:“这分明是有利茶农的好事,为何茶农被逼得倾茶了呢?朕是想不明白。诸卿恐怕也想不明白。只叫那两个官员回来,若是他们也不明白,不是白白跑了这一趟吗?”
刘娥道:“皇帝欲如何?”
赵受益微笑:“朕欲同时传召扬州茶农茶商各十二人,御前应答,务必问明此番扬州倾茶的真相。”
刘娥道:“荒唐!粗鄙之人,如何能到御前答话?”
赵受益道:“无论如何粗鄙,终究是朕的子民。朕既为他们的君父,就一定要为他们查明真相,还他们一个公道。”
半晌,刘娥叹道:“就依皇帝所言。”
说完,站起身来,起驾回宫。
赵受益问殿下众官员:“诸卿还有何事启奏?”
太后都被皇帝气走了,文武百官还敢奏什么事呢。
赵受益又享受了一会儿没有刘娥坐在身后的畅快,也起身回了内宫。
他先回了一趟自己的寝宫,脱下朝会时穿的朝服,换了一身宽松衣服,抱着雪球去见刘娥。
他已经决定了,以后私下和刘娥见面的时候都要抱着雪球。
弄不死你也要恶心死你。
果然,刘娥见了雪球,手指微微颤了一下:“这是什么?”
赵受益作势要将雪球递出去:“这是南清宫狄娘娘的狮子猫产的小猫崽,一窝里只有这一只是雪白的,阿娘你看,多么惹人怜爱。”
刘娥退后一步:“本宫不喜猫狗。”
自从十几年前,她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了李妃所生的太子之后,她就格外惧怕这种步履轻盈的动物。
她总觉得,狸猫冰冷的竖瞳里暗藏着复仇的杀机。
就像这只白猫——
“嗷呜——”
刘娥大惊,一挥袖子:“把它拿走!”
赵受益故意往前凑了凑,正好被着一袖子打了个正着。雪球受惊,从他怀里跳出来,飞快地逃走了。
“娘娘,娘娘怎么了?”
“本宫没事,没事。”
刘娥惊魂未定,想起赵受益被她抽了一下,忙问:“皇帝没事吧?”
赵受益摇头:“儿子没事。阿娘为何如此厌恶狸猫?”
他没用“恐惧”一词,就已经是很给刘娥留面子了。
刘娥艰难地笑了笑:“阿娘小时候被猫抓过,因此有些不喜狸猫之流。”
赵受益道:“可是雪球从不抓人。”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41
他又呼唤雪球:“雪球,回来……”
刘娥忙道:“好了。”
赵受益转头看向刘娥,一脸无辜。
刘娥道:“皇帝也累了,就回寝宫歇息吧。”
赵受益道:“儿子不累,还能陪伴阿娘。”
刘娥笑了笑:“皇帝长大了。”
又道:“皇帝今年十五,也到了大婚的年纪了。”
赵受益适时地憋出了两抹红晕在脸上。
刘娥道:“不知受益想选一个怎样的皇后?”
赵受益小心翼翼地看了她一眼:“寇师父说,皇后的人选,一定要是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
既然寇准不知抽了什么风非得把自己女儿往宫里送,那他不利用白不利用。
看到没有,寇师父说皇后得是大家闺秀,你还好意思要让我娶个破落户家的女儿吗?
刘娥笑道:“寇师父说的啊。”
赵受益道:“此事但凭师父和阿娘做主。”
刘娥点头:“知道了,皇帝回去吧。”
赵受益又给刘娥行了个礼,招呼回跑出殿门的雪球,在刘娥若有所思的目光中回了自己的寝殿。
回了寝宫后,他掂了掂怀里的雪球,对刘恩笑道:“看来太后娘娘是真的挺怕猫。”
刘恩道:“做多了亏心事,就总是会惧怕什么东西。”
赵受益道:“朕就不怕什么。”
虽然他也做过几件亏心事吧……
刘恩道:“陛下还没有亲政,这几年的亏心事,都是太后和寇相公替陛下做的。陛下现在当然没有惧怕了。”
赵受益将雪球放开:“要说怕,朕也是怕他们俩。”
“对了,”他抬起头来:“你去宫外看看,蒋平那边怎么样了。”
回京好几天了,十万两黄金已经就位了,不知蒋平的火柴工厂怎么样了。
刘恩领命出宫,赵受益又把雪球抱回怀里:“他出去办事了,只有咱们两个相依为命了。”
雪球喵了一声,赵受益伸出手指逗它,被它抱在怀里啃。
赵受益连忙把手指抽回来:“咬不得咬不得,咬坏了咱俩都完了。”
皇帝的身.体属于国有财产,真要被猫给啃出个口子,猫是肯定得被扑杀,皇帝本人也得担上一个昏聩的大帽子。
历史上的宋仁宗某次在妻妾相争的时候拉偏架,被郭皇后一巴掌扇在脖子上,这一巴掌不仅直接导致了郭皇后被废后,还让宋仁宗被耻笑到了一千年后。
这还是被皇后打的,要是被猫咬的,那就更惹人笑话了。
你一个皇帝,居然让一只猫伤了龙体,你无能,你废物。
赵受益抱着猫等了刘恩好几个时辰,终于日影西斜之时,刘恩回来了。
赵受益问他:“你怎么才回来?”
刘恩道:“属下顺便去见了见狄青。”
赵受益挑眉:“狄青?”
没事去见他干嘛?
“他不是正在大营和寇准一起训练新军吗?”
自从狄青投了寇准之后,不出一月,就叫寇准看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寇准一向不拘一格降人才,立刻给他封了一个中层军官的职位。到了现在,狄青已经成了军营二把手,整个禁军大营,除了寇准,就只服狄青。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42
有时候赵受益都感叹,不愧是武曲星君,不过十几岁,连战场都没上过,就复了三十万军队。
刘恩点头:“没错。好巧不巧的是,蒋平把工厂地址定在了军营附近。属下想着反正是顺路,就去看了看狄青的近况。”
赵受益问:“那他最近如何?”
刘恩道:“狄青最近一切都好,但他托我带了一个消息回来。”
“什么消息?”
刘恩低声道:“党项那边在纠结军队,恐怕有异动。”
“什么?”
赵受益惊坐而起:“党项有异动?”
那不就是未来的西夏那边?
这时候李元昊还没有建立西夏,难道此番异动是他要称帝?
不对啊,西夏建立应该不是这么早的事情啊?
“这么大的事情,寇准为什么不在朝会上说出来?”
就算是此事机密,难道不应该和刘娥私底下探讨吗?
还是说他们俩已经水火不容到军国大事都暂且抛在一边的程度了?
刘恩摇头:“非也。莱国公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是狄青自己察觉到事情有异,所以提醒我们。”
赵受益喃喃到:“前两年才刚打完一场仗,如果再用兵的话,国库……”
他抬起头:“你传信给包拯,叫他们赶快进京,越快越好。”
时间就是生命。
他必须在李元昊打过来之前把朝廷上的这堆乱麻理清。
第一个,就是刘娥。
第45章请太后娘娘回宫
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三个步骤,一,打开冰箱;二,把大象放进去;三,关上冰箱的门。
扳倒刘娥也需要三个步骤,一,请刘娥还政;二,接手刘娥的势力;三,请刘娥回玉清宫颐养天年。
狄青是从一些边境诸州传来的细枝末节的琐碎信息中推断出党项将有异动的。
党项一族世居西北夏州,以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自居。因先祖助唐僖宗平定黄巢之乱有功,被封为西平王。
至宋以后,由于宋朝外战无能,不能平定四方,西北的党项政权就一直这么不尴不尬地存在着,说是与宋朝分庭抗礼吧,人家还是个只是个王,并没有称帝;说是对宋朝俯首称臣吧,人家也联辽睦宋左右逢源,日子过得反正是比大宋舒坦得多。
到了如今,党项人的首领名叫李德明。李德明在辽宋之间是偏向于辽国一方的,于是辽人封他为西夏王。
李德明有一个儿子,名叫李元昊。李元昊出生于真宗咸平六年,比赵受益大了七岁,如今刚及弱冠,已经带领着党项军队攻打下了数座城池,是个实打实的青年才俊。
狄青注意到的第一个细节,就是与这个李元昊有关。
自古青年才俊都要娶一位身份高贵的妻子,李元昊也不例外。
他的父亲李德明在去年春二月的时候,遣使至契丹辽国,欲为李元昊求娶一位契丹公主为妻。
结果夏州使臣到了辽国,却并没有为李元昊娶到一位公主。
这位使臣到了辽国境内,以李元昊先娶于母族卫慕氏为由,为李元昊的一位兄弟娶到了辽国公主。
这就诡异了不是——李元昊少年成名,无论是在夏州内部还是宋国、辽国都有令名,虽然李德明目前还没有正式册封李元昊为太子,但所有人都默认了,李元昊就是夏州下一任的王。
结果,你李德明派了个使臣大老远跑去了宗主国辽国,给自己另一个儿子娶了个公主回来?
还是以李元昊已经娶妻不能与辽国公主成婚这么一个敷衍的理由?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143
松赞干布还娶过尺尊公主呢,耽误文成公主入藏了吗?
辽国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了李德明不被看好的另一位儿子,或许是以为,李德明看不惯李元昊日益嚣张的气焰,打算扶植其他儿子上位,打压李元昊。
辽国人不在乎自己的公主究竟嫁给了哪个男子,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公主能不能当上夏州的王后。
既然李德明有意弹压李元昊,那么一定会扶持公主的夫君为太子。李德明百年后,辽国公主一定会成为夏州的王后。
但狄青不这么认为。
李元昊今年二十一岁了,屡立战功,在军中颇有威名。李德明如此明目张胆地打压李元昊,难道不怕李元昊反叛吗?
而更加奇怪的是,得知了是自己的兄弟而非自己将要娶辽国公主为妻之后,李元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
他就这么平静地接受了父亲这种莫名其妙的安排。
联想到辽国自从前两年换了皇帝后直到如今的混乱局面,狄青猜测,很可能是夏州使臣进入辽国,看到了辽国如今的状况,起了不臣之心。
本来为李元昊求娶辽国公主就是为了求得辽国扶持的,但既然辽国已露颓势,那就没必要牺牲未来的王后之位来安置这位公主。
随便打发一位王子和亲也就完事了。
也正因如此,李元昊失去了娶公主的机会之后才能若无其事。
因为他已经对公主身后的那个帝国失去了敬畏之心。
公主不再是公主,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女人罢了。
李元昊有的是女人,他不稀罕这一个。
既然夏州能对辽国起不臣之心,那么宋国呢?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狄青的心沉到了谷底。
夏州以五台山毁佛,金佛不再,圣地蒙尘为由,欲进贡金佛至五台山。
太后准了。
反正这金佛是人白送的,不拿白不拿。
五台山身处河东道腹地,夏州使者运送金佛深入河东道,等到回去的时候,恐怕已经将各地道路、守备都刺探得一清二楚了。
刺探完守备内情,正可以挥师南下。
辽国如今国内混乱,自顾不暇,恐无力牵制夏州。何况他们刚嫁了一位公主过去,正是亲热的时候,夏州一旦挥师南下,攻打宋国,辽国一定会作壁上观。
夏州不过弹丸之地,与宋国之幅员辽阔不能相比。但夏州民风彪悍,兵强马壮,近年来又在王子李元昊的带领之下攻取了回鹘之地,正是锐意进取,势不可挡的时候。
狄青在寇准身边待得久了,对天下大势心里也有了几分了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