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成龙王后我靠海鲜发家[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月寂烟雨
谭君昊也不瞒他, “谈可能还谈得下来, 不过要是再低的话,村里人可能不会太乐意,他们听说隔壁镇包山一亩价钱能到五十六,好几个都在微信群里表示,要是低于五十,就情愿放在那也不往外包了。”
陆岙现在在崇信村是名人, 谁都知道,他一条鱼就能卖上万块, 还时不时有船愿意花大几万的价格请他出海。
听说他要包山,好多人都抱着不宰白不宰的心思,打算好好从他身上捞一笔。
人性如此, 陆岙也知道现在的情况。
谭君昊跟他是朋友,劝道:“海宁山实在太大了,要不然你换一座山包吧,只是种几棵果树,其实也用不了那么多地。”
两千亩地,一年还什么都没干,开年就要交十万租金出去。
十万可不是小数目,他们整个水远镇,也找不出几个年入达十万以上的人。
渔民看起来一条鱼卖几十上百块,入不菲,实际上扣一下税,买一下渔具,到手也没多少。
陆岙道:“我再想想。”
“行,你再想想。反正你那果树也不急着移栽,多拖一阵子,说不定价格自然就低下来了。”谭君昊笑,“不过这你可别跟别人提啊。”
“知道,不会出卖你。”陆岙站起来送他出去,“我手里也没那么多钱,再等一阵子正好手头宽裕一点。”
“也是,你果树买得就不便宜,还要买一艘船。”
陆岙花了三十多万买果树的事情传出来了,村里不少人觉得他是冤大头,这点果树哪里用得着三十多万,十五万都嫌多。
那也是为什么谭屋村的人坚持不降价,果树愿意买,这几十块一亩的山怎么降价?
谭君昊问:“你船什么时候拍卖啊?”
“就明天。”陆岙道,“明天我要去趟市里,不跟你们去打鱼了。”
“没事,你去吧。”谭君昊笑,“等你船买回来了,我们也坐坐你的大船。”
“什么时候能弄好还得两说,我看中的那船比较破旧,还得送去船厂里翻修。”
“谁的船都要修嘛,修船怕什么?对了,漳哥让我告诉你,你订的龙趸鱼苗也快出网了,让你别忘这事。”
陆岙揉揉眉心,“知道了。”
龙趸鱼苗他已经给过定金,现在只需要支付一千五百块的尾款就行。
但是,花钱总是不那么讨人喜欢,特别是他现在越来越穷。
陆岙下午特地去打了一下午鱼,入三十七条,近百斤鱼。
这些鱼送去镇上卖了,扣完税后,总共给他带来了一千八百多入。
出去买菜钱,龙趸鱼苗的尾款算是挣出来了。
陆岙回家,见林栖岩正在院子前等他,问:“你怎么在这?”
林栖岩打了个哈欠,神情哀怨,“不是你叫我去割番薯叶?”
上次他打赌输了赌注,不得不过来帮忙割两小时番薯叶。
后来陆岙忙着出海,这事就抛到了脑后,还是前几天想起来,顺便说了一声。
“你今天下午去割了?”
“对啊。”林栖岩的脸晒得发红,“番薯叶都在地里了,我运不回来,特地来告诉你一声。”
“我去吧。”陆岙道,“你等我把菜放回去。”
林栖岩也不客气,帮着他放了菜之后爬上三轮车车厢,“今天真累死我了,下午太阳太大了,顶着草帽也受不了。”
“怎么不等太阳快落山时再去?”
这里是海边,日落时有海风,天气不太热。
“太阳落山了有蚊子啊,还不止一种!”林栖岩郁闷,“我情愿被太阳晒死,也不要被蚊子咬死。”
陆岙倒忘了这一茬。
自从他变成龙之后,就再也没有蚊虫敢咬他了,自然体会不到太阳一下山,黑压压的蚊虫蜂拥而至,群飞觅食的恐怖。
说起这个林栖岩都觉得手臂痒了,他搓了搓手臂,“你家鹅呢?今天有没有赶出去牧?”
“没,今天没空,关了它们一天,后天再说。”
“要我说,你赶出去河边就行了呗,我看它们认家,又不会到处跑,你早上赶出去,晚上再赶回来,中午那顿还省得你喂了。你家鹅那么小,又不会有人打它们主意,你怕什么?”
“这阵子比较忙,没试过行不行,等过阵子再说。”
宋州倒是将鹅赶出去过。
陆岙将这举动归结为他艺高人大胆,没有觉得这里面有他的鹅什么贡献。
要是没人看着,这群鹅赶出去一天,回来只剩几只怎么办?
他们的河跟海水连通,里面可有不少凶猛的食肉类鱼。
别的不说,就陆岙抓到的那近两米长的大鳗鱼,鹅崽子要是被咬一口,基本就是它的菜了。
重生成龙王后我靠海鲜发家[种田] 第67节
林栖岩想了想,“要么我帮你牧一天鹅吧?正好我拍一期牧鹅的视频。”
陆岙没拒绝:“行,哪天?”
“就明天,你把钥匙给我,我查查鹅要怎么牧,要是没问题,明天一早我就把鹅赶去河边。”
“你多注意那只名叫芝麻团的领头鹅,别将它们带到海面上,基本就没问题。”
海面上有洋流跟海风,鹅要是去了大海,一不小心就要被冲散。
陆岙小时候还发生过某家养鸭户的鸭子被赶到海上,结果被海风吹散,接连好几天去附近十里八乡接鸭子的事。
林栖岩也知道这事,他保证,“你放心,我就往河边赶,绝不入海。”
“等会我给你条鹅圈的备用钥匙,明天你直接过来就行。”
“没问题。你明天不回来,晚上要不要帮你喂鹅?”
“要是它们没在外面吃饱,还是喂一点。”陆岙道,“等会丢点番薯叶进鹅圈,它们自己会吃。”
小鹅的嘴已经比较厉害了,哪怕草都能啃下来,吃点番薯叶并不困难。
陆岙懒得切割,一般都整捆整捆丢进去,第二天再来清扫鹅圈,将残渣与鹅粪一起扫到附近堆肥。
运完番薯叶回来,天色都暗了,宋州还没来。
这段时间宋州很准时,一般四点多五点就会在院子里,今天忽然没来,陆岙心里担心。
陆岙看了看天色,有心想打宋州的电话,又怕打扰他。
想了一会,陆岙发信息:宋州,你今晚不回来吗?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宋州的消息回得很快:没什么事,只是出差,一时脱不开身,刚忙起来忘了跟你说,今晚不来了。
陆岙心里莫名失落,他握着手机:知道了,你注意安全。我明天要去市里参加船舶拍卖,可能也不在家。
好,明天我要是有空,我再去你那边。
陆岙跟宋州简单说了几句,结束话题。
院子里空荡荡的,只有陆岙一人。
他躺在躺椅上,有些懒得吃饭了,一躺就躺了老半天。
直到晚上八点多,他才慢吞吞起来去做饭。
只有一个人吃,他也懒得做什么,菜肉蛋面等一起放锅里烫熟,端出来放点辣椒酱,放点酱油,略倒点醋就可以吃了。
这样做出来的面条滋味一般,胜在食材新鲜,倒也不难吃。
第二天一早,陆岙搭车去黔永市。
这船的起拍价是三十万,陆岙已经交过六万保证金。
拍卖从七月十五号上午十点开始,直接在网购页面喊价就行,每次出价的增幅都必须大于三千块。
上午十点,陆岙第一次出价,按下了三十万三千的价格。
几秒钟后,有人出了三十一万。
陆岙继续追加。
他的价格出得很平稳,基本就是每次增加三千块,在增幅的最低线上。
竞价者只有一位,拍卖设置延时出价功能,也就是说在拍卖活动结束前,每最后五分钟如果有竞买人出价,将自动延迟五分钟成交。
陆岙前几分钟还跟对方有来有往。
等这艘渔船到了三十五万时,陆岙基本就卡着五分钟时限出价。
他的最高预期是四十万,如果超过这个预期,他宁愿物色别的船。
双方你来我往。
对面明显感觉到陆岙在迟疑,也迟疑了起来。
十点三十八分,陆岙出了最后的价码,三十九万六千。
对方犹豫了挺久也没再出手,直到五分钟过后,系统设置的拍卖时间自动结束,陆岙竞拍成功。
陆岙也没迟疑,直接付了款。
船加税等各种用,总共花了陆岙四十三万多,因为预先有保证金,现在再付三十七万就可以了。
这么一出,陆岙手里只剩二十多万了。
他刚填好信息提交上去,小杜打来电话,一接通,他便兴奋地喊:“陆哥,你把船买下来了是不是?我好像听说是你!”
“嗯,刚付完款。”
“太好了!你现在在哪里?是不是来提船了?我陪你去提船吧?”
“正在车上,等会应该到了。”陆岙道,“我请你吃午饭,正好有事想托你,等会再说。”
“好嘞,那我等着哈。”
第49章
陆岙拍下渔船后, 付清款项与税后要办理过户。
因为是法拍船,与原船主办理过户手续时多少有些不方便。
陆岙特地带上了小杜。
小杜也二话没说,请了一下午假, 帮着一起跑了一趟。
小杜在帮陆岙节省了大量力与时间,上午刚拍完船, 下午陆岙就已经过户好了。
从此, 这艘黔明渔零三五六号渔船就在他名下, 他也是有船一族。
过完户, 陆岙约小闻的岳父到码头见面。
小闻就是上次帮陆岙检查船的人, 潜水人老闻的弟弟。
小闻岳父开了家琴音修船厂, 口碑还不错, 陆岙这艘船要送去翻新,干脆选这家熟悉的修船厂。
小闻岳父叫于宏深,还不到五十岁, 身形壮实, 看着很干练。
两人在码头见面, 于宏深一到便热情地伸手要跟陆岙握手,“久仰久仰。”
“你好。”陆岙跟他握完手,带着他上船,“我想将我拍下来的这艘船翻新一下。”
“我听我女婿说了。”于宏深问,“你主要想翻新哪些地方呢?”
陆岙站在甲板上,道:“想做个全面翻新, 船底的藤壶,船上的锈迹, 甲板上损坏的地方等都要翻新,里面的设施也要检修,或维修补漆, 或换成新的,都要重新弄一遍。”
“我明白了,目标是翻新成新船是吧?”
“差不多。其中最主要的发动机要换一换,现在这艘船上的发动机总功率两百八十多马力,想换一个更大马力的发动机。”
于宏深一听来了神,“换发动机可不便宜,你想换多大马力的?”
“五六百吧。”
于宏深道:“你这艘船才七十七吨,在大型渔船中不算大,两百多马力是小了点,如果要换,四五百差不多了,再高的话太吃油了。”
“五百多也行。”
“你有看中的发动机吗?”
“新柴的跟华柴的都行。”
“这两家发动机是不错,大牌子。”于宏深道:“你要是指定这两个牌子,新柴船机3427船用柴油机跟华柴船机2422船用柴油机都符合你要求,前者是五百二十六马力,后者是五百三十七马力的,两者都十五万左右能拿下来。”
陆岙问:“你比较推荐哪个牌子?”
“都行,口碑差不多,还得看个人喜欢。”于宏深道:“不过我跟新柴的经销商比较熟,要是用新柴的发动机,大概十四万二三就能拿下。”
“那就用新柴的吧。旧的发动机要怎么处理?”
“一般都卖二手,一三年出产的二百八十多马力的二手发动机,现在市场价是三到五万,你找个人或者专门的回公司都能卖掉,卖给我也行,我看看货色再出价。”
“没问题,到时候拆下来你看看你们能出多少钱,再说吧。”
“好。”于宏深四下看着船,道,“我估计全部翻新大概要十万左右,我先叫员工上船看看,等会我再给你个具体的报价,你看看行不行?”
“好,没问题。”
于宏深便打电话给他的员工。
不一会,又来了几个年轻人,拿着表,过来仔细检查陆岙的船并登记。
这船没什么大问题,就粗糙破旧了一些,翻新的工程量比较大。
陆岙陪着他们看了一下午,直到六点多才看完。
于宏深还算厚道,报出来的价比较公道,全船翻新包括换成新柴船机3427船用柴油机,总共下来,十八万。
至于换下来的旧发动机,到时候再另外商量。
陆岙一条条仔细看完合同,确定没问题后,当场签下。
他先付三万定金,换好发动机付十万,等全船翻新好验过后,再付五万尾款。
陆岙将钥匙递给于宏深。
于宏深道:“这两天要来台风,我现在就让人把船开到我那边。”
他的船并没有故障,琴音修船厂的人直接将船开到修船厂附近,再趁着涨潮的时候开进船台就行。
陆岙没意见,双方约定好两个月后交货,这两个月内,船都归于宏深管。
于宏深见陆岙爽快,心里更高兴,正好天色已晚,便说要请陆岙吃晚饭。
陆岙没同意,他还约了小杜。
于宏深便道:“我跟杜警官也熟,既然约了他,那我们一起出来吃顿饭嘛。”
“还是算了,下次吧,好不容易过来黔明,想跟他聊聊天。下次我请你。”
“哈哈哈,也好,那就说好了,下次一起吃饭。”
双方告别。
重生成龙王后我靠海鲜发家[种田] 第68节
陆岙打车到航运海事公安局附近那个大排档,叫小杜出来吃饭。
小杜特地留着肚子等他,到大牌档时,见陆岙点了满满当当一桌菜,不由道:“你对这家大排档还真是爱得深沉。”
“他家的菜好吃。”陆岙给他装沙虫汤,“你们怎么天天都要加班?”
提起这个小杜就一把辛酸泪,“别提了,不是说台风快要登陆嘛,今晚大家肯定要安排值班,以防出现意外。”
“刮台风还有渔民出海?”
“有,每年大大小小的台风都有渔民出海,八级以上的大台风还好一些,人人都知道危险,也不怎么出海。小台风就难说了,很多渔民觉得船大,不当回事,该出还是照出。还有渔民觉得台风天出海的人少,趁这个时候出海可以捞到更多的鱼获,所以会特地在台风不大的时候找机会出海。”
陆岙想了一下,感觉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小杜打开话匣子,朝陆岙吐了一肚子苦水。
他前年才考进来,年轻单身,很多工作都压在他跟他们同期的人身上,像这种值夜班的事,肯定他们优先。
陆岙还以为公务员比较好混,听到这里,不由露出同情的目光,用公筷给他夹了一块猪蹄。
小杜忙用碗接了,叹口气道:“其实加班也没什么,起码加班津贴给得足,要是风平浪静,在值班室睡一晚上,很快就过去了。最怕就是有渔民不听劝,真出了什么事,风里雨里地去救人,我们看了也难受。”
陆岙表示理解。
小杜吃完晚餐和宵夜,继续去值班。
陆岙则找了家宾馆休息。
宋州还在忙,他今天发信息过去,宋州只报了个平安,说要明天才回来。
陆岙不好打扰他,也懒得连夜回去,干脆住一晚再说。
东奔西跑累了一天,陆岙睡眠质量还可以。
只是到半夜时,他突然感应到什么,惊醒了。
他睁开眼睛,宾馆的房间里空调开二十四摄氏度,睡前这个温度还可以,现在醒来却有些冷。
夜里很安静,外面风呜呜吹着,不知道是狭管效应还是其他,风声很大,颇有点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感觉。
陆岙关了空调,下床去开窗。
窗一开,风夹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十分凉爽。
被这风一吹,陆岙的睡意全没了。
他打开手机,发现手机里到好几条信息,省应急管理厅跟省气象局发来台风黄色预警,提示现在受热带气旋影响,黔永市受到台风正面袭击,平均风力为八到九级,或阵风九到十级并可能持续,请市民做好防御准备,并提示海上船只和作业人员及时回港避风。
陆岙莫名想起小杜晚上说的话。
他不放心,给小杜发了条信息询问。
小杜过了好一会才回:正在忙,现在有艘船在黔明港东北方向约十六海里的地方沉没,船上二十五名渔民落水
这么严重?
小杜:是啊,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们都作了批示,现在海上搜救中心、应急管理厅以及我们黔永市海事航运公安局等都在组织力量全力救人,要是救不回来,我们肯定要吃挂落,更别提外面还有大批记者在等消息
你现在在海上?
小杜:对,正在赶往事发地点,现在风浪还是比较大,天又黑,搜救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两人。不跟你说了,我干活去了
好,你自己也小心点
小杜没回。
陆岙再看微信群,项兴昌他们志愿者群也转了消息。
大家都在互相打探现在的情况。
陆岙翻消息记录。
有群友实时报道:天太黑了,现在还刮风,我们的船只也找了一圈,一个人也没找到
你们那边浪大不大?
还行,大概一两米,我们开的大渔船,相对比较安全
现在已经沿着事发地点进行平行搜索了,直升机也在头顶盘旋,依旧没找到人
太难了,这个天气
对,大家都很着急,怕落水的人漂浮久了体力不支,会出事
唉,现在跟大海捞针也差不多了,这种天气要救人,谈何容易?
陆岙:我在黔永市,现在还有船要出发搜救么?加我一个
陆岙你在市里?
等等,我们的船要出发,你在哪里?
陆岙:在海事公安局附近,你们等一下,我打车过来码头
现在这个时间点比较难打到车,你在哪个酒店,我来接你
第50章
陆岙抵达码头的时候已近凌晨四点。
码头上挺热闹。
这些都是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救援渔船, 不仅,还倒贴油钱。
尽管如此,码头上依旧停了好几艘待开的船。
码头上乱哄哄, 有落水的渔民家人也上了船,正在哭着诉说最后接到的电话, 试图提供更多的信息。
很快, 一艘艘船往海上出发。
陆岙上了其中一艘。
接他来的涛哥跟船主很熟, 对他也很照顾。
一上船, 涛哥就给他拿了水跟晕船药来, “先吃点, 今天这个浪太频繁了, 就算再大的船,怕都要晕船。”
陆岙接过,往嘴里倒了两片, 问:“现在情况怎么样?找到几个了?”
“一共找到六个, 直升机已经将人送医院去了。”涛哥道, “还有十九个没找到。”
船沉时,渔民们一起跳船,抱着网箱,穿着救生衣漂浮在海上。
刚开始,渔民们力气还充足时,会漂一段游一段, 尽量待在一起。
人多比较能保障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大规模营救。
据救回来的渔民说, 今天浪比较大,哪怕他们有意识靠在一起,不过一会功夫, 大家便已力竭,没办法保持在同一片海面上,只能随波漂流。
救上来的几个渔民都说了一下他们看到同伴飘走的方向,然而海实在太大了,天又黑,哪怕知道初始方向,也不知道人现在飘去哪里了。
陆岙吃完晕船药,站在甲板上,往某个方向仔细观察。
船上其他人也都在甲板上观察。
风慢慢又大起来,船晃得厉害。
已经有好几个帮忙的志愿者吐了。
船上生活就是这样,哪怕再有经验,超过了人体适应极限后,该吐还是会吐。
有些远洋捕捞的渔民,遇到大风大浪时,在海上一直漂着,能吐到躺在床上一连好几天都爬不起来。
出海是一件辛苦事,从来都是。
陆岙感觉还好。
他看着海面。
眼睛适应了之后,海面倒不完全是一片漆黑,而是带点雾蒙蒙的光亮。
头顶上可能有雨云,今天看不见月亮也看不见星星,能见度非常差,这给救援带来了很大难度。
除了陆岙之外,大家只能看清百米之内的海域。
陆岙知道这种情况,便观察得更认真了些。
很快,船只抵达目的海域。
他们现在还在近海,手机有信号,船老大们便一直用手机沟通,时不时调整船只航行方向。
目标海域上,直升机一直在附近搜寻,陆岙看到了好几次,看了之后又回目光。
海上救援其实很累。
陆岙一直盯着海面,看得昏昏欲睡。
不知道看了多久,他忽然觉得海上有片东西,不知道是杂物还是人。
船靠近了些。
陆岙明显看到一个圆圆的脑袋。
猜你喜欢