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联络点坐落在巷子尽头的一处小小院落里,夜已深了,依旧灯火闪烁。
那布衣太监问他们:“什么事情?”
包拯道:“江湖上出现了一种威力极大的暗器,需要尽快交给官家过目。”
太监提笔,刷刷地在一本册子上写了几个字:“几人入宫?”
包拯道:“我,还有制造出此物的江湖侠客韩彰。”
太监撩起眼皮:“那位白少侠不跟着?”
包拯忙道:“他……”
他本想说,白玉堂是他的护卫,他不能带护卫进宫。
之前展昭在他身边的时候,自己入宫面圣时也从来不能带他。
那太监却道:“叫他去吧。大半夜的,叫人家在我们这里守着,也忒难受了,没茶水没点心的。包大人回府的时候不也需要白少侠护卫么?”
包拯道:“如此,多谢公公了。”
白玉堂却暗道,真稀奇,这太监看着一丝不苟的,居然这般通情达理。
他不清楚包拯为什么要带韩彰入宫,心里百爪挠心地好奇。若叫他一无所知地在这里干等着,确实是难熬。
若叫他一同进宫,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第一时间知道,那当然是最好的。
那太监却不是如他想象的那般会体贴人。
他给白玉堂行方便,纯粹是举手之劳、卖他一个好罢了。
虽说官员面圣没有随身带着护卫的道理,但咱们都要半夜入宫把皇帝从龙塌上叫起来了,这等细枝末节的礼仪,也就不必去在乎它了。
这位白少侠可是他们圈子里鼎鼎大名的人物。无他,他师父夏玉奇夏老前辈地位超然,连官家都对他客客气气的,他们做太监的,焉能不敬上十倍去?加之他身为刘公公身边的得力干将,被派到宫外办差,对于夏玉奇的重要性更是有着深刻的认知。
这位夏老前辈,可万万要……看护好了。
他的心肝宝贝关门弟子,那也得花大力气来笼络。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93
总之,务必要让这对师徒对皇宫、对朝廷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
什么半夜把人家撂在联络点眼巴巴等着包大人从皇宫里回来的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
包拯道:“不知我们怎么入宫?”
那太监道:“好说,咱们飞过去。”
飞?
太监推开窗户,远远指着宫城飞檐:“这里距离皇宫不太远,一个二流的江湖高手也足可以带着一个人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飞檐走壁过去了。”
他看了看白玉堂一眼,恭维道:“轻功湛如白少侠者,就更不在话下了。这位韩壮士轻功如何?”
韩彰忙道:“可以,呃……在下可以自己过去。”
太监欣慰道:“包大人身边能人众多,就是方便。如果身边没有江湖高手大人来了,还得我们自己出人带着飞过去。不过,飞过去的时候,一定记得带着这个东西。”
他从桌旁抽出两条在月光下居然闪闪发光的锦带:“系在腰上,否则会被宫墙上的守卫用强弩射成筛子。”
白玉堂和韩彰将缎带系在腰间,飞上宫墙的时候,果然没有被守卫为难,只是被问了几个常规问题,就被放行了,还给他们指了指皇帝寝宫玉宸宫的方向怎么走。
韩彰忍不住道:“这太荒唐了。皇宫大内这么容易就进来了,若是有刺客偷了这缎带,假称朝臣,混进宫来刺杀官家,可如何是好?”
白玉堂心道,这可不必担心,皇帝身边有个武功深不可测的太监随身保护着,就算混进来十个八个武功如欧阳春一般的刺客,大抵也是奈何不了他的。
此时已近午夜,玉宸宫内仍然灯火通明。
赵受益正抱着昏昏欲睡的赵旭看奏章——这娃儿最近扭了脚,白天不得出去疯玩胡闹,到了晚上就神百倍,死活不肯乖乖上床睡觉。赵受益也只得一边抱着她一边批公文,妄图以案牍之劳形将她恫吓地飞快沉睡。
如今看来,这个策略还是很成功的,看着他批了大概半个时辰的公文后,赵旭已露疲势,马上就要睡着了。只要再坚持一会儿,胜利就在眼前……
“官家,包大人求见。”
刘恩轻声地道。
赵受益抬言看了看他:“包拯?他大半夜的来找我做什么?请他进来。”
刘恩出去了,赵受益轻轻地将赵旭放在一旁。
待会儿和包拯见面,势必要说话,要是把这祖宗给弄醒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爹……阿爹……”
赵旭半睡半醒,朦朦胧胧地拽着他的手。
赵受益轻轻地把手抽出来,塞了一个白玉狮子镇纸给她。
她抱着镇纸,沉沉地睡去了。
书房里被赵旭占着,赵受益在偏厅接见了包拯一行人。
见包拯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了一个白玉堂还有一个面生的江湖人,赵受益笑道:“怎么,包卿,出了什么事情了,这么急匆匆地找朕?”
包拯严肃道:“官家,请容我介绍。这是韩彰韩壮士。”
赵受益点头:“久仰。”
这并非是一句客套话。韩彰嘛,白玉堂他二哥,前阵子被他和蒋平联手坑去山西挖煤了。
包拯道:“韩壮士做出了一种叫做猛火雷的暗器。此等暗器,威力巨大。有移山倒海之能。”
赵受益道:“有成品么?给我看看。”
他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韩彰。
猛火雷,顾名思义,是一种比火还要猛的暗器。
那不就是□□么……
不知道这位韩彰韩壮士造出来的所谓猛火雷究竟有没有前世诺贝尔□□那种威力。
白玉堂从袖中掏出布袋:“成品在这里。”
赵受益示意刘恩:“去,拿到远方试一试。”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94
刘恩接过布袋,倏忽不见了人影。一炷香之后回来了,将布袋抵还给白玉堂,对赵受益道:“包大人所言不虚,有移山倒海只能。”
第120章
赵受益示意白玉堂将袋子递给他看。
这种猛火雷是用韩彰在一次意外时获得的新材料制成的,一共只有十二枚。韩彰自己试验威力炸掉了三枚,白玉堂炸了一枚,刘恩炸了一枚,现在袋子里只剩下七枚。
赵受益取出一枚猛火雷,在手上转了转:“韩壮士,你的这个猛火雷,是用什么造出来的?……算了,这个不必说了。”
一是想到此物是韩彰的“暗器”,江湖中人常年刀锋舔血,对自己安身立命的东西多有藏私之心,恐怕一时之间不能完全坦白。二是……
他也根本就不明白这个,听了也白听。
“你只告诉朕,此物的成本大概在多少?”
“成本?”
韩彰愣了愣,思索道:“这个……此物是草民偶然之间做出来的,因其威力太大,也没敢多制备,只做了这十二枚防身。大概……成本应该在四五百贯钱左右?”
二三百贯……
赵受益嘴角抽了抽:“十二枚,四五百贯?”
韩彰点头:“大概是这样,不过草民那时候是无意之间为之,材料可能有所浪。如果叫我重新制备,应该能比现在更省一些。”
赵受益若有所思。
韩彰粗放式生产的时候成本维持在了四五百贯,细生产之后成本应该能压下好大一截。
然后引入大规模集中流水线生产之后成本还能再下降……
假如成本可以降到一二百贯钱就可以造出十二枚这种威力的猛火雷的话,那他就可以给狄青的新军都装配上了。
这点钱,他暂时还是出的起的。
不过……
“朕以为,这猛火雷似乎小了点。”
他将猛火雷小心放回袋子里,递还给白玉堂:“来,白少侠,小心拿好。”
“既然起了猛火雷这般大气的名字,为何只做成如鸡子般大小的暗器?若是将它做得大点,再用投石机投出去,说不定连城墙都能炸开呢。”
包拯在一旁连连点头,没错官家,臣就是这个意思。
韩彰苦笑道:“这……草民一介江湖人士,怎敢去炸城墙呢。平时用来防身的暗器,这般大小、这般威力,已经是足够了。”
他们江湖中人的恩恩怨怨跟皇帝将军们的血雨腥风比起来简直就像是在过家家闹着玩。他们闹得再凶,至多就是一二十人持械斗殴,哪像皇帝,一言不合就要炸城墙。
赵受益微笑道:“韩壮士何必妄自菲薄呢,朕看你大有可为,何必拘泥于区区江湖事呢。你看,你发明的这个猛火雷,威力如此巨大,如果仅仅是做成暗器、用于防身,也未太委屈了它。”
“而且……”他委婉地看了一眼白玉堂:“我看白少侠武功高强,似乎并不需要此物防身的样子。”
他真正想说的是,你这位未来五弟的性子你难道还不明白,给他拿个炸.弹防身,你也不怕他把东京城给炸了。
包拯道:“臣以为官家所言极是。”
古往今来,打仗打的就是一个攻城略地。所谓攻城,攻的就是一个王八壳一样厚重的城墙。敌人往城墙后面一缩,断水断粮之前是绝对不会出城的。
当然了,两方对峙之下,究竟是常年盘踞于此,城里有粮仓、人家有存粮的守方先断粮,还是远道而来的攻城一方先断粮……那可就不好说了。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一个滔滔不绝。谁先断流,谁就死。
唯一能打破这个对峙的方法,就是将城墙拆毁,胜负立分。
然而,怎么拆?
不说别的了,就说赵受益如今坐镇的这座汴梁城,城墙被他伯爷爷爷爷爹爹修得固若金汤,就算敌军驾来了攻城锤,一天二十四小时锤个十天半月的,也锤不开。
只要城里守军脑子还在,没有疯到大开城门唱空城计邀请敌军进城,就不可能被攻破。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95
但这都建立在当下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如果□□提前出现了……火炮提前出现了……
再厚的城墙,都不可能抵挡得住炮弹的威力。
一发不行我还不能来两发么?
只要炮弹足够,总能将你的王八壳炸开。
正因如此,冷兵器时代最后的余晖落幕之后,城墙的军事防御地位一落千丈。绝大多数现代国家都拆毁了原先守卫城市的城墙,换来交通上的便利。
反正要它也没用,还妨害城市交通,留着它做什么。
赵受益道:“韩壮士与蒋平是旧识吧?朕记得,先前蒋平为朕举荐了两个人在山西开矿,一人姓韩一人姓徐,应该就是韩壮士你吧?”
韩彰忙道:“正是草民。”
赵受益道:“既然你们二位是旧识,有些话朕也可以明说了。不知韩壮士有没有兴趣协助蒋平在汴梁开一座□□厂呢?”
□□厂是一定要开的,作为他的首席财政官兼工厂老板蒋平先生,自然是责无旁贷。
……不过蒋平看起来确实是有些太忙了,得想想办法给他找个帮手。
最好也是个商人出身,心里有些侠肝义胆的人。
铜臭味太重的人,赵受益不敢把手里这些干系重大的产业交给他。
韩彰略有些迟疑。他原本和徐庆一起在山西挖煤,此番进京是为了和蒋平对账顺便交货——他们挖出来的煤,绝大多数都卖给了蒋平的厂子。
结果这一下子就要被皇帝挖角,和蒋平一起开□□厂,说实在的,他有些懵。
赵受益道:“韩壮士,你不知道,今夜见到了你的猛火雷,朕有多么欢喜。”
韩彰更懵了:“欢……欢喜?”
他的猛火雷,能让皇帝欢喜?
赵受益微笑道:“没错。虽然你将它用作防身的暗器,但朕却在它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如我刚才所说,把它做大数倍,再用投石机投出去。届时一弹下去山崩城垮,才真正有猛火雷的风范。”
当然火炮的原理不是这么简单的,但当务之急还是先哄住人。
赵受益道:“你也算行走江湖,见多识广,如今北方辽国的局势应该略知一二。那辽帝终于杀了反他反得最厉害的南院大王,如今他们国内人人自危,已经没有多少人再胆敢反抗他了。辽国内斗经年,国力空虚,一年半载以后,拾齐整队伍,势必要再次南下。”
再次南下,一为打谷草,补充因连年内斗而空虚的国库,而是为了报当年的仇怨。
当年还是寇准施了个离间计把如今的辽帝推上了内斗的大舞台,现在虽然寇准辞官了,但辽帝恐怕不会通情达理地放下对宋国的仇怨。
赵受益道:“咱们虽然有新军了,但辽国兵强马壮,若真举国而来,咱们也难以应付,可如今有了这猛火雷,就可以稳占上风。”
他略带憧憬地道:“辽军来了,咱们就一炮打过去,打得他们人仰马翻。遇到城墙拦路,再一炮打过去,此城立溃。如此,还怕什么辽国?横刀立马过白沟,复幽云十六州!”
韩彰被他忽悠得热血上头:“官家,咱们当真还有复幽云的那天吗?”
幽云十六州是宋国人心里永远的痛。当年被割让给契丹的富庶州郡以及边境藩篱,始终扎在每一个心怀国家的宋国人的心上。
作为一个江湖人,韩彰有的是热血,一听能够复幽云,立马坐不住了。
赵受益点头:“那是当然。我宋国富庶,新军强悍,主帅善战,再加上有猛火雷神器的帮助,还愁打不过北边被内斗耗尽元气的契丹么?”
韩彰立刻拍了胸脯,义正词严地道:“官家,有能用到草民的地方,草民义不容辞!”
用到你的地方可太多了。
赵受益站起身,亲切地拍了拍他:“韩壮士,好样的!大宋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就需要你这样爱国的高技术人才!
“朕给你批张条子,你拿回去找蒋平,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反正蒋平对于建厂业务已经颇为熟练了,应该能把□□厂在短时间内建出来吧。
这□□厂的安全可是重中之重,务必要远离居民区,还得近水,否则一旦出了什么危险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样看来的话,其实汴梁城附近根本就不适合建□□厂……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96
他扭头看看韩彰。
话说江湖真是一块宝地,前有夏玉奇能造蒸汽机,后有韩彰能造猛火雷,这等英才,实在不该被埋没啊……
他摸了摸下巴。
要怎么样才能将他们都发掘出来呢?
……夏玉奇和韩彰是不是有什么相同之处被他给忽略了?
他看了看仍旧沉浸在激昂热血中的韩彰,以及和韩彰差不多激动的白玉堂。
这孩子其实也是个热血少年来着,之前就一心参军保家卫国。
赵受益眯眼打量着他。
夏玉奇是他师父,韩彰是他未来二哥……看他们现在这个样子,应该是在结拜之前就已经交情深厚了。
白少侠,你可真是欧得不得了啊,朕手里一共就两张科技方面的ssr,结果都跟你沾亲带故的。
见皇帝又用那种深不可测的目光看着他,白玉堂凭空打了个寒战。
好冷。
第121章
赵受益亲切地对白玉堂笑道:“白少侠回京之后,有没有去你师父那里看一看?”
夏玉奇可能是年纪大了,又了这么一个年轻的徒儿,所以难有些老妈子心态,将白玉堂视作雏鸟一般呵护。这回白玉堂离京半年,可将夏玉奇给操心坏了。
白玉堂略有些羞愧地道:“公务缠身,还未曾拜见老师,只能等端午之后再上门。”
赵受益点头,又问韩彰:“看样子,韩壮士和白少侠之前认识?”
快跟我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经谁介绍,圈子里还有什么人。
朕看看还能不能再出一个ssr。
韩彰忙道:“玉堂的兄长白锦堂是草民的至交好友,这回锦堂进京,草民正好也有事,就一道来看看玉堂。”
然后就被领回御史府,炸了人家一堵墙,现在又被拉来皇帝面前。
“白锦堂?”
赵受益沉思。
白玉堂是陷空岛五鼠之末,而第四只老鼠蒋平的年纪比他大了太多,多到几乎差了半个辈分,其他三鼠就更不必提了。
年龄差距这么大的五个人,为什么会结义?不觉得白玉堂的年龄很突兀么?
就算是忘年之交,这往的年也太多了。而且白玉堂与他们四个结义的时候年纪并不大,江湖中人虽然重情重义,但并不是拉个人就能结拜到一起去的。若非真的交情比海深,谁愿意把四个义弟接到家里住,将他们当作家人一样供养起来呢?
要产生这么深厚的交情,就一定要有这么长的交往时间。以白玉堂的年纪,根本就不足以和这四个人产生如兄如弟的感情。
三十好几的人,谁愿意和十二三岁的小屁孩称兄道弟?
和这些人有交情的一定不是白玉堂的本人,而是他的长辈。在这个长辈死后,他的朋友们怜悯白玉堂无依无靠,这才与他结义,充当他的靠山。
这个推测合情合理,毫无破绽。
甚至包括夏玉奇,也不是白玉堂自己本身吸引来的。十岁出头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能力完成寻找隐逸高人、拜其为师的任务,夏玉奇之所以能成为白玉堂的老师,一定是他的某位长辈安排的。
也就是说,真正欧到集齐两个ssr的并不是白玉堂本人,而是他的长辈。
这位长辈和蒋平、韩彰、徐庆交情深厚,又联系到了夏玉奇,将白玉堂送去学艺。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位厉害人物大概就是白锦堂了。
赵受益舒了口气:“锦堂,玉堂,你们兄弟俩的名字倒是有趣,金玉满堂,富贵无比。”
也欧到爆炸,让朕嫉妒。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97
既然白锦堂此时就在汴梁,那朕这两天怎么也要抽出时间来会他一会,怎么也要挤进他的朋友圈,把他认识的高人们都搜罗到手。
白玉堂道:“我们家里是商户,自然偏爱金玉之物。”
赵受益道:“金玉有什么不好,朕倒是希望明天天上下金子,那可就完事不用愁了。”
当然,这都是玩笑之语。真要天上下了金子,砸不砸得死人另说,通货膨胀物价动荡都够他喝一壶的。
他对包拯道:“天也晚了,早点回去谁吧,朕也该歇了。韩壮士记得回去找蒋平。”
众人领命而去。
等人都走了之后,赵受益抻了个懒腰,打算回去再看几本奏章就去睡觉,没想到一回头,看见赵旭扒在门框上眼巴巴地瞅着自己。
他大惊:“祖宗,你怎么醒了!”
这小祖宗是什么时候醒的!好不容易哄得将要睡了,一下子神过来,今晚还能不能过了?
他快步过去将赵旭抱起,却见她仍旧眼巴巴地看着之前的方向。
赵受益了悟了:“哦,你不是在看我,是在看他们。那个皮肤有点黑的高个子姓包名拯,是个直臣,你以后记得关照他。那个脸色惨白的人叫韩彰,以后他给你造大炮。”
却见赵旭摇摇头:“那个漂亮哥哥。”
“漂亮哥哥?”
刘恩笑道:“公主方才一直在看白少侠。”
哦,白玉堂。
那小子确实长得挺水灵的。
赵受益挑眉:“你喜欢他?”
赵旭打了个哈欠:“漂亮。喜欢漂亮哥哥。”
眼看着她又要睡过去,赵受益迟疑地转头看向刘恩:“好像她之前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人?”
赵旭还不到三岁,平时的活动范围只在玉宸宫里。
他的玉宸宫人员简,一共也只有十几个人。这十几个人里面……
赵受益回忆了一下。
似乎好像确实没有比较好看的人。虽然不至于歪瓜裂枣,但也只是中人之姿。
他既不好男色也不好女色,身边服侍的人长成什么模样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干脆都往平凡了挑,还能在文臣那里搏一个不好色的美名。
以赵旭第一次见白玉堂就偷看人家还管人家叫漂亮哥哥的情况来看,似乎他这个女儿并不像他这么……清心寡欲。
他掂了掂把头靠在他肩膀上一点一点的赵旭:“你的漂亮哥哥姓白,叫白玉堂。”
赵旭迷迷糊糊地:“好漂亮。要漂亮哥哥。”
赵受益对刘恩道:“我觉得她也未必是喜欢那个姓白的小子,可能只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还是我考虑不周了,小孩子哪有不喜欢好看的人的呢,天天让她对着咱们眼下的这些人,也不好培养审美。干脆明天管皇后要两个美貌宫人,给她天天对着看,我就不信她还记得什么漂亮哥哥。”
刘恩道:“也成。但官家从来就没往身边放过美人,忽然就要美貌宫人,倒叫人误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