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这里是汴梁,我、他、蒋平、韩彰夏玉奇在这里。我们负责统筹、研发、生产一些不可替代的东西。”
“我们都在江北,与江南隔得太远了。你知道,即使有了自行船,也不可能改变距离上的天然劣势。所以我们需要在江南有一个次中心。”
他指着白锦堂:“你要不要来当这个次中心?”
白锦堂看着那空无一物的石桌许久,缓缓地道:“敢不从命。”
赵受益道:“你这个次中心从定位,是替代生产。所有在汴梁研发出来的东西,生产的东西,扬州都要有。”
扬州的位置太重要了,它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贯通南北,又是淮南重镇。在岭南尚未如何发展起来之前,它是江南当之无愧的中心。
将它当作生产副中心的话,可以将货物辐射到整个江南地区。
赵受益微笑:“你方才是不是在和徐庆商讨购买石炭的事宜?”
白锦堂一惊:“确有此事。”
他是怎么知道的?
明明他们是在无人的房间里商议的,从来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以徐庆和他的武功,如果有人偷听,不可能发现不了。
废话,当然是刘恩听到的。
你们的武功还是太差了。
赵受益道:“不必慌张,这很好。就如同你所预料的一样,等到两年之后,自行船的数量会增加到如今的六七倍。那个时候,官府势必无法承担提供石炭的任务。到时候,长江以北的石炭供应会直接来源于晋地,而长江以南的石炭,自然会来源于扬州这个交通要冲。”
“所以我选择你来做次中心。白先生,你真的很有远见啊。”
第124章
白锦堂谦逊地笑笑:“这并非什么远见,只是利令智昏罢了。自行船的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对石炭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官府在江南码头附近的石炭供应已经岌岌可危,甚至私下里向中小商户购多余的石炭。扬州城里看见了这个商机的人不止我一个,只是我胆子大些,又有些做生意的朋友,彼此帮衬,一起发财罢了。”
赵受益笑了一声:“交朋友,也是件有远见的事情。”
也不是人人都像你,说交朋友就有这么多能人异士等你结交,还永远不缺交友经……
白锦堂笑而不语。
赵受益道:“既然如此,朕就考考你。你觉得,如今汴梁城里的这些产业,那一份最应该先扩张去扬州?”
他所说的“这些产业”,指的正是蒋平管理的所有工厂。以白锦堂和蒋平的交情,一定清楚他手里究竟有几家工厂。
白锦堂毫不犹豫地道:“造船厂。”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404
赵受益问:“为什么?”
白锦堂答道:“凡是做生意的人,无不盼望商路通达。商路通达,首赖交通。自行船的速度比之前的帆船快出十倍有余,且能承载更多的货物。此等神器如果遍及了大江南北……”
他畅想了一下那瓜洲渡口百舸争流、成千上万的自行船排列于长江之上,每一艘船里都满载着沉甸甸的粮食、货物、财富的情景。
“草民实在是等不及了。将造船厂扩张到扬州,也就意味着能比现在多产一倍的船。因此,若要草民来选择,自然首先要选造船厂。”
赵受益点了点头:“巧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扬州乃四汇通衢之地,占着江南最重要的一块渡口,自然也需要更多的船。”
他看了看白锦堂一眼:“不过,若想将在扬州城里再开起一座造船厂,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催动船只自行的机芯,可不是谁都能生产出来的。”
现在的自行船之所以能够傲视群雄,在水面上称王称霸,依靠的就是夏玉奇研发出来的蒸汽锅炉。现在所有的蒸汽锅炉都是在汴梁夏玉奇的眼皮子底下生产出来的,不会有什么差错。
可如果搬到了扬州……
白锦堂爽朗地笑了:“这有何难,在下有几个朋友,正好是此道高手。请他们到造船厂里学习几天,回扬州后,就可以自己生产了。”
赵受益忍不住腹诽,你究竟有多少个好朋友啊……
他接过刘恩递给他的茶杯,以茶代酒,与白锦堂举杯道:“那就祝白先生生意兴隆了。”
至于建造造船厂的经从哪来,船造出来了归属于谁,双方利益如何调和之类的细节,就没必要让他这个皇帝一一去敲定了。
反正刘恩总不会让他吃了亏去就是了。
出门忽悠完公孙策和白锦堂,赵受益就回了宫,安安分分待在家里,等待端午的来临。
端午节那天,可是要上演一出大戏呢。
他想要安分,但赵旭并不想让他这样安分下去。
赵受益一手拿着地方送上了的奏章看,上面除了些阴阳怪气的文人酸话之外还记载着一些好消息,比如今年各地风调雨顺,即使是在端午前后这个要么就旱得十日同天要么就涝得千里泽国的鬼日子,也只是含含蓄蓄地下了几场不大不小的雨,既不旱也不涝,今年有望丰。
扣扣嗖嗖地过了好几年,生怕明天就全国断炊的赵受益一看丰两个字,已经提前想好年底祭庙的时候要发表什么感言了,首先感谢任劳任怨的劳苦大众,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就不会有今天的我。然后感谢天天熬夜处理公事的我自己,再这么熬下去我准猝死不可……
赵旭拽了拽他的衣角:“阿爹!”
赵受益低头去看她:“怎么了?饿啦?”
赵旭的性子闲不下来,一天能有一半的时候是上蹿下跳的,力旺盛得很,自然也就吃得多,饿得快。
赵受益一天吃三顿,但根据他的谨慎观察保守估计,赵旭一天得吃六顿左右。
没想到赵旭却摇摇头:“不饿。阿爹,昨晚那个漂亮哥哥呢?”
赵受益面色不变地道:“什么漂亮哥哥?昨晚并没有什么人来过呀。”
赵旭眼神犀利地看他:“阿爹骗人!明明就有!”
赵受益微笑:“那就算是有吧。他很忙的,你找他有什么事情呀?”
他闺女这小小年纪的爱美之心也太旺盛了,明明只是半梦半醒之间见过一眼,怎么还能记到现在。
赵受益本以为赵旭会给出“想和漂亮哥哥玩”之类的回答,毕竟她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最想要的应该是玩伴。没见她天天追着雪球儿跑,一刻都不肯闲下来么。
闲下来的话,偌大的宫殿里也会很寂寞。
结果却见赵旭抬起头来,认真地看着他:“把哥哥摆在院子里看。”
摆在院子里,你以为他是个花瓶吗……
他脾气可坏了,你小心他把你老子的皇宫给炸飞了……
赵受益摸了摸她的头:“不可以哦,哥哥不是玩具,不能给旭儿摆在院子里。”
赵旭眨着眼睛:“可是哥哥太好看了。”
“哥哥是活人,如果他不愿意被摆在院子里,他会自己走的。”
赵旭似乎有些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自己走:“那就让他不能走呀。如果他走了,会有很不好的事情发生。”
赵受益有些无语凝噎,心道你老人家不亏是个天生的666,真是从小就心脏。
是个好色之徒也就罢了,还无师自通会仗势欺人了。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405
我可从来都没教过你这个!
真是打哪学来的坏毛病……
他捏了捏赵旭的腮帮子:“你可别想了,祖宗,心,你爹我还指望他家里人给我打工呢,你可不能给我弄什么职场霸凌,听见没有?”
赵旭嘴里呜里哇啦说了些什么,赵受益没听清,只当她是知错就改了。
他转头看向刘恩:“皇后给没给咱们拨漂亮太监过来?”
这么想把人摆在院子里,看来是真的没见过好看的人,见着一个长得不错的就走不动道了。
多见几个美人,应该就能渐渐习惯了吧。
赵受益不确定地想。
刘恩面色诡异地道:“皇后还没有挑好,但太后送了两个过来。就在偏殿里。”
太后?刘娥?
赵受益忙道:“叫他们过来给公主看看。”
刘娥不愧是刘娥,审美水平是一等一的。
平心而论,她送来的这两个太监各有千秋,都是难得的秀美男子。
只是赵受益总觉得此二人看他的眼神似乎有些热切……
刘恩扬声道:“你们两个,从此就负责……”
他看了一眼似乎不太满意的赵旭,改口道:“……从此就负责清理偏殿山檐。”
两个太监面面相觑,都不太明白,自己好生打扮了一个上午,为什么会一同沦落到打扫山檐的地步。
赵受益蹲在闷闷不乐的赵旭面前,有些无奈地道:“公主殿下啊,他们两个不是挺好看的吗?”
赵旭低头闷气:“不如漂亮哥哥好看。”
赵受益道:“虽然咱们家里确实有皇位需要继承,但也不必这么挑剔。阿爹觉得这两个真的可以了。质量不够,可以数量取胜嘛。”
再说了,他们又不是真的在选驸马,赵旭才三四岁,她就是想要一个长得漂亮的人来看而已……
赵旭依旧低着头,不肯看他。
赵受益也拿她没辙,这小祖宗一个不高兴是要闹得鸡犬不宁的。今天不把她安抚好,恐怕晚上没个睡了……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
对啊,不是还有这个人吗!
赵受益拽了拽赵旭的辫子:“喂,抬头了。”
赵旭抢过自己的辫子,气鼓鼓地看他。
“你,还没见过你表叔吧?”
赵旭愣了:“表叔?”
就知道你没见过。
狄青出了大半年远门,最近才刚回汴梁。就算你们俩见过,现在也该早就忘了。
更何况……
赵受益回忆了一下,发现赵旭似乎是真的没见过狄青。
若是见过,她好色的天性为何现在才爆发?
“你表叔,他,嗯,他比之前那个漂亮哥哥还要漂亮十倍。”
赵受益信口胡诌:“真的,不信你问刘恩。你表叔仙姿玉貌,倾国倾城,见过的人无不惊叹。”
赵旭眼睛亮了一亮:“真哒?”
赵受益微笑:“当然是真的。”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406
“我要看表叔!”
赵受益捏着她的辫子:“看表叔可以,但是得听话!你表叔轻易不好进宫,等端午龙舟会的时候,我带你去龙舟上,到时候你表叔也在,叫你看个够!”
赵旭伸出手指来和他拉钩:“一言为定!”
狄府,产房内,范令仪用尽了最后一分力气,终于听见一声嘹亮的啼哭。她立刻陷入昏睡,恍恍惚惚之间,梦见了自己的孩子长大的样子。
她的孩子生得极美,容貌惊世,性情讨喜,十六岁的时候,就入了储君的眼。二十岁的时候,就与储君完婚。
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儿一女傍身了。
这也是一对龙凤胎……没错,官家和皇后生的也是一对龙凤胎,官家本人也是双生子之一。储君的孩子也是双生子,这没什么奇怪的。
后来储君顺利继位,成为了皇帝,她的孩子被册封为皇后。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皇帝虽然花心滥情,但一颗心终究还是系在了皇后身上。皇后薨逝,皇帝亲为辍朝三日,足见恩宠。
范令仪带着满足的微笑悠悠醒转。
她的孩子,能当皇后呢……
即使只是一个梦境,也是个美梦了。
在那个梦里,她的孩子美得叫整个汴梁城都为之倾倒。储君听说之后,亲到范府求见,惊为天人,立即回宫请皇帝赐婚。
真好啊……
而且她总觉得,这一切,不仅仅只是一个梦这么简单。
冥冥之中,似乎是未来的命运呈现在了她眼前。
见她醒了,产婆与侍女都欣喜地凑了过来:“夫人,夫人您醒啦。”
范令仪微笑道:“快,快将我的……”
她想说,快将我的女儿抱来我看看。
这可是将来会倾倒整个汴梁的美人呢!
产婆忙抱来一个小小的襁褓。
“恭喜夫人!喜得麟儿!是个小公子呢!”
什么?小公子?
我生了……一个小公子?
范令仪的微笑,僵住了。
第125章
范令仪双眸颤动地看着襁褓里熟睡的婴孩,艰难地问道:“是个,小公子?”
产婆喜气洋洋地道:“恭喜夫人,一举得男!夫人真是有大福气之人!”
范令仪抽了抽嘴角,躺回了床上,喃喃道:“是个男孩,是个男孩……”
那方才那个梦,就真的只是一个梦了?
我的孩子是个男儿,自然不会有冠绝京华的美貌……也不对……
她想到了自己夫君的容貌——男儿怎么了,男儿也可以艳冠京城啊。
不过男子就算生得再美,也不会被储君看上。就算储君有龙阳之好,看上了美貌的男子,也不可能回宫求皇帝赐婚,更不可能迎娶一个男子,与这个男子共度一生。
两个男子,如何成婚?
总不可能储君自己是个女子吧!
范令仪失笑,将这个荒诞滑稽的想法抛在脑后,连同那个一度被她认为是未来命运启示的梦境。
还是想想该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罢!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407
刚出生的小孩不好立刻就娶大名,但也得先有个小名随便称呼着。小名不用管什么寓意不寓意的,叫着顺口就行,贱名好养活嘛。这孩子生在端午前,小名不如就叫……
她抬头看了一眼侍女手臂上系着的五线,俗名百索的。
……不如就叫百索吧……
狄青的长子出生在端午节前,正好赶上了个巧时候——端午是个驱邪除祟、消灾除病的节日,为了讨个吉利,人们都愿意互相赠送一些不值什么钱但有个好兆头的小玩意儿,什么五线啊相国寺大师开光的符咒啊之类的。既然送礼,就要上门,上了门,见人家家里刚刚诞生了小婴儿,于情于理,都该恭贺一声,再给添点头。
被亲娘取名叫狄百索的小孩才刚出生几天,礼物已经了大半个屋子了。
就连他名义上的表叔赵受益都借着给群臣赐百索的机会,给狄青的那一份里面夹带了给小孩的几条。
以百索赐百索,正好嘛。
主要是百索这个东西虽然成年男女也可以戴,但主要还是用来给小孩辟邪的。如今皇宫里一共就俩小孩,皇帝养一个皇后养一个,外加一个十岁出头半大不小的长公主。按理来说,就算给这两个半小孩全身上下系满五百索,都用不了一斤的线。但皇宫就是这么个宁滥毋缺的地方,最终送到皇帝寝宫里的百索装满了一个大箱子,赵受益目测,大概可以活埋一到两个赵旭。
而这,还是先把皇子的那部分给皇后送过去后的结果。
赵受益看着室外又把雪球儿追到上房的赵旭,叫刘恩把她逮了回来,两手两脚都缠上百索,剩下的一大箱子打包打包都分给家里有孩子的官员。
这种过饱和式供应到底什么时候能停啊……
赵受益有点苦恼。
虽然他已经在尽力削减宫内开支了,但主管宫廷开支的官员总是能给他带来出其不意的惊喜。
以小见大,平常他看不见的角落里,这帮人不知道已经给他浪了多少的钱了。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轻轻捏着赵旭小小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闺女啊,阿爹真的好难啊。”
赵旭正低头拽着手上的五百索——刘恩怕勒着她的手腕,所以给她系得松了点。但她平时特别好动,手有点欠,看见手腕上挂着一圈松松的线,就想给人家拽下来。
听见赵受益说话,她抬头看了他一眼:“怎么啦?”
赵受益叹气:“有坏人挥霍阿爹的钱啊!”
赵旭说:“阿爹好笨。”
赵受益怒了:“怎么是我笨!”
赵旭说:“阿爹是皇帝,所有人都怕你,怎么还有人敢挥霍阿爹的钱?”
她拽着线,微微笑道:“雪球喜欢咬我的手,每次它想咬我,我就告诉水灵,今天它不可以吃饭。每次它生气了却没有咬我的时候,我都叫水灵多给它半条鱼。现在雪球儿好乖好乖啊!阿爹却还被人挥霍钱财。阿爹好笨!”
水灵是赵旭的贴身宫女之一,由于玉宸宫人员简,所以也兼职喂猫。
赵受益心道,难怪雪球儿最近不爱咬人手了。
他拍掉赵旭的手:“别拽了,这是辟邪的,好好戴着。等端午过后就给你剪了。”
听到“端午”,赵旭眼前亮了一亮:“要看表叔!”
赵受益深吸一口气:“行,知道了,给你记着呢!”
个小色鬼,就记得要看美人!
“对了,你表婶生了个孩子。”
赵受益给她比划:“我没去看,刘恩去了,那孩子就这么大。比你刚出生的时候大好多呢!”
赵旭是双生子之一,刚出生的时候比别的婴孩都小很多。
“长得眉清目秀的,明明才刚出生,倒像个玉娃娃似的。你这么大的时候简直就是个没毛的小猴子。”
赵旭果然起了兴趣:“好看吗?”
刘恩笑道:“当然是好看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小狄公子长大,说不得要比狄大人如今更俊美。”
赵旭眼中的光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
“比表叔还漂亮?”
“要算起来,他还是你表弟呢。”赵受益捏着赵旭的辫子说道:“比你能小个三四岁。你表婶给他取名叫百索。就是你手上的那个百索。”
赵旭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五丝绳,珍惜地将之在袖子里。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408
赵受益坐在她身边笑得直打跌。
端午前夜,赵旭因为马上就要见到自己表叔了,兴奋得睡不着觉,累得赵受益大半夜得陪她一起玩摞棋子。
赵旭快四岁了,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上房揭瓦。赵受益有心将她往沉静内敛的方向培养,于是请了国手教她下棋,结果人家国手给她上了两个半月的课,她唯一学会的就只有怎么将棋子一枚一枚地摞起来。
最高纪录保持在了十二枚。
赵受益自己试了试,发现这两个月的时间真没白过,能摞起十二枚棋子不倒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后来赵旭摞棋子的功力已然炉火纯青,国手没有什么能教她的了,刚想从此离开皇宫归乡隐居,就被皇后叫去,教皇子下棋。
赵受益听说皇子不爱摞棋子,规规矩矩地在学下棋,还学得很不错。国手老怀大慰,乡也不归了,还托关系在汴梁买了套宅院,看上去很有常年定居在此的意思。
因此第二天的龙舟竞渡,赵受益全程萎靡不振,用袖子挡着打了好几个哈欠。
而罪魁祸首赵旭,可能是心里有个看美人的信念记挂着,反而神采奕奕,神百倍。
所谓龙舟,是一艘三层高的巨大游船,雕梁画栋的,装饰得分外华丽。没有蒸汽锅炉,也没有风帆,纯靠人力拖拽。
赵旭悄悄拽了拽他的袖子:“阿爹,船好慢哦。”
她没坐过船,但直觉觉得船很慢。
因为赵受益要她在楼船抵达汴河之前都规规矩矩地坐在他身边,不许四下乱跑,也不许去找她表叔——狄青确实也在这艘船上,但和他们离得有些远。
而且皇后和皇子也随同出行,赵旭在母亲和哥哥面前有些拘谨,因此觉得这船分外的慢。
赵受益看着岸上在烈日下光着膀子奋力拉纤的人,对赵旭道:“是很慢,但却需要无数的人力才能维持这种慢。”
赵旭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坐自行船出来?自行船跑得很快很快的,唰~就到了!”
她没亲眼见过自行船,但听赵受益和刘恩无数次提起过这种速度飞快又能载重的大船。
赵受益刚想回答,就听见一个稚嫩的声音回答:“若是我们都坐自行船了,给我们拉纤的百姓该如何生活呢?”
赵受益低头看去,见是他的儿子在回答妹妹的疑问。
赵旭颇感兴趣地看他:“为什么这么说?”
赵旦挺起胸脯:“我们坐的船之所以能动,是因为有人在岸上拉着它。拉船很辛苦,所以我们会给他们很多钱,他们就可以拿着这些钱回去生活。如果我们都坐自行船了,就没有人需要他们拉船,他们就没有钱继续生活,就会饿死。这与杀人何异?所以我们不坐自行船,是因为父亲仁德,体恤下民。”
赵旭摇头:“不对。”
赵受益看了寇窈娘一眼:“你教他的?”
寇窈娘苦笑:“我怎会教他这个,他自己想出来的。”
她又不是不知道皇帝的心思,怎么会教他说这种话来讨好皇帝。
而且自行船可以说是皇帝一手扶持出来的,这种话正好将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