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成龙王后我靠海鲜发家[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月寂烟雨
宋州知道他的困境,见他一边吃晚饭一边发愁, 筷头轻敲了他面前的桌子一下, “先吃饭, 吃完饭我给你装点。”
“也不用。”陆岙回过神来, 快速扒两口饭, “差得不是很多, 我能行。”
“不够跟我说, 不用扛着。”
“好。我其实还想挣点钱承包一座山。”
“用来种果树?”
“嗯。买了这么多果树,后山肯定种不下,种去田里也不好, 不如直接承包一座山。”
“你想承包哪里?”
陆岙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想了想, “好像哪里都行?离家近一点最好。山跟山有什么不一样么?”
“有。”宋州道:“灵气不一样,种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陆岙忙抬起头问:“那我们村哪座山最好?”
“都一般,再往里走一走,河上游你们叫海宁山的那座山倒不错。”
陆岙一下便想起来了,“那座山太大了,承包下来我可能种不完, 而且那是谭屋村的地盘,到时候过去可能不太方便。”
“你想要哪座?”
“还没定, 除了海宁山,你还看中了什么别的山么?”
“其他山都一般。”
“好吧,我问问。”
陆岙晚上专门上他们那个打鱼群说了声, 明天跟林满漳他们一块去打鱼,到时问问谭君昊承包海宁山的事。
他上去一说,林贡商立即早就让你跟我们一起打鱼了,一起打鱼多好
林贵孝则陆岙,你知道我们平时打鱼的地点吗?明天用不用来接你?
不用,我知道,明天我早点过去
林栖岩见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悄悄冒泡:我也来
林贡商:真的假的?你来围观啊?
林栖岩:不,拍点视频。我前几天刚向大武哥买了套潜水服,明天刚好试试水
林贡商怀疑:你会潜水吗?别被水冲走了
林满漳打圆场:栖岩跟着我,应该没什么问题。既然明天陆岙跟栖岩都来,大家早点起来
林贵孝跟谭君昊都冒泡应了。
第二天,陆岙天刚蒙蒙亮就起来洗漱。
他饿得快,在出发前得先吃一顿。
为了节省时间,他专门做了一大锅煲仔饭。
饭里面也没放什么特别的材料,只是米是黑山省产的油亮好米,腊肠是南泽省的一级腊肠。
淘米入锅开火。
没一会儿,锅边蒸腾起的水蒸气携着浓郁的米香味扑面而来。
待米饭煲得水微微干时,陆岙揭开盖子,将腊肠放到米饭上面,再放入姜丝,盖上盖子,继续煲。
等饭熟了,腊肠的香味出来了,他便将提前入锅烫好的小青菜放到煲仔饭上。
等锅离了火,再在煲仔饭淋一碟煮过的酱油,这饭就算做好了。
煲仔饭看着平平无奇,秘诀全在那一碟淋上去的酱油里。
这酱油以生抽酱油为底,里面放入煎过的鱼骨、洋葱、胡萝卜、香菇,保持着将滚未滚的状态小火慢煮,煮得差不多,再将里面的料捞起来丢掉不用,这一碟酱油才算熬成。
熬好的酱油淋在米饭上,方为这一锅煲仔饭赋予了灵魂。
陆岙用勺子拨开上面的腊肠跟小青菜,轻轻舀起一勺还冒着滚滚热气的米饭。
米饭沾到酱油,一部分变成油亮的黄色。
一口吃下去,米饭的清香跟酱油的鲜甜完美搭配,尤其酱油煮过,咸味要比一般酱油轻得多,却又不失酱的醇厚,配着清淡的米饭,刚刚好。
这样的酱油跟米饭搭配,完全不会掩盖米饭的清甜味道,却又恰到好处地升华了一下,一起组成柔和的滋味,充盈整个口腔。
吃一口饭,再来一口腊肠。
腊肠一嚼,它浓辣咸香的滋味散开来,人的胃口被完全打开了,再来一口沾着酱油的米饭。
要是觉得腊肠咸辣,还要来一筷清爽水灵的小青菜清清口。
陆岙吃饭很快,这煲仔饭滋味又实在出色,他一人吃掉大半锅,勺子碰到底时,触碰到一层锅巴。
锅巴微微发黄,一块一块送进嘴巴里,咬得咯吱咯吱作响,这跟柔软的米饭完全是两种风味,却同样具有魅力。
陆岙吃完早餐,带上装备骑三轮车到林屋村时刚过六点。
到达约定地点后,只见到林满漳和林栖岩。
林栖岩正笨拙地穿潜水服,见到陆岙,他扬手想打招呼,这一扬手,身体失去平衡,差点一个狗啃泥摔在地上。
陆岙眼疾手快,一把拎住他,“倒也不必如此热情。”
“这潜水服有点不好穿。”林栖岩好不容易将拉练拉上,一屁股坐在礁石上,“你来得好早。”
“还行,没你们早。”陆岙也开始穿潜水服,修长的身材遇上紧贴身体的潜水服,一览无余。
林栖岩羡慕异常,看看陆岙的大长腿,再看看自己的。
他自己的腿也不短,然而就是没有那种模特般的笔直修长之感。
陆岙打个哈欠,懒洋洋坐在礁石上。
林满漳看看天色,“要不你们先下水?我再等等他们。”
“行,那我就先下水了。”陆岙道,“我先打会鱼。”
林栖岩跃跃欲试,“我也去。”
林满湛一把将他拎了回来,“你就算了,先在海岸边扑腾一下,找找感觉。”
陆岙将鱼护绑在腰上,再次检查过工具后,下了水。
他穿的潜水服保暖性比较不错,早上下水也没觉得冷。然而一下水,他心底便升腾起一种由衷的兴奋感,他甚至想在水下长啸一声。
这种雀跃令他无意识地往更深更远的地方游去,等他再回过神来,他离岸边已经有一百多米。
这一百多米他还没冒头换过气。
林满漳正在礁石上,紧张地盯着海面四下张望。
陆岙朝他挥挥手。
林满漳松了口气,喊:“你别游得太远,小心海流。”
海流即洋流,人一不小心被海流冲走,能直接被冲到百米之外,要是没有同伴接应,这种情况其实挺危险。
当然,危险中也隐藏着机遇。
海流冲得比较急,里面卷起的浮游物质也比较多,有不少鱼会过来觅食,他们在这打鱼比较方便。
陆岙下水没一会功夫,就打到三条鱼,两条一斤多的黑鲷跟一条六七斤的红友鱼。
这十来斤鱼卖出去,扣完税后三百多就到手了。





重生成龙王后我靠海鲜发家[种田] 第65节
陆岙继续潜下去找鱼。
不一会儿,林贡商他们也来了,大家保持着几十米的距离,各自潜水打鱼。
至于林栖岩那只菜鸟,则还在岸边扑腾。
海面上太阳越升越高,陆岙鱼护里的鱼越来越满。
最后打了条黑鲷上来,他看了眼防水手表,此时八点四十六分。
两个小时以来,他一直在打鱼,现在不想再继续了,干脆先把鱼拖上岸。
林贵孝在邻近区域打鱼,见他这就要回去,忙问:“你不打鱼了?”
“先休息,下午再来。”陆岙道:“你们打你们的。”
“行,那我们再打一会,九点半上岸。”
陆岙游去岸边,将打到的鱼存放在某个水坑里,自己从包里拿出包子慢慢啃。
林栖岩在浅海区早就扑腾腻了,见他回来了,干脆也上岸,拖着脚步过来在他旁边一屁股坐下,“分我一个。”
陆岙用袋子垫着包子示意他拿,“运动饮料要不要?”
“要!”林栖岩咬着包子,先拧开运动饮料,手拿下包子后喝一大口饮料,又咬一大口扎实的叉烧包,心满意足,“爽!”
劳累了一早上,两人吃着肥而不腻,香甜多汁的叉烧包,再吹吹海风,看着别人在浪中扑腾来扑腾去打鱼,自然爽。
陆岙带了一大袋包子,不一会功夫,就只剩几个。
这几个还是他特意留着,给林满漳他们垫垫肚。
林栖岩吃饱喝足了,敬业地扛起防水摄像机,“你今早都打到了些什么?有没有打到什么好货?”
“自己看。”陆岙不想起来,长腿摊着,懒洋洋问:“斑石鲷算吗?”
“斑石鲷?这片海域有斑石鲷?!”
“当然有。”陆岙道:“你要拍的话大概在鱼护的底下,伸手掏出来就行。”
“我扛着摄像机,要不你帮我翻一下?”
对上林栖岩满怀期待的眼神,陆岙顿了一下,还是站起来去翻鱼护,将底下一条黑乎乎的,跟金鼓鱼有点像的肥美海鱼翻出来给他看。
这鱼还活着,在陆岙白玉一样的手里摆着尾巴拼命挣扎,却怎么也挣脱不开。
林栖岩的摄像机对准鱼跟陆岙的手拍了个特写,又道:“你先别放回去啊,我换手机,跟这鱼来个合影。”
陆岙随他。
林栖岩好不容易遇到这样的素材,赶紧抓住机会全方位拍了个遍。
他边拍边对着镜头介绍:“斑石鲷也叫黑金鼓,大多用来做刺身,沾点芥末酱油就很鲜甜了。要是吃不惯刺身或者为了安全起见,用来清蒸,味道也非常不错。”
“相比与养殖的斑石鲷,这种在海里现打的斑石鲷要贵一些,我们这边鱼铺购大概在一百六七,我手上这条大概两斤多重。这条鱼也算发财鱼。”
为了凑时长,林栖岩絮絮叨叨介绍了好一会。
林贡商他们都回来了,他还没拍完。
林贡商一上岸,一眼就看见了林栖岩手中的斑石鲷,“这谁打的?”
林栖岩丢他一眼神让他自行体会。
“卧槽,陆岙你运气也太好了吧?”林贡商不甘心地瞪着斑石鲷,“我们在这片海域打鱼都快打了半年了,还是第一次见到斑石鲷,怎么你一来就撞上了?”
陆岙坐在礁石上,“我撞上的鱼还少?”
林栖岩好不容易介绍完了,关掉摄像机,趁着鱼还没死,赶紧将鱼放到水坑中。
林贡商声音大,林栖岩听得耳朵疼,空出注意力了瞥他一眼:“别嚷了,你忘了陆岙在西鼎市钓到的大黄花了?”
那次没一起去西鼎市钓大黄鱼是林贡商这几个星期来的痛点,被林栖岩一戳,他就蔫了,悻悻道:“我看陆岙别在这里打鱼了,去隔壁镇打毛鲿鱼算了,反正他从不走空。”
第47章
毛鲿鱼和大黄鱼一样, 都是石首鱼科的鱼类。
它们还都是鼎鼎有名的发财鱼。
渔民们只要提起它们,就没有不兴奋的。
陆岙正打算去哪里打条名贵的鱼补偿一下近乎亏空的钱包,毛鲿鱼的消息便送上门来, 也是有缘。
他抬头问:“隔壁镇是哪里?”
“就是团宝镇嘛,那边有渔民说他们在他们镇附近的海里见到了毛鲿鱼。”林贡商说得绘声绘色, “说是清晨见的, 有人矶钓, 见毛鲿鱼出来吃窝料。见到的人原本还不认识, 后来回家查了才知道,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毛鲿鱼。”
矶钓一般指在突出水面的岩石或礁石滩上垂钓
毛鲿鱼每年五月中旬会从外洋洄游到近海礁石中产卵, 七月下旬又返回远洋, 从理论上来说,矶钓的钓友看到毛鲿鱼还真有可能。
陆岙动了心思,如果是真的, 他可以跑一趟。
反正变回龙形在水下方便得很, 探探虚实总能做到。
毛鲿鱼体型那么大, 动则七八十上百斤,这么大一条,很难躲藏,要找还是比较容易。
林栖岩一看陆岙意动,赶忙劝道:“陆岙你别听他瞎催,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的消息, 说不定这消息往外传都传了二三十年了,谁知道那边还有没有毛鲿鱼?”
林满漳也道:“矶岩周围往往怪石嶙峋, 水域复杂,还是别去。”
陆岙还在沉吟。
林贡商见他真要去,赶忙在林栖岩的瞪视下开口道:“哎, 我开玩笑的,我也不知道真假,就是听人这么随口一说。”
陆岙并不在意,“到时我再找人打听打听。”
比如卖他鹅的李新永,就是一个不错的打听人选。
中午,陆岙回去就给李新永打电话。
李新永还以为鹅出了什么事,一接电话便忙问:“你鹅怎么了?”
“我鹅没怎么,吃得下睡得好胖了一大圈。”陆岙道,“我是想向你打听一些事。”
“打听什么啊,你尽管问。”
“我听说你们团宝镇附近的海里有毛鲿鱼出没?”
“说是这么说,谁知道真假?这传言已经传了好几年了,那么多人来想打毛鲿鱼,也没听说谁真打到了。”
陆岙眉头微皱,“也就是说这是假消息的可能性比较大?”
“话也不能这么说。”李新永道,“就是没人打得到嘛。我们镇上的人看见的那条毛鲿鱼据说起码一百斤往上,这么大一条鱼,也没多少人敢真的开搞。再说,鱼老成,这么大的毛鲿鱼也鬼鬼的,一般人根本搞不到它。”
“你们镇上的人大多在什么地方见到毛鲿鱼?”
“好像说是牛头岛,我也不太清楚,你要是想知道,我帮你问问?”
“帮我问问吧,辛苦你了。”
“哎,你还真感兴趣啊?”
“嗯,想试试。”
李新永只好答应,“那行吧,我问到了再打电话给你。”
陆岙不仅托李新永打听消息,自己还专门上网搜索相关的资料。
他们这边不太发达,网络上的消息很少,陆岙查来查去,查了很久,也没查到什么相关消息,只能等李新永那边人工打探。
下午陆岙原本想去打鱼,没想到接到老陈的电话。
老陈告诉陆岙,他姐夫已经把陆岙要的公银杏树给挖出来了,陆岙得过去尽早拉回来种上,要不放久了银杏树就死了。
陆岙闻言便开上三轮车去陈屋村。
老陈家还是很简陋,不过比起之前要多了几分喜气,屋子看着也清爽了一些。
见到陆岙,老陈忙招呼他进屋坐,“来来来,先喝杯茶。”
陆岙道:“陈哥,你杨梅卖完了没有?”
“卖完了。”说到这事,老陈眼里忍不住带上一股喜气,“这附近十里八乡也就我家杨梅还挂果,人杨梅出的钱挺高,一斤五块五,我这又是好几千块进账。”
“那挺好。”
“今年水果成确实不错,水蜜桃我也拉到镇上去卖了,三块钱一斤,半小时就被人抢完了。”
“水果好吃,大家自然都识货。”
“是,一分耕耘一分获,地里的东西最骗不了人。”老陈道,“说起果园,果园我都打理了一遍,你这段时间要是有空,可以多去果园看看,要是果园里长了蘑菇,你也尽管摘去吃。要是没空也不打紧,我让我哥他们帮忙照看了一下。”
“有空,我会时不时过来看看。”
老陈听说他愿意来,心里略微放下了一些。
陆岙又问:“最近有没有志愿者联系你?”
老陈连忙点头,“有有有,有两个志愿者,还有一个医生,都说是你介绍的,他们帮我挂好了号,又给我租了张床,今晚我们过去就有地方落脚了。”
陆岙有些意外项兴昌他们那边的靠谱程度,“租床价格贵吗?”
“还行,十块钱一晚上。”老陈道:“有地方正经睡一觉,这价格不算贵。”
“好,你到了那边,有时候就打我电话。”
“你也是,果园要是有什么事,打我电话我都在。”
双方商量完果园的事,陆岙载着银杏树要回去,老陈又塞他一大篮子杨梅水蜜桃之类的水果,里面还有个大西瓜。
陆岙推拒无效,只好下了。
他带着水果树苗回到家里,水果都塞到冰箱,银杏树苗则泡到用生根粉调好的水里,放到阴凉处,等太阳下山后才能扛到后山去种。
银杏树又名公孙树,意思是爷爷种下银杏树,到孙子这辈才能有果子吃。
陆岙带回来的这株五年生的银杏树总共也没多大,树干只有酒杯杯口那么粗,他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拎上后山。
树苗小,栽树的坑也不用多大。
陆岙一个人就能搞定,干脆不等宋州了。




重生成龙王后我靠海鲜发家[种田] 第66节
上山时,陆岙只带了一柄锄头,挑着前些日子堆好的鹅粪上山,种树之前先远远施点底肥,树也能长得好一点。
这株公银杏树种下去,明年母银杏树兴许就能结果了,得多施点底肥养一养。
宋州今天下班下得晚,他到的时候陆岙已经将银杏种下去了。
陆岙不仅给银杏浇了定根水,还特地在地里下了一场雾。
附近没有广阔水源给他用,他下的雾气也就一般,不过空气湿润了许多,连旁边的西瓜都被雾气浸润得绿油油。
此时西瓜已经开始爬藤了,原本开好的菜畦完全看不见,只见一连片藤蔓将整块地都盖住了,远远看去,像一块绿宝石。
西瓜地里还有开得早的黄花,几只蜂蝶围绕黄花采蜜授粉,想必用不了多久,这片西瓜地就有圆溜溜的大西瓜产出。
宋州见了陆岙,要过去帮他挑担子。
陆岙忙避开,“不用你,我挑着就行。”
宋州也不跟他抢,问:“走回去?”
陆岙在旁边沟渠中洗干净手,“都行。我们先去菜地摘点菜,今天吃蔬菜粥吧?天气太热了,吃点清爽的。”
“煮粥要摘什么菜?”
“我看看,摘点南瓜丝瓜四季豆之类?南瓜切丁,丝瓜切块,四季豆只要豆子,早点回去熬粥,熬软糯一点。”
夜晚喝粥,你不饿?
“配菜弄丰富一点就行。”
陆岙挑着担跟他一前一后往山下走,一边随口说着话,“我今天问谭君昊了,他们村的海宁山还没包出去。那座山比较大,开的价格又高,一年一亩要五十六块,没人出得起。”
他们偃东县种植农产品其实不太划算。
因为他们县城大部分地方都是山地,交通不怎么发达,离城市很远。
如果想把农产品销售到城市里面去,交通成本非常高。
再加上大量人口外流,他们整个县年轻人不多,劳动力大多是五六十岁那帮中老年人,农产品做不出规模,竞争能力不强。
当地刨食不易,往外跑的人便越来越多,本地也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陆岙问过,他想包山的话还是比较容易,基本没人跟他竞争,他要是讲讲价,四十八五十一亩也能包下来。
就是这山太大了,说总面积有两千多亩,这里一年光租金就要十万左右,他感觉真有些吃力。
至于那山,其实是好山,山上的土都是黄黑土,多年的腐殖质积攒下来,将山养得很肥沃。
山被河半环围起来,到时候取水很方便,想在上面种些什么比较简单。
宋州听了他的担忧,道:“我倒觉得可以包下来。除了钱之外,你还有没有别的不满意的地方?”
“这倒没有。”陆岙仔细想了想,“如果非要说,可能会觉得这山实在太大了,到时候利用不完。”
“不会。”宋州很肯定,“住大一点的山你才会觉得舒服。”
“嗯?”陆岙满脑袋问号,“不是,为什么要住到山上去?”
宋州反问:“你有没有特别想变回龙形的时候?”
这个有,陆岙有时候看到海,就想变回龙形去海里撒欢。
他问:“这个跟我以后住山上有什么关系?”
“你龙形会越长越大,到时候你每天都会想变回龙形放风。变回龙形时你不可能一直在海里,你也需要有个地方盘着晒太阳。如果在那时,你有一座私人的山,可以自由自在变回龙形晒太阳,幸福感会强很多。”
陆岙倒没想过这点,“要是在山上才能自由变回龙形,我长大后的龙形能有多大?”
“我不太清楚你们具体的身长,不过几百米肯定有。”
“那么大?!”
陆岙仔细想了一下自己身长几百米的情形,发现有些不能想象。
“只是可能。”宋州道,“末法时代,这里的资源也可能只够支撑你长到几十米。”
“那也很大了。”
陆岙觉得还是难以想象。
变成龙什么的也太花钱了吧,不仅吃得多,还得包一座山下来养自己?
第48章
以后可能会在山上睡觉晒太阳这个说法打动了陆岙, 他承包山林也从原本的随意变得积极起来。
谭屋村的人也很高兴,这么大一座海宁山,当时都划到了他们村的集体土地中。
他们村人少, 陆岙要是承包的话,每人都能分到一笔不小的钱。
谭君昊现在是谭屋村的代表, 由他来跟陆岙商讨这事。
“村里的长辈去县城里问了一圈, 最低给你谈下来五十块, 你要求的那四十八一亩比较难办, 县里说海宁山这个级别的山, 最低的底线是五十。”
海宁山很大, 总共两千多亩地, 如果一亩一年贵两块,两千亩一年就要贵四千块,他的目标是承包五十年, 总租金便要多二十万。
这并不是一个小数。
陆岙问:“没得谈了吗?”
1...2526272829...1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