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西南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落梅河

    “这不可能”他又叫道“前辈当也知道,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钦修的大宋重修广韵,声母就有三十六,韵母更有两百零六,二十一,三十九绝不可能”

    草庐先生总算睁开了眼睛,“熙川啊,太子可曾在人前说过大话”

    徐熙川一怔,段誉这人,还真可以说是言必行行必果,他在人前说的话,还真的少有夸大。

    但,这和他身份有关,和他少做承诺有关。

    “却如何没有如建立绵延千年之久的盛世”

    “呵呵,”草庐先生轻笑一声,摆了摆手,示意抚琴的美婢退下,“据我所知,他只是说,应该要探求如何能建立绵延千年之久的王朝吧。”

    “这还不是大话”徐熙川道。

    想周朝也不过才接近八百年,他却想建立一个延续上千年的朝代。

    草庐先生又轻笑了一下,这让徐熙川感觉非常不舒服,那笑容宽厚中透着浓浓的高高在上的意味,明明白白的在说,他的这话,根本就不值得一驳。

    “这报,名为大理报,”草庐先生道“皇上御笔提名,太子亲自编撰,说它是朝廷的第二份邸报也不为过,”

    “邸报上的话,如何会作假”

    熙川先生心说,邸报,官样文章尔,岂有不做假的其它不论,就说那其中的“天子”“万岁”等,如何可能成真

    想起此来的本意,他把这些话咽了回去。

    他此来,自然是想争取这位虽败在黄昊手下,早早退出朝堂,但门生故旧,依然遍布朝野的老瀚林的支持,最好,是能在为了儒家的前提下,接手这位看起来应是苟活不了几年的老人家的这些人脉。

    加之他年岁又高,还是忍让着些吧。

    但原则问题,徐熙川以为,当寸步不让,“我中华文字,却用蛮夷之字来注音,这如何可以我等若是放任不管,焉知百年后,我们的后辈,便再也见不到先贤所造之字”

    “若连字都没有,我等的大道,又有何依凭百年之后,我们等有何面目去面对先贤”

    草庐先生摇头下榻,“熙川,你未免想得太多,若是我们的传承,这么容易断绝,那我等怕是早就无缘一睹先贤的经义,”

    “何况,汉字乃煌煌中华文化传承之基,如何能被轻松取代”

    “正因为是传承之基,便更是不容有半分亵渎,”徐熙川反驳道。

    草庐先生又露出让徐熙川非常不满的笑容来,“若这上面所说,是真呢”

    “若汉语拼音,确仅有二十一个声母三十九个韵母,确实简单易学,你觉得,是喜欢它的多,还是排斥他的多”

    徐熙川一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对字的注音,始自汉朝,一般统称为韵书,最初的目的,主要是为诗词服务,因为诗词注重押韵,韵书的出现,当然更便于诗人检韵。

    一开始,以直音为主,就是用同音字来注明读音,这样的方式显然局限性太大,比如,若是两个字都是生僻字,那就等同于没有注音。

    之后便有了反切。

    所谓反切,是用两个字来注音,两个字的前一个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后一个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这也是现在普遍采用的注音方式。

    因古今、南北读音的不同,此前所有的韵书,声母韵母相加,无不在两百上下,若段誉所说的汉语拼音,加起来仅仅只有六十个,那可想而知,会给读书习字之人,降低多少难度。

    如此一来,那些原本不识字之人对这样的方案,一定是欢迎之至。

    反对的,怕也就是苦读数载,终于小有所成之人。

    自己寒窗苦读数载,钱和心力花费甚多的成果,那些粗鄙之人,居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追平这原本如天堑一般的差距,他们这些人如何会甘心

    徐熙川看着草庐先生,你就甘心

    草庐先生的脸上看不出来什么,但话里的意思却很明显,“若真如此,太子那日在台上所说,将来识字读书,将会变得容易,也不是虚言,”

    “如此一来,则人认识字,也并非是空想,至少,读书人,”草庐先生也叹了口气,“势必不复今日之地位。”

    “这正是我再三拜访先生的原因,”徐熙川不再掩饰。

    若是一切都按照段誉的设想发展,他们这些因为读书而得来的特权,将必不可免的被极大的削弱,这也是他再一次奔走联络的主要原因,他知道,对这样的前景不满的,一定会大有人在。

    草庐先生本就应该如此。

    草庐先生也说得直白了些,“满天下的百姓赞同,我等读书人,又如何拦得住”

    “熙川,君子不争,故无与之争,你也好生想想,”

    这话说得很明白,他是不会支持徐熙川,若是他都不支持徐熙川的心沉到了谷底,“若不争一时,如何会有将来”

    君子我们难道是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学而成德之君子

    若真是那样的君子,我怎么会找你,你又怎么会见我

    草庐先生道,“孙子有言,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太子摆下这样的阵势,相府又全力支持”

    他摇头不语。

    徐熙川顿时明白,这位自己寄予厚望之人,已是彻底指望不上,这位上了年纪的政坛失利之人,锋锐早失,也只能躲进草庐苟延残喘。

    其实,就连他自己,在看了这份报纸之后,也有些明白,若段誉所说的真能实现,那么,即便草庐先生支持,即便更多的世家支持,有些事,即读书识字越来越容易,读书人越来越多的事,纵能延缓一时,终究还是会实现。

    他想起了高泰明,你高家和皇室,不是应该势同水火互相拆台吗,为何在这样会给段誉和皇室,带来巨大声望的大事上,居然全力支持他们

    他心事重重的辞别草庐先生,上马前,在街上站了很久,看着苍天不停的问,路在何方,路在何方

    有些人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路在何方,明确拒绝了他的草庐先生,此时已经在更衣,为的竟然是准备登门拜访昔日的死对头黄昊。

    人上了年纪,有些事便看得明白,如若不能阻止,那不如加入进去




第两百七十三章 终有一失
    皇庄后山,看着呼呼作响的风车,昨晚和儿子谈到后半夜的段正淳笑容满面,刚才在里面,他亲眼目睹了这个大家伙,是如何快速的制作出一排排精美的金币来。

    眼下,他手中就拿着一枚把玩着。

    这些金币,也可能是他此次到皇庄,能带回去的唯一的礼物,哦,还有高升洁的专车。

    他看着山下的庄园、原野、洱海,看着遍地葱茏中盛放的野花,看着依然在紧锣密鼓的施工的工地,看着那条从海边的码头延伸出来的驰道上那快速奔跑的马车……觉得很是舒畅,“真是个好地方啊!”

    “父皇和母后,可以多呆些时日,”段誉道。

    他知道,对他这个皇帝,这也相当于是放风。

    “我等着你在宫里给我建高楼,”段正淳看着大儿子道。

    在这边是舒服,但他总是有些放不下心来,毕竟,他登基之后,朝局一直就不是太安稳。

    在这样的前提下,他这个皇帝和太子都不在京城,哪怕走水路,离那边只有一两个时辰的路程,他始终难以安心下来,想想还是坐镇在宫里踏实。

    但若是在宫里就能轻松的看到城外的风光,那自然是极好的。

    “儿子想着,过些时日,在对面给父皇建一处行宫,父皇就可以多到城外的海边住住,”段誉道。

    段正淳摇头,“我知道这是你的孝心,但现在不好大兴土木,”

    他转头看了看那边坐在桌旁相谈甚欢的准婆媳,带着儿子朝旁边走了走,低声说道,“前日,几个大方丈,找到了宗正府上,”

    段誉忙道:“国师府并没有递话过来,”

    段正淳看了那边和自己儿子一样年幼,也和自己儿子一样稳重大方的董佳,“你眼光没错,确实是个好姑娘,”

    他以为,这样的情况下,董国师不可能没有话跟皇庄这边说,既然儿子没有收到,那一定是董佳拦了下来。

    “这些大和尚,未免也太霸道了些,母后的慈善总会还没正式成立,他们便担心儿子说的话会成真”段誉道。

    “呵呵,”段正淳笑了起来,“这次你可猜错咯,”

    看着快意的皇帝老子,段誉一愣,不是担心慈善总会会抢走民众捐给寺院的香油钱

    “他们自然有这样的担心,但没有直说,找到王叔,确实是因为你做的事,这些时日,你接连让儒家大失颜面,颁布的新政,更是让儒家惶恐难安……”

    段誉这下明白了那些大和尚找上段寿昌所为何事,“他们难道想借此机会,对儒家落尽下石,让他们佛家再进一步”

    从很多方面说,儒家和佛家,无疑存在竞争,当然,还有道家。

    纵观之前的历朝历代,儒家自然最是成功,因为儒家入世,大多数时候都把持着朝政。

    但佛家和道家,并不是没有对儒家形成过挑战,如在汉、晋之际,新道家反周孔名教的运动,便让儒家遭遇了一次危机,两晋之后的南北朝及隋唐,佛教更是长期处于支配地位。

    在大理国,佛家可以说一直都压着儒家一头,大理国的士子之所以被称为师僧,就因为他们大多是僧人,习佛理,又读儒书的僧人。

    至于民间,自南诏时起,便是家家崇佛,佛教,已经全方位的渗透到了大理国的方方面面。

    但在这些事上,这三家的追求,都没有尽头,最好是自己一家独尊最好。

    “这些大和尚,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段正淳道:“我大理,崇佛上百年,”

    他摇头,“有些事,同样做得迟了些。”

    他这还是第一次在段誉的面前,吐槽前任们。

    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无论儒家、佛家、道家,可以说都是工具,因此让这其中的任一家占据绝对优势,都不可取。

    虽然前面的那些位,对此也都有些警惕,并做出了一些努力,如借大臣角力的机会,让“国师”这在开国初期,不但是佛家领袖,还参赞军国机要,实际地位都在丞相之上的职位,变成了如今空有高位的闲职,还通过多种手段,让儒家和道家,尤其是儒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总体来说,在如今的大理国,佛家依然是一家独大。

    段誉讥讽道:“我听说,不少百姓,非但捐钱,连家中的良田,不少都捐给了佛寺,以至于一家家佛寺,都成了大地主,连赋税都不用交的大地主……

    “就连这边铜坊的出产,至少有两成,都变成了各家对佛寺的进奉……”

    “他们,居然还不知足”

    “更别说,这些年,僧徒滥杂,蛊害百姓之事不绝于耳,荒年放高利贷者,寺僧一直都是主力,我……”

    “誉儿,”段正淳打断了儿子的话,“佛家之事,得徐徐图之,”

    还是少年心性啊。

    虽然他把三教都当作工具,但他很明白,佛家因为关乎信仰,断不可采取针对儒家的措施。

    段誉躬身道:“父皇,这些时日针对儒家,等同于间接帮助了佛家,儿子思虑不周,请父皇责罚。”

    要说,怼儒家的时候,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

    所以说,在有些方面,他是真没他老子看得全面。

    “勿要多虑,”段正淳道:“若是儒家能按誉儿你的设想改良,则来日更有助于抑制佛家,”

    他此刻心情挺好。

    坦白说,看着这个这些时一直日搅动风云的儿子认错,他还真忍不住有些开心。

    儿子太优秀,免不了反过来给他这个父亲压力。

    “但有些手段,不妨现在就想想,”他轻声对儿子说。

    在这方面,他已经想了很多,北周武帝(在位期间,大举灭佛)的生平事迹,也看了很多,有些想法,冒出来也不止一次。

    但那也只能想想而已,因为那些事,比把高家打垮还要难。

    从南诏算起,崇佛已逾三百载,有些事若是要做,那便真是与全天下为敌。

    他原以为,这些想法只能一直深深的压在心底,但这个儿子,现在就让他看到了希望。

    “我们这就回京,”他宠溺的在儿子肩头拍了拍,“告诉下面的那些人,等到中元节,我再来检阅他们。”



第两百七十四章 趋之若鹜
    沉寂没几日的学士府,从昨天开始,再一次热闹起来,府门左右两边,车马挨墙排开,一直蔓延到两边的巷口,和上一次的热闹不同的是,这一次,学士府再也不用让御赐的御林军带着家丁,环府巡视。

    青石铺就的巷道里,也有不少人面带兴奋和期待的聚在一起,谈笑声却全都轻不可闻,一个个的,唯恐惊到了府中的主人,虽热闹,却克制有序。

    管家接到引爽外交爽长张瑾瑜的帖子,亲自出门迎接时,众人小声议论所汇聚的低沉的嗡嗡声,都立马消散开来,随即“老大人安好”之类的话,争先恐后的涌来。

    老管家略略一看,那些恭谨里还带着奉承的笑脸,有不少算得上是熟人,前几日他们来时,手里都少不了瓦片,眼里更是说不出的嫌恶,不但嫌恶他们这些人,就连这座府邸,也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被前来探视的高侍中斥走时,如市井村夫般嫌恶的朝墙上吐口水的,也大有人在。

    这才只过去几日,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表现却如此迥异,这其中巨大的反差,让老管家为府里和老爷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由得对这些读书人心生嫌恶。

    他们或许书读得够多,学识也有,但这人品

    难怪太子殿下针对你们。

    “张大人,我家老爷在书房相候,”他亲自打开侧门,把张瑾瑜的马车迎了进去。
1...9091929394...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