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寇准领着他们,就要回去上课。
赵受益在他们身后朗声道:“先生,朕把月亮摘下来后,你要不要共赏清辉?”
寇准头也不回:“赏!”
什么男的女的,不都是他女儿生的?
摘月就摘月,他又不是没干过比这更艰难的事情。
第115章
包拯和狄青最终还是在次年端午节前夕回到了汴梁。
彼时距离他们出京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的时光。蒋平的造船厂已经顺利造出了五十艘自行船,十二艘木制船,其余三十八艘都是钢铁巨轮。
包拯站在仍在缓缓前行的巨轮的甲板之上,眺望着不远处繁华的汴梁市井,感慨道:“不过半年而已,真正是物是人非了。”
狄青笑道:“如今汴梁城里一日一个样子。别说汴梁,哪里不是日新月异的。这自行船已经通行天下了。咱们昨夜才从应天上船,如今还没过午时,居然已经抵京了。往前两三年,谁能想象得到呢?”
他们在北方诸州郡走了一圈,最终从应天府坐自行船回了汴梁。
襄阳王一案已经过去快两年了,应天府里换了新知府和转运使。城中的宗室们也没有谁还敢像襄阳王在世时一样一手遮天,因此虽然曾经饱受天灾**的洗礼,应天府人民还是挺过了这场浩劫,将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
包拯乘车路过应天府城外之时,见田间麦秀青青,农人忙碌于田垄,扶犁牵牛,已是一派太平丰足之迹象。
他捏紧了袖子里记载着北地官员贪赃枉法罪证的册子。
民生不易。这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能被贪官污吏给毁了。
应天处于要冲之地,还住着些皇帝的宗亲。如今世上的五十艘自行船日夜来往于全国各大港口,应天至汴梁这一段航线自然是热闹无比。
包拯至今仍是微服出行,跟随着狄青的队伍。狄青乃是枢密使,如今完成了皇帝的任务回京述职,自然而然地包下了一艘自行船,将所有随行的人马都装进一艘船里带回京城。
船将靠岸,船头吹起了号角,提醒码头上的人注意接引,也提醒仍在河道上徘徊的大小船只准备避让。
如今的自行船体积速度都非同小可,虽说靠近港口之前已经注意减速了,可被碰上一碰也是非同小可。
码头旁的大小船只都飞快地给它空出一块地方来,不敢于这个庞然大物争抢空间。
狄青笑道:“这就要到了。咱们回京的消息应该已经到了官家的案头上,官家若着急要见你我,自然会派人在码头上传召。”
应天至汴梁的自行船是两天一趟的。他们当时在应天驻扎休整了数日,回京的消息随着上一艘船已经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包拯整了整袖子:“就算官家不急着见我,我也得赶快进宫面见官家。”
狄青看了他的袖子一眼:“不急。你是奉皇命出京的,比起他人,官家一定更相信你。”
包拯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早一分面圣,就多一分希望。”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84
他这一路搜集官吏罪证,虽说是微服私访,但难有打草惊蛇的举动。他又是个一直到底的性子,油盐不进。各地的官员见不能买他,便有想要斩草除根的。可惜他身边有武艺高强如展昭的江湖豪侠,又有狄青带着军队随行,竟然各地官员的切齿痛恨之下保全了一条性命。
不能买,也不能灭口,有把柄被他捏在手里的官员就只好另生一计,先行遣人进京,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
狄青拍拍他的肩膀。宽慰他道:“包御史,官家又岂是会受人蒙蔽的性子呢?纵然有再多的人在官家面前嚼舌根,也威胁不到你一星半点。再说了,不是还有我吗?若官家不幸听信了小人谗言,青自会为包御史辩白。”
包拯感动道:“包某谢过狄兄了。”
狄青摆摆手:“这般客气做什么。”
同行这半年多,两人都对彼此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狄青敬佩包拯的刚直不阿,包拯亦倾佩狄青年少有为,治军有方。两人在心里将彼此引为知己,结成莫逆。
只不过……
听得身后船舱里一片乒乒乓乓的响声,两人同时一叹,相对苦笑。
这两位祖宗又闹起来了。
狄青向船舱走去,口里扬声道:“玉堂!别闹了,船要停了,拾拾下船了!”
白玉堂从船舱里跳出来,神采飞扬地道:“我可没闹,这回是南侠先动的手。”
展昭亦跟着冲出船舱,脸涨得通红,狠狠地摔了下袖子,对狄青施礼道:“狄大人。”
白玉堂抱臂看他,不住地笑。狄青无奈道:“我替玉堂向南侠赔罪了。”
展昭忙道不敢。狄青拉着白玉堂到了暗处,见他脸上仍然满是笑容,忍不住长叹道:“半年多了,天天找南侠的麻烦,你不嫌累么?”
白玉堂一本正经地道:“怎么能说是我找他的麻烦呢?每次他还手打得我也挺疼的。”
狄青哼道:“自作孽!好了,反正也到京城了,从此桥归桥路归路,他跟着包大人你跟着我,你们两个少见面,你也少给我惹事。”
又忍不住道:“夏老前辈将你托付给我,你起码也给我省点心。咱们之前出门在外,说句大不敬的话,天高皇帝远的,你和南侠小打小闹咱们也就当看不见了。回了京城,你是要跟我一起到军营里去的。新军军纪森严,官家又极看重这边,你要是再如此般放肆,我可保不了你。”
白玉堂意兴阑珊地道:“知道了,回京之后一定不再给你惹事。”
狄青拍了拍他的肩:“夏老前辈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船身一阵剧烈震荡,是终于在码头旁边停泊了下来。
白玉堂皱眉:“掌舵的人太毛躁了些,该将速度降下来几分再停泊的。这般的震荡,还好咱们船上没有金贵货物,若是运瓷器的海商船,现在瓷器早就碎了。”
他是夏玉奇的弟子,对自行船自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狄青道:“这玩意才现世多久,一共没在水里跑过多少回呢。等他们习惯了,自然就能稳重些。”
船上抛下了舷梯,狄青和包拯互相谦让了一番,终于一前一后地下了船。刚在码头上站定没多久,就见一个面白无须的青年小碎步跑了过来。
狄青和包拯对视了一眼。
果然,宫里来人了。
那太监在他们两个面前停下,胡乱施了个礼,压低声音道:“这里乱,不好说话。两位请随我来。”
包拯忙道:“可否允许我带一人随行?”
太监一击掌:“瞧我,差点忘了。对,你得带一个人一起进……过去。是哪个?”
包拯道:“是我的师爷,公孙先生。”
此时公孙策终于颤巍巍地从舷梯上下来,面色仍有些苍白——昨夜波涛略微汹涌,使他彻夜难眠。
那太监惊奇地打量着他:“你是……”
包拯忙扶着公孙策站稳,公孙策勉强施礼道:“在下公孙策。”
太监道:“行。你可以去。但还得有一个。”
包拯疑惑道:“还有谁?”
太监向他身后扫视一眼:“还得有个姓展名昭的,跟大人一起进宫。”
包拯和公孙策齐齐回头,展昭抱着巨阙,一脸疑惑地指着自己:“我?我去做什么?”
他不是没进过宫、没面过圣。但那都是有正当理由的。如今包拯要进宫述职,带一个公孙策去帮忙讲解也就算了,带他一个护卫去做什么?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85
进宫面圣还自带护卫,是嫌弃皇宫安保不好,还是害怕皇帝要对你做什么啊?
何况这还是皇帝点名道姓要他进宫,分外古怪。
太监点头:“对。你要一起去。做什么在这里不好说,反正是点了你的名字。”
侧身示意身后停着的一辆朴素的马车:“几位,请吧。”
狄青对白玉堂嘱咐道:“这里的人都交给你了,务必将他们都带回去安顿好。官家办事从不拖沓,我大概傍晚之前就能回营。叫各营将士都拾利索,操练起来,我回去就要阅兵,若有人趁我出门这段时间松懈了训练,就军法处置。”
白玉堂本还不爽展昭被点名入宫,心道大家都是江湖出身,本领也仿佛,皇帝凭什么只叫他不叫我啊?此时被狄青这么一嘱咐,陡然有一种重任在身的责任感,于是爽朗地道:“大人放心,我定然将他们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狄青对他的办事能力还是放心的,因此头也不回地跟着包拯上了马车。
这马车由内到外都透露出一股皇家气度,叫人一看就知道是皇帝平日里出宫乘坐的车驾——除了简朴,还是简朴。从外面看着朴实无华,车厢里也没有什么装饰之物。
包拯和狄青一左一右地面向车门坐定,展昭和公孙策在两旁相对而坐。太监背对车门坐在横木上,车门外另有一人扬鞭策马。
马车晃晃悠悠地走起来了,展昭再也按捺不下好奇心,忍不住问道:“公公,官家传我入宫到底所为何事?”
那太监也是个和善之人,闻言道:“依稀听得刘公公说过一嘴,似乎是因官家听闻你护卫包大人的事迹,心有所感,所以才想要见见你这位义士。似乎还要封你为官,以彰义举。展义士,大喜啊。”
第116章
“封官?”
包拯与狄青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见了“原来如此”与“果然如此”交织的神色。
展昭目前名义上仍是以朋友的身份跟着包拯身边,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身,即使豁出性命来保护包拯,也得不到一分一毫的好处。
展昭固然不在意什么好处不好处的,但包拯身为他的友人,却不能不为他着想。
如果皇帝真的能给他封一个官职,让他拿一份俸禄,有个存身之处,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展昭抱紧了怀中的巨阙:“哦,封官?官家要封我做什么官?”
那太监摆摆手:“这我可就不知道了,刘公公没跟我说。总之,不能是个小官就对了。”
展昭问:“缘何不能是个小官呢?”
太监笑道:“若是个七八品的小官,哪里值得官家亲封呢?”
马车虽简朴,跑得却快,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到了宫门口。
太监引着他们下车,碎步趋入宫门,直向议事堂而去。
“咱们快些走,”太监道:“官家等得急。”
包拯等人闻言,立马加快速度,不出片刻就到了议事堂之前。
赵受益正在和范仲淹商议龙舟竞渡之事——历年端午节前后,汴水之上都会举行龙舟赛。他这个皇帝为了与民同乐,按理也该参加。
而且今年年景稍稍好了些,风调雨顺,丰在望。日子眼看就要好过了起来,当然要弄些庆典庆祝一番。
目前的提案是,由内府打造一条崭新而又奢华的大龙舟,在端午节那天载着皇帝和太后皇后开到汴河上,转一圈就回宫。但赵受益又有点心疼这一条龙舟的钱,想能不能将以往端午节的龙舟翻新一遍继续用。
但过节就讲究一个吉祥气象,用二手货似乎有些不吉利的感觉,因此主意暂时未定。
见包拯来了,赵受益将手中的公文放下,笑道:“真是久违了!包大人。”
大半年过去。包拯也总算回到汴梁来了。
包拯回来了,就该变天了。
包拯刚要行礼,赵受益道:“不忙。前几天你送回的公文里说你在北方颇有获,快呈上来给朕看看。”
“是。”
包拯从袖子里取出一本两指厚的书册,递与一旁的太监,太监层层传递,终于送到了赵受益的手中。
赵受益接过册子,暗中掂量了一下,心道,真是个有分量的获啊。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86
看来北方官场继被庞籍杀破了胆之后又将迎来一波清洗。
当然了,南方官场也会紧随其后。
他将册子翻开,粗略地浏览了一遍。
那册子又大又厚,即使只是浏览,也去了不少时间。
堂中的人都屏息凝神,静待皇帝看完发话。
赵受益翻完了册子,笑道:“包卿,你这册子上所载的人物,大多都提前送了奏章进京,尽述自己是如何如何的无辜,而你又是如何如何的居心叵测,用意不良,给他们罗织罪名了。”
这倒是实情。从包拯离开汴梁的一个月后,就有源源不断的奏章从各个郡县如雪花般飘来,涕泪横流地表示这个离京的御史无事生非,将他们冤枉得好苦。恳请官家明正视听,不要被此等小人挑拨了好好的君臣关系。
赵受益每天忙得恨不得凭空生出八只手,怎么可能有空去理会此等车轱辘话的奏章,自然是全都交给刘恩处理。刘恩粗粗看过奏章之后,就将之全部填进了化纸炉——反正他这个系统ai过目不忘,而这种满纸荒唐言的奏章毫无存在于人世的必要。
包拯道:“臣所书明的罪行,无不证据确凿。人证物证都有,绝无半字虚言!”
赵受益道:“朕信你。固然你性格冷硬了些,但绝无凭空为他人罗织罪名之理。”
包拯送了口气。
“不过……”赵受益又道:“我可以这样信你,但若要取信天下人,还得需要真凭实据。你的那些人证物证,如今都在哪里?可还安全么?”
拿贼拿脏。赵受益自问如今官场上的千年狐狸们都是有些手段在身上的,毁尸灭迹什么的他们最在行不过了。
到时候将证据一毁,看你们能拿我怎么办。
包拯道:“所有物证,都已经随船带回了汴梁。如今应该在……”
他偏头看向狄青。
狄青忙道:“应该已经被臣的下属白玉堂带回了新军大营。大营里守备森严,不可能出什么意外。”
赵受益笑道:“夏老前辈这位高徒,一路上没给你惹什么麻烦吧?”
狄青暗道,这麻烦惹得可就大了。也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成天到晚找人家展昭的麻烦。
嘴里却道:“白玉堂侠肝义胆,又心思缜密,一路上多亏了他,臣等才没有错过许多的线索。”
除了每天准时准点地找展昭的麻烦之外,白玉堂的本职工作完成的还算不错。
狄青也不知道白玉堂是怎么集“冲动易怒”与“心细如发”于一身的。但这一路上,确实是他发现了许多旁人都没能发现的蛛丝马迹,也是他追查出了许多隐匿真相。
不过玉堂的手段确实过于狠辣了些……
想到白玉堂眼也不眨地将一州知州的大管家的手指连皮带骨一寸寸地切下来只为逼出口供的模样,狄青微微皱了皱眉。
他是上过战场的,战场之上的残肢断臂、模糊血肉比白玉堂这种小打小闹残酷了无数倍去,但最令他心惊的却是——白玉堂才不到十五岁,从小到大都被家人师长小心翼翼地呵护在羽翼之下,即使是拜了名师、习了武艺,也从来不敢叫他孤身一人去闯荡那血雨腥风的江湖。
可是他却自顾自地长成了这般毒辣的性子,真是叫人……有些放心不下。
赵受益道:“没有惹事就好。你们走了这半年,夏老前辈日夜念叨着他。若不是你们暗中行事不好暴露行踪,我几乎就要叫他自己去找你们了。”
这半年来夏玉奇一边改良蒸汽自行船一边念叨他徒弟,赵受益视察造船厂的时候被迫灌了一耳朵的思徒之情,心想往后可不敢再将这位白少侠派出京城了,就你这么念叨,死人也要被念叨活了。
赵受益道:“物证在大营里,很安全,那人证呢?”
包拯道:“有的干系不大的就只叫他们写了口供,画了押。干系重大的也都带回了京城。”
赵受益点头:“那好。你们务必要保护好这些证人证物。若是出了什么纰漏,证据被毁了——”
他比划了一下:“那朕可真就下不来台了。”
狄青忙道:“官家放心。臣今日回营之后就加强戒备,半只苍蝇都不能叫他们飞入营中。”
赵受益道:“如他们江湖人那种诡谲轻功,如何防范?”
狄青迟疑道:“有玉堂在,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正如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一般,对付武艺高强、来无影去无踪的江湖侠客,也只有同样用江湖侠客来防范了。
赵受益捏了捏眉心:“他年纪还小,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展昭抱拳道:“官家放心,草民这些时日就在大营协助狄大人保护证据。”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87
赵受益忙抬手:“可别。你家包大人的命可不能拿来开玩笑。”
别回头展昭将证据保护得滴水不漏,结果包拯被人偷家了。这可就贻笑大方了。
他写了张字条递给刘恩,刘恩伸出手来,手掌平推,那字条平空缓缓滑翔到了包拯手上。
展昭惊异地看向刘恩,心道半年不见,这刘公公的功夫怎么又长进了。
赵受益道:“包卿,你将这张字条送到清北大学莱国公的手里,就将实情说与他听,他自然会帮你们的。”
包拯低头看向字条,只见上面写着“欧阳”二字。
展昭脱口而出道:“欧阳春?”
赵受益点头:“对,就算他。莱国公辞官以后,他仍随侍左右,如今应该在清北大学赋闲。”
寇准虽然结下过不少的仇家,但毕竟人已经辞官了,从此再也不碍谁的事、挡谁的路,又有一个国公的名号在身上,等闲人也不会心力地去刺杀他。
因此欧阳春大概已经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赵受益此时请他帮个忙,想必寇准不会拒绝。
听到了欧阳春三个字之后,狄青的面色陡然变得诡异了起来,一会儿青一会儿红,终于挺在了个紫涨的色调上。
赵受益疑惑:“你怎的了?此人有什么问题么?”
他想到狄青是背叛过寇准的弟子,欧阳春是寇准心腹,唯恐这两人有过什么龃龉,忙道:“若你俩不合,就不必强求,我们另寻他人就好了。”
狄青摇摇头:“不是我。欧阳义士为人虽嫉恶如仇,但亦知分寸,我俩从未交恶。”
赵受益奇道:“那你如何这般颜色?”
狄青苦笑道:“是玉堂啊……玉堂之前在清北大学念书,听说北侠欧阳春武功天下第一,心里不服,就要与人家比试。北侠初时不同意,被他纠缠得没法子,勉强同意比过。玉堂他才多大?怎比得上北侠多年练就的武功?不出一招就输了。他之前纠缠人家时将话说得太狂妄,输了之后自觉没脸,回到房中就要投缳自尽。还好北侠暗中跟随,救下了他,这才没酿成悲剧。这……”
赵受益扶额:“朕知道了,白玉堂不适合与北侠共事。这样,这段时间展义士先去大营里和北侠一同守护证据,白玉堂到包卿家里保护包卿的安全。务必要支撑过这个端午。端午过后,咱们要兴一件大事出来。”
展昭问道:“什么大事?”
赵受益道:“展义士,你想不想当一位威风凛凛的御前四品带刀护卫?”
第117章
“御前四品护卫?”
白玉堂围着展昭转了两圈,不可思议地道:“四品!这可真是……”
展昭板着脸道:“白少侠,时辰不早了,还请少侠随包大人回府,在端午之前保护大人的安全。”
白玉堂既不能与欧阳春共事,依着皇帝的安排,在端午之前,就由展昭和欧阳春共同在军营里保护目标比较大的证物和证人们,白玉堂独自一人随身保护包拯。
现在皇帝写给莱国公借调欧阳春的手谕已经送往清北大学了,欧阳春大概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为了避欧阳春与白玉堂再见面双方尴尬,包拯和狄青正在努力劝说白玉堂去包拯府上。
没错,劝说。
白玉堂不知道怎么了,死活不愿意随包拯回府。
他抱着肩膀,满不在乎地道:“凭什么要我去包大人府上?我是正经有军职在身的将校,本来就该留在营里!”
他并不知道欧阳春将要过来的事情,只知道展昭要和他换岗——要是让他知道欧阳春要来了,他又怎可能乖乖地为了避开欧阳春而离开军营?他虽然仍旧是一派少年心性,但也知道尽忠职守这四个字怎么写。
狄青摇头叹气:“玉堂,莫要任性,官家金口玉言,怎能由着你的性子说改就改?”
心里暗道,也不知道是哪个祖宗,不知天高地厚去挑衅人家成名已久的侠客,比试输了之后恼羞成怒又要投缳。皇帝体谅你的面子薄,给你换了安排,你还挑剔上了。
白玉堂道:“说不走,就不走。我是军中将校,誓死不离开军营!”
狄青皱眉:“白玉堂!这是皇命,你若是有什么不满,自己到官家面前去说!”
见他阴沉了面色,白玉堂也不自在地挺直了腰板,顶嘴道:“那为什么就要让他展昭和我换岗?是,他是南侠,是成名的侠客,但我白玉堂也不比他差!凭什么要紧的事情都交给他,给我换了个轻松简单的来?”
展昭不禁道:“白少侠,你误会了,保护包大人绝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活计。”
1...697071727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