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西南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落梅河

    他留心看着四处的反应,怎么样,震惊吗

    如他所愿,台下的那五百人,周围维持秩序的御林军,反应都很大。

    柳芸紧握双拳,说得对,正因如此,熙川先生才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

    郭老二先是震惊,亡国,亡国吗随即又有些不解,亡国,我怎么觉得,最近的日子,是越来越好呢

    吴春归也很震惊,但那真是装出来的,这些家伙,这么多年来,还是这样的套路啊。

    河那边的黑板上,很快如实的写下了他的话,并由人读了出来,写的人和读的人,都很兴奋,看他们的样子,好像出现了这样的征兆,是一件大好事。

    听的人,自然都免不了有些震惊,不少人茫然四顾,看看天,看看皇宫上的皇帝和大臣,再看看周围熟悉的人,亡国

    也有些人很快有些愤怒,你一宋朝之人,为何出此狂言

    王顒却有些失望,正主们,包括宫墙之上的皇帝和相国公,还有对面坐着的段誉,怎么都没什么反应

    这不对!




第两百四十一章 辩论(二)
    熙川先生也觉得有些不对,最应该关心这个问题,或者说因为这个问题发怒的三个人,怎么都那么平静

    哦,有没有可能,是他们其实非常愤怒,所以在极力掩饰

    台上的王顒此时已经无暇多想,见对面的段誉听了那样的话之后,竟然如同古井无波一样淡定,一边想着这小子莫不是不知道我说这话的意思,一边继续说了下去,“遍观此前历朝旧事,士子聚众抨击时事、朝政者,屡见不鲜,但因此而对他们严加惩处的,就只有东汉的桓帝、灵帝,”

    “而今大理国所做之事,和当时的党锢之祸何异”

    “强汉都因党锢之祸而伤及根基,学生不忍见大理国重蹈覆辙,故此,”他伏下身来,向段正淳之处道:“恭请大理国皇帝陛下,还此前被惩处的士子一个公道。”

    他这一段话,让柳芸眉飞色舞,让黑板旁写和读的那些读书人神采飞扬,但郭老二和好多人,却完全听不懂,党什么之祸

    那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王顒一直伏着身子,只等段正淳的回复。

    段正淳,你会如何回复

    不论段正淳如何回复,他心里都早有预案,都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用话把段正淳逼到墙角,最后不得不同意他的请求,恢复那些读书人的功名不说,还得推人出来问罪。

    想想那样的情景,王顒心里就激动不已。

    若真能如此,这一次,定当是载誉归国,到时怕是会被人当作苏秦张仪复生吧。

    他等到的,并不是段正淳的回复,他等到的,是段誉的重重一拍,宝剑在桌上的重重一拍,听到剑鞘中凶器的轻鸣声,王顒都不由得一颤,不由自主的转头看向段誉。

    怎么,难不成你还想打我

    打他,段誉才不想费自己的力气又脏了自己的手,哪怕是弄脏了自己的剑鞘也不好啊。

    但之前王顒的那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他可以不做反应,此时却不得不开口。

    “好一个狂妄无知之徒,”段誉指着他道,“你是说,我父皇,乃是桓灵那般的无道昏君,还是说我大理国的高丞相,乃是候览曹节那样专权乱政的奸宦之流”

    此前不言不语的段正淳听了儿子这话,低头去喝茶,这茶真不错。

    高升洁皱起眉头,誉儿这孩子,怎么好这么说你表哥

    刚因为那辆车,对段誉印象好了不少的高泰明,此时面上不动声色,腮帮子却咬得紧紧的,为什么又要扯上我

    扯上我且不说,为何还要把我和那些宦官同列

    高明顺心说,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太子这张嘴,从来就不会饶人。

    旁边的黄昊,高兴得……想咳嗽,终究是年少心性啊,但这孩子埋汰人的本事,真是比老夫强上许多哦。

    场外顿时一片喧嚣,连喊骂喊打的都有。

    倒不是他们对段正淳和高泰明有多爱戴,而是容不得外人批评自己人这样的人之常情。

    在那震天的喧嚣声中,段誉指着王顒道:“你如此妖言惑众,是何用意又或是受了谁人撺掇”

    “你若是不说个明白,说不得我要奏请父皇,向贵国朝廷及伊川先生修书,问个清楚,”

    他这个做派,还真没吓到王顒,他压根就不相信,大理国会把这样的事主动传开到宋朝。

    因为到那时,没人会管这些话是怎么说出来的,听到的人只会牢牢的把段正淳和桓灵二帝做对比,把高泰明和候览曹节等同。

    他相信,段正淳和高泰明,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太子殿下,学生绝无此意,学生前话已经说得清楚,只是出于对友邦的担忧,故此好心提醒,这般严厉惩处那些为国分忧,为民请命的读书人,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酿下祸根,”他又伏下身来,朝着段正淳那边道:“东汉殷鉴在前,学生伏请皇帝陛下三思。”

    熙川先生暗暗叹了口气,王子明这做派,分明是还没把对面的太子殿下放在眼中,这真是……

    从段誉的这些话来看,你难道还没觉得他不好对付吗

    这样下去,王兄,你怕是会吃亏的呀。

    “你认为,东汉之亡,是因为候览曹节等,惩处了那些聚众上书的学生”段誉问道。

    王顒道:“太子殿下,如果你说的惩处,指的是上百位读书人被下狱处死,流徙、囚禁的,更是高达数百人,那么是的,就是因为桓灵二帝听信谗言,惩处读书人,所以才埋下了东汉覆亡的祸根。”

    看热闹的民众此时才大概清楚了什么叫“党锢之祸”,原来是这么回事,但是我们并没有杀一个人啊,下狱的也只有五个而已。

    段正淳看了高泰明一眼,若是当初从了你的提议,把陈若等人明正典刑,此时怕是会被大肆攻讦,所以泰明,你是不是本就计划如此

    黄昊则有些想知道,自己的学生,又会如何让自己眼前一亮。

    要知道,史书上说的清楚,党锢之祸,就是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段誉则轻松得很,“那我就跟你来谈谈这东汉之亡的原因,”

    董佳此时也轻松起来,谈这个,谁还能说得过他们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也为了保证整个士人阶级的伟光正形象,历来各朝对旧朝的覆亡,总是会归咎于昏君奸臣女人之类。

    但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可以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封建朝代更替的原因,根子上,都是在于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直白点说,就是底层的人吃不饱饭活不下去。

    “说东汉之亡,在于昏君无道,宦官专权,外戚乱政,尤其是归结到以党锢之祸上,我看,这都是一家之言,为了自己阶层的利益,而精心粉饰过的一家之言,”段誉道。

    “这一家,是哪一家”他接着问。

    王顒和熙川先生都有些预感,不会吧,你不会吧!

    段誉轻蔑的看着他们,我还有什么不会不敢的,“这一家,”他指着那边的读书人,“就是儒家,”

    场间又是一阵轰然,王顒此时也有些想骂人,不是说东汉之亡的原因吗,怎么又攻击我们儒家



第两百四十二章 辩论(三)
    段誉对此真的是一点都不在意,攻击儒家的事,我做的还少吗今天我搭起这个台子,为的是什么,你心里难道没点数

    “东汉末年为什么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柳芸看段誉说话的时候,还看了董佳一眼,这个时候居然掩嘴,未免也太惺惺作态了吧!

    她哪里懂得段誉这话的笑点所在

    “是黄巾起义,”段誉看着台下说。

    “为什么会有黄巾起义是巨鹿张角也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时还非常善于蛊惑人心”

    “不,都不是,”他自问自答,“之所以会有黄巾起义,是因为广大百姓都没了活路,东汉末年,很多地方饿殍遍野,甚至不得不易子而食,不得已之下,那些原来温顺的平民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舍出自己的一条命,想去拼一条活路出来,”

    “我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许都没有想拼出一条活路来那么远,他们放下农具,握起棍棒去杀人去拼命的时候,想的或许就只为了能有几口吃的,”

    这一次,轮到段正淳皱眉,这样的话,誉儿怎么好在这样的场合大讲特讲

    对我们来说,无论如何,造反都不值得同情的,但誉儿这话听起来,却偏向得很明显。

    段誉知道宫墙之上不少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这些话皱眉,但我如果不把这些说得煽情点,难不成还要讲民不聊生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在于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在于当前的封建制度

    那不是现在好讲的。

    百姓的反应又不一样,听到那些读书人干巴巴的复述段誉的话,他们一时都很沉默。

    这样的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幸运的不曾经历过,但这样的记忆,却牢牢的印在他们内心深处。

    往上追溯下,谁家的爷爷的爷爷的那一辈,没有流传下这样的故事来

    “或许就是为了自己还幸存的家人,能多喘几口气,又或许,只是为他自己和幸存的家人,能不被其它人吃掉……”

    王顒不想听下去,“敢问太子……”

    “啪,”段誉又把宝剑往桌上一拍,“这位王兄,”

    王顒又被吓得轻轻的颤了一下,心里骂了句娘,早知道,我也应该带把剑上来……哦,他看了看对面的段誉,我带不上来。

    那个小屁孩,是大理国太子,他可以在别人面前玩剑,却没有几人有资格在他面前玩剑。

    “是伊川先生不曾教你,还是你就没把伊川先生的教诲放在心上竟然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吗”

    这下,王顒有些不能忍,像原来的美国,被人批评自己的人权状况那样不能忍,“太子殿下,在下何时不守礼仪”

    “就是这样,”段誉又指着他的脸道:“你说话的时候,我可曾打断于你”

    王顒……

    “你为何三番四次打断本太子的话是不知礼,还是不把本太子放在眼里,不把大理国放在眼里,嗯”

    熙川先生在台下见王顒竟然被段誉用话迫住,一时间哑口无言,心说现在知道他的厉害了吧。

    “殿下,”他不得不帮王顒解围,“王兄一向对我大理,对皇上和太子,非常尊重,不然,他也不会千里迢迢的来和太子您当面交流,”

    段誉心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他是想拿我当垫脚石

    “我想,王兄只是想问,殿下说的那些,和我儒家,有何关系。”

    王顒连连点头,“正是如此,”

    “我正在讲啊,”段誉道。

    王顒看着他的目光,看着他的嘴,你暂时不说了吧,“学生一时心急,有些鲁莽,打断了太子殿下的论断,学生在这里向殿下请罪。”

    特么的,这小子太会扣帽子,辩论,就是你来我往的争抢着说话,打断一两次,不是再正常不过

    结果你竟然扯到不把大理国放在眼里,我且先让你一回。

    段誉一挥袍袖,“真记住才好,”

    完了完了,他还补充了一句,“记住,我们这不是泼妇吵架,”

    “噗嗤,”台下轻笑声此起彼伏。

    柳芸恼怒的看着芳妈,你怎么也好笑出来你难道不知道,你就是太子所说的泼妇中的佼佼者吗

    王顒的脸色顿时红得跟猴子屁股一样……我不跟你一般计较,我再忍!

    “但是那些史书,却说党锢之祸,是东汉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明显的夸大,”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看到的那些史书,都是由王兄的同门前辈所著的,就和王兄说我国惩处那些聚众叩阙的读书人无辜一样,他们当然也天然的同情那些被党锢之祸波及的同门,”

    王顒又想开口的,但看了看段誉的嘴,算了,我还是再等会。

    “这也就罢了,到了王兄这里,居然就把依据朝廷法度,对读书人进行惩处,看成是亡国之兆,”

    “呵呵,这是多么对读书人有利的升华,这又是多么简单粗暴的升华啊,”

    “王兄的意思是,读书人就不能惩处,一惩处,就要亡国,”

    王顒很想说,你的总结,是不是也太简单粗暴

    段誉看着王顒在翕动的嘴唇,补充道,“至少,不能这样大规模的惩处,杖责、革除功名、罢官、囚禁、流徙、杀头,对吧,”

    王顒点了点头,你至少说出了我的一部分意思……你还没说完

    “那我们再反过来看看,”段誉站起来,依然不忘拿着他的宝剑,在台上游走着,“据记载,东汉的党锢之祸中,被处死的读书人,有上百人,其它被惩处的,约莫六七百之数,”

    “我可曾说错”他问王顒。

    王顒心说,可算轮到我说话了,“殿下博闻善计,说的一点都没错,桓灵二帝期间,两次党锢之祸,不仅有数百君子无辜蒙难,便是他们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等五族,都受到了牵连,全被罢官去职,被禁锢终身,”

    他也朝着台下,侃侃而谈,“朝堂之上,再无一位清正之人,奸宦遂无所顾忌,大肆残害百姓,故有黄巾之乱,东汉遂亡。”

    段誉看着他,“你可说完了”

    王顒:我还能再说一两天的。

    但既然段誉这么问,他想了想道:“若没有党锢之祸,若朝堂之上,众正盈朝,东汉,不至于是那般结局,而百姓,也不至于蒙受那么大的苦难,”

    “历朝历代,当读书人被无辜打压、惩处之后,轮到的,便会是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
1...7576777879...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