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觉三千里
为了表示对他这个枢密使的宠信以及对他们此行裁军的支持,赵受益站在城楼上目送狄青的队伍,直到将那一片人马翻腾而起的滚滚尘埃送出视线之外为止。
他对刘恩道:“可惜的是咱们如今只有一艘蒸汽船,还得运送各地的赋税。否则叫他们坐汽船走多好。”
满载的蒸汽船的速度比如今人马脚程的极限——即所谓的急脚递还要更快。此物一出,众议哗然,有从宋真宗朝过来的老臣,条件反射地就上书贺祥瑞,被赵受益当场驳回了。
什么祥瑞,这是科技的力量啊!看到那蒸汽船上细长的烟囱了吗,那可是工业的光芒啊!
等明年蒋平将五十艘蒸汽船都造出来,咱们大宋就要迈出工业革命的第一步了啊!
交通便利了,市场才会扩大,有市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会刺激生产,等整个社会对扩大生产的渴望达到了一定极限的时候,一点星星之火,就可以成燎原之势。
技术革命近在眼前。
不过目前的蒸汽船只有一艘,还在忙忙碌碌地往返江南和汴梁之间,尽职尽责地运送着今年的赋税。
有了这艘蒸汽船,今年各地方州府运送赋税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别看人家蒸汽船要烧石炭,但人家运的多,跑的快啊。
不过这船烧的石炭确实是有点多。
如今只有一艘还不觉得,等过个两三年蒸汽船跑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就目前这个社会上的煤炭储量,明显不够烧的。
赵受益心想,是不是得往山西那边用点心思,那里的煤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刘恩笑道:“得亏没叫他们坐汽船走。”
此时他们已经下了城楼,将要回到皇帝的銮驾上了。
刘恩轻轻抬了抬下巴:“要是坐着汽船呢,这可怎么追上去。”
赵受益向他指着的方向看去,越过层层叠叠的人头……
什么也没看见。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73
他无奈地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眼神不太好。”
不过按刘恩所说,似乎是包拯一行人在那边。
刘恩道:“等他们追上去了,估计得有一出好戏。”
叹气道:“可惜咱们看不见了。”
赵受益挑眉:“什么好戏?”
刘恩道:“这回包拯带了展昭出京。”
赵受益满不在意:“这有什么稀奇?他们两个不是形影不离的吗。”
展昭既然肩负着保护包拯的职责,自然是要包拯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
刘恩道:“然则狄青这回也带了一个人出京。”
“是谁?”
“当然就是夏老前辈的高徒,姓白名玉堂的那个。之前不还是官家你亲口诓人家投军的吗?如今夏老前辈看见了官家你整治军队的决心,就把他送到狄青身边去了。”
刘恩笑道:“这么两个祖宗凑到一起,一路同行,一定有很多好戏可看。”
再一叹:“可惜咱们看不到喽。”
赵受益道:“有甚好戏可看?我又没给展昭乱起外号。就算我给他起了,白玉堂现在也还不是锦毛鼠呢。”
因着他哥哥白锦堂和蒋平的交情,白玉堂和蒋平也相熟。不过赵受益暂时还没看出他们两个有结拜成兄弟的意思。
再联想到七侠五义中锦毛鼠白玉堂甫一登场之时,年纪轻轻就已丧兄三年,或许就是在他丧兄之后,他兄长的故友们才与他结拜,处处护持的吧。
刘恩道:“他们两个也不是因为名号的事情闹起来的。似乎是狄青不小心说了句扎人肺管子的话,才将白玉堂挑了起来,要和展昭对着干。”
“不过这跟咱们也没关系,”刘恩道:“反正也出宫了,官家要不要顺道去清北大学看看?”
赵受益道:“怎么,夏老前辈请咱们过去的?”
刘恩道:“对,据说他已经将浮力公式推导出来了。”
赵受益神一振:“走,去晏殊那儿!”
第111章
此时已经是九月中下旬,时值深秋,汴梁城中草木凋零。
清北大学建于汴梁城畔,毗水而居。城外的青黄落叶顺着汴水飘零,打着旋儿堆积在夏玉奇的码头旁边。
此时的码头上热火朝天,蒋平从晏殊手里拿到了在此地建造造船厂的批准之后,就马不停蹄地招募工人,修建厂房,从各地订购原料,开始造船大业。
皇帝的给定下的目标是在明年开春之前造好五十艘蒸汽轮船,五十艘啊!不加班加点一刻都不停地施工,怎么可能赶得上在明年开春之前交上这个差事!
赵受益远远望去,只见一棵棵数丈长的巨木被推着运进河边的厂房,有刨木工人将圆木加工成笔直干净的龙骨雏形,再晾干,涂上防水防蛀的桐油,这才算得上真正能下水的大船原料。
皇帝亲至清北大学,自然得有人接待。蒋平苦哈哈地站在旁边,搓着手道:“官家,你看,这部都干上了嘛。明年之前,一定能够交差了。”
赵受益看了一眼他眼下的青黑与眼中的血丝,心道,朕知道你难,朕也难呀!
他压榨手下丝毫不曾手软,因为他并不是个甩手掌柜一样的上级,将所有活计都推给属下来做,自己坐享其成。
蒋平加班加点地为他办差,他只有更加辛苦的份。
因此,赵受益拍了拍蒋平的肩膀:“蒋老板辛苦了,这厂子不错。”
又问:“这些原木是从哪里砍来的?”
蒋平道:“是蜀地那边的木材。”
造巨船需要用质地致密的巨木作为龙骨,否则不能成船。
这些巨木,也就只有数千年的苍莽森林中才能存在。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74
中原腹地本也有这样的茂盛丛林,但从先秦至今,数千年的王朝更迭,兴建宫室、造船,已经将中原的巨木砍伐得差不多了。再要在中原寻找这样的可以造船的巨木,难上加难。
如今想要找到建造宫室与大船的巨木,也就只有往蜀地的方向走才能找到了。
蜀地的开发历史比中原短了很多,森林遭砍伐的程度较低。在蜀地的森林里,还是能寻到这样十几丈高的巨木的。
而且蜀地在长江的上游,巨木被伐之后可以顺着江水直接送到下游来,往来运送也很方便。
不过……
赵受益暗道,这些年来从蜀地伐木,本也只是竭泽而渔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何况他们现在要的还是十几丈高、质地坚硬的树木。
这样的树木要想长成,怎么也要上千年的时光。
四川那边的森林不出意外很快就会伐光,想要再寻巨木,要么是往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那边走——现在那处还在辽人的控制之下,根本就不会叫宋国进去伐木。要么就往海外东南亚寻觅。
这两种法子都不是治本之策。
无论哪处的树木,都有砍完的一天。
归根结底,还是要以钢铁造船,用钢筋水泥建造房屋,彻底根绝对树木的依赖。
赵受益道:“这些树木,颇贵吧?”
蒋平点头:“是不便宜。现在蜀郡那边的巨木也不好找了,不像之前,林子边上都是。现在要想找这样的大树,得深入森林腹地才能找到。找到,砍了,再运出来。一环一环的,人工。木头运出来了,还要晾晒,不能马上就使用。官家要得急,我就从泉州那边的造船厂了些人家晾好的木头,虽有些人情在里头,价钱终究是没怎么降下来。”
赵受益看了他一眼。
泉州那不是海盗们的大本营吗,造船厂几乎是大海盗们的私产。所谓有些人情在里头,恐怕和之前那个海盗头子云娘脱不了关系。
要没这层关系在里头的话,别说单凭蒋平一介商贾,就算抬出他这个皇帝来,恐怕也买不着人家的木材。
赵受益道:“你现在在手里的这些木头,约莫能造几艘船了?”
蒋平苦笑道:“官家,不是我不上心,实在是……”
赵受益笑着摆手:“我没有责备你的意思。你只如实告诉我,现在你手中的木头,大概能做几艘船的龙骨?”
蒋平道:“十二艘。”
赵受益搓了搓手指。
十二艘,他的计划是,明年开春之前造出五十艘船……
他道:“行了,差不多也够了。你先可着这十二艘造。”
至于其余的三十八艘——干脆就不用木头做龙骨了。
蒋平喜道:“谢官家。”
他最近为了龙骨的事情愁得头发都白了。
皇帝催得急,五十艘船翻过年就要。可那木头又不是砍下来就能做龙骨,得晾晒一段时日。这一晾晒,就遥遥无期了。
没奈何,他只有派人去泉州找云娘,求爷爷告奶奶,把几辈子的情面都用上了,泉州那边也只能给他匀出十二艘船的份额。
毕竟造航海巨船是海盗们吃饭的本事。
人家正经靠这个养家糊口,能匀你十二根龙骨已经是天大的情面了。
蒋平正寻思着到时候交不上差就以死谢罪吧,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
赵受益道:“走,咱们找夏老前辈去。”
码头这边被蒋平占着开厂子了,夏玉奇就龟缩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挖水坑做实验。
赵受益和蒋平进了他的院子时,夏玉奇正聚会神地将一个水泥球放在一个漂浮在池子水面上的铜盆里。
赵受益打量着这方被建造在院中的水池。
刘恩跟他说,夏玉奇在院子里挖了个坑,他还以为是那种普通的泥坑灌上水,顶天了能抹点桐油,要么砌些砖在上面。
没想到夏玉奇还挺专业,拿水泥将池壁抹得严丝合缝,又叫人时时维护着水面清洁,因此这池子里的水清澈无比。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75
赵受益眼看着那水泥球在铜盆里滚了滚,带着铜盆在水面上飘来荡去,几次都险些沉底,但终究是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了。
“夏老前辈,这是在做什么呢?”
他笑吟吟地问道。
见皇帝来了,夏玉奇抬头道:“回官家,成了!”
赵受益道:“什么成了?”
夏玉奇道:“我想到能叫钢铁打造的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的方法了!”
“钢铁打造的船只?”
蒋平惊道:“钢铁竟然也能造船么?”
如果钢铁也能造船的话,那就不需要巨木作为龙骨了。
虽然看上去木头要比钢铁便宜许多,但真正符合作为龙骨要求的巨木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价格自然是昂贵无比。
但钢铁与木头不一样,钢铁是可以被塑造的。
一堆等体积的木屑不能拼凑成一艘木船,但钢铁可以。
如果真的可以用钢铁来代替木头的话,那他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四处寻找龙骨了。
夏玉奇点头:“对。而且钢铁可以造出来更大的船。你看。”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摊平在水池边。赵受益和蒋平都凑上去看。
只见图纸上展现的,是一艘三层巨轮,没有风帆,只在甲板中央有一根细长的烟囱。
蒋平忽然道:“老前辈,这艘船长约多少?”
夏玉奇笑眯眯地道:“一百丈。”
蒋平脱口而出:“不可能!”
一百丈!
现如今最大的船只,也没有超过二十丈的!
超过了二十丈的话,上哪去找那么长的龙骨……
蒋平一拍脑袋。
糊涂了不是!
这是用钢铁打造的船只,哪用得着去找什么龙骨!
夏玉奇道:“它不止是大,而且能载更多的货物。同时速度要比现在南南北北到处跑着的那艘船快上两倍。”
此时连赵受益都有些惊讶:“还能比它快上两倍?”
他对那艘蒸汽船的速度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是初代蒸汽船,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不容易。
没想到夏玉奇竟然还能造出比它更快一倍的船来?
他用一种“真是捡了个大宝贝”的眼神打量着夏玉奇。
能得到这么一个国宝级人才,他老爹的坟也不算白白被盗掘了一次!
夏玉奇道:“这没什么稀奇的。之前那船之所以不能跑得更快,是因为终究是木船,载不得更大更重的锅炉。”
他比划了一下:“锅炉在船的正中。木头太脆,如果正中央摆放了太重的东西的话,就会——咔擦。”
赵受益道:“所以你放在那艘船上的蒸汽锅炉,是比较简略的版本?”
夏玉奇点头道:“对。那个锅炉太小,力道不够,不能跑得更快。如果用钢铁造船的话,就可以承受更强大的力度。锅炉更大,跑得更快。”
赵受益沉吟道:“蒋老板你看,如果要你造这种船的话……”
他本想说,你造得出吗?又一想,得对手下员工有点信心,于是道:“你需要多长的时间,才可以造出这样的一艘船来?”
蒋平抽了抽嘴角,心说您老人家也真是不给人留个喘息的空间。百丈的大船,多少时间能造完?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76
他根本就没造过这种庞然大物,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能造完?
赵受益道:“在明年开春之前,能造出多少艘?”
蒋平道:“我没做过这样的活计,不知多久能造出来。只能尽力而为。不过,想要造出这样的船,我需要铁。”
他补充道:“多多益善的铁。”
第112章
铁?去哪里找铁?
赵受益指点着图纸上的庞然大物:“这样的一艘船,大抵要用多少的铁?”
夏玉奇目光灼灼:“不多,只要五百万斤的铁就好!”
“咳、咳……”蒋平似乎是被这个天文数字给惊到了,转头看向他:“前辈,这……”
他料到了造这样的一艘船需要耗许多的铁,但真正直观地面对这个数字的时候,仍然难以置信。
五百万斤的铁!
就好!
五百万斤!
一把□□才多少斤?一口足够给全村人烹煮伙食的铁锅才多少斤?
五百万斤的铁啊……
蒋平眼前一阵眩晕。
他之前和狄青白玉堂一起到新军军营里视察过一番,见新军个个穿着重铠,拿着□□,还感叹过这得耗多少的钢铁。不愧是皇帝倾尽心血培养的百战之师,就是财大气粗。
没想到,时移事易,他这一艘船耗的钢铁,足可以比得上一整支全副武装的锐之师了。
赵受益也有点震撼于这个数字,但他毕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
不说二十一世纪动辄几十万吨排水量的邮轮了,就连二十世纪初的泰坦尼克号排水都有四万多吨。
与此相比,区区一千万斤的钢铁,真的是不算什么,小意思,小意思……
他做了好几个深呼吸,才最终平静下来。
一千万斤,才一万吨,一万吨钢铁而已,这有何难!
他可是富有四海的皇帝,区区一万吨钢铁,还能难得倒他吗!
赵受益道:“好。若朕为蒋老板找到如数的钢铁,蒋老板能够造出图中的轮船吗?”
他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机械结构。
蒋平道:“只要原料够,就不会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赵受益长舒一口气:“好,你先可着手里的材料去开工吧。十二艘船,够你做一阵的了。剩下的事情,交给朕吧。”
蒋平有些好奇道:“不知官家打算如何……”
他记得,当年扬州茶难那会儿,江南粮商不愿意放手听任官府改革茶政,就是因为放不下手里的这些利润。
皇帝当时信誓旦旦地对江南茶商保证,从此以后边籴入中一律用现钱结账,朝廷拿不出那么多的钱,于是皇帝直接将汴梁大大小小的寺庙里的金佛像都砸了,铸成了铜钱。
当时朝廷需要铜,所以就去砸铜像。如今朝廷需要铁……
蒋平觑着皇帝的面色。
官家您又要去砸什么东西取铁出来?
农人的铁犁毁不得,朝廷仰食于此。百姓的铁锅毁不得,民以食为天。
说来说去,也就只有江湖人士手里的刀枪剑戟,于国无用,还占着大量的铁。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77
皇帝不会要来“天下之兵”吧……
想到自己房间里藏着的分水峨嵋刺,蒋平忧郁了。
如果皇帝真的要对江湖人士下手的话,那自己要不要站出来做个表率呢……
可是他的分水峨嵋刺跟了他十多年了,感情实在深厚,舍不得啊……
赵受益道:“蒋老板,朕想问你一件事情。”
蒋平以英勇就义的坚毅回答道:“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就算皇帝要将他的兵器熔了造船,他也一定会同意的!
赵受益道:“你于晋陕一地,可有什么交情深厚的朋友?”
蒋平疑惑:“什么?”
赵受益重复道:“晋陕一地,你可有什么交情深厚的朋友在那里?”
蒋平虽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关心他在那边的朋友,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我确实有一两个好友在那里。”
赵受益问:“这一两个好友,都是做什么的?”
蒋平道:“皆操末业,不敢玷污圣听……”
赵受益笑道:“有什么话是朕不能听的,尽管说来就是了。”
蒋平老老实实地道:“一个是开山取石的,一个是卖药造雷火的。”
赵受益抽了抽嘴角:“蒋老板果然交友广阔。”
蒋平谦虚道:“哪里哪里。”
赵受益道:“不知蒋老板的这两位朋友有没有兴趣发一笔小财呢?”
蒋平斟酌道:“我这两个朋友,性情无拘无束贯了,可能……”
什么发一笔小财,皇帝哪有那么大方,平白无故带携别人发财?
上了皇帝的贼船、呸,上了皇帝的龙舟,那是这辈子都不会有下来的机会。发财是发财了,可也得有命花呀!
蒋平摸了摸自己已经有了英年早秃的迹象的头顶,不由得感叹。
皇帝明显是想让他帮着拉壮丁,蒋平自问是个讲义气的朋友,做不出来拉至交好友下火坑的事情……
赵受益笑着道:“蒋老板——”
蒋平忙道:“想必他们也是愿意的。君子爱财嘛,发财的事情,谁不愿意呢?”
赵受益点头:“这还差不多。”
蒋平暗地里叹了一口气,心道,韩兄,徐兄,是小弟对不起你们。
赵受益道:“原本朕还担心蒋老板的朋友做不来朕要交代的事情,发不得这个财。不过,他们既然一个是开山取石的,一个是造雷火的,做这个事情,也算是专业对口。”
蒋平道:“不知官家要如何提携他们?”
赵受益道:“你也看见了。夏老前辈造出的这个自行船,满载之下仍能日行千里,乃是国之重器。若能将此物普及天下,对百姓生计而言都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蒋平点头:“官家说的是。”
赵受益接着道:“但,只有一点……唉,这船虽然载货多,跑得快,不用风帆,但它却烧石炭啊!就那么一艘船南北来来回回地跑,都烧了多少石炭下去了?沿途的州郡有的都上报说治下所有石炭都供给了自行船,他们自己已经不够用了。这还只是一艘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若是来年你的五十艘船都造出来了,跑在运河上,到时候石炭一定是不够用的。”
蒋平点头:“我亦有所预料……”
赵受益道:“为今之计,一定是要扩大石炭的开采量,才能满足自行船的需求。朕闻晋陕一地多出石炭,可是如此?”
蒋平道:“确实如此。尤其是晋地,石炭就在山里露天而生,村民入山捡拾,背向集市,也是一份生计。”
露天煤矿。
赵受益道:“依靠着山民捡拾,再背出来,这效率也太低了。朕欲在晋地修建矿场,专门开采石炭。既然你的朋友们之前是开山取石的,再转行过来做这个,想必是得心应手。开采石炭虽苦些累些,但益却极为可观。往后南北运河上估计都不会再有传统的帆船了。自行船一旦普及,对石炭的需求猛涨,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买主。”
蒋平道:“这倒是个好营生。只是我朋友不过是两个微末之人,即使开起了矿,也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自行船烧石炭烧得凶猛,过两年船只数量上来了,恐怕……”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 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节阅读_378
恐怕他的两个朋友根本就没办法开出可以满足自行船需求的石炭来。
赵受益摇头:“蒋老板误会了。朕只是说让他们发个小财而已,可没说要让他们垄断全国的石炭啊。蒋老板,朕问你,最近火柴厂的生意怎么样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