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孙策抬起头,莫名其妙。你找到什么了?

    张平子的文章。《二京赋,《南都赋,《归田赋,不过我觉得你应该最喜欢这个。黄月英举起一卷帛书,眉飞色舞。张平子手注的《考工记图抄本,他制计里鼓车指南车都是从这部书学到的本领。

    张平子手注的《考工记图?孙策又惊又喜,起身便去黄月英手中接。《考工记是先秦为数不多的技术书,后世对其成书时代看法不一,但对其价值却众口一辞,推崇备至。他翻过一点,但当时也不知道自己会穿越,对纯技术性的古籍并不怎么感兴趣,要不然他拼了命也要背几本发明大全集。

    就《考工记而言,他印象中只有文字,没有图,现在不仅有图,而且还是张衡这位通才手注的,那价值就相当可观了。

    将军小心。黄月英吓了一跳,连忙向后退了一步。这帛书有些年头了,又被虫咬过,要小心才是。

    孙策一看,那帛书泛黄,还有些孔洞,看起来的确有些残破,不敢大意,连忙将案上的东西推在一旁。黄月英将帛书展开,孙策扫了一眼,便有些失望。帛书上用朱墨两种线画了一些零部件,有齿轮,有杠杆,还有一些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玩意。

    这是什么鬼?

    就这么点?孙策印象中《考工记内容虽然不多,却也不是这么几个字。

    当然不是,这只是其中一部分。那年阿翁想造龙骨车,就寻来抄录了一部分,用完就放在书房里了。我小时候见过,有点印象。将军提起过张平子,又要木匠们造船,我想这也许有点用处,便赶回家取来了。

    孙策心中一动。这姑娘机敏啊,一点就通,我还没留神呢,她就上心了。怪不得能将诸葛亮那样的大神制得服服贴贴,连个小妾都不敢取。

    你对这些有研究?孙策将图谱放在一旁,和黄月英聊了起来。在他看来,黄月英比这破帛书有价值多了。你阿翁还造过龙骨车,那是一种什么东西?

    龙骨车?汲水的。用河水驱动,不需要人才,就可以汲水灌田。将军没见过?

    原来就是水车啊。不过在他印象中,水车这种东西很早就有,黄承彦至于为了造个水车还要借鉴张衡手注的《考工记图说吗?

    你知道杜诗吗?就是做过南阳太守,被人称为召公杜母的那位杜母。

    将军想说他造的水排吧?龙骨车与水排的确有些相似。不过我阿翁造龙骨车的时候,水排已经失传多年,要不然也不用那么费事。

    水排这么好用的东西,为什么会失传,难道不应该一直在用吗?

    水排是炼铁用的,一直由铁官控制着,民间匠人并不清楚。官里的工匠可能会做,却不会文字,只能口耳相传,不能画成图谱,一旦官中人事迁移,造过的人走了,旧的又用坏了,失传也是常有的事。

    孙策长叹一声:那么多读书人皓首穷经,研究《考工记的也不少,说不定还注了几千几万字,说得头头是道,却没有人留心身边的事物,以至于失传,真是百无一用,浪费粮食。

    将军,读书是传圣人之道,造作乃是工匠末技,岂能混为一谈。门外传来一声轻笑,黄承彦背着手,缓缓走了进来。经过黄月英身边时,他不动声色的瞪了黄月英一眼。黄月英转过身,吐了吐舌头。




第058章 黄承彦入幕(求推荐,求收藏!)
    孙策看着缓步而来的黄承彦,笑而不语。你一个到处找图纸造龙骨车的人,跟我说什么圣人之道?你这圣人之道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吧。不过,他最喜欢看这些名士装逼了,因为他更擅长此道。

    果然,见孙策笑得暧昧,黄承彦也有些讪讪。

    将军,不请我坐吗?

    阿楚姑娘,还不给你阿爹倒杯水,再给他捶捶背。你阿爹这两天在外面奔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黄月英一听,乖巧地给黄承彦倒了一杯,又跪到黄承彦身后,捏起小拳头捶起背来。黄承彦叹了一口气,随即又意识到孙策话里有话,连忙抚须而笑。将军这么说未免太武断了吧。我虽然没什么大功,小功还是有一点的。至少蔡洲现在安然无恙,没人来攻将军。

    是吗?孙策斜睨着黄承彦,似笑非笑。

    难道不是吗?

    若诸家摆出同仇敌忾的姿态,来夺蔡洲,或是与我谈判,你才算有功。现在嘛,他们一个个按兵不动,如同一盘散沙,对蔡家蒯家的遭遇视而不见,甚至没意识到战争就在眼前,你有什么功可言?

    将军

    孙策抬手示意。你想说什么,不要着急,慢慢说。

    黄承彦张了张嘴,最后还是闭上了嘴巴,脸上的笑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孙策看着他,歪了歪嘴,也收起笑容,淡淡地说道:被我言中了?

    黄承彦一声长叹:将军宛如亲见。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去了吧?孙策举起水杯,冲着黄承彦示意了一下。天下人虽多,但是能像你这样深谋远虑而又能顾全大局的人却很少。书读得再多,他们也是在草丛里笕食的鸡,只看到眼前的草籽和虫,没几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一看有没有危险靠近,等大祸临头,他们才会惊慌失措,俯身就戮。

    黄承彦苦笑着摇摇头。将军少年老成,慧眼如炬,等闲人岂敢望将军项背,我亦不能。

    你太谦虚了。如果你真是这样的人,我会让你坐在这儿?孙策无声地笑了起来。阿楚是个聪明孩子,与众不同,观女而知父,你亦是个出类拔萃的智者,独善其身太可惜了。为阿楚,为荆襄百姓,也为天下苍生,出来做点事吧。

    我?黄承彦非常吃惊,觉得自己听错了。他刚刚四处串联,想集结荆襄豪强与孙策对抗,孙策却想请他做事?这完全不合常理啊。将军,阿楚的母亲,我的夫人,可是蔡家的女儿。

    我从兄的新妇也是蔡家的女儿。孙策笑笑。放心吧,至少现在,我还没有拿蔡家开刀的意思。如果你们一定要与我为敌,我再考虑也不迟。反正刀在我手里,你说对吧?

    面对软硬兼施的孙策,黄承彦无言以对。正在这时,一个亲卫匆匆走了进来,附在孙策耳边低语了几句。孙策点点头。亲卫下堂,孙策又端起水杯,冲着发呆的黄承彦举了举。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那个话题了。你说造作乃工匠末技,我不敢苟同。我没读过什么书,我只知道人可以不懂文章,但人一定要吃饭,要穿衣。仓禀足而知礼,这是务实,空着肚子弹琴,一日两日还可以,七日八日,就算是圣人弟子也要叫苦的。圣人如果只是活在书里,那只是一部分人的圣人,不是天下人的圣人。如果有谁能种出安期生的巨枣,或者养出吐丝不绝的神蚕,令天下无饥寒,就算他不想做圣人,百姓也会将他当作圣人一般供奉。

    黄承彦沉默片刻,只得点头表示同意。他明白了孙策的意思,黄巾造反,是因为无衣无食,这个问题不解决,说再多的道理都没用。孙策不解决,也会有其他人其他方法来解决,说不定比孙策还要残暴,后果还要严重。别说他没能说动襄阳豪强团结一致,就算成功了,也只是一时之计,不能长久。

    权衡利害,于公于私,和孙策合作才是明智之举。更何况,闺女连家里藏的书都拿来了,这两天又一直在孙策身边,可见对孙策动了心,强行分开怕不太容易。

    既然如此,那就搏一搏吧。

    黄承彦抬起头,冲着孙策微微欠身。我闲散惯了,恐怕帮不上将军什么忙。

    不着急,你可以考虑一段时间。如果你愿意的话,现在就可以帮我一个忙。

    什么事?

    我想请你去一趟家父的大营,代我向他祝贺。

    祝贺?黄承彦愣了一下,突然明白过来。孙将军拿下樊城了?

    孙策点头,微笑,不语。

    黄承彦目瞪口呆。孙坚拿下樊城这么大的胜利,孙策居然一点也不激动。难道非要拿下襄阳城,他才会有点兴奋的意思吗?这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这简直就是个城府极深的老者啊。孙辅跟他一比,简直像个不懂事的稚子。

    看来襄阳保不住了,荆州迟早是孙家父子的。

    黄承彦一本正经躬身领命。这点小事我还是可以做的,我这就起程。

    ——

    樊城一片欢腾。

    孙坚登上城楼,巡视全城,神态轻松中带着几分得意。今天的仗打得很轻松。当黄忠率领五艘战船出现在沔水上,隔断了襄阳和樊城的联系之后,樊城已经士气大堕,唾手而得。孙贲黄盖同时出击,仅仅半个时辰就拿下了樊城,黄祖束手就擒。

    但是让孙坚最满意的却不是拿下樊城,而是连刘表都请不动的名士庞德公主动来到他的大营。这让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特地请庞德公登上城墙,与他并肩而行,让那些俘虏看看他孙坚并不是一介武夫,也能和名士往来。

    这些都是儿子孙策给他带来的好运,先是庐江周氏,现在是襄阳庞氏蔡氏,将来还有更多的名士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再也不用举起手中的战刀维护自己的尊严了。面对袁术身边的那些豪强,他也不用自惭形秽,大可挺起胸膛。

    就在孙坚心满意足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庞德公有些走神,没和他说话,却盯着城外看个不停。他一时窘迫,正想说什么,庞德公指着城外说道:将军,那是蔡讽的长女婿,沔南名士黄承彦。看样子,他应该是给将军道贺来了。

    孙坚大喜,忍不住咧着嘴,乐出声来。



第059章 在其位,谋其职
    黄承彦的到来让孙坚的兴奋达到了极点,他正准备亲自下去迎接,周瑜抢上一步。

    将军,我去迎迎黄君。

    孙坚会过意来,连忙点头。公瑾,不用你去了。伯阳,黄君不仅是沔南名士,更是我家亲戚,你去迎一迎吧。

    孙贲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听到孙坚这么一说,这才想起弟弟孙辅和黄承彦已经是连襟了,连忙主动请缨,下城迎接黄承彦。见到黄承彦,他报上姓名,黄承彦立刻知道了他的身份,心头有些委屈。

    蔡珂年纪大了些,又是嫁过人的寡妇,要不然的话,她就可以嫁给孙策,而不是孙辅了。黄承彦虽然看不上孙贲,但事已至此,他也客客气气与孙贲叙了几句闲话,随孙贲上城,来到孙坚面前。

    将军,沔南黄承彦,奉令郎之命,来贺将军得胜。

    孙坚一听,立刻明白了。黄承彦已经决定辅佐孙策了。他心中大喜,却没有想太多。一旁的庞德公却是吃了一惊,连连向黄承彦使眼色。黄承彦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庞德公虽然有一肚子的疑问,也只得暂时按住。黄承彦向孙坚报告了蔡洲的情况,又汇报了孙策要请示的问题,这才有机会和庞德公走到一旁。

    承彦,这是怎么回事?

    老友面前,黄承彦也不掩饰,把自己游说习杨诸家不成,而孙策又托以肺腑之言,请他辅佐的经过说了一遍,只是掩去了女儿黄月英已经成为孙策侍读的事。庞德公听了,哭笑不得。他有点后悔。早知如此,就算自己不出山,也应该让儿子庞山民先跟着孙策。现在后来者居上,反倒让黄承彦占了先。这时候就算他亲自出山,也很难在孙策心目中占据第一了。

    看来得提前让庞统入幕了。一个人也许还有看走眼的时候,两个人同时看走眼的可能性太小了,况且孙策这半个月之内的手段已经证明他不是孙坚这样的匹夫之勇,他不仅有实力,有城府,更重要的是他有抱负,这样的年轻人就算不能争霸天下也足以割据一方。孙家在他手中崛起几乎是必然的事。

    承彦,你有没有想过,孙伯符与你家小阿楚很般配?

    黄承彦一愣,随即笑道:庞公,你这开什么玩笑,我家阿楚才十一,还没到婚配年纪。

    十一虽然婚配小了些,定亲却一点也不小。庞德公露出不正经的笑容。孙伯符少年英雄,一鸣惊人,将来不知道有多少世家想把女儿嫁给你。你现在不抓紧,到时候就只能做妾了,你舍得?孙将军在此,这可是大好机会。

    黄承彦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庞德公的用意。他轻笑一声:庞公,这恐怕不行吧?我的妻妹嫁给孙国仪,我女儿却要嫁给孙伯符,这不是错了辈份吗?

    庞德公抚着胡须,故作恍然。没错,这倒是我疏忽了。可惜,可惜,看来你只能另择佳婿了。承彦,你可有中意的人选?

    黄承彦笑着摇摇头。我女儿还小,这件事不用这么急,等几年再议不迟。庞公,你有儿子有从子,可以派一两个年轻才俊代劳,自己还可以继续逍遥,我只有一个女儿,只能勉为其难了。以后见面,还望庞公不要嫌我俗气。

    庞德公瞥了黄承彦一眼,意味深长的笑了,只是难掩失落。黄承彦看在眼中,也笑了,笑得很快意。虽是老友,终究是人,也难免争个高下,庞德公是本地名士,又年长些,他是客居名士,年轻一些,多少有些弱势,能占庞德公一个上风也是难得的事。

    承彦,孙将军身边那个少年,与孙伯符同年,是庐江第一世家周氏子弟。虽然年轻,却与孙伯符一样是个青年才俊,不可等闲视之。庞德公收起戏谑之心,提醒黄承彦道:孙伯符虽然不读书,但眼界不凡,你既决定辅佐他,就不要拘泥名士的习气,多做些实事,引他入正道,也算是为天下苍生造福。

    多谢庞公教诲,承彦不敢须臾有忘。黄承彦说道:我正好有一件事,想与庞公商量。

    什么事?

    蒯家老少三百余口还在孙将军的部将程普韩当手中,你是不是向孙将军进言,请他妥善安排,不要闹出人命来。杀伤太多,有碍天和。我看孙将军对庞公很是推崇,庞公进言,他一定能听。

    庞德公笑了,斜睨了黄承彦一眼。你倒是积极得很啊,这才刚刚入幕,就开始为主君谋划了。

    黄承彦笑笑。虽然闲散已久,既在其位,且谋其职。

    庞德公心知肚明。孙策已经把话说出去了,蒯越不降,就杀蒯越全家。他赶到孙坚大营就是为这事来的。现在襄阳诸家还不明白危险有多大,不肯联合起来,他们总不能看着孙策真杀了蒯家。这既与蒯家结了仇,也对孙策的名声不利,黄承彦既然决定辅佐孙策,自然不能看着这件事发生。他意外的是黄承彦决断之快,两天前还一心要与孙策对抗,现在又为孙策谋划,倒也是雷厉风行,当机立断。

    当然,这也是黄承彦给他创造的机会,他为孙策解除危机,孙策将来也要见他一份情。

    庞德公没有推辞,很快就找机会向孙坚进言。孙坚言听计从,立刻请黄承彦给孙策带话,命令程普韩当直接向他报告,不得私自处决蒯家老少。黄承彦不敢怠慢,立刻返回蔡洲,将孙坚的命令转达给孙策。

    孙策如释重负。有谋士的感觉就是好,他还等着周瑜为他解围呢,现在黄承彦都不用他开口,直接帮他解决了,真是贴心。

    趁着孙策高兴,黄承彦趁势向孙策推荐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孙策暗自思忖,黄承彦这个建议半真半假,大概还是有试探他的意思。以庞德公的身份不太可能屈尊在老爹身边做幕僚,自己初来乍到,不能急于建立自己的个人力量,将蔡庞二家的人才全收在身边并不合适。

    庞山民年轻,又有才学,的确是个人才。不过,庞公闲云野鹤,怕是不习惯案牍,家父那里终究还是缺人,我还是将庞山民推荐给家父那儿云比较好。我将庞德公的从子庞统带在身边做个书佐就行,有你一起教导,想来庞公也放心。

    黄承彦欣然同意。




第060章 熊孩子庞统
    名士究竟有没有用?关键看你会不会用,看他愿不愿意为你所用。
1...2122232425...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