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小霸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庄不周
    曹操脸色变幻,一言不发。就连曹洪都紧紧地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许攸得意洋洋地呷了一口酒,将酒杯放在案上,起身甩了甩袖子,向外走去。孟德,盟主让我来,不是为了监督你,而是为了帮你。你给我半个月时间,我会带着颍川汝南南阳的大军和粮草来助你一臂之力。他在帐门口站定,直直地看着曹操。半个月,你应该能坚持住吧?

    曹操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点头。子远放心,我就算拼出性命,也一定坚持半个月。

    好,一言为定。许攸仰头大笑,扬长而去。

    听到帐外笑声远去,曹洪松了一口气,用力唾了一口唾沫。孟德,我们真要坚持半个月?

    曹操苦笑,良久才长叹一声:把元让子孝他们都叫来。这一次,很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战了。这样也好,胜了,为妙才报仇。败了,我们归隐乡里,不失为富家翁。子廉,天下大乱,英雄并起,我们前有袁氏兄弟这样的高门世家排挤,后有孙坚父子这样的英豪相迫,欲争富贵,殊为不易啊。

    曹洪心中一紧,不敢怠慢,起身匆匆走了出去。曹操想了想,拿过一枝笔,在砚台上吸饱了墨,又取过一支竹简,对着灯光,信手挥洒起来。

    操白:操与将军结发相交,将军以高门睥睨天下英雄,操愚钝粗鄙,不敢望将军项背。今得令兄袁盟主令,不揣自陋,统兵一万,与将军会猎宛城,争一时之胜负,博半世之虚名

    写完书信,安排人送出,曹操在帐中坐了良久,突然一声长嚎,放声大哭。

    哀哉,妙才——




第086章 喜相逢(求推荐,求收藏!)
    孙策忙了两天才将战场清理完毕,俘虏战利品装船,正准备返回襄阳,忽然收到斥候报来的消息。曹操率领大军正在赶来,人数大概有六到七千左右,目前已经到了新野附近。

    孙策很意外。曹操想干什么?孤军深入,要的是出其不意,现在夏侯渊全军覆灭,奇袭已经不可能,以他这六七千人解襄阳之围也无异于痴人说梦,继续向前是什么意思,指望襄阳城里的蒯越和他内外夹击?他就不怕袁术抄他的后路,断他的粮道?

    孙策自问心眼比本尊多,对曹操的了解更是比当世很多人清楚,但此时此刻,他也不敢断定曹操想干什么。俗话说得好,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谁也没有读心术,不可能知道对方究竟在想什么。

    但是,他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做。在没有搞清曹操的用意之前,他决定以退为进,先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袭击夏侯渊,他选择了离襄阳城四五十里的位置作为阵地,趁夏侯渊即将达目的地,最疲劳的时候发起攻击。现在,为了保证和老爹率领的主力能及时策应,他必须将阵地后撤。

    孙策一边加派斥候打探曹操的动向,一边派人通知孙坚,曹操不死心,逼上来了。虽说他的兵力和曹操相近,可他并不觉得自己一定就是曹操的对手,有备无患,万一打不过曹操,该喊家长还得喊,这没什么好丢人的。就算是本尊孙策也没有战胜曹操的经历,他这个冒牌货真不敢托大。

    孙策让黄盖统兵先撤,黄忠断后,自己统领中军。黄忠刚刚斩了夏侯渊,所部士气正旺,就算遇到强敌也有一战之力。他率领的中军实力最强,损失也最小,可以完成攻击任务。黄盖作战经验丰富,让他做预备队,他应该能把握好时机,打得赢就冲上去要曹操的命,打不赢就接应主力撤退。

    通常来说,预备队通常掌握在主将手里,黄盖也是这么说的,但孙策觉得自己刚刚领兵作战,时机把握未必比黄盖准确,这个任务还是由黄盖承担比较好。

    对孙策的信任和器重,黄盖很感激,更加尽心尽力的辅佐孙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告诉孙策。他步步为营,完美的履行着先锋的职责,尽可能让孙策少操心。

    孙策控制着行军速度,随时准备接战。他和曹操相距七十里,如果曹操急于赶上他,在体力上他又能占点便宜。就算曹操派骑兵先行,他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走了一天,他渡过淯水,在淯水南岸立营。选择这个地方立阵,可以最大程度的遏制曹操可能的骑兵优势,一旦曹操来攻,他还可以半渡而击。万一形势紧张,老爹孙坚的援兵最多一个时辰就可以赶到。加上黄忠率领的水师战船,他的优势很明显,随时可以渡河发起反击。

    这算不是什么奇谋妙计,但胜在稳妥,没什么破绽。他之前也想过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种牛逼的事,但跟着孙坚学习用兵之后,他才知道这些都是臆想,打仗根本没什么计上心来,首先是不能犯错,不能给对方机会。兵法上说先为不可胜,后为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就是这个意思。

    扎了营,孙策也不敢闲着,带着典韦等人出营巡视,查看地形。他倒不是不相信黄盖的能力,而是身为将领,要尽可能熟悉周围的地形,一旦发生战斗,他才清楚哪里可能有危险,哪里又可以实施突袭,万一想撤退,也要知道哪里跑起来方便。

    他之前的战马被典韦一戟拍死,当晚就炖了。韩当走的时候给他留了两匹缴获的马,其中一匹枣红马是夏侯渊的坐骑。虽然算不上什么千里马,却比普通的马好一些,一身枣红色的毛皮很是油滑,马具也很奢华,在一群步卒的簇拥下非常显眼。

    沿着大营走了一圈,孙策在淯水边勒住了坐骑。淯水对面,也有十来骑,正向这边观望。虽然隔着一道淯水,孙策也能感觉到那些人与众不同,特别是那些骑士和战马,一看就知道骑术不错,是精锐骑士。

    这是谁?孙策一边在脑海里过滤着他知道的曹军将领,一边吩咐典韦等人小心戒备。现在已经是冬天,淯水并不算太深,有些地方骑马就能涉水而过。如果有人熟悉地形,突然发起冲锋,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子固,中间那人是谁,认识吗?孙策俯下身子,问典韦道。典韦无字,孙策又不愿直呼其名,干脆做主给他起了个字。韦有皮绳的意思,皮绳的作用就是捆东西,捆东西就要稳固,另外叫子固也是希望这猛货能护得自己周全,别被人近身偷袭。

    典韦并没有很感激的意思,只是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字。这多少让孙策有些失落。

    这些骑兵是曹将军身边的亲卫骑,由他的族弟曹纯统领,中间那个人典韦瞪大了牛眼,仔细辩认,但天色将晚,隔得又远,他看不太清楚。好像不是曹纯,曹纯很年轻,没这么多胡须,个儿也高一些。看起来

    孙策突然心中一动。你不会是想说那个人有可能是曹操吧?

    典韦犹豫不决。从身形看,的确有些像,但这匹马不是他常骑的那匹名驹绝影,我不太敢确定。

    孙策一下子心动了。不管是不是,总要搞他一下子。既然夏侯渊能这么容易地挂掉,谁敢保证曹操就不能。如果能干掉曹操,最强的对手就算扼杀在摇篮里了。一直以来,曹操就是他的心头大患,比袁氏兄弟还让他牵肠挂肚。

    可惜,对方骑兵太多了,自己单马独骑,剩下的全是步卒,真要打起来肯定要吃亏。就算不打,对方要走,他也追不上,只有吃土的份。

    孙策迅速考虑了一下,叫过一个亲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亲卫会意,借着众人的掩护,悄悄的跑了。估摸着离开对方的视线之后,他撒开腿,狂奔向大营。

    孙策示意林风等人留在岸上,自己轻踢战马,下了河岸。冬天水浅,一大片河岸坦露出来,上面有不少卵石,战马要小心翼翼才能避免打滑。孙策挽着马缰,双腿用力夹着马腹,下到水边。他勒住坐骑,挺直身躯,看着对面模糊的身影,扬声大呼。

    对面可是东郡太守曹公?江东孙策在此,曹公愿一晤否?



第087章 隔河论道(求推荐,求收藏!)
    对岸的人正是曹操。

    确认对面的人是孙策,而且正在喊他的名字,曹操吓了一跳,有一种活见了鬼的感觉。别说孙策,他连孙坚都没见过,天色已暗,而且又隔得这么远,孙策怎么可能一眼认出他?

    身为一军主将,他不该出来侦察地形,即使身边有精锐的骑士保护。但他被夏侯渊的阵亡震惊,也对孙策充满了警惕,这才微服前来,抵近观察孙策的营盘,想看看孙策究竟有什么样的用兵天赋。没曾想一到这儿,还没喘口气,就被孙策叫破了行藏。

    难道我身边有孙策安排的奸细?

    曹操挽着马缰,没有动,心里却大起波澜。他仔细回想自己出营的经过,越想越不安。如果真有奸细,这个奸细离他还很近,否则不可能知道这么私密的消息,而且有能力将消息迅速送到孙策的手中。

    叔父,叔父。一旁的曹安民见曹操沉默,连忙提醒道:这里离敌军大营太近了,我们还是走吧。

    曹操回过神来,看看四周,给曹纯施了个眼色。曹纯点点头。曹操笑道:太近了又如何,孙策一人一马,剩下的都是步卒,我们想走随时都可以走,还怕他不成。即使对面是孙坚,我也不能不应而走,更何况是他的儿子。

    说完,他轻踢战马,下了河堤,与孙策隔河相望,大声应道:没错,我就是东郡太守,行奋武将军曹操。孙郎有何话要说,莫非是想投降吗?

    孙策狂喜。这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没想到真是曹操。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曹操,既然你送到了我嘴边,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只是

    孙策估计了一下距离,却发现没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可以攻击曹操。两人相隔不远,也就三四十步,策马冲锋也就是几个呼吸的事,如果有强弩,就算他技术一般,这么近也能射中曹操,但是谁出营巡视会带着那么重的弩啊。他身边只有手弩,但手弩有效射程只有十步,超出这个距离就飘了。曹操身上有甲,射中也是挠痒痒。

    黄忠,你可快点啊,无论如何都要截住曹操的去路。

    曹公此来,是看我的大营吗?孙策一边想着怎么搞死曹操,一边笑容满面。久闻曹公精通兵法,能不能指点指点。

    曹操笑了一声。他刚到,还没来得及看,但是他看过孙策昨天的营垒,应该说中规中矩,没什么突出之处,也不算差。但孙策对他这么客气,他却很意外。听蒯良说,孙策与其父孙坚不同,能说会道,和名士相处也不怯场,还和庐江世家子弟周瑜情同兄弟。不过,最吸引曹操的却是孙策对待荆州豪强的态度,这让他有一种得遇知已的感觉。

    令尊孙将军就是不世名将,你有他指导,哪里还需要我指点。曹操大声笑道:可惜这河中没有沙洲,否则我倒是很想效庞德公故事,和你沙洲一会,听听你的高论。

    孙策嘿嘿一笑,心道庞德公故事就算了,我很想效蔡讽故事。不过,曹操这句话的意思,他听明白了。想到历史上曹操干的那些事,估计是自己打压荆州豪强的事很对他的胃口。你想听,那再好不过。

    曹公谁听说的,蒯良吗?

    正是。

    哈哈,蒯家兄弟与我父子为敌,恐怕不会说我什么好话。曹公,不如过河一叙,给我一个自我辩解的机会,好吗?

    孙郎,你误会蒯子柔了。你们虽然为敌,他却对你颇为欣赏,说你是难得的人才。只是动辙掳人家属为质实在有些小家子气。孙郎,不妨听我一言,放了蒯家老小,正大光明的攻城,莫要毁了名声。

    孙策冷笑不已。你跟我讲名声?你的名声可不怎么好。现在不好,将来更差。

    曹公此言差矣。世家豪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蒯越得意的时候,他的家人不劳而获,一起占便宜,蒯越要死了,他们岂能置身事外?若是如此,又哪来世家豪族一说。一个人就算再浪费,又能消耗多少钱粮。如今天下大乱,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一个个家族的责任。蛀虫太多,再坚实的基础也会被吃空。曹公明于政务,为政时也不乏清除豪强之举,难道不觉得我说得有理吗?

    曹操暗自叹了一口气。孙策说得没错,他们的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对世家豪强的态度很相近。看到对面的孙策,就像看到年轻的自己,不禁心有戚戚焉。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如今三十七岁,即将不惑,但前途在哪里,袁绍一心想代汉自立,可是他能成为明君吗?天下还要乱多久?

    曹操打量着对面的身影,忽然有一种感觉。袁绍看似登高一呼,天下响应,但他的根基还是世家,就算他一时得势,也无法解决世家豪强侵蚀天下的事实。他想学光武帝,可是他没有光武帝的才能,却要面对比光武帝还要严重的世家痼疾。他能走得远吗?

    也许,天下的希望并不在袁绍身上,而是我和孙策这样的人身上?

    曹操思绪起伏,一时无语。这时,岸上突然传来喧哗之声,曹纯策马下了河堤,赶到曹操身边,急声道:叔父,快走,孙策居心险恶,明里和叔父论道,暗里却派人截我们的后路。

    曹操一惊,抬头看了一眼孙策,大笑道:孙郎,何必如此。你若想取我性命,何不渡水来战,偏要人前论道,人后动刀,就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看到有人从河堤上下来,孙策就知道可能暴露了,再听到曹操这句话,他只能望河兴叹。这次让曹操从嘴边上溜走了,下次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机会。

    哈哈,曹公说笑了。我只是仰慕曹公多时,想留你在营中彻谈。怎么,曹公要走了?恕不远送。

    曹操拨马而走,扬声大笑。天色已晚,多有不便。隔河相望,声嘶力竭,有若樵夫山民,也不雅致。孙郎若有意,明日阵前,你我共饮一杯,纵论天下大势,岂不乐哉。



第088章 父与子
    看着曹操上了岸,一行人迅速消失在薄暮之中,孙策长叹一声。

    一条大鱼就这么跑了,这都是命啊。

    虽然惋惜,却也无计可施,就算他想追过去,黑灯瞎火的,他也不知道这里水深水浅,万一马失前蹄淹死了,那可真成了笑话。孙策拨转马头,回到岸上,怏怏地回了大营。刚刚坐定,黄忠就进来了,一脸惭愧。孙策知道他在想什么,摆摆手,示意他入座。

    行了,你就别自责了。曹操是个奸雄,小心着呢。这事儿也怨我,一心想赶尽杀绝,脑子秀逗了,居然用步卒去包抄骑兵,如果让你一个人去,也许一箭就解决问题了。

    校尉说得有理,曹操的确太谨慎了,他们的骑兵又多,我们还没接近就被他们发现了,还被射伤了两人。黄忠扼腕叹息。如果韩义公在,一定能成功。

    孙策托着腮,没吭声。这是一个意外,本来就不在计划之中,却暴露了一个问题:以步卒为主的南方军队遇到有骑兵优势的北方军队很吃亏,别的不说,这斥候的实力对比就很悬殊。擅长骑射的北方骑士不论是机动能力还是个人战斗力,都足以碾压南方步卒,就算是黄忠这样的射箭高手也只能被动反击,很难追上对方。

    命令所有的斥候以五人一组行动,不准落单,配备三石弩一具,手弩两具。

    黄忠应了一声。只是这样一来,我们能够侦察的范围就很有限了。

    曹操已经到了面前,侦察不侦察又有什么区别,不给他们偷袭的机会就行。

    孙策搓着手,转身看着地图。曹操已经到了跟前,主力应该不远,最多三五十里。他就不怕袁术截他的后路?宛城有两三万大军,虽然战斗力很一般,但切断曹操退路应该不行问题。如果袁术命人出城,曹操会怎么应付?

    孙策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儿,还是搞不清曹操在打什么算盘。他把自己的担心对黄忠讲了,黄忠也觉得费解。孙策越想越不安,派人把黄盖请了来。黄盖听完孙策的分析,同样觉得曹操举止反常,不合用兵常识。不过他不像孙策这么不安。

    校尉,兵不厌诈,互相欺骗是常有的事。不过再怎么骗,双方的实力不可能发生逆转。只要我们自己守得严,不让曹操抓住破绽,他又能奈我何?眼下的情况对我们有利,对曹操不利,我们大可以守紧门户,多派斥候,静观其变。等后将军追上来,前后夹击,再看曹操如何应付。

    孙策反复权衡,觉得只能如此。他派人给孙坚送信,提醒他小心曹操偷袭,自己则守紧营盘,勒令各营加强戒备,严防曹操袭营。对这个尚未大放异彩的对手,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

    曹操回到新野大营,翻身下马,大步走进中军大帐,叫来了负责中军事务的折冲校尉夏侯惇。
1...3233343536...10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