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香港1968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汪公子在年

    见此情况,阿美写了封信放进了信箱里,想让投递信件的人能够看到。

    事实上,这个神奇的信箱,的确是将阿美的信给带到了几十年前。

    就这样两个不同时空的人有了交错,一个是初到香港务工的充满希望的年轻人,一个是喜爱文学的作家,逐渐有了信件的往来。

    两人从互不相识,到渐渐成为了笔友,通信了一年后,双方都对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朋友产生了一丝丝好感。

    所谓距离产生美,这回何止是距离,就连时间都给相隔了二十多年,就此两个人谈天说地,将身边有趣的事情彼此分享,画面十分一度美好。

    两人也相互邮寄了各自的相片给对方,阿文身材高大,穿的虽然有些老旧,但那充满笑容的脸上,却是洋溢着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

    胡因梦扮演的阿美长相自是不用多说。

    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决定见面了,约定好在利剧院的门口,观看一场电影。

    可是两个人在电影院门口苦等七八个小时,都没有等到对方。

    阿美回去后大哭了一场,阿文也是沮丧的很,认为自己一个穷小子配不上那么漂亮的人。

    本来阿美以为阿文会写信给她道歉什么的,却迟迟没有等到那一封信,原来阿文所在的1941年,日寇入侵,香港沦陷。

    画面一暗。

    三年悄然过去。

    阿美因为创作了一本书,在香港大卖,又收到了《青少年读物》杂志专栏作家的邀请,有了经济条件的阿美,准备辞了这间杂货铺的工作,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专心写作。

    第二天打开店门,准备营业最后一天的时间,门外忽然站着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男人,阿美顿时哭了起来……

    ...

    电影到此结束,留下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结尾。

    这也让不少观众心生不满,毕竟他们只能看到男子的背影,无法看到正面,可不管怎么样,更多的观众还是站起身来鼓掌!

    嘉禾影院单独的一间小影厅内,霍耀文同样鼓起掌来,他今天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之前李瀚祥是有邀请他看样片。

    但当时霍耀文有事情耽误了,便没有去,这回电影上映,他也是跟张婉君一块来的。

    而刚回香港没多久的邹文淮听电影上映,也是跑过来凑热闹,更是腾出了一间小影厅出来,供霍耀文和剧组的主要演员导演等人看。

    “李导这部片子拍的好啊!”邹文淮是个老电影人了,文艺片自是看的进去,也看过不少,更是懂得分辨能否大卖。

    这部文艺爱情片平凡而又不简单,从未见面的男女主角,甜蜜的分享身边故事时,却又充满了悲凉。

    要不是影片最后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光看剧情定然以为是一个悲剧收场的电影。

    毕竟相隔二十年的时空,又不是科幻片,两个人怎么可能在一起?

    何冠昌也跟着恭维道:“对对,李导实在是厉害,这电影一定会大卖!”

    “哈哈,邹经理、何经理你们都太客气了。”李瀚祥不是第一次看影片了,不过有邹文淮等人恭维吹捧,心里自是得意洋洋,但面上还是谦虚道:“这主要还是张小姐的故事写的好,又有霍先生帮忙指点。”

    霍耀文一笑:“李导我可没怎么帮忙,还是你自己拍的好。”

    说实话,这部电影霍耀文关注的不多,不过也去了几次片场,给李瀚祥提了点意见,就比如镜头故意停留在报纸和日历上这些小细节。

    说实话,现在港台的导演,拍电影还是有些粗糙的,不如后来的那么细腻。但李瀚祥拍这部电影他多有钻研,一方面是想打开自己新公司的名气,另外也是因为霍耀文讲的一些后世比较常见的拍摄手法,给他带来了新鲜感。

    另一边,坐在霍耀文旁边的张婉君跟已经成为好朋友的胡因梦道:“阿梦你演的好好哦,那场电影院门口等人的戏我都看哭了!”

    胡因梦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腼腆的说道:“其实也没什么,拍这场戏的那天有点冷,白天倒还好,但晚上戏的时候,我就穿了一个连衣裙,冷的直打哆嗦,后来导演要我哭的时候,我就想着自己在这受冻好可怜,就直接哭出来了。”

    “哈哈,难怪!”张婉君咧嘴大笑。

    ……

    时任中午,众人出了影厅,准备到附近的酒楼大吃一餐的时候。

    电影院门外已经聚集了大量走出影院的观众,他们纷纷交头接耳的讨论起刚刚的看的电影。

    “你们谁知道电影里那个阿美是谁演的?长的好靓!”

    “开头的演员介绍你没看啊?好像是叫什么因梦的。”

    “因梦,好美的名字,难怪长的这么漂亮,我感觉她比甄珍、陈宝珠还要漂亮!”

    “唉,还是羡慕谢闲,这小子真够有好福的,前面跟甄珍拍了《风》,这会儿又跟这么一个大美女拍电影。”

    “是啊,真想娶到因梦这样的女人,那我也太幸福了!”

    “那你也可以当演员啊,想跟那个女星拍就跟那个拍!”

    “得了吧,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

    这些观众口无遮拦,浑然不知女主角就在他们身侧刚刚走过。

    一行人朝着酒楼走去,张婉君在旁打趣胡因梦道:“阿梦看样子你要红了,刚刚门口那些观众可都说你长的好靓!还有说要娶你当老婆呢!”

    胡因梦面色一红,不甘示弱道:“我昨天看报纸,说你是香港第一美才女,这想娶你当老婆的人恐怕更多吧!”

    这下子,张婉君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随着《杂货铺》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张婉君再度在报纸上火了一把,不少报纸又开始报道起这位以文才和相貌出名的香港才女。

    ————

    两日后,《解忧杂货铺》在台湾也顺利上映。

    作为胡因梦好友的青霞和张利仁自是第一时间去捧场,看着荧屏中比几个月前更加漂亮的胡因梦。

    张利仁羡慕的同时,也是没好气的跟青霞说:“你看你,李导说签你当演员你不肯,这么好的机会就错过了!”

    一开始李瀚祥是想让青霞扮演阿美的,只可惜她父母不同意,只能作罢。

    青霞没有回答,只是看着荧屏的眼神中,同样是透露出丝丝的羡慕,其心情自是不言而喻。

    ...

    记住手机版网址:




311【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作为张婉君的第一部作品,《解忧杂货铺》在香港还是有大量书迷的,这也为改编的电影提供了不少票房,只上映一周就突破了十万票房。

    如此新颖的时空爱恋,单纯而又美好,几乎不掺任何杂质的情感。

    那一封封代表爱恋的信件,那一行行漂亮的字体,那一句句充满感情的段落,让不少年轻男女向往和崇敬。

    一向同霍耀文交好,又与张婉君是同事的林燕妮,在自己《文学世界》的专栏上,夸赞道:“以纯爱闻名香港的知名才女张婉君的第一部小说《解忧杂货铺》改编的电影,近日在香港上映。就在昨日我同先生一起去影院买票看了一场,这本书的原著我曾经拜读过,写的实在是好。而经李瀚祥导演的拍摄,那书中温馨、美好、浪漫、甜蜜,几乎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观影后欲罢不能……”

    “耀文表哥,林小姐又夸我了。”

    张婉君手上捧着《文学世界》杂志,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十几份报纸和周刊,这是她早上去报亭买来的,几乎里面的内容都有报道《解忧杂货铺》电影的情况。

    “你都看了一上午了,还没看够?”霍耀文一边帮张婉君修改第二部的内容,一边瞥头敲了她一眼,不由会心一笑,毕竟是她的第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兴奋点也在所难免。

    当初《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上映的时候,他也是买了不少杂志和报纸回来看。

    “当然看不够了,这可是我第一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

    张婉君这几日的心情特别好,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上映,更多的还是从这些夸赞她的报纸周刊中,得到了一些虚荣心,这也是人之常情,哪怕是现在的霍耀文,看到那些夸自己的报纸,心里也是乐呵呵的。

    闻言,霍耀文咧嘴笑了笑,便也没再去管张婉君,开始耐心的帮她修改起文稿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将第二部的内容给精简和略作修整了一番。

    “哼!”

    突然,张婉君闷头一哼,气愤的拿着杂志走到霍耀文的身边说:“耀文表哥,你看这个文章!”

    “怎么?”

    “你看看就知道了,这人好讨厌,说你写的小说通通不好。”

    听到这话,霍耀文不由眉头一皱,接过杂志看了眼封面,是香港杂志社出版的月刊《七十年代》。

    “…近几十年来,香港文坛多有变幻,自新文学运动新起,欧阳山、蔡元培、陶行知、萨空了、邹韬奋、茅盾、夏衍等无数优秀文学大师汇集于香港,造成香港新文学运动的空前活跃和繁荣。

    旧派文学作家们创作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也有许多层出不穷的新人为渐渐低迷的文学界带来了不一样的作品。

    譬如刘以鬯先生的严肃文学《天堂与地狱》、《酒徒》,包天笑先生的两本回忆作《钏影楼回忆录》,近年香港章回小说的代表作品《金陵春梦》…这些无不是经典之作!

    这两年诞生的新人作家董桥著作的《忆》、《难忘》等优秀杂文,《明报晚报》的副总编辑林行止所著的《英伦采风录》《从经济谈香港》等,都是不乏新颖之处。

    这些新人才是香港文坛的未来,才是承继先人文学作品的优秀作家,成然现今香港多被娱乐小说所霸占,但我相信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丰富的情感,始终不是那些靠卖弄离奇情节、鸡鸣狗盗、怪力乱神的人所能比拟的。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文人这个词变的如此廉价,写了一两本娱乐大众情节离奇,行文啰嗦的鬼怪小说,就能被人尊称为大文豪?!

    这类人写的小说和作品,我只能说俗不可耐,如有必要文字最好通通作废,因为他只是用文字来临摹情节罢了,一点思想一点情感都没有,浑然只是个卖弄文字的人,完全失了文学该有的灵魂。

    或许这类娱乐小说可能在大众的眼中趣味性很强,卖的销量不错,可文学作品不能只看当下的利益,优秀文学作品是引导大众的关键,否则就落了俗套。”

    这篇文章,没有一字一句是提到霍耀文的名字,可其中几个关键点,却是很明显的隐射了他,但凡是了解霍耀文写的小说的人,必然能够看出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在抨击他的。

    张婉君也是从那句“行文啰嗦的鬼怪小说”来认定是骂霍耀文的。

    看完这篇文章,霍耀文皱起的眉头倒是舒缓开来,心想写这文章的人,无非就是眼热他如今的作品当红,几乎本本大卖,故意拿他之前写的《鬼吹灯》来说事罢了。

    说实话,《鬼吹灯》在如今的确是有一些突兀,毕竟香港多有迷信风水之说,盗墓说白了就是挖坟,始终是不太好听,娱乐性很强,但也难免会被那些“谦谦君子”所不屑和鄙夷。

    当初天皇日报的那位孤舒子墨就是以此来抨击他的。

    霍耀文没当回事,可身边的张婉君却是生气的很,看她气鼓鼓的样子,扫了眼文章的署名叫“邱江海”,不认识没听过,想来不是什么知名人士,便忍不住笑了笑说道:“没事,这人只是眼热罢了,跟当初那个孤舒子墨一样,都是无名之辈想要上位。”

    “我知道了,我就是心里有点气。”张婉君看表哥盯着自己,也是脸一红,小声的说道。

    “嗯,没什么好气的。”

    霍耀文是个后世来的人,说实话这类隐晦骂人的文章,生气肯定是有的,但他根本不在意,钱都赚了,被人眼红骂几句也很正常。再加上现在不比几年前跟孤舒子墨打笔仗的时候了,他如今的名气可比那时候大了不知多少,再去跟这些无名之辈争辩,纯属是为他人做嫁衣。

    霍耀文不在意,可外界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从69年霍耀文的科幻作品在美国大卖以后,他已经成为了香港新代作家代表,后来的多本小说,无论是在港台,还是海外,都是通通大卖,已经尊定了他大作家的名头。

    这会儿却有人直接在杂志上挤兑他,说他的作品都是俗不可耐,只知卖弄文字娱乐大众,浑然没有思想和灵魂。

    倒是引起了许多读者和文人的关注。

    跟霍耀文可以说是仇深似海的钟伟舜,自两年前被天皇日报辞退,继而失去了独家撰稿人的稿费后,便开始四处谋生,多以在小报上写写文章,或者跟风写一点武侠小说什么的来谋生赚钱。

    当他看到《七十年代》月刊中有人竟然敢直接驳斥霍耀文的作品垃圾时,心里别提有多畅快了,高兴的他当夜都没睡好觉,半夜便爬起来坐在书桌边,提起钢笔就是一通挥洒。

    畅快淋漓的写了一番,钟伟舜吹了吹还留有墨迹的稿纸,看着上面一气呵成的文章,顿时嘴角狠笑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312【狮子山下】
    “港城,你这么编排霍耀文是不是不好啊!他可不是个好性子的人,两年前跟别人在报纸上打笔仗可是让那家报纸都关了门。”

    七十年代》月刊的主编司光耀看着多家报纸上报道自家的文章,不由心里紧张起来,生怕走了当初天皇日报的后路。

    坐在对面的舒港城,喝了一口茶水,满不在意的说道:“耀哥当时你不是也同意了吗?怎么?现在就怕了?!”

    “怕,这有什么可怕的!”

    司光耀定了定心神,说道:“我们有没有指名道姓,再切说了,还不允许别人不喜欢他霍耀文的作品,必须所有人都夸他写的好不成?”

    “哎,耀哥你能这么想那就对了!”

    舒港城笑了笑,随即继续驳斥道:“反正我们有没有指名道姓,而且我说的都是实话,这霍耀文写的书,我都看了一点,全都是靠卖弄离奇故事罢了,那几本言情小说也都是无病呻吟,一点文学系都没有!”

    “嗯……”司光耀微微点头,本来这心里还是有一点忐忑的,不过一想到最近杂志的销量大涨,接下来舒港城的新作艰苦的路途》也将在杂志上发表,倒是舒服了不少。
1...137138139140141...3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