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蒋平一愣,道:“托官家的福,比先前更好了许多。”
赵受益笑笑:“但蒋老板可知道,如今市面上的火柴厂,可不止是有你这一家了。汴梁里你一家独大,但在江南那边,你的蒋氏火柴可竞争不过一家叫做……”
他转头问刘恩:“叫什么的来着?”
刘恩道:“白氏火柴。扬州那边的厂子,生产的火柴与汴梁这边的一般不差。扬州富庶,还可以销往整个淮南道,因此似乎比咱们这边的生意更兴隆一些。”
蒋平笑道:“这是我是一个朋友开的厂子。反正咱们的火柴卖到江南那边也麻烦,不如做个好朋友,将配方给了出去,让淮南那边的人也用上火柴。”
听见这个白字,赵受益就明白了。
应当是白玉堂他们家里。
“蒋老板这话说得在理。”
他道:“反正市场这么大,咱们一家、一地的厂子也造不出够全天下人使用的火柴。火柴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参透了配方谁都能做,不如叫想做的人一起跟着做,大家一起发财。长此以往,生产扩大了,淮南道的人也都能用上火柴。”
“朕想让你的两个朋友做的,也就是蒋老板你现在做的事情。朕并不指望着以一人或数人垄断天下的生产,这么做忒没意思,也根本不可能。朕只是想让你们起一个带头的作用,让全天下所有想发财的人看见,开火柴厂是能赚钱的,开石炭矿也是能赚钱的。有你们在前面摸着石头过了河,后来者才敢跟着一起下水。你们为他们探明了路,他们也才能明白到底该怎么做。”
蒋平道:“官家说得是。”
“好啦,”赵受益拍了拍他的肩膀:“去给你的朋友们写信吧,叫他们组织人手去开石炭矿。官府不允许也没关系,朕叫庞卿家给当地官府修书一封。”
庞籍刚把北方官吏们杀得肝胆俱裂,这凶名不用白不用。
“等开出一批石炭之后,再说铁的事情。”
第113章
深秋时节,万物零落。
寇准放下手中的书卷:“今天到底有什么事情,叫你们这么热闹?”
台下窃窃私语的学子们瞬间了声。
寇准一笑:“从早上开课到现在,你们就一刻都不得安宁。到底今天是什么日子,也说出来叫我听听。若是个良辰吉日,咱们也就放个一天半天的假,一起去热闹热闹。”
他到底是当过宰相的人,不怒自威的气势很足。自从来到清北大学任教以来,又一心一意地教书育人,深得学生们的敬爱。
因此此话一出,先前交头接耳的学生们都羞愧地正襟危坐。
一个坐在前排的青衫学生大着胆子说:“先生,我们错了。”
寇准笑道:“你们当然错了。先生在上面讲学,怎么可以不认真听讲?当然了。比起听你们认错,我倒是更好奇,究竟是什么事情叫你们心神不宁的,连课都不愿意听了。”
他博览群书,又风趣幽默,向来最受学生们的爱戴。在他的课堂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学生竟然不乐意听讲的现象。
因此他也是真的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事情将学生们的神魂都勾走了。
到底是什么事情,竟能比他莱国公寇准的课堂更加有趣?
那青衫学子道:“先生,听说官家驾临清北大学,正在夏老先生那边呢。”
他们虽然没有上过夏玉奇的课,但和白玉堂同窗两年多,也都受过这个兼职的武夫子的训诫。对于他的师父夏玉奇,自然也是又怕又敬的。
寇准面上的笑容渐渐敛了。
“这样啊,”他轻声道:“原来是官家来了。”
满室的学子们都悄悄地低下了头,一声都不敢吭,教室里登时落针可闻。
他们又不是真正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万里迢迢来京城求学,都是为了给自己谋个出身前程。对于近在咫尺的汴梁官场,恨不得花十万个心思去琢磨关注,削尖了脑袋寻个机会也捞个官儿当当。
寇准从前是做什么的,又为什么会一夜之间从大权在握的宰相莱国公沦落到清北大学里当个教授左传的清闲夫子,个中缘由,他们就算不了解全部,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无外乎是官家……然后莱国公……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79
也正因如此,他们虽不敢为寇准打抱不平——毕竟自己将来也是要给皇帝当臣子的——但也知道,最好不要在莱国公面前提起官家。
这次官家亲临清北大学,虽没有大肆宣扬,但也没刻意遮掩。
反正大部分师生都知道皇帝来了,没课的学生和老师都开始往造船厂那边凑,意图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将来出仕好抢占先机。
而有课的师生,都捶胸顿足,即深恨自己错过了这么一个刷皇帝好感度的大好机会,又不敢真的逃课去跟皇帝套近乎。
万一叫皇帝知道自己是逃课出来的,好感度没刷成,给皇帝留下一个好逸恶劳的坏印象,那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至于寇准——
有意无意地,所有人都没有把皇帝来了清北大学的消息告诉他。
这一对师徒翁婿之间的恩怨情仇究竟不足为外人道,皇帝驾临清北大学既然没有传召寇准,摆明了就是不想见他。
而寇准难道就想见皇帝了吗?
青衫学子暗想,恐怕寇先生也不想再见皇帝了吧。
毕竟皇帝曾经那样对他……
“既然官家来了,”寇准拍了拍手:“咱们今天的课先停了,走,先生带你们去看皇帝。”
堂下学子目瞪口呆。
什么?
看……看皇帝?
这话说的,怎么这么随意呢?
寇准满脸笑容:“难得官家来一次,你们又都在学校。这时候不去看,还等到什么时候去看?我可告诉你们,往后金榜题名的时候,皇帝也是站在台子上检阅你们,你们连皇帝的脸都看不清。在当上天天被官家召见的常参官之前,这恐怕是你们唯一一次可以近距离看皇帝的机会了。还不快起来?”
众学子如梦方醒,连忙拾笔墨书本,站起身来。
寇准看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还行,不错。”
此时教室里只有二十多人,都衣着整齐,拉去看皇帝也不算失仪。
寇准意气风“走,跟着我。皇帝是在夏先生那里?”
青衫学子忙点头:“对,在夏先生的院子里。”
赵受益刚和蒋平交代完让他的朋友去山西挖煤的一干事宜,就听见院外似乎有人员喧哗之声。
他一皱眉:“怎的了?”
刘恩会意,去院门外看了一眼,满面震惊地回来了:“官家,莱国公来了。”
“莱国公?”
赵受益奇怪:“他来做什么?”
寇准确实是在清北大学授课没错,但他之前也来了清北大学几次,没见寇准主动过来找过他。
今天怎么就来了?
难道刘娥真的用什么法子把他属意赵旭继位的消息传递出宫了?
赵受益思忖。
不能啊……刘恩的手段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的凤宸宫不说是铁桶一片也差不了多少,刘娥打个喷嚏都瞒不过他的眼睛。
所以寇准来找他做什么?
赵受益道:“莱国公今天没课吗?”
晏殊得了寇准之后,无论是于公于私,都不能叫他清清闲闲地做个教书匠。
那课程必定从早排到晚,一刻钟的闲暇都不可能给他留下。
现在大白天的,怎么寇准有空来找他了?
刘恩道:“应当是有课的,所以他把学生们都带来了。”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80
他向身后一指:“喏,马上就到了。”
夏玉奇的院门外,原本是稀稀落落地围着一些想要瞻仰圣颜的师生的。
然而这毕竟是在御前,他们又自矜是些爱惜颜面的文人,都不太敢主动上前。
寇准却没有他们这样的顾虑,领着二十多个学子大摇大摆地走到院门口,对守在门口的小黄门和颜悦色地道:“劳烦公公代为通传,就说寇准带着学生前来面圣了。”
那小黄门也是寇准的熟人——莱国公还没辞官之前,谁与他不是熟人呢?
因此一口答应道:“莱国公请在此稍候。”
虽然寇准辞了官,但到底还挂着一个国公的名号,他的女儿也还好好地当着皇后,外孙、外孙女不到三岁已经各有封国。怠慢了谁,也不敢怠慢了他啊。
院子里的赵受益无奈地摆摆手:“行了行了,叫他进来就是了。”
他也好长时间没见过寇准了,见见也好。
毕竟还指望着他长命百岁,接着给赵旭当老师呢。
寇准进了院子里后,对赵受益躬身施礼:“臣,寇准,见过官家。”
虽然辞了官职,但他毕竟是国公,不是草民。
赵受益笑道:“先生请起。”
寇准是他的政敌、岳父、老师、手下败将,按说他怎么称呼他都可以。
但这里毕竟是清北大学,入乡随俗,还是叫他一声先生的好。
寇准也没客气,直起腰板,回身对他身后跟着他一起施礼的学子们道:“官家叫你们起来呢。都起来吧!”
学子们也都纷纷起身。
赵受益接过刘恩手里的帕子擦了擦手:“这些都是先生在这里的学生?看来先生老当益壮,不减当年啊。”
他和夏玉奇蒋平一起在水池边上看了许久的图纸,手上不也沾了些水。
寇准道:“还行吧,都不算是蠢材。”
赵受益对那二十几人道:“还不快谢过你们先生夸奖!须知你们先生眼光高得很,连朕当年都少不了挨骂。”
众学子面面相觑,都不知该如何接话。
寇准道:“他们如何能和官家相比?官家肩负九州四海,臣对官家的期许自然高些。他们将来不过是官家的臣僚罢了,臣对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赵受益笑了:“原来如此。”
又问:“先生今日到此,是有什么事情吗?”
寇准道:“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只是官家鲜少出宫,此番出宫却独独来了夏先生的院子。臣以为这院子里必定有什么于国家社稷大有用处的东西,所以才招来官家的青眼,因此就想让这些学生们开开眼界罢了。”
赵受益看了他一眼,勉强信了他的鬼话。
“既然如此,就让夏老前辈为先生的学生们讲解一番吧。”
赵受益对夏玉奇道:“如今自行船现世,少有人知其原理,更有平民以为神迹,朕听说南方还有人开了个什么神船庙奉行淫祀,皆因无知之故耳。寇先生的学生将来都是国家栋梁,老前辈不如将自行船的原理向他们讲解一番,他们了解之后一定会广而告之,也是开启民智、断绝淫祀之意。前辈以为如何?”
夏玉奇忙道:“草民遵旨。”
对那二十几个学生道:“书生们,这边来。”
学生们望向寇准,见他点了头,这才跟着夏玉奇进了屋里,听他讲解那一屋子机械的运作原理。
学生都进了屋,院子里只剩下寇准一个。赵受益凑近了些问他:“什么风,将莱国公吹来了?”
他可不信寇准来见他单纯是让学生们开眼界的。
见他语气认真,寇准也认真地道:“官家和太后娘娘到底在做什么?臣听说,先前还要册封皇子和公主。册封皇子也就罢了,册封公主做什么?空耗国帑,毫无用处。就算官家要做慈父,是否也该节俭些,爱惜民力呢?”
第114章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81
赵受益回过头去看了看跟着夏玉奇进屋的二十几个学生,见他们离得远,大概听不清楚这边的动静,这才压低了声音道:“此事说来话长……来,寇先生,咱们这边坐着说。”
这个院子里有夏玉奇用来做实验的水池,旁边自然也有一套桌椅板凳,供他平日里写写画画,演算数据所用。
赵受益将寇准带到桌边,自己先拣了一个凳子坐下。
寇准自然也不客气,也坐在赵受益的对面。
他当太傅莱国公的那会儿,就对皇帝不是如何的敬畏。如今辞了官,脾性依旧不改。
而赵受益也是个不乐意拘泥俗礼的人,见他这样放得开,心里倒是松了口气。
他和寇准算是多年的老冤家老对头了,要是寇准也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倒还真叫膈应人。
“册封皇子,其实是朕本意。”
他对寇准道:“先生即使不在官场了,如今的形势也该略知一二。这两年朝廷困难,没有多余的闲钱大.操大办。像这个——”
他以眼神示意屋里的夏玉奇:“连研发建造自行船的资金都是裁军省下来的。”
寇准点头:“那些酒囊饭袋,早该打发他们回家了!当年也就是我……”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赵受益:“否则,官家不动手,臣也是要上书奏请官家裁军的。”
赵受益叹道:“形势都已经这个样子了,朕也实在不好册封旦儿为太子。而且,旦儿也才不到三岁,孩抱之物,恐怕受不了这个福气。当年太后娘娘的儿子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后来不是也……”
旦儿,就是赵旦,他的长子。
“然后母后就为旦儿不平。都说隔辈亲,母后年纪大了,自然更偏疼孙儿,见我委屈了旦儿,就为他求恩典。既然不能册封太子,好歹也要册封亲王。作为补偿,不如一并给旭儿也上个封号。正好他们兄妹两个,一个楚国一个秦国。”
赵旦被封为楚王,赵旭被封为秦国公主。
“……秦国公主……”
寇准低声念道。
赵受益微笑:“先生,怎了?”
寇准问他:“与我这些日子听到的一丝不差。不过臣就奇怪了,连官家都不是太后的亲生儿子,怎么太后娘娘竟会伸长了手为楚王殿下打抱不平呢?”
赵受益暗叹。也就只有寇准,说话永远这么不客气。
他摊了摊手:“这谁能知道呢。兴许人老了,就喜欢孩子。”
寇准道:“比起皇子来,官家难道更喜欢公主吗?”
毕竟赵旦是皇长子,被册封为太子理所应当,如今知得了一个亲王爵,是委曲求全。
而赵旭作为一个公主,却也得了秦国的册封,这是恩宠有加。
皇帝到底偏心哪个,一目了然。
赵受益思忖:“谈不上更喜欢哪一个。只是公主看上去比皇子聪明伶俐些。朕喜欢聪明的孩子。”
寇准道:“聪明不聪明,两三岁上如何能看得出来。就算皇子现在聪明得不显眼,以后请了名师大儒来教育,总也能教育出个样子来。”
赵受益一拍手:“先生真是说到朕的心坎里了。玉不琢,不成器。聪明不聪明的,还得看后天如何教育。”
但赵旭的666和赵旦的121是生来就注定的,后天如何教育也不能改变。
如果强求赵旦做个皇帝的话,大概他们宋朝能提前个一百年迎来艺术水平旷古绝伦的宋徽宗赵佶……
这就吓人了。
寇准点头赞同:“要为皇储择师,须得慎之又慎。臣听说,如今的昭文相范仲淹德才……”
赵受益打断他:“朕已经定下由他来为皇子公主启蒙了。”
寇准抓住了他话里的重点:“皇子与公主一同启蒙?”
赵受益点头:“对。公主天资聪颖,不读书不是浪么。正好他们两个是双生子,双生子做什么都在一起,一起读书也无妨的。”
寇准看了他一眼:“官家果然偏爱公主。”
又道:“范相公之才德确实堪为帝师。”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82
心中却忍不住泛起一阵酸楚。
若论起德才,论起做帝师的资格,他寇准难道有哪里比不得范仲淹吗?
唉,时移事易,一代新人换旧人了。世道变了,他老了……
赵受益道:“范卿才德无亏。”
又意有所指地道:“但这汴梁里,却有一个人比他更适合做皇储的老师。”
寇准心里狠狠一跳。
他历来将自己置于全天下所有人之上。一听皇帝说“有一个人”,立刻认定了这个人是自己。
皇帝在今时今日,还说这些话,有任何意义吗?
他不是已经把自己逼得辞官了吗?现在又来他面前感叹“新人不如故”……
难道皇帝有意再次启用他?
不,绝不可能。
寇准暗道。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若是他现在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能容许莱国公依旧在京城生活已经是极限了。至于再次启用,除非他真的疯了。
寇准悄悄地打量着赵受益,遗憾地发现,皇帝的身上目前尚未有任何发疯的迹象。
他缓缓地道:“官家所言何意?”
赵受益亲切微笑:“朕受莱国公教育近十年。私心里觉得,莱国公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反正先一顶高帽扣上去。寇准生平最爱听人奉承,此时被皇帝夸赞,不由得捻了捻胡须:“官家谬赞了。”
“然而先生也清楚如今的局势。想要让莱国公重回皇宫,给皇储当老师,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寇准默然。
确实如此。
赵受益接着道:“但给皇储当老师,却未必一定要到皇宫里来。”
寇准挑眉:“官家的意思是?”
赵受益指着他道:“先生如今不正是给人当着老师吗?等皇储年纪大一点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叫她出宫上学,来清北大学拜先生为师,岂不是正好。”
“须知启蒙之师虽然对一个人影响深远,但人七八岁的时候能学些什么呢?只能学些最基本的大道理。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才是最需要教育的时候,这个时候拜的老师,才是真正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寇准道:“那这就不巧了。官家长到十五六岁之后,臣就没这个荣幸教导官家了。”
赵受益道:“那就正好弥补遗憾。何况先生还是皇储的外公,由先生来做这个帝师,再合适不过。”
寇准道:“只是现在来清北大学求学的多是落魄书生,连官僚子弟、富贵膏粱都少之又少。官家将皇储送来这里求学,恐怕不太合适吧?”
赵受益笑道:“事在人为。都是十来年后的事情了。就说如今的清北大学和初初创设之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想必十来年后,清北大学会比如今更加兴盛。到时候,无论是落魄书生、百工之子,还是官僚后裔、商贾子弟,都可以在清北大学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连女子也可入学,和男子一样同窗读书。皇储也来读书,当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
寇准闭了闭眼。
他当了皇帝十年的老师,怎会听不明白他的画外之音。
皇帝啰嗦了这么多话,重点只在——
女子也可入学。
女子,女子!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帝的意思已经是明摆着的了,比起皇子,他更偏爱公主,甚至偏爱到了要为她铺路,将这大宋江山都交到她的手里的地步!
他睁眼看着皇帝。
不会是真疯了吧?
赵受益道:“先生觉得,朕的这个梦想怎么样?”
寇准缓缓道:“难如登天摘月。”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83
赵受益笑道:“登天摘月有什么难的?驾个梯子到月亮上,将月亮摘下来,再拿着月亮爬下梯子就好了。天上的月亮可是实实在在的,总好过水中月、镜中花,看着明明白白的,其实就是个虚影子。”
寇准道:“官家有气魄,自去摘月。”
他站起身来:“夏先生应该给他们讲完自行船的原理了吧?我今天可还是还要给他们讲一个时辰的左传的,再不带他们回教室,就要误了时辰了!”
这时正好夏玉奇带着他那二十几个学生从屋里出来了。
夏玉奇走在中间,手里拿着一个自行船的模型。那模型上有可以转动上弦的机簧,他拧了几圈,松开手,就见那模型船船侧的轮子一圈又一圈地开始转动。
他将那模型放入院中的水池里,模型船原地打转了一会儿,就开始飞快地向池子的另一边行去,只留下两道水波。
学子们都双眼发亮:“夏先生,真神仙技也!”
夏玉奇笑道:“神仙不敢当。一凡人耳。”
寇准道:“行了,看都看完了,还不拾拾回去读读不好,到时候年末考评考出个下等来,你们晏校长骂你们,我可不拦着。”
清北大学虽有学生数万,但跟着寇准专攻一经的学生都是有意来年下场参加科举的,一个一个的都在晏殊那里挂上了号。大学一年两次考评,这些人的成绩晏殊都是要看的,哪个的火候差不多了,就打法出去考科举。
学子们都蔫头巴脑地跟在寇准身后,连皇帝都不敢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